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知識故事集·胡琴演奏,沒有“二五眼”37 3.胡琴演奏,沒有“二五眼” “二五眼”又說成“稀松二五眼”,用來形容那些辦事毛糙,不仔細,不認真的人。雖然二五眼的由來不一定有人知道,但是“一板一眼”的由來知道的人就比較多了,其實這兩個詞都來源于胡琴的演奏。 在胡琴演奏技巧中,“稀松”指琴弦松弛,“二五眼”指演奏的樂曲板眼不合音律。因為古曲音律,分為“一板一眼”和“一板三眼”兩種,從來就沒有過什么“一板二眼”或“一板五眼”之說。胡琴的演奏,如果是行家高手拉出來的曲子,如高山流水,似彩云追月,如百鳥朝鳳。而如果是似懂非懂的人拉出來的曲子,就猶如殺雞宰鵝,吱吱扭扭,如噪音刺耳。所以只有標準的“一板一眼”和“一板三眼”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樂,而如果把胡琴拉成“一板二眼”或“一板五眼”,就會使音律失色,成了“二五眼”。因此,二五眼一詞最初就是用來形容胡琴演奏技巧欠佳的。 后來“二五眼”不僅用來形容胡琴演奏技巧方面欠佳的人,還被引申用來嘲諷專業技能差或知識不完備的人。“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就是對“二五眼”的典型描繪。在手藝行里,把那種技術水平低、手藝差的人,稱為“二把刀”或“二五眼”。 在天津,“二五眼”還成了天津人對生存狀態自我描述的常用詞語。譬如問朋友:“最近買賣怎么樣?”回答:“二五眼,馬馬虎虎。”您問他:“日子過得怎么樣?”回答也是:“二五眼,湊合著過。”問他:“單位效益怎么樣?”回答還是:“二五眼,還過得去。”這體現出部分天津人一種“中庸”價值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甘居中游,知足常樂。用天津俗語說,就是“魚生火,肉生痰,豆腐白菜保平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