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著:田家雙 精衛是古代神話中鳥名。《山海經·北山經》:“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南朝 任昉《述異記》卷上:“昔炎帝女溺死東海中,化為精衛。其名自呼,每銜西山木石填東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狀如精衛,生雄如海燕。今東海精衛誓水處,曾溺于此川,誓不飲其水。一名鳥誓,一名冤禽,又名志鳥,俗呼帝女雀。”后多用以比喻有仇恨而志在必報,或不畏艱難、奮斗不懈的人。晉 陶潛《讀山海經》:“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南朝 范云《望織女》:“不辭精衛苦,河流未可填。”明 張煌言《滿江紅》:“青山未筑祁連冢,滄海猶銜精衛石。”寧調元《秋興用草堂韻》:“分波終仗靈犀力,填海猶存精衛心。” 帝女 指炎帝之女精衛。南朝 江淹《雜體詩 潘黃門岳述哀》:“我慚北海術,爾無帝女靈。”唐 顧況《送從兄使新羅》:“帝女飛銜石,鮫人賣淚綃。” 帝女雀 精衛的別名。南朝 任昉《述異記》卷上:“昔炎帝女溺死東海中,化為精衛……一名鳥誓,一名冤禽,又名志鳥,俗呼帝女雀。”《太平御覽·羽族部》卷十二:“《述異記》曰:昔炎帝女溺死東海中,化為精衛。其鳴自呼。每銜西山木石,以填東海,怨溺死故也。海畔俗說:精衛無雄,耦海燕而生,生雌狀如精衛,生雄狀如海燕。今東海畔精衛誓水處猶存,溺死此川,誓不飲其水。一名誓鳥,一名怨禽,又名志鳥,俗名為帝女雀。” 女娃 上古神話傳說中,女娃是炎帝最小的女兒,后溺水而亡,化作精衛鳥;《山海經·北山經》:“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于河。”另,女娃是上古的一個部落,由于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女娃部落遭到滅頂之災,后化作精衛。 誓鳥 指精衛鳥。《太平御覽·羽族部》卷十二:“《山海經》曰:炎帝之女名媱,游于東海,溺而不反,是為精衛。常取西山之木石,以堙東海。《述異記》曰:昔炎帝女溺死東海中,化為精衛。其鳴自呼。每銜西山木石,以填東海,怨溺死故也。海畔俗說:精衛無雄,耦海燕而生,生雌狀如精衛,生雄狀如海燕。今東海畔精衛誓水處猶存,溺死此川,誓不飲其水。一名誓鳥,一名怨禽,又名志鳥,俗名為帝女雀。《博物志》曰:有鳥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昔赤帝之女媱,往游于東海,溺死而不反,其神化為精衛。故精衛常取西山之木石,以填東海。左思《魏都賦》曰:精衛,銜木償怨。左思《吳都賦》曰:精衛銜石而遇繳,文鰩夜飛而觸綸。” 銜木鳥 指精衛鳥。唐 陶翰《送金卿歸新羅》:“落日誰同望,孤舟獨可親。拂波銜木鳥,偶宿泣珠人。” 銜石鳥 指精衛鳥。唐 吳融《沃焦山賦》:“乘槎之人,莫敢沿洄其側;銜石之鳥,無因棲息于中。” 冤鳥 指精衛鳥。唐 羅隱《投湖南王大夫啟》:“斯亦冤鳥尚思于銜石,愚公猶銳于移山。” 冤禽 精衛鳥的別名。南朝 任昉《述異記》:“昔炎帝女,溺死東海中,化為精衛,……一名冤禽。”北周 庾信《哀江南賦》:“豈冤禽之能塞海,非愚叟之可移山。”清 陳茗香《懸岙猿·題詞》:“千古英雄盡浪淘,冤禽銜石尚悲號。” 志鳥 精衛鳥的別名。南朝 任昉《述異記》卷上:“昔炎帝女溺死東海中,化為精衛,其名自呼。每銜西山木石填東海……一名冤禽,又名志鳥,俗呼帝女雀。” |
|
來自: WENxinHANmo > 《別名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