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染——自然美色 文/十四 在清末合成染料傳入我國以前,人們都是從天然的材料中萃取色彩。勤勞聰慧的勞動人民,用自然賦予的草葉花木,還原了五彩斑斕的大自然。 中國古代有記載的天然染料有兩種:礦物染料與植物染料。染紅的礦物染料有赤鐵礦(又名赭石)和朱砂;染黃的有石黃和黃丹;染青色的有藍銅礦和孔雀石,又稱石青、石綠;白色的有鉛粉和蜃灰,黑色的有天然黑色礦石。用礦物燃料染色稱之為石染。《考工記》云:“鐘氏染羽,以朱湛丹秫。”指的就是用朱砂浸染羽毛的方法。長沙馬王堆一號墓曾出土過一件朱色綾羅,面料上的朱色便是由朱砂染成。礦物染在漢代以后逐漸式微,我國印染工藝的主流,是以植物為染料的草木染。 長沙馬王堆朱色菱紋羅 草木染指的是采用植物的根、莖、花、葉、果實、果皮、干材等為染料,為麻、葛、絲、毛等纖維織品上色。主要染料有藍、茜、梔等。染青用藍草葉,染紅用茜草根,染黃用梔子果實。“草木染”的概念據說最早由日本學者山崎斌氏在1929年提出,然而中國“草木染”的歷史卻是與纖維織品同樣悠久的。《夏小正》記載:“五月,啟灌藍蓼。”藍蓼指藍草,可以將織物染成藍色,《荀子·勸學》中“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用的就是藍草染色的原理。《周禮·天官冢宰》中有“染人”,《周禮·地官》司徒之屬中有“掌染草”一職。鄭玄注云:“染草,藍、蒨、象斗之屬。”“蒨”也作“茜”,指的是茜草,在古代又稱茹藘,《詩經·東門之墠》云“東門之墠,茹藘在阪”,茜草可以染紅色。象斗也叫皂斗,用以染黑。 蓼藍 茜草 梔子 草木染的技術在商周時期就已十分成熟,《詩經》中提到的顏色詞匯光青色系就有“青、綠、綦、蔥、菼”五種,說明當時已經出現了套色染的技術。套色染指的是用幾種漢不同色素的染料先后分幾次進行浸染,從而染成這幾種色素調配而成的間色。《考工記》中記載:“三入為纁,五入為緅,七入為緇。”這里的“三入”、“五入”、“七入”指的是在不同染料中浸染的次數。“纁”在《說文》里的解釋是“淺絳也”,“緅”,《玉篇》解釋為“青赤色”,“緇”指黑色。衣物進行套染的次數不同,染出來的顏色也是各異的。 《考工記》中還有關于媒染劑的記錄。《?氏》一條下有“以涚水漚其絲七日”、“以欄為灰”、“晝暴諸日”等語,指的是“?氏”用草木灰浸漬暴曬絲綢,將絲綢進行漂練的過程。絲綢精煉之后更易著色,草木灰也因此起到了媒染的效果。春秋時期常用的媒染劑是青礬,文獻中記為“涅”,涅同時也是一種黑色染料,《論語·陽貨》中有“磨而不磷,涅而不緇”,指的就是用涅染黑的原理。 到了秦漢魏晉時期,草木染的技術進一步發展。染料的種植規模擴大,出現了以種植染草為業的人。《史記·貨殖列傳》有“千畝梔茜,千畝姜韭,此其人皆以千戶侯等”,“梔”指染黃的梔子,“茜”指染紅的茜草,說明當時種植染料的盛況。染色技術提升,染出來的顏色也相應增加。《急就篇》里有“郁金半見緗白?,縹綟綠紈皂紫硟。烝栗絹紺縉紅繎,青綺綾縠靡潤鮮。綈絡縑練素帛蟬,絳緹絓釉絲絮綿”,其中提到了郁金、緗、白、縹、綟綠等顏色詞十幾種。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收錄絲織物色彩名共有三十幾個。 除了染料種植品類增多,色彩范圍擴大外,植物染料的制備也相當完備。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記錄了用藍草制取靛藍的方法:“刈藍,倒豎于坑中,下水,以木石鎮壓,令沒。熱時一宿、冷時再宿,漉去荄,內汁于甕中。率十石甕,著石灰一斗五升,急抨之,一食頃止。澄清,瀉去水。別作小坑,貯藍淀著坑中。候如強粥,還出甕中盛之,藍淀成矣。” 染藍(圖片來源于網絡) 隋唐至清中期是草木染藝術的繁榮期,染出來的色彩不斷豐富。吐魯番出土的唐代絲織物中,所見到的色譜據不完全統計,紅色系有銀紅、水紅、猩紅、絳紅、絳紫等色;黃色系有鵝黃、菊黃、杏黃、金黃、土黃、茶褐等色;青色系有蛋青、天青、翠藍、寶藍、赤青、藏青等色;綠色系有湖綠、豆綠、葉綠、果綠、墨綠等色;連同白黑等共達二十四色之多。 染色技術的發展也催生了衣物的時尚潮流。常常出現在詩詞中的古代爆款郁金裙與石榴裙,便是用郁金與紅花染成的整幅單色羅裙。染郁金裙的郁金并非我們現在熟知的觀賞花卉郁金香,而是姜黃屬郁金的塊根,一種常見的中藥。郁金染色大概從漢代就開始,唐代郁金裙開始盛行。南唐張泌《妝樓記》亦云: “郁金,芳草也,染婦人衣最鮮明,然不奈日,炙染成衣,則微有郁金之氣。” 比郁金裙更加風靡的是石榴裙。石榴裙顏色鮮紅如榴花,故有此名。但與郁金裙不同的是,石榴裙的顏色并非由石榴花染成,而是紅花。紅花又名紅藍花,最初由張騫從西域帶回中原地區,是唐代常用的紅色染料。除此之外,還可以用于制作紅色妝粉,也就是胭脂。 唐代絹畫中的石榴裙 到了明代,可用于染色的植物已擴大到幾十種。據《明會典·織造條》所記,明代織造所用的染料有蘇木、黃丹、明礬、梔子、靛子、槐花、烏梅、煉堿、木紫、茜草等。與之同步的是染色色譜的日益擴大。據《天水冰山錄》記載,明代織物染色,有大紅、水紅、桃紅、青、閃紅、天青、黑青、綠、黑綠、墨綠、油綠、沙綠、柳綠、藍、沉香、玉色、紫、黃、柳黃、白、蔥白、閃色、雜色等幾十種。宋應星《天工開物》中記載的明代色譜和染色方法有二十多種。 清代,染色色譜進一步增加,品種多達數百種。《紅樓夢》中提到的關于服飾顏色的詞條有一百多條。《紅樓夢》雖然是虛構的小說,但細節基本上是寫實的。曹家三代擔任江寧織造,《紅樓夢》一書中的服飾描寫,完整地展現了清代前中期染織業的盛況。 如今發現的可作為染料的天然草木越來越多,但人們常用的也就幾種:染紅用紅藍花、茜草根、蘇木;染黃用梔子、洋蔥皮、槐花;染藍用藍草(包括蓼藍、莧藍、馬藍、槐藍等);染綠用艾草;染紫用紫草;染黑用五倍子、橡實。用這幾種基本染料進行套染,又能染出多種不同的顏色。 天然染料(圖片來源于網絡) 那么,草木染的具體過程究竟是怎樣的,如何用單色染料套染出深淺不同的顏色呢?讓我們通過《天工開物·彰施》里的記載,一起來漲姿勢吧~ 紅色系 【大紅:其質紅花餅一味,用烏梅水煎出,又用堿水澄數次。或稻稿灰代堿,功用亦同。澄得多次,色則鮮甚。】 染大紅色用紅花餅(紅花加工捏制成的薄餅)為原料,用烏梅水煎出來后,加上堿水或者草木灰澄清幾次。多澄清幾次后,顏色會十分鮮艷。 【蓮紅、桃紅色,銀紅、水紅色:以上質亦紅花餅一味,淺深分兩加減而成。是四色皆非黃繭絲所可為,必用白絲方現。】 蓮紅、桃紅、銀紅、水紅也是以紅花餅為染料,顏色的深淺根據紅花餅分量的加減而定。這四種顏色只能在白色的蠶繭絲上染成,黃色的蠶繭絲無法染成。 【木紅色:用蘇木煎水,入明礬、棓子。】 染木紅色,先用蘇木煎水,再加上明礬、五倍子即可染成。 【紫色:蘇木為地,青礬尚之。】 染紫色的話,先用蘇木水將布匹染成紅色,再浸入青礬中媒染而成。 黃色系 【鵝黃:黃檗煎水染,靛水蓋上。】 染鵝黃色先用黃檗煮水染上底色,再用藍靛水套染。 【金黃:蘆木煎水染,復用麻稿灰淋,堿水漂。】 染金黃色先用蘆木煎水染上底色,再用堿水漂洗。 【茶褐色:蓮子殼煎水染,復用青礬水蓋。】 染茶褐色先用蓮子殼堿水染底色,再用青礬水媒染而成。 【藕褐色:蘇木水薄染,入蓮子殼、青礬水薄蓋。】 染藕褐色,先用蘇木水微染,再用蓮子殼、青礬水微染。 青色系 【大紅官綠色:槐花煎水染,藍淀蓋,淺深皆用明礬。】 染大紅官綠色,先用槐花煮水染上底色,在用藍靛套染。無論顏色深淺,都要用上明礬作為媒染劑。 【豆綠色:黃檗水染,靛水蓋。今用小葉莧藍煎水蓋者,名草豆綠,色甚鮮。】 染豆綠色用黃檗水加藍靛水套染。現在用小葉莧藍煮水套染的顏色名草豆綠,顏色十分鮮艷。 【油綠色:槐花薄染,青礬蓋。】 染油綠色用槐花水微染底色,再用青礬媒染。 【天青色:入靛缸淺染,蘇木水蓋。】 染天青色,先浸入藍靛水中微染底色,再用蘇木水套染。 【葡萄青色:入靛缸深染,蘇木水深蓋。】 染葡萄青,先浸入藍靛水中深染,再用濃蘇木水套染。 【蛋青色:黃檗水染,然后入靛缸。】 染蛋青色先用黃檗水染底色,再浸入藍靛水中套染。 【翠藍、天藍二色:俱靛水分深淺。】 翠藍、天藍都是用藍靛水染成,只是略分深淺。 【月白、草白二色:俱靛水微染,今法用莧藍煎水,半生半熟染。】 月白、草白二色都是用藍靛水薄染。如今用莧藍煎水,煮到半生半熟時染成。 黑色系 【玄色:靛水染深青,蘆木、楊梅皮等分煎水蓋。又一法,將藍芽葉水浸,然后下青礬、棓子同浸,今布帛易朽。】 染玄色,先用濃靛藍染成深青色,再用等量的蘆木、楊梅皮煎水套染。另一種方法是用藍草的嫩葉煮水染,然后用青礬、五倍子媒染,但這種方法容易使布帛朽爛。 白色系 【象牙色:蘆木煎水薄染,或用黃土。】 染象牙色用蘆木煮水微染,或者用黃土染。 最后放幾組明末流行色配色色卡,一起欣賞花葉草木染出的自然美色。(圖片來自網友@洛梅笙) ![]() ![]() ![]() ![]() 中華經典古籍庫 微信號:jingdianguji ![]() 豐富自身文化修養 從關注一個好的公眾號開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