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全球腫瘤醫生網 2018-11-30 08:58:21
在我們長大的過程中,癌癥和艾滋病是最恐怖的疾病名詞。如果你問我,癌癥和艾滋病哪個會先被攻克?我的答案肯定是艾滋病。 治愈這個詞來自拉丁語根curare,字面意思是“照顧。”治愈或消除疾病或癥狀。然而,“治愈癌癥”一直是醫學界難以攻克的難題。 癌癥為什么無法治愈? 1癌癥都是“內源性疾病” 癌細胞是病人身體的一部分。 對待“外源性疾病”,比如細菌感染,我們有抗生素。抗生素為啥好用,因為它只對細菌有毒性,而對人體細胞沒有作用,因此抗生素可以用到很高濃度,讓所有細菌死光光,而病人全身而退。 搞定癌癥就沒那么簡單了,癌細胞雖然是變壞了人體細胞,但仍然是人體細胞。所以要搞定他們,幾乎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勾當,這就是大家常聽到的 “副作用”。比如傳統化療藥物能夠殺死快速生長的細胞,對癌細胞當然很有用,但是可惜,我們身體中有很多正常細胞也是在快速生長的,比如頭皮下的毛囊細胞。毛囊細胞對頭發生長至關重要,化療藥物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殺死了毛囊細胞,這是為啥化療的病人頭發都會掉光。負責造血和維持免疫系統的造血干細胞也會被殺死,因此化療病人的免疫系統會非常弱,極容易感染。消化道上皮細胞也會被殺死,于是病人嚴重拉肚子,沒有食欲,等等等等。 這樣嚴重的副作用,讓醫生只能在治好癌癥和維持病人基本生命之間不斷權衡,甚至 “妥協”。所以化療的藥物濃度都必須嚴格控制,而且不能一直使用,必須一個療程一個療程來。如果化療藥物也能像抗生素一樣大劑量持續使用,癌癥早就被治好了。 2癌癥的異質性 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片樹葉,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癌癥。 比如肺癌,這是在中國癌癥中新任第一殺手,30年來發病率增加465%。中國現在每年近60萬肺癌病人,美國也有16萬。常有人問我:美國有什么新的治肺癌的藥么?我說:有是有,但是只對很小一部分病人有用。比如諾華抗肺癌藥Ceritinib,它對1%左右的肺癌有很好的效果。但為啥我們研究了這么久的新藥只對1%的病人有效呢? 肺癌簡單按照病理學分類,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那是不是肺癌就這兩種呢?不是的。我們知道,癌癥是由于基因突變造成的,而每一個癌癥里的突變基因數目不止一個,千差萬別。最近一項系統性基因測序研究表明,肺癌病人平均每人突變數目接近5千個!這么多的變量隨機組合,導致每個病人都有點不同。中國這60多萬肺癌病人,其實更像60萬種不同的疾病。此外,張三和李四都得了肺癌,但是他們肺癌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別的結果是,A 藥對張三有用,張三一吃就好,但對李四則完全無用。因此,制藥公司新開發的藥,即使是靈丹妙藥,也不可能治好所有的肺癌病人。 因為癌癥的多樣性,導致要攻克所有的癌癥,即使不是遙遙無期,也是任重道遠。 3癌癥的不斷進化 這點是癌癥和艾滋病共有的,讓大家頭疼的地方。 也是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攻克癌癥和艾滋病的根本原因。大家可能都聽說過超級細菌。在抗生素出現之前,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是致命的,比如敗血癥。但是青霉素出現以后,金黃色葡萄球菌就慫掉了。但是生物的進化無比神奇,由于我們濫用青霉素,在它殺死了99.999999%的細菌時,一個或者兩個細菌突然進化出了抗藥性,他們不再怕青霉素。于是人類又發明了別的抗生素,比如萬古霉素。但是現在已經出現了同時抗青霉素和萬古霉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這就是超級細菌。 生物進化是一把是雙刃劍。自然賜予我們這種能力,讓我們適應不同的環境,但是癌細胞不僅保留了基本進化能力,而且更強,針對我們給它的藥物,癌細胞不斷變化,想方設法躲避藥物的作用。 Ceritinib在臨床試驗的時候,就發現有很多癌細胞在治療幾個月以后就丟棄了突變的ALK基因,而產生新的突變來幫助癌癥生長,這么快的進化速度,總是讓我感嘆自然界面前人類的渺小。 我們如何讓癌癥接近“治愈”? 雖然目前還無法保證癌癥能否痊愈,但醫生確實在發現和治療某些癌癥方面取得了更大的成功。甚至一些人逐漸開始提出“治愈”癌癥的說法。 治愈是一個醫學概念,我們一般所說的治愈,是指臨床治愈。對于癌癥來說,就是患者得了某種癌癥,經過治療之后體內檢測不到癌細胞,之后癌癥也沒有復發,他沒有因為這種癌癥而死去。
這就包括了兩個方面: 第一,治療之后檢測不到癌細胞,用醫學術語來說,叫做“完全緩解”; 第二,完全緩解之后沒有再復發。因為癌細胞非常狡猾,治療后一部分患者體內可能會有一些癌細胞潛伏下來躲過檢測,在治療停止之后卷土重來。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癌細胞卷土重來的時間都在5年以內,所以臨床上常用“5年生存率”來衡量某種癌癥的治愈概率。所謂5年生存率,并不是說患者治療之后只能活5年,而是說治療5年之后,還有百分之多少的患者活著。5年生存率越高,治愈這種癌癥的概率就越大。治療5年之后,如果依然沒有復發,那么對于大多數患者來說,就可以認為達到了臨床治愈。 那么我們究竟該怎樣做才能讓癌癥接近“治愈”呢? 1早期發現,大部分癌癥都可以治愈 早期癌癥,就是沒有檢測到轉移的癌癥。對于適合手術的腫瘤,此時只要能手術切除原發灶(就是初長出癌細胞的地方),就有可能將癌細胞全部鏟除。但某些情況下這樣還不夠。常需要在手術之前或之后,配合化療、放療、靶向治療或內分泌治療等,以進一步消滅癌細胞。
很多早期癌癥都可以通過這種方法治愈,比如早期的: 乳腺癌 肺癌 結腸癌 胃癌 前列腺癌 ... 等等,而且發現越早,發生轉移的概率就越小,治療效果就越好。 2有些癌癥可以被“治愈” 1、前列腺癌---5年生存率約為99%!
很多前列腺腫瘤生長比較緩慢或完全停止生長。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腫瘤并不會構成威脅也不需要進行治療。很多患有前列腺癌的男性可以正常生存很多年,甚至死亡通常也是由于其它原因而非前列腺癌。
當癌細胞擴散(亦稱作癌癥轉移)時,治療難度會大大提高。一小部分前列腺癌會迅速發生遠處轉移,這種情況下,大約只有29%的患者確診后還能生存5年。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大多數前列腺癌通常在轉移前就會被醫生診斷出來。
目前主要有兩種方法能夠篩查前列腺癌。一種是直腸指檢,即醫生用戴著指套的手指伸入直腸進行檢查。另一種是一項名為PS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測的血液檢測,這種檢測可測量人體內的某項蛋白水平,其通常在前列腺癌患者中比較高。除前列腺癌外,某些原因也可能導致PSA升高,因此,有些醫療機構并不建議患癌風險一般的人進行psa檢測。如果您想了解自己是否需要檢測,建議咨詢相關醫生。當出現類似小便困難或尿血等問題時,務必第一時間告知醫生。這些有可能是癌癥或其它前列腺問題表現出來的相應癥狀。 2、甲狀腺癌----5年生存率大約為98%!(取決于不同的組織類型)
甲狀腺是一種呈蝴蝶狀的腺體,位于人體頸部,可分泌機體所需激素,有消耗熱量和控制心跳等作用。甲狀腺癌最常見的類型是甲狀腺乳頭狀癌,這種類型生長緩慢,即使腫瘤很大或已開始轉移至臨近組織,醫生還是可以通過手術切除甲狀腺來治療甚至治愈該疾病。術后,患者服用相關藥物以替代甲狀腺分泌的激素即可。 如今,醫生可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早診斷出甲狀腺癌,這也是甲狀腺癌更容易治愈的原因。
有一種甲狀腺未分化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7%,但是這種類型非常罕見。
目前沒有值得推薦的篩查方式。大多數人發現自己(或醫生檢查發現)頸部有腫塊或腫脹時才知道自己患了腫瘤。醫生有時是在病人由于其他原因做超聲檢查時才發現問題。如果你察覺頸部有腫塊或出現類似呼吸困難或吞咽困難等癥狀,請務必告知醫生。 3、睪丸癌---5年生存率大約為95.1%!
在癌癥早期(腫瘤還未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位),醫生可以通過手術切除患腫瘤的一側或雙側睪丸達到治愈癌癥的目的。若患者只切除一側睪丸,另一側通常還是可以產生足夠的激素而不影響患者的性生活和生育能力。對于晚期癌癥患者,手術聯合放療或化療通常有很好的療效。有時還會使用干細胞移植。上世紀70年代引進的化療藥物順鉑,由于能顯著提高晚期睪丸癌患者的生存率,廣受醫生好評。
即使是晚期睪丸癌,也有療效比較好的治療方法。這類腫瘤的5年生存率為73%,對于晚期癌癥來說還是比較高的。
目前沒有針對睪丸癌的篩查方式。男性感覺睪丸有腫塊或一側睪丸比另一側大時,應盡快咨詢醫生,這些可能是腫瘤的早期癥狀。 4、黑色素瘤---5年生存率約為91.7%!
患者通常在早期就可以通過肉眼辨認出黑色素瘤。如果它還沒有轉移至皮膚以外的部位,醫生可以手術切除并治愈黑色素瘤。
如果沒有盡早發現,黑色素瘤便會和其他皮膚癌一樣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位。一旦腫瘤轉移至皮膚以外,治療就會更加困難。在那些已發生黑色素瘤遠處轉移的患者中,只有15%-20%的患者確診后還可以生存5年以上。
有用。大家可以檢查自己的皮膚是否有大片、深色、形狀奇怪或凸起的斑點,尤其要檢查背部、頭皮、陰囊以及腳趾之間的皮膚。這些地方的黑色素瘤很難被發覺,一旦注意到有任何變化,請立即咨詢醫生。醫生會告訴你這些斑點是否異常。如果你患黑素瘤的風險比較大,比如你曾經患過黑色素瘤或有相關家族史,可以找皮膚科醫生進行常規篩查。 5、早期乳腺癌----早期(0期和1期)5年生存率:99%-100%!
現代醫學在治療乳腺癌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進展。當今的醫生已經非常了解如何篩查和治療乳腺癌。公眾對乳腺癌的認知也較以往更高。例如,大家現在都知道乳腺癌其實并不是一種疾病,有多種不同的類型。研究人員也針對各種乳腺癌類型研發出了很多不同的藥物。
早期乳腺癌比轉移性乳腺癌更容易治愈。此外,某些類型的乳腺癌也更容易治療。例如,有一種乳腺癌為“雌激素受體陽性”,這類乳腺癌可以獲益于降低雌激素水平的藥物。而另一種“三陰性乳腺癌”的侵襲性更高,無法從靶向藥中獲益。
有用。研究表明進行定期的乳腺X線檢查有助于延長壽命,但各醫學組織對什么時候開始常規檢查有不同的標準。部分建議乳腺癌風險一般的人自50歲起每年進行一次篩查。美國癌癥協會則建議女性自45歲起就應該每年進行一次乳腺X光檢查,另外對于40-45歲的女性如有需要也可以選擇每年篩查一次。 另外,部分腫瘤可能通過放化療治愈。部分腫瘤如血液腫瘤(白血病、淋巴瘤),以及鼻咽癌等天生對放化療非常敏感,因此不論處于早期還是晚期,這些癌癥一般都不采用手術,而是直接放化療,也會根據病情配合靶向治療。 另外,惡性生殖細胞腫瘤、很多兒童惡性腫瘤等,也有治愈或長期生存的機會。 3很多晚期癌癥患者也能長期生存 雖然有些癌癥晚期確實不能治愈,但也能長期生存。比如,有的癌癥晚期比如乳腺癌晚期,通過綜合治療,可能實現帶瘤較長期生存,有的可以生存七八年甚至更長: 52歲創新工場總裁李開復 2013年,52歲的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對外宣布,自己得了第四期淋巴癌,不得不放下熱愛的工作接受治療。然而,在2015年6月30日,李開復發微博稱,“最近兩次檢查都看不到腫瘤了”,自己已經完全康復,腫瘤消失。 為此,李開復在自己的微博上寫了一篇感悟:“患上癌癥后如何抗癌?我的抗癌心得”。 臺灣大學教授韓柏檉 2008年時,韓柏檉發現20公分的肝癌,開了2次刀、化療、放射線治療及標靶治療,一樣都沒少。身為癌存者,他徹底改變生活,以蔬食起點,每天起床自制蔬果汁隨時喝,喝溫檸檬水增加新陳代謝,多運動促進深層排汗,深呼吸增加副交感神經活性,還透過經絡拍打、針灸、拔罐等傳統中醫手法來增加氣血循環,如今已順利度過八年,并且感覺身體越來越好,精神越來越好。 細細研究抗癌成功的人,都有著神奇的共同點!--癌癥不僅需要正規的治療,同時也需要患者自療!那么癌癥患者究竟該如何自療,掌握自己的命運呢? 徹底改變生活方式 癌癥的發生與生活方式有密切的關系,吸煙、酗酒、晚睡熬夜、愛吃肉、不愛運動等,都在慢性傷害細胞。生病后,繼續這些不良習慣還會加重細胞的負擔,因此為了健康,需要徹底改變生活方式。 對于已經保持了數十年的生活習慣,猛然改變可能會有難度,最好和家人、朋友一起,互相監督,共同改變。 1、睡眠比什么都重要,睡眠是增強免疫力最好的方法! 大病之后,為了補償身體的虧損,需要給身體的第一項承諾與改變,就是好好睡覺。許多研究也指出,睡眠是增強免疫力最好的方法,充足的睡眠對預防或限制腫瘤生長有廣泛作用。最佳的睡眠時間是每天晚上十點以后,理想睡眠長度是七小時到八小時。 幫助睡眠的方法有很多,往往也因人而異,和身體的抵抗力相關。 五個優質睡眠訣竅:
2、飲食要均衡,好吃的不健康,健康的不好吃! 健康飲食的目的是健康,還要配合良好的睡眠習慣和運動,同時也要注意食物的來源,除非確知是無農藥的有機蔬菜,否則要避免生食。 飲食原則大抵著重三大類食物的質量均衡:
3、運動無比重要,有氧運動是促進癌細胞凋亡的良方! 李開復在微博中說:我從前不但不運動,而且還嘲笑朋友運動養生。我的朋友潘石屹在微博上說:“美國科學家通過對幾萬人、多年的觀察研究發現:‘跑步的人比不跑步的人多活七年。’”我就調侃他:“會不會這多出的七年都在跑步? ” 事實上,很多癌癥患者在患癌前都是不愛運動的,然而,不管中醫、西醫還是自然療法醫生都告訴我們,運動無比重要。有氧運動不僅可以促進脂肪燃燒而達到減肥的效果,還能促進癌細胞凋亡,也是活化自然殺手細胞的良方。 患癌后,盡量不開車,盡量多走路;要去較遠地方時才搭地鐵或出租車,增加走路的機會。 養成運動習慣之后,才體會到運動的好處真是冷暖自知,不管怎么說都沒法跟旁人分享,只有自己最清楚。合適的運動可以促進心血管彈性、增強心肺功能,還可以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讓人心情愉快。醫生建議除了走路,還可以常走上下坡,達到至少十分鐘的劇烈心跳,等到快喘不過氣來,再放松慢慢走。跑步當然也可以。甚至你可以像韓柏檉教授一樣自創旋轉功,只要你覺得適用。總之身體動起來了,生命的活水也跟著動起來了。建議你也一起來體驗這美好的感覺。 運動方式推薦:
好心態是激發自療的良藥! 身體患癌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思想上患癌。隨著醫學的發展,許多癌癥已經不是絕對的不治之癥。無數的案例表明,積極的精神狀態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心理暗示具有強大的力量。 一名知名的美國醫生對每位病人都會說一句話:“這個病能不能治好,最重要的因素是你要相信它能治好。” 相信是一種強有力的能量,它并不是讓病人抱有虛假的希望,而是勇敢、樂觀地面對現實。作為醫生和周圍人,一定要給癌癥病人積極的心理暗示。 “讓我用從容的心,去接受不可改變的事;讓我用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事;讓我用智慧,去分清這兩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