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發幾張圖片看看比較一下: 真的紫砂,兩個球孔西施紫砂是砂、不是泥。砂質,不管顆粒大小,它就是砂,即使象朱泥的砂,現代朱泥研磨后,顆粒可以細到150目、200目以上,可那還是砂,不是泥。這個砂性,是很重要的。紫砂的質感、肌理、色澤,都要由這個“砂”才能體現出來。紫砂如果是泥的話,紫砂壺肯定不好玩了。砂,有粗細,必須粗細搭配好,才能燒制出好看的紫砂壺。只用細砂、或者只有粗砂,可能燒不成器物、或者效果不理想。紫砂是通過高溫,礦料內的各種成分發生非常復雜的變化,而后凝固成紫砂器。辨別紫砂的好壞,標準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條是砂感。即使是最細密的朱泥壺,也要有砂感,如果是“漿”感,不管它是否原礦,有無加氧化鐵,都不是太好的感覺。 我們日常接觸紫砂,在沒有原礦和試片,樣壺標本情況下,是如何看是否原礦的呢? 眼睛看的話:1、銀沙閃點(細小的亮晶晶的云母片顆粒) 2、細看砂顆粒之間顏色不均勻,有明顯的小黑點 3、用之前一般顏色都比較土,比較暗淡 手感:4、稍微用點力氣捏,松開感覺越不黏手(和摸玻璃黏手的感覺比較)越好 嗅覺:5、沒有異味,沖泡熱水后沒有明顯的土腥味,新的未使用過的紫砂壺,到手后用清水洗干凈后,再用開水燙洗幾次,稍事攤涼后,用鼻子聞壺內,如果是好泥料,你會嗅到一絲絲泥土的甜味。再上把去年入的漢扁,220大洋。 此外,補充一點:如何判斷壺是否有氣孔,有透氣性呢?可以采用壺干燥后注入開水,用耳朵聽,這個可以先從物理角度來推斷結論,然后再去實踐,物理角度推斷如下,為什么要加開水,因為如果有氣孔,氣孔里面的空氣遇到開水,由于熱脹冷縮,必然導致氣孔膨脹,以氣泡的形式冒出,同時氣泡冒出后,形成的空隙必然會由水來填充,也就是水會沁入氣孔里面,這個過程,可以觀察到氣泡,但氣泡有大有小,可能不明顯,但可以聽聲音,氣泡可能不明顯,聲音是可以反應十分有氣泡活動。 有用的鑒別方法:1,掂重量,平時留心各種泥料的大概種類,雖然各自泥料有差異,但是久了就有手感,很準的,這一項對于入門級同學而言難度較大,但是此路必走,2,仔細觀察,紫砂紫砂必有砂感,光滑的像瓷器的看都不用再看了,另外,特別光鮮的,或者特別亮的壺都敬而遠之,真紫砂是一直含蓄的色澤和反光,值得一提的是,因真朱泥快絕了,大量“朱泥壺”都是摻鐵紅粉弄出的紅色,這個沒有太好的辦法,多看多學,時間長了就明白鐵紅粉的色澤,自然可以分辨了,補充一句,有種騙人的方法是噴漿,也就是差料表面噴一層好料,要多觀察,尤其是聽聲音,觀察壺的內部。3,聞味道,未使用過的紫砂壺都有一股獨特的土星子味,真的聞多了,假的一聞便知,4,看吸水和透氣性,各自泥料種,只有朱泥吸水和透氣性稍差,但也有,檢驗方法大致如下:至少兩天沒接觸水的壺,開水加到壺里,耳朵靠近聽,能聽到非常明顯的吸水聲,甚至能看到小氣泡不停的冒到表面,開水淋到壺身上,會發現水和壺很親,如果水非常快的就劃走了,用喝剩的茶葉擦一遍,還是這樣,泥料存疑,紫砂基本上水走過的地方都會濕,而且不滑走,壺沒有倒進開水的時候,用指頭沾水擦壺身,會發現紫砂和水很親,試試就知道了, 5,空壺倒進開水,再沖一下壺蓋有些壺壺嘴水位不停的噗茲,但并非不這樣表現的壺就有問題,這和造型有極大關系;6,看水色,很多好料(朱泥除外)倒進開水再淋過壺身后都因為吸水顏色發生輕微變化,假紫砂沒有這種變化,多觀察;7,聽聲音,紫砂料聲音偏平,把聲音略尖(朱泥聲音略尖,把的聲音類似于金石的聲音),其他陶土聲音偏啞,而手拉坯以及灌漿的壺因為加了玻璃水聲音又偏尖(比朱泥的聲音尖很多),近玻璃聲,多聽聽,很快就有感覺了8,泡養,好料泡養必定起變化,表面慢慢出現包漿,顏色越來越潤。非紫砂這種變化不明顯,也不令人愉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