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山西應縣木塔、湖北武當山金殿、廣西程陽風雨橋…… 這些古代建筑智慧的結晶,雖然它們分布在中國各地,卻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沒有用一顆釘子,這其中藏著怎樣的秘密呢? 其實,這個秘密就是——“榫卯”。早在石器時代,榫卯結構就誕生了,可以說,榫卯是中國古代建筑、家具和很多木制器具的最重要的結構方式。同時也是老祖宗為我們,為這個世界留下來的重要的智慧結晶。 若榫卯使用得當,兩塊木結構之間就能嚴密扣合,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木構件上凸出的榫頭與凹進去的卯眼,簡單地咬合,便將木構件結合在一起,由于連接構件的形態不同,由此衍生出千變萬化的組合方式。 然而,木頭是怎么在能工巧匠的手里拼出奇跡的?下面這33種榫卯模型動態圖,展示了古代榫卯結構當中最主要、實用、經典的款式結構。 ▌ 云型插肩榫(牙條、牙頭分造) ▌ ▌ 柜子底棖 ▌ ▌ 夾頭榫 ▌ ▌ 方材丁字形結合榫卯 ▌ ▌ 傳統粽角榫 ▌ ▌ 雙粽角榫 ▌ ▌ 厚板悶榫角結合 ▌ ▌ 三根直材交叉 ▌ ▌ 方形家具腿足與方托泥地結合 ▌ ▌ 扇形插肩榫 ▌ ▌ 插肩榫變形 ▌ ▌ 掛肩四面平榫 ▌ ▌ 挖煙袋鍋榫 ▌ ▌ 走馬銷 ▌ ▌ 抄手榫 ▌ ▌ 高束腰抱肩榫 ▌ ▌ 方材丁字形結合(榫卯大進小出) ▌ ▌ 加云子無束腰裹腿杌凳腿足與凳面結合 ▌ ▌ 弧形面直材角結合 ▌ ▌ 方材角結合床圍子攢接萬字 ▌ ▌ 圓方結合裹腿 ▌ ▌ 椅盤邊抹與椅子腿足的結構 ▌ ▌一腿三牙方桌結構 ▌ ▌ 弧形直材十字交叉 ▌ ▌ 圓柱丁字結合榫 ▌ ▌ 平板明榫角結合 ▌ ▌ 攢邊打槽裝板 ▌ ▌ 厚板出透榫及拍抹頭 ▌ ▌ 直材交叉結合 ▌ ▌ 圓柱二維丁字結合榫 ▌ ▌ 圓香幾攢邊打槽 ▌ ▌ 楔釘榫 ▌ ▌ 帶板粽角榫 ▌ |
|
來自: 自強不息在等你 > 《珍貴木材料、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