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壩戰后,一一五師決定六八六團團長兼政治委員楊勇,率該團第三營及師直兩個連,留運(河)西地區開辟工作,主力繼續東進泰西地區,與山縱第六支隊會師,以創造泰西抗日根據地。該師與山縱第六支隊會師后,向肥城、寧陽、東平地區發展,摧毀了沿汶河設立的日偽據點,殲偽軍千余,并連續兩次擊退了日軍的進攻。經月余戰斗,初步打開了魯西的局面。 1939年5月初,濟南、泰安、肥城、東平、汶上、寧陽、平陰、東阿、 大汶口等17個城鎮的日偽軍5000余人,在坦克、大炮配合下,由第十二軍司令官尾高龜藏指揮,分九路向泰肥山區合圍,企圖尋找八路軍主力決戰。2日至8日,日軍先行“掃蕩”東平、汶上地區,9日向寧陽、肥城間山區推進,10日實施向心突擊, 緊縮合圍,各路敵軍已相互銜接,山口要隘均被封鎖。日軍指揮所設在陸房以西15公里之演馬莊。 時,一一五師、山縱第六支隊和從魯西北轉移魯南路過泰西的津浦支隊、冀魯邊第七團,以及地方黨政機關共5000多人,被壓縮在陸房周圍縱橫不足10公里的狹小盆地內。10日夜,一一五師代師長陳光令部隊分路突圍。山縱第六支隊順利突出重圍,插向平陰山區和東平、汶上一帶,其他各部均遭日軍阻擊,突圍未果。第六八六團隨即搶占肥柱(豬)山、岈山及陸房以北諸高地,津浦支隊和師直特務營搶占鳳凰山、雞冠山,冀魯邊第七團搶占九山、望魯山,構筑野戰工事,組織防御,掩護陸房、黑峪、小董莊地域的師直機關。各部隊憑險據守,待機突圍。 11日拂曉,日偽軍在炮火掩護下全線發起攻擊。八路軍被圍部隊沉著應戰,以突然、猛烈的火力打退日軍一次又一次進攻。15時許,日偽軍集中兵力猛攻肥柱 (豬)山、岈山制高點。第六八六團指戰員浴血奮戰,接連打退敵人九次沖鋒; 在陸房以北、以東,津浦支隊和師特務營也打垮敵人多次沖擊,師騎兵連奇襲陸房東北安臨站日偽軍。在西北部,日偽軍200余人突破陣地,進入陸房附近。 第六八六團與津浦支隊密切協同,以迅猛的反沖擊,將突入之敵擊退,鞏固了陣地。東南部的日偽軍突入孟家村附近受阻。 黃昏,日偽軍懼怯夜戰,停止攻擊,收縮兵力,包圍監視,企圖次日再次進攻。22時許,八路軍被圍部隊利用夜暗分路突圍。至12日拂曉,順利地突出包圍圈。一一五師師部和六八六團分別轉移到東平以東無鹽村和南陶城,津浦支隊、中共魯西區黨委、泰西地委轉移至汶河南岸。 此次戰斗斃傷日偽軍大佐聯隊長以下1300余人,使日軍圍殲八路軍主力的企圖破產。八路軍傷亡200余人,勝利地突出重圍,為鞏固泰西根據地, 打開山東抗戰局面,保存了骨干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