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 互聯網
思維能力的培養:
思維是通過分析、綜合、概括、抽象、比較、具體化和系統化等一系列過程,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并轉化為理性認識及解決問題的。我們常說的概念、判斷和推理是思維的基本形式。無論是學生的學習活動,還是人類的一切發明創造活動,都離不開思維,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提高思維能力是我們最重要的學習任務之一。
一、 敏捷性
是指思維活動的反應速度和熟練程度,表現為思考問題時的快速靈活,善于迅速和準確地做出決定、解決問題。培養思維的敏捷性應注意:l、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能生巧。2、課堂聽講超前思維,搶在老師講解之前進行思考,把課堂接受知識的過程變成思維訓練的活動。3、定時作業,有意識地限定時間完成學習任務。
二、 深刻性
是指思維活動的抽象和邏輯推理水平,表現為能深刻理解概念,分析問題周密,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培養思維的深刻性應注意;l、追根究底,凡事都要去問為什么,堅決擯棄死記硬背。2、積極開展問題研究,學寫小論文,養成深鉆細研的習慣。
三、 整體性
指善于抓住問題的各個方面,又不忽視其重要細節的思維品質。考慮問題,總是從整體出發,能夠很好地處理整體與局部關系。培養思維的整體性應注意:l、站在系統的高度學習知識,注重知識的整體結構,經常進行知識總結。2.尋找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別,挖掘共性,分離個性,在比較中學習新知識。3、注重知識的縱橫聯系,在融會貫道中提煉知識,領悟其關鍵、核心和本質。
四、 創造性
指思維活動的創造意識和創新精神,不墨守成規,奇異、求變,表現為創造性地提出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培養思維的創造性應注意:l、加強學習的獨立性,保持應有的好奇心。2.增強問題意識,在課堂聽講和讀書學習中,注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3、注重思維的發散,在解題練習中進行多解、多變。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培養孩子廣闊、深刻、靈活、敏捷的思維能力,對于開拓孩子的智慧是極為重要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提高感知和觀察能力。可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去認識、去思考、去體會,以擴大孩子腦子里的印象范圍,使之形成對事物正確的概括,發展思維能力。
2.啟發孩子積極思考。要善于給孩子提出一些小問題,讓孩子積極運用已有的感知經驗去獨立思考,一一找出答案來。也可以引導孩子的思路,并用類比的方法去啟發孩子找出答案。
3.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孩子好奇心比較強,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見到新鮮的東西就要動一動,問一問,拆一拆,裝一裝,這些都是孩子喜歡探索和有旺盛求知欲的表現。老師和家長切不可隨意禁止甚至恐嚇他們,以免挫傷孩子思維的積極性。應當因勢利導,鼓勵孩子的探索精神,培養從小愛學習、愛科學、勤動手、好鉆研的好習慣,從而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
4.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要讓孩子多看、多聽、多接觸具體事物,并要求孩子用語言把這些事物的特征(如名稱、顏色、狀態、大小等)表達出來。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孩子的思維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化。
5.增強孩子的自主能力。孩子的獨立性是從日常生活中開始培養起來的。從孩子剛學會手眼協調要自己用勺子吃飯開始,家長不要怕孩子弄撒、弄臟,要讓孩子自己吃,否則,孩子往往產生依賴性、懶于動腦,影響思維能力的提高。
6.讓孩子暢所欲言。要鼓勵孩子獨立思考,發表自己的看法,哪怕是錯誤的也要讓孩子說完,適時而又恰當地給予指導。在家長制氣氛下成長的孩子,往往顯得思維呆板,不敢暢所欲言,提不出新的觀點,而是看家長的眼色行事,容易受家長的暗示而改變注意,或者動搖于各種見解之間,或是盲從附和隨大流,影響思維獨立性的發展。
7.加強分類歸納訓練。在孩子認識萬事萬物的特征和功能的基礎上,經常給予孩子分類指導,孩子的歸納、抽象和概括能力就會得到很快的發展。
8.啟發孩子“異想天開”。如:傳統觀念認為,碗是盛飯的,暖水瓶的盛熱水的。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思考,就會發現碗還可以當一種樂器使用,暖瓶還可以放冰糕而較長時間不化。這就是“發散思維”或“求異思維”。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發散性的思維模式,孩子在學習時就不會盲目聽信,解決問題時就會思路開闊,靈活自如。
9.經常和孩子猜謎語。猜謎不僅有趣、幽默,而且可以激發和滿足孩子強烈的求知欲,是豐富想象、鍛煉思維、開發智力的有效途徑。
10.開展智力游戲。如摸瞎瞎游戲,有利形成孩子靈活性、推理性、邏輯性的思維品質。
http://www./xinxi/detail_31107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