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最新戰(zhàn)報 | 華辰秋拍“雍正 檸檬盤”近2000萬高價成交!(附本場成交結(jié)果 108件)

     閑情偶的 2018-11-19







    本次中國華辰秋拍《瓷器玉器工藝品(一)》專場剛剛落錘,本次專場總計108 件明清瓷器、玉器等;成交62件,成交率為57.41%  一件待價而沽的清雍正 檸檬黃釉蓮形盤經(jīng)過多次競價,最終以1900萬人民幣成交,成為本次專場成交最高拍品 接下來由古玩元素網(wǎng)帶領(lǐng)大家預(yù)覽此次中國華辰秋拍最新拍品成交結(jié)果。


    瓷器



    1009 清雍正 檸檬黃釉蓮形盤 

    尺寸 直徑29.4cm

    估價 咨 詢 價

    成交價:RMB  19,000,000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


    雍正黃釉瓷的數(shù)量上不及康熙朝,下不如乾隆朝,但卻是清代黃釉瓷制作中藝術(shù)水平最高,也是在目前的拍賣市場中最受歡迎的。雍正一朝檸檬黃釉瓷,釉嫩,視覺感強,世人以此為清代黃釉瓷的最高水平,且存世極少。即使于兩岸故宮舊藏,也極為稀罕。

    黃釉是一種低溫鐵黃釉,因黃與“皇”同音,黃釉自明初創(chuàng)燒,就成為黃色成為皇家至尊之色,是皇家控制最為嚴格的釉色之一,明清兩代黃釉瓷器只有皇家才能使用。黃釉創(chuàng)燒于明初景德鎮(zhèn)官窯,明時以弘治年間所燒“嬌黃”最好。清康熙晚期,內(nèi)務(wù)府琺瑯作引進銻黃釉,用于琺瑯彩瓷的燒造。因其淡雅可人,深受皇室喜愛,故御窯于雍正朝研制出此類黃釉,習稱“西洋黃”。督陶官唐英在雍正十三年所寫《陶成記事碑記》中就列有“西洋黃色器皿”一條。因其為“本朝新制”,故在御窯所造的眾多釉水中脫穎而出,為所列“歲例貢御者五十七種”之一,要求每年進貢,可見皇室及督陶官對此種釉色的珍視。而單色釉瓷極難燒成,色淺者尤甚,塑胎、修坯、窯燒、施釉中稍有微瑕則前功盡廢。所以盡管“西洋黃色器皿”每年都貢與皇宮,但總體燒造數(shù)量并不大。

    蓮花在漢族文化及佛教文化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漢文學作品中從來不乏文人士子對蓮花之鐘愛的表達。其中宋周敦頤《愛蓮說》中:“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蓮,花之君子者也”的金句更是家喻戶曉。又因“青蓮”與“清廉”諧音,便更被世人用作比喻品格高潔之士。佛教在漢代開始從印度傳人中國,緣其地多產(chǎn)青蓮,遂有唐玄奘《大唐西域記·旦叉始羅國》中:“掬除灑掃,涂香散花。更采青蓮,重布其地。惡疾除愈,形貌增妍。身出名香,青蓮?fù)ァ!蹦狭航汀渡徎ㄙx》日:“發(fā)青蓮于王宮,驗奇花于陸地。”胡之驥注:“觀音大士生干王宮,坐青蓮花上。”可知此后之“青蓮”大多與佛陀、菩薩有關(guān)。北魏后,佛教造像開始迅速遍及中原,而其多以蓮臺寓言出世。如在佛教造像體系中,佛、佛母、菩薩及出世間護法皆蓮座,而羅漢、世間護法等由于未脫輪回,皆不設(shè)蓮座。又因青蓮花開青白分明,后常用于指代佛眼,如北周庾信《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序》中有句:“從容滿月,照耀青蓮。”倪瑤注:“《維摩經(jīng)》曰:“目凈修廣如青蓮。”可見佛學文化中這一寓意舊已為漢文化所接受,所以,禮佛之器多取蓮紋。

    此雍正檸檬黃蓮型盤從制胎、造型到燒釉,無不精絕。形制碩大,盤壁卻薄如花瓣。蓮花刻制逼真,蓮瓣規(guī)整而不死板,蓮心蓮子玲瓏小巧。釉色溫潤淡雅,姣好無瑕,叫人不忍觸手。清代宮廷信奉藏傳密教,而密教中極重色相,特定的顏色也常代表特定的佛或菩薩。故禮佛之五種單色釉盤、碗等,亦依次擺放。類似器型迄今只見兩例,且以此件最靚。有專家稱:“存世之雍正檸檬黃,以此件為最。”實不為過也!此器當為昔日宮中佛堂中日常禮佛盛放果品之器。

    檸檬黃釉瓷在拍賣市場中也有著不俗的表現(xiàn),據(jù)數(shù)字統(tǒng)計,目前市場中拍賣成交價在前十名的黃釉瓷中雍正黃釉瓷占了7件,而且都是檸檬黃釉瓷。



    1001 清乾隆 祭紅釉盤 

    尺寸 直徑21.5cm

    估價 RMB  20,000-30,000

    成交價:RMB 20000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撇口,弧腹,淺圈足。盤心及外壁施霽紅釉。口沿處呈粉白色。底施白釉,青花雙圈內(nèi)“大清雍正年制”楷款。雍正時霽紅釉的燒制工藝成熟,釉面潤澤,釉色有深淺濃淡之分,此為色澤較淺者。紅釉在所有色釉中燒造最難,清朝龔軾在《景德鎮(zhèn)陶歌》中記述:“官古窯成重霽紅,最難全美費良工,霜天晴晝精心合,一樣摶(音“團”)燒百不同。”此盤曾經(jīng)名家收藏,博物館展覽,流傳有序,品相很好,十分難得。


    1002 清乾隆 霽紅釉雙耳六方瓶 

    尺寸 高47cm

    估價 RMB  40,000-60,000

    成交價:RMB 62000


    此瓶宏大俊偉,端正大氣。整體呈六方形,侈口粗頸,雙耳,折肩弧腹,圈足外撇作臺階狀,器物胎質(zhì)細膩,釉汁潤澤,通體以祭紅釉著色,發(fā)色紅艷亮麗。釉色紅艷亮麗,有永宣鮮紅釉和康熙紅釉風韻,施釉均勻,顏色純正。清人龔詢詩云:“官古窯成重祭紅,最難全美費良工。霜天晴晝精心合,一樣摶燒百不同。”祭紅釉燒造不僅依靠人工,更賴氣候天成。可知祭紅釉是清代燒造難度較大的品種,要燒得純正之祭紅釉并非易事,而本品色呈鮮紅,更是難得珍貴。此類器由于燒造難度大,且成品率極低,因此當時的數(shù)量就極為有限,保存至今的更是鳳毛麟角。本器時代特征明顯,器形端正,紅釉發(fā)色恰到好處,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典范之作。


    1003 清康熙 珊蝴紅釉九弦紋三鋪首尊 

    尺寸 高19cm

    估價 RMB  60,000-80,000

    成交價:RMB  60,000

    款識:大明成化年制


    成化紅釉精良,色澤溫潤,因繼承和發(fā)展了明永宣朝創(chuàng)燒的高溫紅釉技術(shù)及工藝,成化官窯瓷在造型上更加俊美,胎體更加纖薄,品質(zhì)更加細膩,釉色更加瑩潤。清代前期,就熱衷仿古窯名瓷。特別是從康熙、雍正開始,御窯廠就不記工本的從事仿制汝、官、哥、鈞等名窯產(chǎn)品。康熙時仿宣德,成化瓷,“與真無二”“毫發(fā)不爽,誠可謂巧奪天工矣。”

    此件康熙仿成化紅釉尊,撇口細頸,豐肩斂腹,頸部、腹部、足部以弦紋裝飾,樸實簡約,兩肩飾以堆塑銜環(huán)鋪首,造型典雅考究,胎質(zhì)堅硬而不失細膩。器身內(nèi)施白釉,外施以珊瑚紅釉,釉色飽滿,釉層渾厚,是一件極好的康熙摹古之作。


    1004 清乾隆 仿石紋釉貫耳瓶 

     尺寸 高15cm

    估價 RMB  50,000-80,000

    成交價:RMB  50,000

    款識:乾隆年制


    乾隆帝藝術(shù)涵養(yǎng)極佳,追求至善至美的藝術(shù)境界,當朝各項手工藝技術(shù)均發(fā)展到極盛,并汲取歷代之精華,創(chuàng)新發(fā)展出多種新的制瓷技法,仿石紋釉即為其中一種,此類作品多見為兩種不同的色釉勾繪出石頭的紋理。這是一種特種制瓷工藝,用相似于各色石質(zhì)的彩釉,勾繪石頭的紋理,如有大理石釉、虎皮石釉、卵石釉、松石釉。自宋代起,石頭就倍受文人寵愛,明清以各種石頭作為觀賞之用隨處可見,因而仿石釉在清朝非常流行。

    此貫耳瓶仿石釉,摹仿逼真,惟妙惟肖,頗得其意趣,不僅在釉色上再現(xiàn)宋青瓷之神韻,更是“師古而不泥古”之典范。只見瓶身幾處施褐青赭色,經(jīng)窯火加工而與青釉交融形成自然紋理,宛如天成,極具自然意趣。與古樸雅致的仿古形制相得益彰,盡顯巧思,堪為當朝獨具特色的難得佳作,反映了乾隆時期景德鎮(zhèn)工匠在工藝上達到的成就。制作極精,毫無匠人之氣,自然天成,妙趣橫生,耐人品味,實乃陳設(shè)佳品。


    1005 清乾隆 醬釉描金模印螭龍紋貫耳瓶 

    尺寸 高14cm

    估價 RMB  250,000-350,000

    流拍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醬釉又稱:“柿色釉,紫金釉”,是一種以鐵為呈色劑的高溫色釉,其釉料中含氧化鐵和氧化亞鐵的總量較高,達5%以上。醬釉的出現(xiàn)始創(chuàng)于北宋的北方窯口,如定窯、耀州窯等窯場中均有燒造,以定窯醬釉最著名。明曹昭《格古要論》中“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具白,其價高于白定”的論述。所謂紫定并非紫色,其釉呈棕紅色,實際上與今天芝麻醬色調(diào)相近的釉,故而得名。

    此件貫耳瓶。胎質(zhì)致細,釉質(zhì)凝豐。全器滿施烏金釉并灑金,釉色赤醇素雅。肩部置一對貫耳。造型端巧靈秀,器形線條挺括,通體模印夔龍文。底部陰刻篆書豎式“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本朝官窯。


    1006 清雍正 窯變釉玉壺春瓶 

    尺寸 高25cm

    估價 RMB  400,000-600,000

    成交價:RMB  400,000

    款識:雍正年制


    本品撇口,細頸,下腹略垂鼓,圈足外撇。造型周正俊秀,外形線條流暢優(yōu)美,瓶口、肩、腹部裝飾有弦紋。胎質(zhì)細膩,器外施窯變釉,釉面光潔,紅、藍、紫等色于流淌中交融,變幻無窮,迷離迤邐,如煙花空中綻放,璀璨奪目。外底落“乾隆年制”篆書刻款,篆法規(guī)整,結(jié)構(gòu)嚴謹。其形莊重典雅,俊美多姿,胎質(zhì)堅致細白,釉汁滋潤明亮,保存完美,殊為難得,誠屬乾隆佳品。

    此窯變釉為雍正時期創(chuàng)燒的仿宋代鈞釉品種,因為其出現(xiàn)于偶然,形態(tài)特別,只知于窯內(nèi)焙燒過程變化而得,故稱“窯變”,俗語“窯變無雙”,謂其變化莫測,獨一無二。本品其釉色斑斕無比,紅紫交融于身,縱橫變化,燦若晚霞,無有窮盡。此等虛幻奇詭之景,全賴窯火造就,可謂瑰麗天成,屬乾隆窯變釉器物之佼佼者。


    1007 民國 素三彩望子成龍筆筒 

    尺寸 高17cm

    估價 RMB  40,000-60,000 

    成交價:RMB  40,000

    款識:朱茂盛制


    “素三彩”一詞首先在清末寂園叟《陶雅》中:“西人以康熙黃、茄、綠三色之瓷品為素三彩”,其中的“三”代表多數(shù),無特定含意。之后,民國初年的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也提到:“茄、黃、綠三色繪成花紋者謂之素三彩”。此件望子成龍筆筒是由民國瓷塑名家朱茂盛所做,造型天馬行空,色澤鮮艷古樸,并取望子成龍之典故寓于文房用具,實在匠心獨具,表達了對苦讀學子的美好祝愿。


    1008 清康熙 黃釉暗刻團花紋碗 

    尺寸 直徑12cm

    估價 RMB  40,000-60,000

    成交價:RMB  40,000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


    此拍品造型為墩式碗,直口深腹,下承圈足,圈足內(nèi)以青花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內(nèi)外滿施黃釉為地,釉色純凈自然,馥郁光亮。口沿內(nèi)外飾兩道弦紋,外壁以暗刻技法飾四朵團花,間以壬字如意云紋,近底足處刻變體仰蓮紋,紋飾簡潔生動,布局妥帖。據(jù)《國朝宮史》卷十七載,器物里外均施黃釉者,為皇太后及皇后日常所用,盡顯皇家雍容氣度,本品當屬其中之一。


    1010 清雍正 松石綠釉杯子 (一對) 

    尺寸 直徑7.3cm

    估價 RMB  800,000-1,200,000

    成交價:RMB   800,000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


    此對小杯,撇口斜腹,圈足。外壁滿施松石綠釉,內(nèi)施白釉,勻凈淡雅,如一汪秋水,靜謐怡人,色澤純正明亮,質(zhì)地均勻細膩,形制秀巧,胎體輕薄。釉質(zhì)均勻,瑩潤淡雅,釉面光潔亮麗,神韻雅致具存,杯形雋秀,輕盈靈透。且成對完存,殊為難得。 底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方欄楷書款。

    雍正皇帝極為推崇宋瓷一色純凈的雅潔,促使彼時御瓷之顏色釉燒造甚多,仿古與創(chuàng)新俱精,美若七彩霓虹,斑斕奪目,松石綠釉乃是雍窯之新出,亦稱“秋葵綠釉”。其以氧化銅為呈色劑,經(jīng)低溫燒造而成,為內(nèi)府尊貴之色釉。與本品釉色相同器物,于清宮舊命名為“磁胎洋彩翡翠釉”,可茲參考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例,原定名稱為“清乾隆窯松綠釉盤”的藏品,清宮舊配木盒上刻有“乾隆年籹磁胎洋彩翡翠果盤”的品名,著錄于《華麗彩瓷-乾隆洋彩》,頁78、79,圖16;此類記載與清宮《活計檔》、《陳設(shè)檔》記載相符。此外,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的清雍正十二色菊瓣盤中就有松石綠釉者。


    1011 明弘治 黃釉碗 

    尺寸 直徑20.5cm

    估價 RMB  120,000-180,000

    流拍

    款識:大明弘治年制


    此碗造型秀巧,胎質(zhì)堅潔,輕盈靈透。撇口,深弧腹,下承圈足。外壁通施嬌黃釉,釉色瑩潤淡雅,釉面光潔亮麗,神韻雅致俱存,不失為嘉靖顏色釉之雋品。底落“大明弘治年制”六字青花雙行楷書款,發(fā)色嬌艷。

    澆黃為明宣德時創(chuàng)制,因采用澆釉方法得名,至弘治時期達到巔峰,又因其色嬌嫩光亮如雞油,亦稱“嬌黃”或“雞油黃”,素為后世推崇。從傳世品和出土物看,嘉靖時期景德鎮(zhèn)御窯廠所燒造澆黃釉瓷器多數(shù)器物黃釉呈色較深,少數(shù)釉色通透淡雅的則為精品。明清時期,黃釉器為御用瓷器之重要品種。黃釉器不僅是皇室的專用瓷器,而且在皇室中還是等級制度的象征。黃釉瓷器除了作為皇室日常用器外,還是宮廷祭祀用器。《大明會典》“器用”一章敘及祭祀用器時曾提到:“洪武元年,多以金造……二年祭器皆用瓷……嘉靖九年,朝廷規(guī)定四郊各陵瓷,圜丘青色,方丘黃色,日壇赤色,月壇白色。”以青、黃、紅、白四色主祭天、地、日、月。可見明代的黃釉瓷器在皇室的重要性。


    1012 清雍正 黃釉暗刻云龍紋盤 

    尺寸 直徑25cm

    估價 RMB  300,000-500,000

    流拍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


     黃釉是一種低溫鐵黃釉,是皇家控制最嚴格的一種釉色。“黃”與“皇”同音,因而黃色也成為皇家至尊之色。明清兩代黃釉瓷器只有皇家才能使用。黃釉創(chuàng)燒于明初景德鎮(zhèn)官窯,以明代弘治朝燒得最好,色澤均勻嬌艷,習稱為“嬌黃”或“澆黃”,后世均以弘治黃釉為楷模。雍正黃釉器雖不像弘治時期施釉肥潤,色澤明快卻勝弘治一籌。

    此盤敞口,弧腹,圈足,胎質(zhì)堅實,瑩潔如玉,造型飽滿雋美,線條流暢,制作考究,釉水滋潤,釉色淡雅宜人。盤心內(nèi)壁暗刻弓字型云龍紋,龍凌空而起,其神態(tài)兇猛,威風凜凜,盤心雙弦紋內(nèi)繪二龍戲珠紋,雙龍張嘴瞠目,鬃髪飄散,雙角似鹿,龍身于祥云間穿越蜿蜒,肢體矯健,龍爪有力,氣勢威嚴,體現(xiàn)了皇家威儀。暗刻工致非凡,纖毫畢露,騰龍矯健有神,氣勢威猛,盤壁暗刻格式花卉,枝干虬曲,花朵殷實。外壁飾趕珠龍紋,襯以朵云,作云中穿行之狀,所刻行龍蒼健兇猛,氣勢恢宏,數(shù)寸之間,猶有排山倒海之勢。紋飾雖繁密而清晰,呈現(xiàn)典型的康雍氣象,完全有別于前朝,充分體現(xiàn)雍正摹古而不泥古的理念。盤底施白釉,中心書青花“大清雍正年制”二行六字雙圈楷書款,其款書法精到,筆筆有力,端莊秀雅。


    1013 清雍正 檸檬黃釉杯 (一對) 

    尺寸 直徑5cm

    估價 RMB  800,000-1,200,000

    成交價:RMB   800,000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


    本品直口,弧腹,圈足,杯形小巧俊秀,顯曲線流動之趣。內(nèi)壁施白釉,外壁檸檬黃釉,純凈嬌嫩,明麗奪目,晶瑩透亮,與整器的輕盈靈透相得益彰。底部施白釉,堅細勻凈,并署“大清雍正年制”青花雙行楷書款,字體清秀工整,神韻雅致俱存。本品胎釉精良,出色純粹勻凈,是為傳世所見雍正朝檸檬黃釉瓷器之中品格至佳至美者。精小可愛,可謂掌中之物,任君賞玩,甚適于心。

    檸檬黃釉以氧化銻為呈色劑之低溫色釉,其與傳統(tǒng)的黃釉相比較呈色更加淺淡,釉面勻凈柔和,因釉色與檸檬的色澤相似,故有“檸檬黃”之稱。早在康熙時期內(nèi)務(wù)府琺瑯作已將其作為琺瑯彩瓷器的彩料和色地裝飾使用,后發(fā)展成為雍正朝顏色釉之獨類,時人稱“洋黃”。雍正十三年唐英撰《陶成紀事碑》所載“歲例供御”瓷器的五十七種彩、釉,其中的“西洋黃色器皿”所指便是檸檬黃釉之品。

    縱觀清代,顏色釉品種以雍正朝為最,傳世檸檬黃釉以雍正御窯最佳。乾隆朝清宮內(nèi)務(wù)府造辦處《記事檔》載錄:“乾隆三年元月二十五日,太監(jiān)高玉交首領(lǐng)薩木哈、催總白世秀……洋黃三寸碟、洋黃里外收小三寸盤……傳旨交與燒造瓷器處唐英,照樣燒造送來。”此處所說的“洋黃瓷器”正是指雍正朝的此類舊物。


    1014 清乾隆 仿汝釉六棱瓶 

    尺寸 高49cm

    估價 RMB  3,000,000-5,000,000

    流拍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汝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曾為北宋宮廷燒造御用青瓷。汝窯青瓷胎體輕薄,釉色素潔高雅,青中閃藍,故有“雨過天青”之美譽,宋人周輝《清波雜志》感嘆道:“汝窯宮中禁燒,內(nèi)有瑪瑙為釉,唯宮中撿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雍正、乾隆品位精雅,于宋瓷不事雕琢的素雅之美甚為欽慕,故命御窯廠加以仿制,唐英在雍正十三年的《陶成紀事碑》中所載新創(chuàng)仿古采今之各式釉色五十七種之中汝窯位居第三,可見清宮對其尊崇至深。時以唐英為督陶官的景德鎮(zhèn)御窯廠曾大量仿制宋代五大名窯器物,仿汝釉瓷器主要是仿宋代汝窯瓷器的釉色,乾隆皇帝好古成癖,摹古是十八世紀清宮工藝制作追求的主要精神,乾隆皇帝對汝窯的摹造主要集中在乾隆十三年以前,其時常將內(nèi)府舊藏汝窯實物或制樣發(fā)至珠山御窯廠讓唐英臨摹。除忠實性摹古外,乾隆皇帝還強調(diào)化裁式摹古,選取合適的造型施以仿汝釉,追求釉色的相似。投入可謂不計工本,御窯廠在唐英的勤勉帶領(lǐng)下于摹造汝窯方面成就顯赫,大有青出于藍之勢。在雍乾二帝的引領(lǐng)下其體現(xiàn)在御瓷方面則是不僅對趙宋諸大名窯的精心仿造以外,還專門汲取上古三代以來之經(jīng)典造型,加以化裁,敷施色釉,予以古老器型新的姿采,造型襲古又有創(chuàng)新,器物外底多有以青花書寫或以鐵錐刻劃的本朝篆體年款。其開創(chuàng)之功成就清宮御瓷新篇章。

    本瓶造型呈六方形,侈口,長頸折肩,弧腹下收,撇圈足,通身施仿汝釉。造型端莊優(yōu)雅,釉面深淺頗具古拙,色澤溫潤,宛若雨后清空。開片細如羽絲,宛若神品,可謂天佑佳器。細細品鑒則撫之如脂似玉,觀之亭亭玉立,由此可以領(lǐng)略到古人非凡的審美情趣,從中演繹出乾隆一朝單色釉瓷器無與倫比的藝術(shù)魅力。


    1015 清雍正 仿官釉弦紋貫耳瓶 

    尺寸 高30cm

    估價 RMB  3,000,000-5,000,000

    流拍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


    仿官釉,清代又稱鐵骨大觀釉,是唐英于雍正時期在景德鎮(zhèn)御窯廠始燒的品種。雍正十三年乙卯冬月,唐英在其所寫的《陶成紀事》中說:“茲舉其仿古采今宜于大小盤碗盅碟瓶罍尊彝歲例貢御者五十七種,開列于后以志大概。一仿鐵骨大觀釉,有月白、粉青、大綠等三種,俱仿內(nèi)發(fā)宋器色澤。”將仿官釉列為仿宋器的第一種,足見其重視程度。

    此貫耳瓶口呈四方形,長頸,鼓腹,兩側(cè)設(shè)貫耳,長方形圈足,通體滿施仿官釉,開片超凡脫俗,釉面溫潤失透,色澤靜穆,造型古樸。

    本品造型方正,線條硬朗,尊貴端莊,色澤淡雅、瑩潤如玉,極見勻凈雅靚之致,深為其輕逸媚人之風韻所折服。本品麗質(zhì)非凡,品格高逸,此乃雍正仿古名品,既成功地詮釋宋人崇尚一色純凈之美學理念,又精妙地融入十八世紀清宮獨特的摹古情懷。本品之造型與此等釉水相配有如天作之合,兩者相得益彰,既襯托出造型古樸端莊,又彰顯出釉色柔潤典雅。其成型工藝之繁復(fù),釉色配置之微妙,恐非庸匠可詳。


    1016 元 湖田影青觀音像 

    尺寸 高28cm

    估價 RMB  400,000-600,000

    流拍


    湖田古窯在《陶記》、《南窯筆記》、《景德鎮(zhèn)陶錄》等古文獻均有記載。始于五代,終于明。宋代創(chuàng)燒了著名的青白瓷,俗稱“影青”。青白瓷釉層透明度高,光澤度強,多用刻花裝飾,線流暢、靈活;刻線深處釉厚,呈青色,釉層薄處色淡泛白,釉色和紋樣互相烘托,藝術(shù)效果極佳。

    此觀音面相豐腴,寬額廣頤,丹鳳目,眉間飾白毫,直鼻小嘴,發(fā)髻高挽,頭戴寶珠花冠,花冠正中有一小化佛。青白釉袈裟自頭頂披下,袒露出素白面部及胸前,端坐于座上。胸前佩瓔珞及絲帶,塑造精細。此尊觀音胎質(zhì)堅致,潔白細膩,釉色青中帶白、白中閃青,容貌圓潤慈祥,秀麗柔美,為難得、珍罕的藝術(shù)精品。


    1017 清 德化窯祥云觀音立像 

     尺寸 高49cm

    估價 RMB  100,000-150,000

    款識:何朝宗印

    成交價:RMB   140,000


    明清時期,德化窯以瓷塑人物雕像而世界聞名,人物雕像中又以觀音最具代表性。此件德化窯觀音像身姿挺立,赤足踏于海波之上,左手輕搭于右手上,面部豐腴,雙眼微閉,小口含笑,神色自若,巋然不動。發(fā)如細絲,發(fā)髻高束,發(fā)辮披肩,頭冠精美,上胸袒露,胸前佩瓔珞珠飾,身著通肩寬袖長衣,衣帶結(jié)于胸前,衣紋流暢自如,衣角隨風輕微搖曳,褶皺細密有致深淺不一。器物通體施德化白釉,釉色略微泛黃,釉質(zhì)溫潤淳厚,流暢自然。觀音背部有一方陰刻“何朝宗印”四字篆書款。


    1018 元 龍泉窯青釉爐 

    尺寸 直徑 28cm.

    估價 RMB  30,000-50,000

    流拍


    爐為缽狀,腹部微收,底部有獸狀三足,樣式簡約古樸。通體施龍泉青釉,釉質(zhì)瑩潤,色澤鮮亮,如翠玉雕琢,外壁暗刻菱形格紋裝飾。足心皆無釉,露出灰色胎體,有橙色火石紅。粉青釉色為龍泉窯著名釉色之一,以釉色清潤,宛如青玉而聞名,此件器物體型適中,淡雅溫腴,雅而不俗,適宜放置案頭把玩觀賞。


    1019 明早期 龍泉窯刻花卉紋葵口盤 

    尺寸 直徑38cm

    估價 RMB  20,000-30,000

    流拍


    本品為明代龍泉窯的典范之作。大盤,敞口,弧形壁,口沿平折出,沿邊起細唇棱高起,作蓮瓣式口,圈足。花盤通體施青釉,釉質(zhì)厚重堅致,色澤細膩溫潤,淡雅勻凈,質(zhì)感甚佳,內(nèi)外器壁作凹凸直條折棱,刻畫纏枝花卉,線條熟練明快隨紋起伏,內(nèi)底寬平,暗刻花卉圖,花姿綽約,栩栩如生,意韻無窮。器型規(guī)整秀美,釉色青翠潤澤,工藝精湛。底部有環(huán)形無釉墊燒澀圈。駐足觀賞,心境頓覺澄明。

    明代龍泉窯深受皇室鐘愛,被納入官窯燒造系統(tǒng),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六年所定制度里,將龍泉窯與景德鎮(zhèn)窯并稱,其在明初時地位甚至可能高于景德鎮(zhèn),品質(zhì)得到進一步提升,因此,明初被認為是明代龍泉窯質(zhì)地精致、造型工謹、紋飾豐富的時代。


    1020 元 磁州窯黑釉弦紋梅瓶 

    尺寸 高34.5cm

    估價 RMB  1,000,000-1,500,000

    成交價:RMB   1,000,000


    磁州窯是中國傳統(tǒng)制瓷工藝的珍品,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也是著名的民間瓷窯,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說。磁州窯創(chuàng)燒于北宋中期,并達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續(xù)。窯址在今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qū)的彭城鎮(zhèn)和磁縣的觀臺鎮(zhèn)一帶,磁縣宋代叫磁州,故名。

    磁州窯品種諸多,以白地黑花(鐵銹花)、刻劃花、窯變黑釉最為著名。它的裝飾技法突破了當時流行的五大名(官)窯(汝、官、鈞、哥、定)的單色釉局限,運用了數(shù)十種豐富多彩的裝飾技法。磁州窯的器型和紋飾為民間所喜聞樂見,影響范圍較廣,發(fā)展迅速。歷史上有關(guān)宋代磁州窯瓷器的文獻記載,宋代尚未見到,主要集中出現(xiàn)在明清兩朝。明代初年有曹明仲的《格古要論》、王佐《新增格古要論》、謝肇制《五雜俎》、清初《磁州志》、《明會典》、朱琰《陶說》、蘭浦《景德鎮(zhèn)陶錄》和許之衡的《飲流齋說瓷》等書,磁州窯瓷器在造型、釉色、燒造地及工藝特色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記載和描述。

    到了元代,彭城地區(qū)的磁州窯又掀起了一個制瓷高潮,除繼承宋金時期傳統(tǒng)品種外,又擴大了生產(chǎn)規(guī)模,大型器物的生產(chǎn)也增多。產(chǎn)品趨向厚重,器型碩大、圓渾。1973年,在彭城大路溝曾出土有“大元國至元三年……”的石制碾槽,并出土了很多元代典型的魚藻盆殘片。其型制、裝飾風格與北京元大都出土的魚藻盆極為相似。

    本品便是磁州窯諸多品種中較為少見的窯變黑釉,釉色烏黑光亮,瓶身上裝飾褐色的鐵銹花更顯其華美深邃。鐵銹花是磁州窯的主要裝飾方法之一。黑釉上的褐彩是用斑化石做顏料繪制的,燒成后呈黃褐色。斑化石,就是含氯化鐵的含鐵礦石,經(jīng)磨細在用水調(diào)和,即可用毛筆畫在胎坯上。簡單實用,物美價廉,斑畫在黑釉下經(jīng)高溫燒成,可呈現(xiàn)紅赭色,即氧化鐵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鐵銹花”。而畫在無色透明釉下,又呈黑色,確切地稱為白地黑花。若罩施褐釉、綠釉等,又被稱為“褐釉黑花”、“綠釉黑花”等。但由于鐵元素較活躍,一旦氣氛掌握不好就很難燒出呈色美麗的瓷器,可見其燒制難度之大,價值之高。

    這種裝飾工藝,由于材質(zhì)粗、雜質(zhì)多,燒成表面多有黃褐色斑點。鐵銹花以濃重的色彩掩飾了這一缺陷,雜色斑點退到了次要的不顯眼的地位,即使有一些也成了鐵銹花的陪襯與呼應(yīng)。這里鐵銹花使其變丑為美了。后來,人們用化妝土增加了瓷質(zhì)的白細度,使黑色的紋飾更加鮮明強烈了。鐵銹花象其它民間藝術(shù)一樣,土生土長于民間。盡管屬于粗瓷,但還是深受海內(nèi)外藏家喜愛。


    1021 元 青花蓮池鴛鴦紋盤 

    尺寸 直徑30cm

    估價 RMB  400,000-600,000

    流拍


     本品敞口,淺弧壁,圈足,沙底泛火石紅色。盤心繪兩只鴛鴦游弋于蓮池中,垂柳之下,顧盼生情,搖曳多姿,生趣盎然。旁畔蓮花或婷婷綻放,或裊裊待開。蓮下一對鴛鴦悠游戲水,與蕩漾的水波相映襯,構(gòu)圖非常飽滿,蓮上生香,鴛鴦戲水,畫意典雅。內(nèi)壁繪纏枝花紋,以八朵盛開花朵妝點內(nèi)圓,盤外壁繪蓮瓣紋和如意云頭紋。紋飾繁復(fù)有致,與發(fā)色明艷的青花之色相得益彰,俊秀中見疏闊之氣,堪稱元青花之中佳品。盤心所繪之蓮池鴛鴦圖屬“蓮池小景”題材中的一種,乃元青花瓷器常見紋樣。元代《可閑老人集》載:“鴛鴦鸂鶒滿池嬌,彩繡金茸日幾條。早晚君王天壽節(jié),要將著御大明朝。”可見“滿池嬌”是一種宮廷服裝圖案,以描繪池塘中的花、鳥景色為主,故青花“蓮池小景”便是由此發(fā)展而來。現(xiàn)存的元代青花瓷器中,小型器多而大器稀少,得見如此大盤出現(xiàn)實屬罕有。此蓮池鴛鴦圖案,自宋元以來即為宮廷所欣賞,并有“滿池嬌”之雅寓。元代多用于帝王的服飾花紋及瓷器的裝飾紋樣中,此后明代初期的永宣年間,瓷器上亦多以此為主題紋飾。“滿池嬌”者,其名甚雅,是應(yīng)了元代著名畫家、奎章閣大學士柯九思《草堂雅集?宮詞十五首》中的第十二首謂:“觀蓮太液泛蘭橈,翡翠鴛鴦戲碧苕。說與小娃牢記取,御衫繡作滿池嬌。”柯九思還在《宮詞》后作注釋解釋到:“天歷間,御衫多作池塘小景,謂之滿池嬌”。


    1022 元 青花龍紋內(nèi)模印高足碗 

    尺寸 高10cm;直徑12cm

    估價 RMB  600,000-800,000

    流拍


    高足碗盛于元代,又稱靶杯。此器碗口外敞,圓腹,承竹節(jié)狀高圈足,足底微微外撇。胎白質(zhì)密,通身青花裝飾,發(fā)色明麗,濃淡有致。碗外壁繪一條龍,龍神態(tài)威武,張口瞠目,四爪尖利,碗內(nèi)口沿以如意云紋勾勒,內(nèi)壁裝飾模印二龍趕珠紋,花紋清晰精致。碗心處繪有一只肥壯的兔子在花草之間扭頭回望,兔耳直豎,活潑生動,機敏可愛。

    龍在歷代瓷器的紋飾里都是常客,不足為奇,可兔的形象卻實屬少見。實際兔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并不沉默,“兔”在我國是一個美好的字眼,寄托了人們的美好愿望,能夠引起奇妙的聯(lián)想,具有善、美、相合的寓意。兔為十二生肖之一,排行第四,與十二地支中的卯對應(yīng)。“卯”字本來是描繪春天草木出土萌芽的形象,《說文解字》中道:“卯,冒也。二月萬物冒地而出”。在十二時辰中,卯指早晨5-7時,因此卯即代表春意,也代表黎明,充滿著無限生機。


    1023 明中期 青花雙獅繡球紋盤 

    尺寸 直徑31cm

    估價 RMB  800,000-1,200,000

    成交價:RMB  800,000


    此盤器型為明中期樣式,唇口明顯,盤壁外敞。盤心繪“雙獅”相對而視,欲爭搶“繡球”。獅子毛發(fā)濃密,動感十足,盤內(nèi)外壁繪各兩對獅子戲繡球紋,共十只獅子象征十全十美。青花發(fā)色濃麗,胎體修足簡練,盤外壁近口沿處弦紋下書 “大明成化年制”款;獅子戲繡球的圖案,最早在宋代磁州窯的白地黑花枕上出現(xiàn),體現(xiàn)了獅子的威猛和祥瑞。此類紋飾的青花瓷器,在永宣時期官窯上亦有出現(xiàn),成化、弘治時期出現(xiàn)的較少,到了嘉靖時期得以傳承。


    1024 明 青花獅子滾繡球紋罐 

    尺寸 高23cm

    估價 RMB  30,000-50,000

    成交價:RMB  30,000


    罐作立頸,溜肩,弧腹,淺圈足。器形高挺,白釉勻凈明亮,明壁用青花裝飾,色料明麗。頸部為纏枝蓮,肩部以萬字紋為底,開四個橢圓形光,內(nèi)繪四季花卉。器腹為主題畫面,繪通景纏枝蓮,其間有四只姿態(tài)各異的獅子,頗具生趣。脛部飾蓮瓣。這件明代的青花大罐,青花發(fā)色鮮艷,紋飾布局疏密有致,筆觸靈動,是嘉萬時期青花中的精品。


    1025 清早期 青花山水紋洗 

     尺寸 直徑27cm

    估價 RMB  15,000-25,000

    成交價:RMB  15,000


    此盤敞口微撇,直腹下收。盤醬口,外以青花繪三多紋,內(nèi)壁繪四季花卉,盤心繪山水紋,發(fā)色蒼翠,運筆濃淡有致,意境清幽。

    醬口流行于明末清初,萬歷中后期瓷土缺乏,民窯只能使用較差的瓷土做瓷器,故瓷胎粗松、胎色灰黃的瓷器比較多,在這種胎上施透明釉不美觀。故景德鎮(zhèn)開始流行在器物口沿施醬釉的做法,既能遮掩缺陷,又成為一道裝飾。這種做法一直沿用至清初,特別是康熙朝,一段時間內(nèi)不管內(nèi)銷還是外銷瓷器,幾乎所有的瓷器口沿都施醬口邊釉。自雍正至乾隆時期開始逐漸減少。


    1026 清 青花蘭花詩文杯 

    尺寸 高5cm

    估價 RMB  20,000-30,000

    成交價:RMB  20,000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


    花神杯為康熙年間御窯廠燒制的成套時令酒具,只以五彩和青花兩類工藝燒造,素雅脫俗。每套共有十二只,代表著不同的月份,每月均配以一種月令花卉,分別繪:正月水仙,二月玉蘭,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荷花,七月蘭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十一月月季花,十二月梅花。其旁各題五言、七言詩句,末鈐“賞”字篆文印,素來被譽為康熙朝瓷器珍品。本品即屬青花十二花神杯之一,為七月蘭花,其壁薄如紙,釉潤似玉,設(shè)色雅麗。外壁以青花繪一叢蘭花,其旁題月令詩句節(jié)選自唐代詩人李嶠的《蘭》,曰“廣殿輕香發(fā),高臺遠吹吟。”其圖案裝飾體現(xiàn)出詩畫并茂的意境,不愧為康熙時期青花瓷器中頗具代表性的玲瓏小品。故而《陶雅》有贊:“康熙十二月花卉酒杯,一杯一花,有青花、有五彩,質(zhì)地甚薄,銖兩自輕。……若欲湊合十二月之花,誠戛戛乎其難。青花價值,且亦不甚相懸也”。


    1027 清康熙 青花萬壽紋筆筒 

    尺寸 直徑19cm

    估價 RMB  80,000-120,000

    流拍

    款識:大明成化年制


    此器直身圓筒狀,玉璧底,胎體細膩,白釉光潔。本筆筒作玉璧底,底部澀胎,可見修坯時留下的細密弦紋。通身以青花書百壽圖,壽字字形各異,線條優(yōu)美華麗,底部中心用青花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單純以“壽”字為紋樣,是康熙朝官窯所創(chuàng)的獨特裝飾手法。北京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中有一件康熙朝青花萬壽尊,為康熙御窯少見之大器。全器共書寫一萬個“壽”字,以表萬壽無疆之美意,是康熙皇帝過萬壽節(jié)時御窯廠敬獻的禮品。通篇的“壽”字通過縝密安排,排列井然有序,字字工整,使此尊盡顯莊重非凡。據(jù)《明清瓷器鑒定》的介紹,清宮舊藏中還有用一百個壽字裝飾的百壽盤(參見《明清瓷器鑒定》頁208),進一步證明此裝飾備受皇家青睞。


    1028 清雍正 釉里紅花蝶紋筆筒 

    尺寸 直徑18.5cm

    估價 RMB  180,000-250,000

    成交價:RMB  180,000


    此件筆筒造型規(guī)整沉穩(wěn),直腹,底脛略有外撇,內(nèi)外施釉白皙明潤,外壁釉里紅繪蝴蝶鳥雀、花卉洞石兩組。但見梅花一枝自口沿向下斜出,枝于虬曲,枝頭數(shù)點梅花綻放,葉片飽滿,舒卷自如,一只喜鵲立于枝上,似正欲振翅而飛。另繪牡丹于洞石間盛開,幾只彩蝶聞香而至,在空中翩翩飛舞。整體描繪筆觸細膩,沉穩(wěn)老辣,仿佛一幅水墨文人畫,極富動感。釉里紅發(fā)色沉穩(wěn),色澤濃重處微泛綠苔點,極見雅致。玉璧式底,臍內(nèi)施釉,內(nèi)以青花在雙圈內(nèi)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筆力勁健,是為典型雍正早期官窯款識。北京故宮藏有與本件造型、尺寸、畫篇、款識均完全相同的一件筆筒,當出自一人之手。


    1029 清雍正 青花花卉紋倭角瓶 

    尺寸 高16.5cm

    估價 RMB  50,000-80,000、

    流拍

    款識:大明宣德年制


    此瓶撇口,長直頸,瓶腹呈四方形,八角倭起,撇圈足。俯瞰之器形形似鉆石,小巧精致。通身青花纏枝花卉紋裝飾,近瓶口處繪一圈弦紋,頸兩側(cè)裝飾雙耳,雕刻成獸首形象,染以青花色,使得瓶雖小卻不失精致。青花發(fā)色明麗,釉面有一些小瑕疵,卻也突顯其質(zhì)樸古拙。圈足底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兩行雙圈款。


    1030 清雍正 青花福山壽海圖盤 

     尺寸 直徑16cm

    估價 RMB  200,000-300,000

    流拍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


    盤敞口,淺弧壁,圈足。通體以青花裝飾,盤口內(nèi)外及圈足上繪雙弦紋,盤外壁繪五福捧壽,盤心繪福山壽海圖。其紋飾左面為青花渲染的山崖與桃樹,桃樹橫穿畫面,桃枝上高掛壽桃,錯落有致。下面為青花淡描海波,波浪滔滔,海面上五只展翅蝙蝠,構(gòu)圖頗具巧思。一幅藴含“五蝠捧壽”、“福如東海”、“多壽多福”等吉祥寓意的畫面躍然而現(xiàn)。此盤小巧而雅致,寓意祥瑞,乃雍正官窯斗彩器中上乘之作。


    1031 清雍正 青花鳳紋碗 

    尺寸 直徑12cm

    估價 RMB  40,000-60,000

    流拍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


    碗圓口,弧腹,圈足。釉質(zhì)白皙瑩潤,外口沿及足部飾有青花玄紋,主題紋飾為青花淡描雙鳳呈祥紋,頗具明代風格。鳳鳥展翅飛于萬花之中,翅膀舒展,鳳尾飄逸,鱗羽絲絲,生動形象。紋飾雅觀,青花發(fā)色素雅,筆法化繁為簡,清新別致,古雅十足。底落“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書款。


    1032 清乾隆 青花纏枝花卉紋碗 

    尺寸 直徑10cm

    估價 RMB  30,000-50,000

    成交價:RMB  30,000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碗口微撇,淺弧腹,圈足。內(nèi)外裝飾青花花卉紋,發(fā)色濃郁青翠,典雅靈秀。碗內(nèi)壁口沿處及碗心飾雙弦紋,碗心弦紋內(nèi)繪一支花卉,枝葉舒展搖曳生姿。外壁碗口繪一周卷云紋,碗腹繪纏枝花卉,筆法濃淡相宜,構(gòu)圖疏密有致,近足處繪如意紋。圈足光素,底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1033 清乾隆 青花九龍紋盤 (一對) 

    尺寸 直徑17.5cm

    估價 RMB  50,000-80,000

    成交價:RMB  50,000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此盤侈口弧壁,下承圈足。盤心雙圈內(nèi),繪海水立龍紋,立龍翹首擺尾,須發(fā)飄擺,利爪盡出,其下波濤翻滾洶涌,氣勢非凡。盤外壁繪姿態(tài)各異的小龍九條,穿行于海濤紋中,身形矯健。圈足內(nèi)以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款識規(guī)整。青花發(fā)色亮麗,別具一格。而其胎質(zhì)細密,形制輕巧,畫工細膩,呈現(xiàn)典型的乾隆時期藝術(shù)特點。外壁所繪九龍紋喻指龍生九子。也因“九”歷來被認為是最吉利的數(shù)字,九龍亦象征著帝王至高無上的權(quán)威,氣象非凡。成對保存,較為難得。


    1034 清乾隆 青花五龍紋缸 

     尺寸 高43cm;直徑52cm

    估價 RMB  500,000-800,000

    成交價:RMB  500,000


    拍品唇口、鼓腹、斂脛,平底內(nèi)凹。器形碩大端莊,修胎考究規(guī)整。外壁青花繪云龍紋,下方見江崖海水,波濤洶涌。腹部滿繪五爪行龍,首尾相望,間飾火焰、朵云紋。五龍或奮力相追,或回首相顧,形態(tài)兇猛,剛勁有力,姿態(tài)不一,張牙舞爪,底下汪洋一片,巨浪滔天,更襯托出五龍的威猛矯健。青花發(fā)色濃艷沈穩(wěn),均勻老道,畫工一氣呵成,整器繪制濃淡有致,栩栩如生,畫風古拙,氣勢宏偉,頗具皇家氣勢。


    1035 清乾隆 青花龍鳳紋雙耳抱月瓶 

    尺寸 高46cm

    估價 RMB  2,800,000-3,800,000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成交價:RMB  2,800,000


    乾隆一朝,正處于中國封建社會發(fā)展的頂峰,國力強盛,物產(chǎn)豐隆。酷愛藝術(shù)的乾隆皇帝憑借盛世昌隆,不遺余力地發(fā)展文化藝術(shù),其藝術(shù)鑒賞水準代表當時社會最高水平,皇家審美也成為藝術(shù)品最高端的審美追求。乾隆帝崇古之情尤甚,因此多有對歷代名瓷的臨摹與仿制,但又不拘泥于故有形制,屢有創(chuàng)新。抱月瓶外形最早源自宋元時期流行于西夏的陶制馬掛瓶,左右雙系,用以掛于馬鞍之側(cè),極具民族特色。明代以青花為裝飾,結(jié)合抱月瓶自身獨特風格,將色彩與器形完美融于一體,使其發(fā)展成為陳設(shè)用的藝術(shù)品。抱月瓶以永宣時期最負盛名,其中蒜頭口抱月瓶于康熙、雍正兩朝多有仿制。乾隆皇帝更是喜愛有加,因此抱月瓶成為清代乾隆一朝重要的陳設(shè)瓷器之一,外形與花樣也隨著御窯廠不斷創(chuàng)新而變化多樣,異彩紛呈。

    此瓶侈口,短頸,圓溜肩,扁圓腹。造型俊秀別致,頸之兩側(cè)貼塑青花夔龍紋為耳,可愛生動形若滿月,與圓潤扁平的瓶體上下相襯,更見靈空精巧。口沿外唇下繪江崖海水紋一周,肩部凸棱線一周,上飾蕉葉紋。瓶身兩側(cè)飾纏枝牡丹紋,腹部中心前后繪飾“龍鳳爭珠圖”,圖中祥云迤邐,漫天飄飛,但見蒼龍騰空而起,叱咤風云,虬軀矯健兇猛,大有氣奪千里之勢。正反兩面主體紋飾繪龍鳳相對,龍鳳圖案是封建皇權(quán)的象征,同時在瓷器中亦是重要的裝飾紋樣。龍鳳,一個是眾獸之君,一個是百鳥之王;一個變化飛騰而靈異,一個高雅美善而祥瑞;兩者之間互助合作,便有了“龍鳳呈祥”之寓意。瑞鳳華羽彩衣,展翅回首,與蒼龍深情對望。其畫筆生動精美,所見祥云雖多,卻形態(tài)各異,深得迤邐之姿,福海之中波濤洶涌之象,是以線描之功不厭其煩地繪就,細膩而嫻熟,展示御窯畫工一絲不茍的敬業(yè)精神。龍鳳神形俱佳,栩栩如生,相顧之際,更得以妙筆傳示出濃濃的殷切之情。青花發(fā)色刻意模仿永宣青花流淌暈散的效果,借鑒了國畫的筆墨意韻,線條粗細并用,青料濃淡兼施,蒼翠欲滴,凝重雄渾。整體紋飾層次分明,運筆流暢,布局疏朗有致,制作工藝極其精湛考究,青花呈色濃艷,筆意間尚存永宣豪放渾厚之感,通體滿飾發(fā)色純正、凝重,構(gòu)圖清晰明快,繪畫嚴謹縝密,造型清逸。妍麗清雅的青藍彩,瑩潤皙白的胎釉,相益彰顯,閃現(xiàn)出乾隆上品御瓷的非凡麗質(zhì)。圈足內(nèi)書“大清乾隆年制”青花六字篆款,端莊規(guī)整,筆道遒勁有神,且成對保存,殊為難得。此式抱月瓶為乾隆御瓷經(jīng)典,其造型實自宣德青花扁壺化裁而來,清宮檔案中又稱為“寶月瓶”、“馬褂瓶”或“放大馬褂瓶”,如乾隆二年六月二十五日下達的燒造清單中,就有“宣窯青花放大馬褂瓶一件”。其造型恢宏,為御瓷中體量最大的一類。


    1036 清乾隆 古銅釉描金蕉葉紋花觚 (一對) 

    尺寸 高14cm

    估價 RMB  100,000-150,000

    流拍


    乾隆一朝太平盛世,由于乾隆帝本人好古成癖,大興仿古之風,觚之器型源自西周,為酒器的一種,青銅質(zhì),喇叭型口,束腰,高圈足為其基本的造型規(guī)范。在商周時期,作為酒器的觚更是兼具禮器的功能。琰《陶說》記述了當時的制瓷業(yè)幾乎仿制各種手工藝品:“戧金、鏤銀、琢石、髹漆、螺鈿、竹木等,無不以陶為之,仿效而肖。近代一技之工,如陸子剛治玉、呂愛山治金、朱碧山治銀、鮑天成治犀、趙良碧治錫、王小碧治瑪瑙、葛抱云治銅、濮仲謙雕竹、姜千里螺鈿,今皆聚于陶之一工。”仿古銅釉為其中之一,它能十分巧妙的反映出古銅器的色澤、銹斑,而且有的還仿制戰(zhàn)國時期錯金、銀的器物。這些仿制品不僅力求和各類工藝品的造型一致,而且與原物的色澤也十分相像,往往能精確地表達出各類工藝品原物的質(zhì)感。有的仿制品一眼望去幾乎能亂真。這說明了制瓷工人高度準確地掌握了釉料的配合和燒成溫度、燒成氣氛的技術(shù)。古銅彩制作工藝非常考究,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進行繪畫,用來模仿古代青銅器的紅、綠、蘭各色銹斑,在紫金釉或廠官釉上施紅、綠、黑、藍、醬黃等低溫彩,以燒制出青銅器銹跡斑駁的效果,或用金彩摹繪璀璨的錯金銀紋飾,其質(zhì)感色彩均于青銅真品相若。此件四方觚又名出戟尊,通體施古銅釉,上下兩層均模印變形蕉葉紋并描金彩,中間模印一團龍文并描金。整體極具立體感與色彩之美。底足滿施金彩,模印“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


    1037 清康熙 五彩花鳥紋折沿花盆 

    尺寸 直徑45cm

    估價 RMB  200,000-300,000

    流拍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


    此花盆折沿,直身,盆身向下微斂,足稍外撇。花盆以白釉為底,通體描繪雉雞牡丹紋裝飾。枝干蒼勁,花繁葉茂,禽鳥棲于枝上,渲染出鳥語花香之意境,構(gòu)圖舒展協(xié)調(diào),并使整個器物透出一股清雅之氣。花盆足邊取花卉局部為裝飾,與盆身呼應(yīng),相得益彰。此盆為陳設(shè)器皿,一般作為花盆等的外側(cè)套盆使用,其裝飾比較注重清淡雅致的風格特點,畫法工細,富麗精美,色彩濃重鮮艷,風格典雅大方。口沿下橫書黑彩“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書款,具有較高的工藝水平。


    1038 清乾隆 粉彩七珍八寶供器 

    尺寸 高39cm

    估價 RMB  250,000-350,000

    成交價:RMB  250,000


    這種器型的瓷器流行于清乾隆年間。開始只見于喇嘛廟,后道教的元君廟也以此為供物。佛教中的八寶,象征佛教威力的八種物象。由八種識智即眼、耳、鼻、音、心、身、意、藏所感悟顯現(xiàn)。“八吉祥”在佛法都有特定的象征意義:法螺表示佛音吉祥,遍及世界,是好運常在的象征。法輪表示佛法圓輪,代代相續(xù),是生命不息的象征。寶傘表示覆蓋一切,開閉自如,是保護眾生的象征。白蓋表示遮覆世界,凈化宇宙,是解脫貧病的象征。蓮花表示神圣純潔,一塵不染,是拒絕污染的象征。寶罐表示福智圓滿,毫無漏洞,是取得成功的象征。金魚表示活潑健康,充滿活力,是趨吉避邪的象征。盤腸表示回貫一切,永無窮盡,是長命百歲的象征。

    八寶為藏傳佛教寺院供器,清乾隆帝篤信藏傳佛教,不惜花費大量人力和物力,命景德鎮(zhèn)御窯廠、宮廷造辦處制造各種佛教用品,且親自對其用途、造型、紋飾給予具體指導(dǎo),制成后頒賜寺院。佛教認為佛、菩薩都是有大功德的圣者,是眾生的皈依處,尊重佛、菩薩必須有所表示,供器表示對佛、菩薩的恭敬、禮拜,目的是弘揚佛法。八寶是外八廟種類繁多的供器之一。八寶又叫“吉祥八消凈”“吉祥八寶”、“八吉祥”、“八瑞相”等。為佛前供器,一組八件,分別為:法輪、法螺、寶傘、白蓋、蓮花、寶瓶、罐、雙魚、盤長八種吉祥物,貫穿了佛教的基本教理和教義。八寶通常用木、銅、玉、瓷、銀、玻璃等材料制成精美的立體形象供于佛像前供桌上,也被用于吉祥圖案裝飾于寺廟建筑、法器、供器等,八寶每件器物都包含了一定的寓意。

    粉彩八寶共有八件,其分別是輪、螺、傘、蓋、花、瓶、魚、結(jié)。此件為白蓋,白蓋表示偏覆三千凈一千藥之意;每件作品都分上下兩部分,上部以圓框鏤雕八寶圖案,下部以蓮蓬、蓮瓣為托座,托座底均施松石綠釉,書“大清乾隆年制”礬紅款,全器繪工精細,制作考究,為乾隆朝御窯廠燒制之精品。


    1039 清道光 粉彩花卉開光五彩嬰戲紋罐 

    尺寸 高33cm

    估價 RMB  80,000-120,000

    流拍


    此罐唇口微侈,豐肩弧腹,下承圈足。器外壁施藍地粉彩,器口繪一圈纏枝花卉紋,肩部飾以一周黃色如意云頭紋,器腹有兩處開光,一幅繪有三小兒缸中觀鯉,另一幅繪小兒持蓮園中嬉戲,風格明快活潑,畫面豐富,形態(tài)有趣,是仿明代風格的嬰戲圖畫片。器內(nèi)壁及器底施松石綠釉,圈足內(nèi)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兒童在嬉戲中表現(xiàn)出的生動活潑的姿態(tài),專注喜悅的表情,稚拙可愛的模樣,不只讓人心生憐愛,更能感受到童稚世界的無憂無慮。畫面上的兒童或玩耍,或嬉戲,千姿百態(tài),妙趣橫生。象征著多子多福,生活美滿。百多個幼童濟濟一堂的畫面,則寓意著連生貴子、五子登科、百子千孫的意味。


    1040 清乾隆 粉彩八吉祥雙螭龍耳瓶 

    尺寸 高62cm

    估價 RMB  6,000,000-8,000,000

    流拍


    1041 清康熙 斗彩人物紋筆筒 

    尺寸 直徑18cm

    估價 RMB  50,000-80,000

    流拍


    呈筒形,底由外向內(nèi)微微傾斜,胎骨厚重,內(nèi)壁與器底旋紋清晰。主題紋飾繪于兩方形倭角開光內(nèi),兩幅畫面所繪主仆分別為同一人,只是一穿官服,前有侍從進爵,寓意學業(yè)有成,加官進爵;另一穿便服,喜觀子孫拾果,其樂融融。兩幅畫雖場景一樣,卻物是人非,還是當年的窗欄假山,人已老去。不經(jīng)讓人感嘆時光匆匆,固有勉勵之意。兩開光之間分別書篆體“壽”字,整幅畫面寓有福,祿,壽之意。置于案頭極為適合。


    1042 清光緒 黃地粉彩花卉紋梅瓶 

    尺寸 高31cm

    估價 RMB  200,000-300,000

    流拍

    款識:永慶長春


    此梅瓶小口外侈,豐肩斂腹,下承圈足。口內(nèi)及器底施松石綠釉,器外壁以黃釉為地,略見細小開片。瓶身上半部分豐滿圓潤,遂繪葡萄取其多子多福之意。葡萄有的翠綠,有的湛紫,枝葉繁茂,果實飽滿豐碩,蝴蝶環(huán)繞。正中留白一塊,書“大雅齋”,后落一“大雅齋”陽刻篆書款。器近足處繪竹菊,構(gòu)圖巧妙,清新脫俗。底書“永慶長春”四字雙行楷書款。大雅齋為慈禧太后在圓明園天地一家春的畫室,大雅齋瓷器上有“天地一家春”印文,這本是圓明園內(nèi)的一處建筑名稱,“大雅齋”則位于“天地一家春”的西間,是供慈禧繪畫習字的自用畫室。瓷器上的鈐印“大雅齋”是慈禧的私人堂款。因此,大雅齋瓷器被看做為“大雅齋”畫室燒造的慈禧太后專用瓷。


    1043 清中期 仿石紋地粉彩開光嬰戲紋蓋盒 

    尺寸 長8cm

    估價 RMB  120,000-150,000

    成交價:RMB  120,000


    仿石紋釉是乾隆朝的新創(chuàng)品種,以瓷色仿石色,以瓷質(zhì)仿石質(zhì),其巧思妙想甚令人喜愛。邵蟄民在《增補古今源流考》記有“清瓷彩色至乾隆而極,其彩釉之仿他物者亦以乾隆為最多最精。如仿綠松石、花崗石及象牙、珊瑚者,亦足與真物相抗衡”。此件粉盒為模仿石紋所制,紋理描繪的淋漓精致,展現(xiàn)當時高超的陶瓷技藝。

    此件蓋盒方形,直壁圈足,胎體扎實,規(guī)整大方。通過以礬紅和黑釉的巧妙描摹,層層勻染,將石紋的天然紋理描繪的淋漓精致,呈現(xiàn)出自然的美感,盒蓋上面繪嬰戲圖。形制經(jīng)典,施釉光潤,所飾紋樣繁而不雜,著色多彩艷麗,是一件頗為值得收藏逸品。


    1044 清嘉慶 粉彩福壽花卉紋碗 

     尺寸 直徑18cm

    估價 RMB  30,000-50,000

    流拍

    款識:大清嘉慶年制


    此碗侈口,弧腹下收,下承圈足。碗口薄施醬釉,裝飾一圈如意云頭紋,腹壁繪福壽紋和纏枝花卉,近足處裝飾以五彩蓮瓣紋。碗底以礬紅書“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畫工考究,吉祥喜慶。

    嘉慶時期瓷器承襲乾隆的藝術(shù)風格,其造型創(chuàng)新式樣少,紋飾也多采用傳統(tǒng)寓意吉慶的圖案,繪制技法工筆多于寫意。此件粉彩碗便是延續(xù)乾隆風格技術(shù)的經(jīng)典之作。其造型式樣、圖案等,均因襲前朝舊制。


    1045 清光緒 斗彩暗八仙紋折腰盤 

    尺寸 直徑20.5cm

    估價 RMB  1,000-2,000

    成交價:RMB  14,000


    此盤敞口折腰,曲線優(yōu)美,折腰盤是承襲唐代金銀器的式樣而在瓷器制作中的運用,自宋代開始沿用至晚清。盤通體采用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結(jié)合的斗彩工藝繪畫,盤心繪團花紋,盤內(nèi)壁折沿繪以等距的暗八仙紋。暗八仙是一種由八仙紋派生而來的宗教紋樣,此種紋樣中并不出現(xiàn)人物,而是以道教中八仙各自的所持之物代表各位神仙,始盛于清康熙朝,流行于整個清代。盤外壁繪纏枝蓮紋,底心書青花“大清光緒年制”。整器器型規(guī)整,畫工精細,青花發(fā)色明麗,為光緒時期典型用料,布局規(guī)范,施彩淡雅。


    1046 18世紀 粉彩蘆雁紋盤 (一對)  

    尺寸 直徑15cm

    估價 RMB  1,000-2,000

    成交價:RMB  9,000


    此對盤敞口,淺弧腹,盤心各繪五只大雁,象征十全十美。野雁乃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視為“五常俱全”的靈物,嘗有詩道:“八月初一雁門開,鴻雁南飛帶霜來。”陸游的“雨霽雞棲早,風高雁陣斜”;韋應(yīng)物的“萬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飛。”,“孟春之月鴻雁北,孟秋之月鴻雁來”《呂氏春秋》等。金代文學家元好問的《雁丘詞》:“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詩中說的就是大雁情。大雁是終身一侶,天涯共飛,是世間最有感情的鳥之一。它最懂鄉(xiāng)思,冬去春來,飛行十分有序。古人正是利用雁的這一習性和美譽,才把其作為贄見之禮。


    1047 清 粉彩江西十景紋花口盤 

     尺寸 直徑14cm

    估價 RMB  1,000-2,000

    成交價:RMB  10,000


    據(jù)清宮檔案記載,《江西十景紋碗》是嘉慶一朝的創(chuàng)新之作,也是清宮檔案中有明確記載的嘉慶御瓷。江西十景紋碗整套十只,分別描繪“廬山瀑布”、“ 麻姑仙塘”、“百花春曉”、“徐庭燕留”、“上清勝景”、“西山疊翠”、“潯陽九派”、“滕閣高峰”、“玉嶺積雪”、“南浦飛云”共十景,其氣息婉約清新,晚清以來備受關(guān)注。

    此盤敞口,束腰,圈足,盤身以粉彩繪初春煙柳,小橋人家。盤底以礬紅書“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1048 明嘉靖 黃釉龍紋盤 。

    尺寸 直徑18cm

    估價 RMB  40,000-60,000

    流拍


    明代景德鎮(zhèn)色地素三彩以成化、正德朝的作品最為名貴,但嘉靖、萬歷兩朝亦有珍品問世,此盤即是其中的上乘之作。黃彩濃艷,綠彩鮮亮,與深沉的紫彩形成鮮明對照,其中綠彩色調(diào)偏向孔雀綠,為萬歷素三彩的特征,紋飾布局對清代官窯黃地素三彩品種具有重大影響。

    盤口微撇,淺弧腹,圈足。器型規(guī)整,胎質(zhì)細膩堅硬,胎體厚薄均勻。通體施黃釉,釉色明亮嬌嫩,釉汁輕薄,釉面細膩平滑。盤心內(nèi)繪赭、綠彩二龍戲珠紋,四周點綴祥云,龍體矯健,身體遒勁,五爪鋒利,鋒芒畢現(xiàn),氣勢威嚴,頗顯皇家氣概。綠彩濃艷嬌麗,赭彩沈穩(wěn)大氣。底青花篆書“大明嘉靖年製”款。此盤紋飾精美,形象生動,工藝上乘,色彩明暗相合,搭配得當,更見珍貴。


    1049 清 墨地素三彩八仙人物紋盤 

    尺寸 直徑34cm

    估價 RMB  20,000-30,000

    流拍


    盤敞口,弧壁,雙圈足,通身施黑釉,盤心以素三彩繪八仙人物圖,發(fā)色濃郁,綠色青翠欲滴,黃色嬌艷明亮,褐色沉著古樸。繪畫構(gòu)圖精妙,人物形象活靈活現(xiàn)。盤外壁同樣以素三彩繪八仙人物,想象豐富,別出心裁。

    “素三彩”是瓷器釉上彩繪品種之一,創(chuàng)燒于明代成化年景德鎮(zhèn)窯;素三彩一詞最先出現(xiàn)在清末寂園叟《陶雅》中:“西人以康熙黃、茄、綠,三色之瓷品為素三彩”。與明代制品相比,清代御廠制作更趨細致、復(fù)雜化。清初部分素三彩瓷逐漸使用黑彩勾勒代替以往的雕刻劃線,使畫面更精致,制品更加多種多樣,除了有黃地、綠地、紫地外,又創(chuàng)燒了墨地、米黃地、藕荷地等色地和狀如虎斑紋的“虎皮素三彩”等新品種,但均以墨地素三彩器最為尊貴。


    1050 清 青花釉里紅駿馬鼻煙壺 

    尺寸 高5cm.

    估價 RMB  10,000-20,000

    流拍


    煙壺小唇口微微外侈,短頸直腹,下承圈足。通身以青花釉里紅裝飾,肩部繪擬冰裂紋和五瓣花朵,壺腹繪駿馬紋:初春煙柳垂垂,六匹駿馬印花色不同,情態(tài)各異,或駐足靜站,或追逐嬉戲,或俯身吃草。畫片以釉里紅點綴馬的毛色跟假山,活潑有趣,歡樂祥和。足底暗刻雙弦紋,內(nèi)以青花書“康熙年制”四字雙行楷書款。


    1051 清道光 粉彩團壽紋碟 (一對) 

    尺寸 直徑9cm

    估價 RMB  18,000-28,000

    流拍


    此對小碟敞口,淺弧壁,底承圈足,口沿描金。白釉為地以粉彩裝飾,盤心描金圈內(nèi)以礬紅繪團壽紋,圈外描繪一圈粉色如意紋,盤壁一周施嫩綠色繪卍字紋,藏語中叫做“雍仲”,象征“勝義無生,和諧永恒”,“世俗無滅”,表達吉祥的含義。盤外壁繪五只蝙蝠,寓意“五福臨門”。圈足內(nèi)書礬紅書“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整體器型端正小巧,配色構(gòu)圖吉祥喜慶。


    1052 清嘉慶 珊瑚紅地粉彩嬰戲紋碗 

     尺寸 直徑20cm

    估價 RMB  20,000-30,000

     成交價:RMB  20,000


    碗撇口,呈花瓣形,弧腹?jié)u收,下承圈足。內(nèi)壁及器底施松石綠釉,外壁以珊瑚紅釉為地,粉彩嬰戲圖、假山、芭蕉,畫面中,執(zhí)蓮的仙姑與嬉耍的兒童姿態(tài)生動,栩栩如生;珊瑚紅背景上繪制欄桿、樹木、祥云。形制端莊,造型秀美,胎質(zhì)潔白細膩。此式碗源自清康熙五彩作品,工藝精細。嬰戲圖是嘉慶瓷器主要紋飾之一,常繪十六子。人物及環(huán)境布局與康、雍、干時基本相同,畫面兒童眾多,呈現(xiàn)出熱鬧歡快的喜慶氣氛。圈足內(nèi)書“大清嘉慶年制”款。


    1053 清 胭脂紅地開光粉彩鶴鹿同春壁瓶 

    尺寸 長19.5cm

    估價 RMB  10,000-20,000

     成交價:RMB  10,000


    壁瓶亦稱轎瓶,掛瓶,是專門為懸掛于壁而設(shè)計燒造的一種瓶式,器形為瓶的一半即半器造型。據(jù)耿寶昌《明清瓷器鑒定》記載,壁瓶造型最早出現(xiàn)在明代萬歷時期。清初三朝都有燒造,它可掛在墻上或床內(nèi)的柱子上,其器型多樣,有詩對壁瓶贊美:“蘅皋掇青藻,氈室伴清嘉”;“宿再朝煙與潤,山花野卉常新”;“動潔路搴秀,靜懸屋盎春”。此壁瓶一面平齊,撇口,束頸,圓腹,圈足,內(nèi)頸部兩側(cè)飾雙獸首銜環(huán)耳,瓶口及雙耳皆以金彩裝飾。腹部中心有橢圓形開光,開光內(nèi)繪鶴鹿同春圖,寓意天下皆春,萬物欣欣向榮。余部以胭脂紅為地,通體施彩華美,顯得富貴祥瑞。


    1054 民國 墨彩山水紋雙鋪首耳方瓶 

     尺寸 高13cm

    估價 RMB  15,000-25,000

     成交價:RMB  15,000


    方瓶唇口,短頸,方折肩,直腹,圈足,瓶側(cè)堆塑銜環(huán)輔首,方瓶又稱“琮式瓶”四面以白釉為地巧作雪景,以墨彩細筆勾勒山川古虬,屏巒疊嶂,奇木茂林,長者攜童,策杖其中,小橋流水,意境幽遠。底部書“乾隆年制”四字雙方款。

    整體作品造型敦厚,小瓶大樣,墨彩山水以中國傳統(tǒng)山水技法勾畫瓷上,絲絲入微,又極似當時極為流行之刻瓷工藝,十分珍奇。


    雜件



    1076 清 銅鎏金嵌寶無量壽佛坐像 

    尺寸 高36cm

    估價 RMB  60,000-80,000

    流拍


    此尊佛坐像,頭頂髪髻高盤,頭戴五寶珠冠,面圓滿豐潤,頭微俯,雙目低斂,大耳垂珰,背負繒帶飄揚,上身袒露下身著裙,裙邊有簪花的連珠紋飾,頸上項圈、瓔珞、臂釧、手足腕飾,簡潔美觀。右手背搭于左手掌心,結(jié)跏跌于蓮花紋須彌座上,神情肅穆安寧。作坐禪入定之狀,凝重深沉的神態(tài),極生動地展現(xiàn)出萬念皆空、高深莫測的神秘境界。整尊佛像銅鑄鎏金,寶冠瓔珞上有小的紅綠寶石鑲嵌。寬肩小腰,造型優(yōu)美。既尊嚴又慈祥,為西藏地區(qū)佛像的一大風格。


    1077 清中期 銅制雙耳爐 

    尺寸 長19cm

    估價 RMB  30,000-50,00

     成交價:RMB  30,000


    爐口微侈,短頸垂腹,肩有雙耳,圈足外撇。銅質(zhì)精良堅實,造型古樸周正,爐身光素無紋,年久使得色澤黝黑光潔,顯蟹甲青,可見此爐當為原主反復(fù)摩挲的心愛之物。爐底陽刻“寶鼎”二字篆書方款。清代詩人陳維崧在《百字令·雨窗懷松之南水》中有詞云:“寶鼎香焦,畫廊花瘦,阮又無心摘;茶煙飏起,細煎花乳翻白”,有此一爐實為雅致。

    參閱??《膠州民間收藏海上絲綢之路文物集萃》陜西新華出版?zhèn)髅郊瘓F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078 18世紀 銅胎掐絲琺瑯百鹿尊 (一對) 

    尺寸 高43cm

    估價 RMB  120,000-180,000

     成交價:RMB  120,000


    此對百鹿尊以銅胎掐絲琺瑯工藝所制,敞口,溜肩,垂腹,圈足,肩部有一雙對銅鎏金螭龍耳,成對形制,造型、規(guī)格、紋飾相同。構(gòu)成畫面的銅線繁復(fù)有致,將器身上的紋飾展開,便是一幅以粉彩描繪松石白鹿圖:山石聳立、流水潺潺,一大片梅花鹿自由自在。松林繁茂,壽桃累累,靈芝仙草點綴各處,猶如仙境。鹿三五成群,奔跑嬉戲,飲泉進食,親昵相依,或站或臥,鳴叫休憩。底部亦鎏金,正中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書款。此尊造型端莊歸正,器型淳樸仿古,描繪細致入微,整幅畫面生機勃勃,氣勢非凡。百鹿諧音“百祿”,與圖中的松樹、壽桃、靈芝、仙草一起寓意加官進祿、富貴延年。清朝歷代皇帝崇尚木蘭秋狝,木蘭是滿語中“哨鹿”的音譯。作為宣揚國威檢閱兵馬的大型軍政活動,乾隆帝對其十分重視,自乾隆六年到乾隆五十六年,秋狝多達四十次。獵鹿期間,乾隆皇帝帶艾啟蒙、郎世寧等著名皇家西洋畫師來描繪山川之中鹿群生活的景象,制成《百鹿圖》。此對百鹿尊寓意美好,做工精湛,實屬難得之佳品。


    1079 清 銅胎掐絲琺瑯鎮(zhèn)紙 (一對) 

    尺寸 長10cm

    估價 RMB  8,000-12,000

     成交價:RMB  110,000


     掐絲琺瑯自元代從西亞阿拉伯地區(qū)傳入中國,有著伊斯蘭教藝術(shù)繁復(fù)綿密、極重線條和設(shè)色的特點,而中國傳統(tǒng)美學是一種忽略色彩與形似的美學。掐絲琺瑯的繁麗生動、輝煌燦爛,深得元、明、清幾朝統(tǒng)治者的喜愛。掐絲琺瑯文房四寶是其在清代宮廷檔案里的稱謂,包括暖硯匣、筆山(筆架)、水丞、鎮(zhèn)紙共4件器物。

    此對鎮(zhèn)紙形制小巧規(guī)整,是非常典型的清宮文房用具。制作考究,紋樣精美,惹人生憐。


    1080 明晚期 銅胎掐絲琺瑯圓形仿圈 

    尺寸 直徑11cm

    估價 RMB  20,000-30,000

     成交價:RMB  28,000


    仿圈,是圈字臨帖所用的實用工具。每當臨帖時,臨帖人先將透光性較好的紙蒙在法帖上,上面再壓上仿圈,在仿圈內(nèi)摹寫法帖。通過仿圈可以更好地掌握字體結(jié)構(gòu)也起鎮(zhèn)紙的作用。仿圈興起大約在清代,早期只是銅制的框架,既無字也無雕刻,清末民初始有鑄刻文字、刻繪圖畫的。仿圈多用于兒童剛開始臨帖習字之時,故常見的材質(zhì)多為黃銅、白銅等金屬。隨后,仿圈也開始不乏一些珍貴材質(zhì),此件銅胎掐絲琺瑯仿圈造型纖細雅致,圖案精細優(yōu)美,琺瑯色彩鮮艷配色得當,此當為王公貴胄、官宦名流之物,充分展現(xiàn)了古代文人的極盡巧思和“匠心”精神,實為一件文房佳品。


    1081 清中期 銅胎掐絲琺瑯爐瓶盒三事 (一套) 

    尺寸 尺寸不一

    估價 RMB  30,000-50,000

     成交價:RMB  30,000


    發(fā)現(xiàn)并利用香料貫徹整個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古人對于香料除了直接以嗅覺品賞外,更致力于焚香器具的發(fā)明和制作。在明清兩朝的中產(chǎn)階級家庭香爐是必備的生活用具,焚香除了禮佛敬祖外更是生活品質(zhì)的象征,在文人的燕居中,賞玩爐器,品評香篆,尊為雅事。如屠隆《香箋》:“物外高隱,坐語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悅神;……隨其所適,無施不可品。”;冒襄《影梅庵憶語》道:“寒夜小室,玉幃四重毾登毛重疊,燒二尺許絳燭二三枝,陳設(shè)參差,堂幾錯列,……細撥活灰一寸,灰上隔砂選香蒸之,歷半夜,一香凝然,不焦不竭,郁勃氤氳,純是糖結(jié)。熱香間有梅英半舒,荷鵝梨蜜脾之氣,靜參鼻觀。”

    此套香具有香爐、香盒、香插各一只,均是掐絲琺瑯工藝。香鏟一枚,香箸一對,雅趣盎然,別有情致。


    1082 民國 銅雕犬戲擺件 

     尺寸 長24cm

    估價 RMB  8,000-12,000

     成交價:RMB  8,000


    狗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也是飼養(yǎng)率最高的寵物,與馬、牛、羊、豬、雞并稱“六畜”。“狗”在中國生肖文化里也占有一席之地,在中國民間傳統(tǒng)文化中認為狗有“八德”,即忠、義、勇、猛、勤、善、美、勞。所以常常出現(xiàn)在古代民間的藝術(shù)品中。

    此件銅雕犬戲擺件描繪的三只小狗,憨態(tài)可掬,笨拙可愛。嬉戲的神態(tài)活靈活現(xiàn),呼之欲出。兩只小狗打鬧之間,一只躺倒在地,另一只則站起身來做撲咬態(tài),還有一只坐在一旁神情乖巧,三只小狗性格有的好斗,有的恬靜,實在頗具童趣,可愛至極!


    1083 清 銅胎刻喜鵲蹬梅嵌玉瓶 

     尺寸 高18.5cm

    估價 RMB  90,000-120,000

     成交價:RMB  90,000


    此瓶敞盤口,束頸豐肩,直腹下收,撇足。通身以黃銅打造,瓶頸鏨以細密的肌理紋路,瓶身則是由細如發(fā)絲的銅線編制而成的密網(wǎng)覆蓋,上用掐絲琺瑯工藝繪制的喜鵲登梅圖案點綴,精巧異常,華美吉祥。瓶底陰刻“內(nèi)務(wù)府”款。實在巧奪天工,獨具匠心。

    喜鵲登梅是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之一,梅花是春天的使者,喜鵲是好運與福氣的象征,民間傳說七夕人間所有的喜鵲會飛上天河,搭起一條鵲橋讓牛郎和織女相見。因此喜鵲登梅寓意吉祥、喜慶、好運的到來。


    1084 清 宮廷造金絲包琥珀齋戒牌 

    尺寸 長9cm;寬5.5cm

    估價 RMB  100,000-150,000

     成交價:RMB  100,000


    齋戒牌是中國古代行齋戒禮時所置示警牌。明洪武五年令諸衙門各制作木齋戒牌,刻文于上,文為“國有常定,神有鑒焉”。凡行祭祀則設(shè)置。清沿明制,凡大祀、中祀皇帝致祭,事前應(yīng)齋戒,由太常寺進齋戒牌。齋戒牌為木質(zhì),飾以黃紙,以清漢文書寫齋戒日期。圜丘、祈谷、常雩,皇帝宿內(nèi)廷齋宮,于干清門設(shè)齋戒牌二日,置于黃案。壇所齋宮設(shè)齋戒牌一日。皇后親蠶,亦進齋戒牌,由太常寺進遞到干清門交給內(nèi)監(jiān),置于交泰殿。各衙門官員齋戒,大祀齋于公署,于大堂正中設(shè)案置齋戒紅牌;中祀齋于私署。行祀之日各佩齋戒牌,不理刑名,不宴會,不作樂,不入內(nèi)寢,不問疾吊喪,而有疾有服者不與戒。

    此塊齋戒牌牌心用琥珀制,以金飾邊,雕刻精美花紋繁復(fù),嵌以三色寶石更見華美!


    1085 19世紀 銅雕龍頭擺件 

     尺寸 長26cm

    估價 RMB  8,000-12,000

     成交價:RMB  8,000


    此龍頭雕像銅質(zhì)精良,形象細致鮮活,龍目圓瞠,額前和兩頰豐腴飽滿,牙齒鋒利,鼻子圓竅,自頸而斷,脖子鱗片細致逼真。《說文解字》載:“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從此擺件便可窺見龍之靈性。《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在打敗炎帝和蚩尤后,巡閱四方,“合符釜山”。這次“合符”,不僅統(tǒng)一了各部軍令的符信,確立了政治上的結(jié)盟,還從原來各部落的圖騰身上各取一部分元素組合起來,創(chuàng)造了新的動物形象-龍。


    1086 清 紫金石雕山子 

     尺寸 長11.5cm;高8cm

     估價 RMB  10,000-20,000

     成交價:RMB  10,000


    據(jù)記載,金星玻璃的燒造技術(shù)源于歐洲,乾隆六年(1741年),清宮玻璃廠在西方傳教士的指導(dǎo)下燒制成功了金星玻璃,其制作方法和普通玻璃不同,是先在坩堝內(nèi)燒制成塊料,然后運用琢玉的方法碾琢成器,金光閃閃,富麗堂皇,具有濃重的宮廷色彩和皇家氣息。金星玻璃在清代玻璃中比較珍貴、制作數(shù)量稀少,故宮博物院藏金星玻璃器不過40余件。乾隆皇帝也是相當珍惜它,對破碎的金星玻璃器,也不舍得扔掉而是酌情加工改造。在《清檔》中就有這樣的記載:“乾隆六年,玉作。四月十五日,太監(jiān)高玉交破金星玻璃福壽三多水丞一件,隨綠牙座。傳旨:將破處改做收拾,其小石榴酌量做鼻煙壺,綠牙座亦收拾。欽此。”

    此件山子不僅以金星料雕琢,且表面飾以大片金彩,層巒疊嶂極富立體感,實屬難得之佳品。


    1087 18世紀 紫檀首飾盒 

    尺寸 長42cm;寬27cm;高20cm

    估價 RMB  180,000-280,000

    流拍


    此首飾盒體型碩大,全身以紫檀為料,色正質(zhì)密,俯瞰之取海棠之形狀。盒蓋向上打開則有一股陳陳木香撲鼻而來,仿佛氤氳著時光的氣味。首飾盒雖為素面,形態(tài)周正端莊,左右嵌以銅把手,華而不俗,古樸沉靜。簡單大氣,設(shè)計精巧,頗有出自富貴大家的厚重感。


    1088 19世紀 紫檀嵌竹籩花鳥紋盒 

    尺寸 長29.5cm;寬19cm;高14cm

    估價 RMB  30,000-50,000

    流拍


    盒呈長方形,內(nèi)有一層小屜,蓋面嵌竹片形成花鳥紋飾。利用紫檀的深色與竹片的淡色,形成典雅的色塊對比,生動形象,刻工精湛。整體極具立體感與色彩之美。


    1089 清早期 竹雕神仙人物紋香筒 

     尺寸 高18cm

    估價 RMB  30,000-50,000

     成交價:RMB  30,000


    香筒以細密竹節(jié)制,琥珀色澤,葆光瑩潤。竹材厚壁,以淺浮雕、高浮雕、透雕、刻劃諸法并用,畫面在有限的空間中營造出云霧繚繞的意境。整器以細膩的刀法雕刻,設(shè)勢造型,一幅神仙人物圖便躍然其上,立體感十足。久經(jīng)承傳,棗紅色的包漿,更顯得古韻盎然。人物面部刻畫簡練,雖只寥寥數(shù)刀但神韻立顯,背景樹石繁茂緊湊,皴法布局皆具畫意。


    1090 清 紫檀雕筆架 

    尺寸 長15.5cm

    估價 RMB  15,000-25,000

    流拍


    筆架為紫檀木所制,包漿渾厚,雕工純熟。整體雕刻呈假山狀,形狀瘦削高聳,象征高風亮節(jié)、古雅正氣。為文房用具之精品。


    1091 清中期 竹雕東方朔造像 

    尺寸 高11cm

    估價 RMB  40,000-60,000

     成交價:RMB  40,000


     此尊竹雕刻工精湛,細節(jié)完整。東方朔束法長髯,表情和藹,眼神睿智,著漢代衣袍臥坐怪石上,飄逸灑脫。竹質(zhì)年久色深,古樸精雅。

    東方朔(公元前154年-公元前93年),本姓張,字曼倩,西漢平原郡厭次縣人。西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漢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東方朔上書自薦,詔拜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他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談笑取樂,他曾言政治得失,陳農(nóng)戰(zhàn)強國之計,但當時的皇帝始終把他當俳優(yōu)看待,不以重用。


    1092 清 金絲楠木供盤 (一套) 

    尺寸 高71cm

    估價 RMB  60,000-80,000

     成交價:RMB  60,000


    此組供盤精銅所制,盤心可暗花,上大下小。選上等金絲楠木作四腳開合架,架上端雕龍頭,四個龍頭口銜銅環(huán),各拽上面大供盤四個穿孔,使之穩(wěn)固。下面的小供盤直接置于盤架上,盤架下部鏤雕裝飾,花紋繁縟,華麗大氣。清代家具的裝飾手法多種多樣,有很多其它門類的工匠參與其中,這樣既能使家具富于變化,又能滿足貴胄大家獨特的審美情趣,但往往制作一件家具費用頗高,需調(diào)集各門類工匠的力量方能完成,盡顯奢華。


    1093 清 紫檀六方花幾 (一對) 

    尺寸 高92cm

    估價 RMB  40,000-60,000

     成交價:RMB  40,000


     紅木為材,攢框六方桌面,高束腰,牙板鏤雕,邊起陽線。三彎腿外翻卷紋足落在托泥上,下有龜腳。整體造型簡潔舒朗,古樸典雅。自宋元時期花幾的制作數(shù)量開始增多,但這種細高造型的幾架在明代還是比較少見的,可能到清中期以后才漸趨流行,在清代中期以后的繪畫作品中才能夠常常看到這種花幾的身影。花幾因多用于陳設(shè)花卉、盆景而被賦予了一種高潔、典雅的意蘊,給人以超脫凡俗之感,是裝點門面、追求高雅的必需品,多為上層社會所喜用,特別是官宦大家使用比較多。乃廳堂擺設(shè)之佳器。


    1094 清 紅木下卷琴桌 

    尺寸 高87cm;長145cm

    估價 RMB  30,000-50,000

    流拍


    琴桌紅木制就。桌面攢框做,鑲癭木面心,兩端抹頭下卷,桌面正中下鑲牙板,鏤雕竹葉纏枝葡萄紋,牙板正中雕兩只喜鵲,一直俯首啄食,一直抬腳回頭,頗具生趣。四腿也采用鏤雕,擬作葡萄架,四足如魚尾。作者以技藝精湛,浮雕線條流暢圓潤,鬼斧神工顯見器表,造型典雅別致。琴棋書畫,琴位居首,可見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其地位。琴桌也就不僅僅是家具,而成為一種文化載體,在設(shè)計制作上古人也往往予以格外的關(guān)注。今日撫琴雖然已不再是中國文人生活中的必須,琴桌卻因其大小適中造型優(yōu)雅而深得現(xiàn)代人喜愛。


    1095 清 竹雕松枝詩文臂擱 

    尺寸 長24cm

    估價 RMB  8,000-12,000

    流拍


    陳淳(1483-1544),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字道復(fù),后以字行,更字復(fù)甫,號白陽,又號白陽山人。少年作畫以元人為法,深受水墨寫意的影響。他的寫生畫,一花半葉,淡墨欹豪,自有疏斜歷亂之致。


    1096 清 紫檀雕如意洗 

    尺寸 長7.5cm

    估價 RMB  10,000-20,000

     成交價:RMB  10,000


    1097 清中期 紫檀百寶嵌筆筒 

     尺寸 高13cm

    估價 RMB  80,000-120,000

     成交價:RMB  80,000


    1098 黃花梨百寶嵌小盒 

    尺寸 長11cm

    估價 RMB  30,000-50,000

     成交價:RMB  30,000


    1101 清 木質(zhì)托架 (一組十件) 

    尺寸 尺寸不一

    估價 RMB  1,000-2,000

    流拍

    1102 清乾隆 瑪瑙雕喜鵲登梅墨床 

     尺寸 長9.5cm

    估價 RMB  80,000-120,000

    流拍

    1103 紅木墨床 (兩件) 

    尺寸 尺寸不一

    估價 RMB  30,000-50,000

    流拍

    1104 紫檀雕方器座 

    尺寸 尺寸不一

    估價 RMB  10,000-20,000

    流拍

    1105 紅木海水紋托 

    尺寸 尺寸不一

    估價 RMB  10,000-20,000

    流拍


    1106 紅木荷塘紋器座 

    尺寸 尺寸不一

    估價 RMB  8,000-12,000

    流拍


    1107 楠木紫檀圓托 (兩件) 

    尺寸 尺寸不一

    估價 RMB  8,000-12,000

     成交價:RMB  10,000



    1108 紫檀雕洗座 

     尺寸 尺寸不一

    估價 RMB  10,000-20,000

     成交價:RMB  28,000




    玉器部分



    1055 清 和田玉環(huán) 

    尺寸 直徑5cm

    估價 RMB  1,000-2,000

     成交價:RMB 4,000


    白玉制,質(zhì)地細膩,清潤光亮,一面有褐色沁。呈圓形,兩面皆滿雕變體勾云紋為飾,為龍紋所簡化而來,乃明清時期仿古玉形制。整體造型特殊,紋飾線條流暢,排列致密緊湊,璧外緣及中孔皆隨紋飾而雕,設(shè)計甚為精巧古拙,別具一格。


    1056 清 和田白玉手鐲 

    尺寸 直徑7.5cm

    估價 RMB  10,000-20,000

    流拍


     此白玉鐲造型圓潤,質(zhì)地潔白無瑕,細膩如羊脂。圈口不大,可以想見其繞飾于纖纖酥手,襯托女子之纖細柔美。古有詩道:“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手鐲不僅作為飾品,在舊時也常做信物,在男女之間相贈,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常見女子以手鐲相贈戀人的情節(jié),如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記述了仙女萼綠華曾贈羊權(quán)金和玉的跳脫。


    1057 清 白玉雕旭日東升擺件 

    尺寸 長12.5cm;高9.5cm

    估價 RMB  20,000-30,000

    成交價:RMB 40,000


    《詩經(jīng)》有云“緇緇鳴雁,旭日始旦”。此白玉擺件溫潤細膩,油光十足,色澤純凈潔白,一輪朝日沐海而出,映著霞云,浮于茫茫大海之上。以朝陽為中心,運用淺浮雕的技法,寥寥數(shù)刀,雕刻出翻卷的蒼海,云卷云舒,層次清晰,構(gòu)圖精妙,意境飽滿,正可謂“日月之行,若出其里”,一幅朝氣蓬勃旭日東升的畫面撲面而來。


    1058 清 和田白玉雕童子詩文牌子 

    尺寸 長5cm;寬3.5cm

    估價 RMB  15,000-25,000

    流拍


    玉質(zhì)細膩油潤,玉色潤白,滋蘊內(nèi)斂。牌子穿系處正反面均裝飾浮雕卷草紋,正面怪松下,二頑童蹲于地上,身旁有兩個蟲籠,似是在斗蟋蟀。背面陰刻詩文,雕刻線條流動飛揚,風格古樸大氣,雕工嚴謹有序,刀法細膩自然。人物淳樸自然,儼然一副美好田園風景。整體構(gòu)圖流暢自如,層次感強,動靜相宜,頗具意境,繁而不亂,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珍品。


    1059 清 白玉雕雙螭耳云紋洗 

    尺寸 長15cm

    估價 RMB  30,000-50,000

    成交價:RMB  30,000


    用玉做洗素來是文人之雅愛,此件白玉洗形似小舟,口沿擬水波紋形狀,內(nèi)外皆滿雕云紋,左右置螭龍耳,螭龍蜿蜒附于兩側(cè),似向上攀,昂首擺尾,自然生動。此洗又大塊上號白玉雕琢,壁薄而不輕,形巧而不妖,置于案頭,妙趣橫生。碗心,外壁和一側(cè)螭尾均有絲屢自然沁色,如煙如發(fā),實為珍品。


    1060 清 和田玉雕駱駝鎮(zhèn)紙 

    尺寸 長10cm

    估價 RMB  10,000-20,000

    流拍


    駱駝白玉質(zhì),光澤柔和,色澤均勻,尾部有沁色。以圓雕與陰刻相結(jié)合的手法,雕琢一只伏地而坐的駱駝。駱駝頷首,圓目小耳,身體蜷縮,四肢伏于身下,足蹄清晰可辨,雙駝凸起,線條流暢。整個造型刀工流暢,線條簡潔,對細部處理簡單利落,雕琢出體態(tài)消瘦的駱駝?wù)w,粗獷中見神韻,生動自然,打磨精細,為動物玉雕之佳作。


    1061 清 白玉雕臥馬擺件 

    尺寸 長8.5cm

    估價 RMB  30,000-50,000

    流拍


    此擺件為白玉質(zhì)地,玉質(zhì)細膩溫潤,料色精白,表面拋光工藝帶有獨特魅力,呈啞光狀態(tài)。馬頭雙目簡練雕琢,炯炯有神,嘴較寬,鼻部較大,耳朵短小翹起,額前一抹鵝黃;向后扭轉(zhuǎn)回望,四肢肌肉尤顯強壯有力;身軀壯碩,四肢盤臥,側(cè)頸回首。馬匹機理線條流暢,塑性嫻熟,鬢毛長尾線條流暢,刀工細膩。玉馬臥而回首,古人巧借這種造型的諧音,表達“馬到成功”之意;同時其作為中國傳統(tǒng)的十二生肖之一,也象征著堅韌、弘毅的美好品格,適宜收藏把玩。


    1062 清 和田玉雕香筒 

    尺寸 長14.5cm

    估價 RMB  10,000-20,000

    成交價:RMB 12,000


    香筒是古代凈化空氣的一種室內(nèi)用具,一般是直接將特制的香料或是香花放入香筒內(nèi),香氣便從筒壁、筒蓋的氣孔中溢出,是古代富貴人家必不可少的生活實用品。同時,由于香筒的制作考究,工藝精湛,又是一種清雅的室內(nèi)陳設(shè)品。這件香筒玉質(zhì)滋潤,溫婉細潤,通體鏤空雕刻纏枝花卉紋飾,此器布局精巧,疏密有致,運刀流暢,頗見功力,是一件難得的佳品。


    1063 清 翡翠筆桿 

    尺寸 長筆桿長15.5cm

    估價 RMB  15,000-25,000

    成交價:RMB 16,000


    筆桿選材翡翠,質(zhì)地瑩潤、堅硬。形似一枝花蕾,筆頂呈圓球形,配掛繩。筆管為圓柱狀,筆膛中空,用以套裝筆毛。做工精細,通體磨光透亮,打磨精整,筆膘、筆管皆保持完整,十分難得。是件實用性和美觀性融于一體的清代玉器。


    1064 清 和田玉雕龍鳳紋瓶 

    尺寸 高13cm

    估價 RMB  50,000-80,000

    成交價:RMB 50,000


    白玉瓶扁瓶形,配蓋,橢圓形口足,瓶口微撇,束頸,方肩,微鼓腹下斂。材質(zhì)潔白溫潤,器形端莊典雅,構(gòu)圖瑰麗飽滿,雕琢細致華美。玉瓶以圓雕、鏤雕、浮雕、高浮雕、陰刻等琢制而成。塔型瓶蓋上作一鈕;平口,蓋緣及口沿陰刻回紋;束頸兩側(cè)附有雙耳,瓶身腹部陰刻御題詩一首,以金彩染之。玉瓶系整塊玉料制成,用材豪奢,造型紋飾繁復(fù)華美,裝飾效果極強,靜美異常。精巧雅致,排布灑脫;制作艱難,工本高昂,清中期玉材充足,國力雄厚,巧匠輩出,故能制作精美絕巧的玉器。縱觀整器形、色、感俱全盡美,體現(xiàn)了非同一般的藝術(shù)修養(yǎng)和審美追求,確為玉雕工藝佳作。

     

    1065 清 白玉雕一路平安擺件 

    尺寸 高13.5cm

    估價 RMB  50,000-80,000

    成交價:RMB 50,000


    此件拍品選白玉為材,質(zhì)地清潤晶瑩,色澤潔白,玉料細膩,表面拋光精良而呈現(xiàn)玻璃光澤。整器為扁瓶形,直口細頸,溜肩弧腹,左右兩側(cè)圓雕獸首銜圈,圈繞圓形活環(huán)為耳。瓶底透雕一周云紋,一只小鹿站在云間銜一林芝扭頭回望,其形象生動富有靈氣,優(yōu)美可愛。此件拍品以“瓶”與“鹿”之諧音,取“一路平安”之意。


    1066 清 青白玉雙耳香爐 

    尺寸 長18cm;高10cm

    估價 RMB  80,000-120,000

    成交價:RMB 80,000


    此件青白玉香爐是取整塊碩大的青白玉雕琢而成,雙耳銜環(huán),下承三足。玉質(zhì)白中泛青,細膩清潤,造型華麗,紋飾繁復(fù)。整體風格取意模仿于商周青銅器的紋飾,雕工精湛,莊重而不失靈動,當為時顯赫人家陳設(shè)用器。

    熏香并不完全是古代文人生活中的點綴,它還有熏香衣物、消除疲勞以及驅(qū)散蚊蟲等作用。漢代以后,香爐的材質(zhì)逐漸豐富起來。由于有些材質(zhì)禁不住香的燒烤,很快就從實用器變成了文人的把玩之物,也是一種用來陳設(shè)或者把玩的觀賞品。


    1067 清中期 和田玉雕龍首盉 

    尺寸 長24cm

    估價 RMB  180,000-280,000

    流拍


     本品為大塊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盉蓋頂裝飾獸鈕,一直長著雙翅的神獸昂首立于高處,蓋身裝飾一周竊曲紋。盉身碩大,一端水嘴作龍頭形,龍口大張威風凜凜,龍角向后延伸連接水嘴與盉體,使之有一個受力點,達到不易碎的目的。把手設(shè)計也十分巧妙,一直人面獸身的神獸躬附于盉身另一側(cè),既巧妙又實用。盉身上刻鳳紋和獸面紋。下承四足,古色古香,雍容華麗。盉是古代酒器,原應(yīng)為青銅制。器形大多大腹斂口﹑前有長流,后有鋬,有蓋,下多為三足。盛行于殷代及西周初期。本器當時在清中期宮廷摹古之風盛行之時制造的仿古青銅器形制之物。王國維的《說盉》中載:“盉乃和水于酒之器,所以節(jié)酒之厚薄者也。”郭沫若在《長安縣張家坡銅器群銘文匯釋》解釋道:“金文‘盉’從禾者,乃像意兼諧聲。故如《季良父盉》,字像以手持麥稈以吸酒。”一說,調(diào)五味之器。見《廣韻·平戈》。


    1068 18世紀 和田玉雕山水人物擺件 

    尺寸 高17cm

    估價 RMB  120,000-180,000

    流拍


    此擺件以整塊和田玉巧雕而成,方寸之間,樓閣懸于峭壁,勁松長于巍石,小橋流水娟娟。一老者黃發(fā)垂髫,執(zhí)杖攜童子立于橋上,怡然自得,似去登山訪友,又似尋訪山澗清幽奇趣。整個擺件選材碩大,玉質(zhì)溫潤如脂,皮色自然,清新淡雅。工匠運用了鏤雕,透雕,立體雕等多種技法,細致入微的刻畫山林之中的層巒疊嶂與草木流水。畫面構(gòu)圖精準合理,結(jié)合玉材的自然皮色,應(yīng)色制宜,使得方寸之間呈現(xiàn)出了寧謐深遠的意境。展現(xiàn)出了中國山水畫般的藝術(shù)效果。


    1069 清 和田白玉松石人物紋插屏 

    尺寸 高帶座37.5cm

    估價 RMB  280,000-380,000

    流拍


    插屏以大塊玉料制就,玉質(zhì)潤潔,局部有沁色。正面雕山中訪友圖:崎嶇山路上老者執(zhí)杖攜童子上山,遙望一士人正往山下去,一老農(nóng)扛鋤隨其后,其間山石嶙峋,蒼松遒勁,云霧繞閣,山間兩只小鹿嬉戲游玩……構(gòu)圖疏密得當,刻劃細膩精致,細節(jié)豐富,想象充沛。浮雕技法嫻熟,刀法有力,起伏有致,人物山水構(gòu)圖自然柔和,題材清雅宜人。


    1070 19世紀 碧玉雕魁星點斗插屏 

    尺寸 高40cm

    估價 RMB  30,000-50,000

    成交價:RMB  30,000


    魁星是主宰文章興衰的神,魁星神像頭部像鬼,一腳向后翹起,如“魁”字的在彎鉤;一手捧斗,如“魁”字中間的“斗”字,一手執(zhí)筆,意思是用筆點定中試人的姓名。傳說魁星是個才子,曾連中三元卻因貌丑驚嚇了皇后被亂棍逐出皇宮,憤而跳入東海,玉皇深憫其人,賜朱筆一支,命其掌管人間科舉文運。還有一種說法是魁星高中進士,在殿試之時,皇帝見他相貌如此丑陋,跛腳加麻子,就問他為什么臉上長了這么多斑點?魁星答道:“麻面滿天星。”皇帝又問他的腳為什么跛?魁星又答道:“獨腳跳龍門。”魁星的對答如流使皇帝龍顏大悅,高興之下就點了魁星做了狀元。于是,天下的讀書人都供奉起“魁星爺”來,以便圖個吉利,使自己也高中狀元。讀書人信奉魁星的風俗,魁星點斗的瑞圖也非常流行,流傳很廣,尤其是文房用品,流行描繪這類題材,表達了古代文人對自己寒窗苦讀的認可,同時期待命運的眷顧,能夠金榜題名,為國效力的美好愿望。

    此插屏選整塊碧玉為材,玉質(zhì)堅硬色澤青翠,雕工刀法細膩不失遒勁,構(gòu)圖滿而不溢,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


    1071 清 壽山芙蓉石人物仕女立像 

     尺寸 高14cm

    估價 RMB  40,000-60,000

    流拍


    此雕像所選芙蓉石質(zhì)油潤,色溫純,施圓雕法刻仕女像。仕女頭戴嫩綠花紋頭巾,黑發(fā)披肩,身著暗花綠袖長袍,兩手持一根竹杖,仿佛在駐足小憩。仕女面部的刻畫極為仔細:丹鳳眼,深眼窩,直鼻梁,櫻桃口,面若銀盤,額似滿月,是有福相。衣衫配飾色彩簡單,卻不掩高超的雕工,衣袍褶皺自然飄逸,服飾暗花細若游絲,不失為一件精品。


    1072 清 壽山石羅漢騎獸擺件 

    尺寸 高7cm

    估價 RMB  10,000-20,000

    流拍


    傳說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廟外,經(jīng)常有猛虎因肚子餓長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飯食分給這只老虎,時間一長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稱他為“伏虎羅漢”。

    此擺件描繪的便是羅漢騎虎的場景。尊者著藍邊暗花大紅袍,盤膝坐于猛虎之上,神色嚴肅,雙手藏于袖里,前胸袒露,骨瘦嶙峋。猛虎四蹄粗壯有力,仰頭張口,威風十足,虎背皮毛分毫必現(xiàn),實乃精品。


    1073 清 碧璽十八粒手捻 

     尺寸 直徑單珠1.1cm

    估價 RMB  10,000-20,000

    成交價:RMB  10,000


    碧璽之名源于波斯語“披及札基”(原為取披及札克地名的紅寶石名)的諧音。《博物要覽》稱“披耶西”;《滇海虞衡志》稱:“碧霞璽”。一曰“碧霞玭”,一曰“碧洗”。《玉紀》稱“碧霞希”。此串手捻取橘、粉、褐、橄欖、墨綠五色碧璽,相互映襯,恰是桃紅柳綠,十分嬌嫩可人,碧璽是硬度較大的寶石,碾琢不易,以當時的傳統(tǒng)技法雕琢成此,實為難得。


    1099 玉雕蓮藕擺件 

    尺寸 高13cm

    估價 RMB  180,000-280,000



    1100 清雍正 翡翠素面臥足碗 

    尺寸 直徑12cm

    估價 RMB  30,000-50,000

    流拍


    版權(quán)聲明:本文轉(zhuǎn)載自典藏拍訊  古玩元素網(wǎng)整理編輯   同行轉(zhuǎn)載請聲明版權(quán)!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射毛片内射国产夫妻| 日本高清视频色欧WWW| 国产精品SM捆绑调教视频| 一二三四免费中文字幕|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 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人与禽2O2O性论交| 嘿咻嘿咻男女免费专区| 欧美人与动牲交片免费|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A三级三级成人网站在线视频| 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久久影视| 精品乱码无人区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人妻|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国产AV影片麻豆精品传媒| 特级毛片在线大全免费播放| 亚洲成av人片无码天堂下载|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99| 国产在线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 亚洲中文久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香蕉伊蕉伊中文在线视频| 亚洲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大尺度无码专区尤物|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五月婷|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 人妻系列中文字幕精品|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亚洲 欧洲 无码 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综合av在线| 精品久久人人妻人人做精品 | 唐人社视频呦一区二区| 深夜在线观看免费av| 日韩精品久久久肉伦网站| 午夜性爽视频男人的天堂|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