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是需肥料大的作物,每年給果樹充足的肥料供應,能促進果樹樹勢強、產量高、品質優;但有些果農往往為了高產,而不計后果,忽視果樹自身對養分的需求,盲目地給樹體施肥,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一方面是經濟損失,一方面是損害樹體,導致燒根燒葉。果樹的吸收器官燒壞了,樹體吸收不到養分,樹勢自然也就下降了,產量品質也跟著受損,嚴重的整棵樹死棵絕產。 怎么判別果樹是否發生肥害? 發生肥害時,首先表現在樹體的根部,須根和小根顏色變成紅褐色后死亡,大根皮層變褐、木質部呈黑色;幼葉和花朵干縮萎蔫,影響果樹的展葉和開花;甚至有些樹的皮層還有一條從受害大根基部沿樹干向上連續變褐、干枯下陷的條帶,其皮下的木質部變黑,遇大枝后沿該枝向前延伸,造成果樹枝干葉枯,不能恢復,嚴重時整枝死亡。 施肥溝(穴)距主干或大根過近,斷根較多,甚至肥料與果樹大根直接接觸,在肥料濃度太高時傷及根系,造成樹勢紊亂,甚至發生反滲透現象,使果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發生困難。 施入肥料時,特別是復合肥或磷鉀肥,深度不足20厘米,距吸收根遠;使用小型拖拉機旋耕施肥時,將肥料直接撒在地面,然后深翻,損傷根系太重。 過于集中深翻土壤和深開溝施肥時,有機肥肥塊過大或有機肥施用過于集中,肥料與土壤未充分混合,施肥不均勻,致使局部肥料過多,在溝穴內將肥料倒成堆,造成燒根,導致樹葉黃萎。 施入的有機肥沒有經過充分發酵腐熟,肥料在后期腐熟過程中放出大量熱量,對地下毛根造成傷害,阻礙了地上部分營養和水分的及時供應,造成地下部與地上部營養失調,出現黃葉現象。 在無水澆條件的果園中,施肥后不澆水,造成肥料傷根。 果園施氮肥過量易發生肥害,特別是施用易揮發的氮肥,如碳酸氫銨和氨水等,易產生氨氣而使果樹葉片遭受損害,還會造成樹體亞硝酸積累,使葉片變黃。硝態氮肥施用過多,果樹易失綠發生缺鈣癥狀。 化肥或農家肥一次施入量過大,會造成土壤肥料濃度過高,使果樹根系吸收養分和水分受阻而發生肥害。 過多或過于集中地施用化學肥料,如尿素、硝酸鉀、硫酸銨、碳酸氫銨、氯化鉀等速效化肥,燒灼樹根。隨著肥料在根內的運輸,中毒現象迅速向主根基部、主干及枝梢上蔓延,樹皮干枯、凹陷,嚴重時造成大枝或整株死亡。 幾種化學肥料施用時混合不當,產生化學反應,加深了土壤的酸化或堿化,造成土壤酸堿度發生變化,傷害根系。 葉面施肥時,肥液濃度過高,致使葉片焦灼、干枯。 如硼砂等肥料以及硫酸鋅、硫酸亞鐵、氯化鈣、硝酸鈣等無機鹽類,均易因濃度過高而產生燒葉現象。 蘋果樹根外追施0.5%以上的尿素液時,可造成部分梢、葉片發生焦邊、卷曲。結果期梨樹用0.5公斤碳銨加15公斤水的溶液噴施時,在高溫強日照條件下,梨樹葉片全部焦枯脫落,枝條全部變為光桿。 在施肥時,如果不慎用到了不合格、假冒偽劣的肥料,很可能對果樹產生不利影響,導致肥害發生,影響產量和品質。 根據果樹周年需肥規律,分別于萌芽前、花芽分化期、果實采收后配合施基肥進行追肥。化學肥料施用時,每次施量要少,掌握'少吃多餐'的原則,特別是氮肥更應注意。
通常,施肥量的多少是以果樹樹體大小來定的,而施肥部位則以果樹種類、根系分布特點來定,一般以樹冠投影邊緣或梢邊部位為主,即樹枝伸到哪里,肥料施到哪里。 施肥穴深一般在20-40厘米深(以樹冠高的10%-50%為宜),可根據各種肥料在土壤中的移動性不同,選擇追肥深度。 一般氮肥在土壤中的移動性強,要淺施,即可滲透到根系分布層內,被果樹吸收利用;鉀肥移動性差,磷肥更差,一般磷鉀肥宜深施,尤以磷肥集中施在根系分布層內,才有利于根系吸收;對于遲效性或發揮肥效緩慢的復合肥,要早施深施;速效性肥料,宜在果樹急需肥前施為好。
在土壤深翻、深開溝施入有機肥前,要使有機肥充分腐熟,然后把肥料塊打碎,與土混勻后施入,忌成堆投放,注意禽糞充分發酵后需再與復合肥混合使用。 施化學肥料時,采用多部位、多穴、多溝施肥的方法,可選擇環狀溝施、放射狀溝施、條狀溝施、多點穴施、全園撒施等,降低每條溝(穴)的施肥量,肥料在溝(穴)內要與土混勻。 對桃、蘋果、杏和李,也包括其他的淺根系果樹追肥推薦用穴施法,最好結合腐熟土雜肥施用。采用環狀溝、放射溝施肥時注意不可施得過深或離大根過近;放射溝施肥不要在大根的延伸方向(可對照大枝的方向)施肥,最好在大枝間施肥;不可重復施肥(施肥區域要每年變化);施肥部位不可離主干過近。 施肥挖溝時,應避免損傷大根;施肥后及時澆水,或雨后土壤濕潤時施用。實踐證明,環狀溝施省工、省肥,且肥效利用率高。環狀溝施時: 每次株施氮磷復合肥0.2-0.4公斤,在距根根莖20-30厘米處開溝施入,開溝寬度25-50厘米,深度以15-35厘米為宜。 每株施尿素0.5公斤,或氮磷復合肥1公斤。開溝位置距根莖0.8-1.2米,左右錯開,深度以24-35厘米為宜。 化肥用量應以產量而定,每產果0.5公斤,應施化肥0.05公斤。如春季按花芽、果枝估計株產100公斤,即應施化肥10公斤。 施肥開溝位置應以樹冠大小而定,樹冠外徑與地面垂直點為最佳開溝位置,宜在東南西北四面或八面開溝施入。 施肥深度則應以開溝位置與根頸越近,深度應越淺,反之深度要深。施肥位置距根莖1米,深度應為30厘米,距離向外增加1米,深度應增加10-15厘米。 在生產中,絕大部分成齡果樹的根系都分布在40-45厘米深的地方,因此,施肥深度應控制在40厘米左右,而對一些深根性的果樹如梨、柿等,施肥深度應在50-60厘米為宜;對一些淺根性的果樹如蘋果、桃、杏、李、葡萄等施肥深度則應保持在30-40厘米。有機肥的施用量應根據樹齡、樹勢,產量以及土壤的肥力供應等條件而定,其深度比化肥稍深一些,對于密植果園或已郁閉的果園,宜行間深施,株間淺施。 應以土雜肥、有機肥為主,將化肥和有機肥混合施用。施用土雜肥、有機肥既可提供各種營養,又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緩沖能力,另外,有機肥對土壤中的陽離子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可大大減少肥害的發生。 按照肥料對果樹的作用和穩定性,追肥容易出現肥害的幾率大體是:碳銨>氯化銨>硫銨>未腐熟的農家肥>氯基復混肥>氯基復合肥>硫基復混肥>硫基復合肥。 根外追肥時,嚴格選擇肥料種類、噴施濃度、使用時期。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磷酸二氫鈣的濃度一般為0.3%-0.5%,施用氨水的濃度要小于1%。另外,要避免在氣溫高、濕度大的情況下噴施。 現在使用的肥料品種多,每種肥料都有適合的施用對象和不同的使用方法,尤其是新型肥料,在使用前一定要認真閱讀使用說明,可以先小面積試驗后再施用。 在肥料混合時要慎重,如產生化學反應(有水、冒煙、結塊)等現象時,不能施用。 選用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肥料,嚴禁使用假冒偽劣化肥。 ![]() 如果果樹已經發生肥害了,不用驚慌失措,需要立即查明肥害發生的原因,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盡可能減輕、降低肥害影響,保證果樹正常生長。
土壤施肥不當造成肥害,應立即用大水澆灌,可在施肥溝部位挖一淺溝,灌入一定量的清水稀釋肥料,使部分肥料隨水擴散轉移,從而降低肥害程度。 如果施肥量過大,水源條件不足,或者土壤黏重,下滲差,要清除施肥溝(穴)上層土壤,進行短期曬根,促進新根生長。 將施肥溝內的肥土挖出來堆于溝外,間隔一段時間再回填一部分肥土,分幾次回填完。 避開原來的施肥部位,重新挖幾條施肥溝,將原施肥溝內的部分或全部肥土挖出來轉移到新溝內,原施肥溝內填入行間表土,以終止傷害。 及時在表現肥害癥狀的枝條延伸方向尋找對應的大根,如發現根上部分變黑腐爛,可用刀具刮除;如根部腐爛嚴重,可切掉受害部分,腐爛到主干可以從主干部將根切斷,終止樹上持續危害,并曬根1-2天,促進新根生長,再覆新土,特別要注意避免大水澆灌,同時對上部枯枝進行修剪。 葉面追肥發生肥害,應立即給葉面噴水沖淋,可追施赤霉素、萘乙酸促進生長。 參考文獻: 1、果樹發生肥害的原因及對策,謝成利; 2、果樹的肥害表現及補救措施,落葉果樹; 3、果樹肥害如何預防和補救兼答山東讀者石兆玉,隋晶利; 4、果樹肥害的補救措施,李海軍; 5、如何防止果樹發生肥害,智農通; 6、果樹肥害產生原因與預防,王秋紅; 7、果樹肥害的癥狀及補救措施,崔鳳敏 8、果樹施用化肥的最佳深度和用量,修荊昌; 9、果樹施肥最佳部位咋確定,《農業科技報》; 10、果樹春季追肥應注意避免肥害,郭冰亮; 11、果樹肥害的發生及防治,唐高霞。 ![]() ![]() ![]() 溫馨提示 |
|
來自: 昵稱2897941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