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基層糖尿病防控現狀主要為: · 患病人數多:1.18億,世界第一 · 并發癥嚴重:60%至少有一種并發癥 · 發病年輕化: · 防治效能差:糖尿病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 而中國糖尿病防治面臨了諸多挑戰,主要有: · 年輕化趨勢 · 基層診療能力欠佳 · 自我管理水平較低 · 缺乏并發癥流行病學資料 在縣醫院設有內分泌科/糖尿病專科門診比例的調查中,未建科且無專科門診,但有固定醫生的比例為24.27%;未建科、無專科門診、無固定醫生的比例為12.94%。 基層糖尿病防控面臨的挑戰主要有: · 基層糖尿病防治割裂、管理條塊分割 · 基層防治能力不足和診療不規范 · 尚缺乏完整和規范的糖尿病診治及管理流程 因此,推動基層糖尿病管理刻不容緩。 制定范疇: 本指南適用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 管理人群:包括轄區內18歲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 基層應組建糖尿病管理團隊 配置基本設備 (1)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 (2) 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 應至少配備便攜式血糖儀、血壓計、身高體重計及測量腰圍的軟尺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配備下述五大降糖基本藥物: 服務要求: ·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向居民提供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務 · 結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為患者提供全方位、連續性、負責式的醫療衛生服務 · 與上級醫院建立協作機制,做好雙向轉診 健康管理流程 管理目標:血糖、血壓、血脂綜合控制達標,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降低致殘率和早死率 診療關鍵點 1. 診斷:三多(多飲、多尿、多食)一少(體重減輕)血糖高,癥狀典型易診斷;多數患者無癥狀,化驗檢測是關鍵,兩次異常可診斷;高危人群是線索,莫忘篩查早發現 2. 治療:行教育、勤檢測、管住嘴、邁開腿、藥莫忘,“五駕馬車”駕馭好 3. 管理:降糖、降壓加調脂,“三高共管”同實現 4. 轉診:發病較緊急;臨床分型難;血糖控制差;并發癥嚴重 糖尿病診斷標準 糖尿病的診斷注意點: . 無典型糖尿病癥狀,需改日復查空腹靜脈血漿葡萄糖或葡萄糖負荷后2h血漿葡萄糖以確認。 · 空腹狀態指至少8小時沒有任何熱量攝入。 · 隨機血糖指不考慮上次用餐時間,一天中任意時間的血糖,不能用來診斷空腹血糖異常或糖耐量異常。 · 急性感染、創傷或其他應激情況下可出現暫時性血糖增高,若沒有明確的糖尿病病史,不能依此診斷糖尿病,須在應激消除后復查,再確定糖代謝狀態。 糖尿病分型: 2型糖尿病與1型糖尿病的鑒別要點 血糖測量方式 篩查 · 高危人群:健康教育、每年至少測量1次空腹血糖 · 空腹血糖篩查:常規的篩查方法—有漏診的可能性 · 條件允許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評估:初診時每年建議評估一次 治療原則 2型糖尿病綜合控制目標 生活方式干預
· 超重/肥胖患者減重的目標是3-6個月減輕體重5%-10% · 消瘦者應通過合理的營養計劃達到并長期維持理想體重
· 運動時間:每周至少150分鐘 · 運動強度:中等強度(50%~70%最大心率,運動時有點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 · 運動類型:有氧運動(如快走、騎車、打太極拳等) · 增加日常活動,減少坐姿時間 · 血糖控制極差且伴有急性并發癥或嚴重慢性并發癥時,不應進行運動治療
· 科學戒煙,避免被動吸煙 · 不推薦糖尿病患者飲酒。若飲酒應計算酒精中所含的總能量,女性一天飲酒的酒精量不超過15g,男性不超過25g。每周不超過2次。 限鹽, 食鹽攝入量限制在每天6g以內,每日鈉攝入量不超過2000mg
· 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情愉悅
· 生活方式干預是2型糖尿病的基礎治療措施,應貫穿于糖尿病治療的始終 · 對初診血糖控制較好的糖尿病患者,醫生可根據病情及患者意愿采取單純生活方式干預 · 如果單純生活方式干預不能使血糖控制達標,應開始藥物治療 降糖藥物的選擇 胰島素起始治療 · 2型糖尿病患者經過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藥聯合治療3個月,若血糖仍未達到控制目標,應及時起始胰島素治療。 ·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起始治療可以采用每日1-2次胰島素;對于H1bA1c≥9.0%或空腹血糖≥11.1 mmol/L同時伴明顯高血糖癥狀的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可考慮實施短期(2周至3個月)胰島素強化治療;每日1次胰島素治療者往往需要聯合應用口服降糖藥。 2型糖尿病高血糖治療路徑 降壓治療 調脂治療 · 推薦降低LDL-C作為首要目標,非HDL-C作為次要目標 · LDL-C目標值:有明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病史患者LDL-C<1.8 mmol/L,無ASCVD病史的糖尿病患者LDL-C<2.6 mmol/L 糖尿病急性并發癥的識別與處理 低血糖識別與判斷 低血糖診療流程 高血糖危象處理 結果判定 糖尿病足病 所有糖尿病患者隨訪時應進行足部檢查,包括: 處理: · 應教育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足的保護 · 穿著合適的鞋襪 · 去除和糾正容易引起潰瘍的因素 轉診 上轉至二級及以上醫院的標準 轉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標準 長期隨訪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