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smos 天河心理在線 TianHe —
一句隨便說出的話,卻弄得別人十分反感,有點“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意味。這種現(xiàn)象在心理學(xué)上,被稱之為“瀑布心理效應(yīng)”。
瀑布心理效應(yīng),即信息發(fā)出者的心理比較平靜,但傳出的信息被接受后卻引起了不平靜的心理,從而導(dǎo)致接收方態(tài)度、行為的變化。這種信息可以是語言,表情,也可以是肢體動作。
這種心理效應(yīng)現(xiàn)象,正如大自然中的一條瀑布,上游平平靜靜,而遇到了峽谷卻能一瀉千里。
歷史上,因為不經(jīng)意的一個眼神、一句話、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而身死國滅的例子太多了。華元敗陣、中山亡國,是因為主人請客準(zhǔn)備食材不夠,有人沒吃到一碗羊羹而感到屈辱;曹共公因為取笑公子重耳(晉文公)的肋骨畸形(史稱“駢脅”),而被記恨在心的霸主滅國;周幽王為逗樂褒姒而烽火戲諸侯的事情就更是婦孺皆知了…… 正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拿捏不準(zhǔn)自己的言語、行為會如何造成多大的影響之時,還是謹(jǐn)言慎行一些比較好。

言談舉止的禁忌
并不是所有的話題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適合拿來公開談?wù)摚虼耍朐谏缃粓龊现薪⑵鹆己玫目诒A得好人緣,你必須知道下面幾個談話的禁忌,從而在談話中避開這些暗礁:
別把自己隱私拿出來大談特談。要記住:“男不問收入,女不問年齡”是交往過程中的大忌諱。如果你在和對方談話時問起這些,那么,你需要動一個大手術(shù),因為問這些問題是無知和沒分寸的表現(xiàn)。 不要提別人的傷心事。不要和對方提起他所受的傷害,例如他離婚了或是家人去世等。若是對方主動提起,則需表現(xiàn)出同情并聽他訴說,但請不要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追問不休。 別總盯著別人的健康狀況。有嚴(yán)重疾病的人,如癌癥、肝炎等,通常不希望自己成為大家的焦點。不要做個大嘴巴,一看到病后的人回來工作就大聲昭告天下:“老李,你的肝病治好了?”這樣你會成為對方最想痛揍的人。 讓爭議性的話題消失。除非你很清楚對方立場,否則應(yīng)避免談到具有爭論性的敏感話題,如宗教、政治、黨派等而引起雙方抬杠或?qū)α⒔┏值那闆r。上升到價值觀的話題,留給自己的靈魂好友討論爭辯就好了。 不要隨便評價別人。能夠控制住自己judge他人的欲望,或者使這種欲望優(yōu)雅地、適度地釋放,是一種難得的本事。 當(dāng)你對別人品頭論足的時候,難免保證附近有第三雙耳朵。
掌握說話的分寸 要讓說話不失分寸,除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和思想修養(yǎng)外,還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維護(hù)別人的自尊心。自尊是件奇妙的東西,你正面攻擊它,它反而更堅強(qiáng),反倒是你若有若無的一句閑話就能將其擊潰。所以,說話時一定要留意對方的敏感點,避開雷區(qū)。 說話時要認(rèn)清自己的身份。任何人在任何場合說話,都有自己的特定身份,也就是自己當(dāng)時的角色地位。比如,在自己家庭里,對子女來說你是父親或母親,對父母來說你又成了兒子或女兒,如果顛倒了敬語和昵稱,就有失尊重了。 不要讓自己過于興奮。在社交場合,我們提倡的待人接物方式以熱情溫和為佳,態(tài)度保持,寵辱不驚,切勿太過興奮以至于口不擇言,傷害他人。 善意很重要。所謂善意,也就是與人為善。說話的目的,就是要讓對方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俗話說:好話一句三冬暖, 惡語傷人六月寒。在人際交往中,如果把握好這個分寸,那么,你也就掌握了禮貌說話的真諦。 會說話,說好話,也是一門藝術(shù),我們的言行舉止,都會給周圍的人帶來反應(yīng),反應(yīng)效果如何就要靠自己把握。掌握好語言的分寸,你和對方的交往氛圍將會保持和諧愉快,有助于感情的升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