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還沒一段“酒桌血淚史”呢? 哎,明明只杯酒下肚,臉就已紅成了猴子屁股,正想擱盞停杯,“酒肉朋友”卻起哄:上臉是海量的標(biāo)志啊,來來來,喝完了這杯,還有三杯……
喝酒易上臉是酒量好?這可太冤枉了!
這要從酒精在人體內(nèi)的代謝說起。
酒精從嘴里飲入,到被完全分解,一共要經(jīng)過三次“加工”。這項工程,要倚賴于肝臟中的兩種酶——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2。

喝酒易上臉,問題就出在第二次“加工”上。 有一部分人體內(nèi)的乙醛脫氫酶2“戰(zhàn)斗力”很差,無法順利地代謝乙醛,造成乙醛大量堆積在體內(nèi)。
而乙醛的特性是能使人血管擴張,當(dāng)臉上通過的血液增多,自然就會透出紅色,即“上臉”。
其實,何止是上臉,還“上身”,這些人酒后渾身也會紅紅的。
喝酒容易上臉,恰恰說明其酒精代謝能力差,酒量小。這些人更應(yīng)該少喝酒。
因為,乙醛有一定的毒性,對人體的各個器官都可能造成損害,并且停留在人體內(nèi)的時間越長,造成的損害就越大。
有些喝酒愛上臉的人偏不信邪,覺得更加應(yīng)該努力地喝,把酒量練上來。 這樣作死的人,我勸你們認命。

乙醛脫氫酶2“戰(zhàn)斗力”太弱,是一種基因缺陷,要說改善,基本不可能。
確實,經(jīng)過這樣的“鍛煉”,人體對酒精的耐受度可能會提高,會覺得自己酒量提高了;但是,這并不妨礙乙醛繼續(xù)堆積在人體里,“攻擊”各個器官。
有研究表明,同樣是酗酒的人,有乙醛脫氫酶2缺陷的人,患食道癌的概率要高出數(shù)倍。
有些人喝酒后,臉會變得煞白煞白的,他們比喝酒臉紅更慘。因為這正說明,他們身體里的乙醇脫氫酶、乙醛脫氫酶2都不正常,既不能正常代謝酒精,也不能正常代謝乙醛。
溫馨提醒:年底少不了各種應(yīng)酬和飯局,要是遇到喝酒后容易變“紅臉”或“白臉”的人,千萬不要勸酒了,應(yīng)勸他們少喝酒;如果自己屬于這類人,更要千萬注意,能不喝就別喝。
吶,這里點個贊,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