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er66潛水加拉帕戈斯,這個大部分人一輩子都不會到達的地方,讓我來叨叨給你聽 2017-06-19 18:43 此文經作者本人授權,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 賤癌癥狀一:不怕距離遠 從上海到加拉帕戈斯,單程的飛行距離就已經超過25000公里。那么,往返的距離就是:繞了地球一周多。 單程飛行25000公里是什么概念?就拿上海到加拉帕戈斯的“去程”來說,我們就足足飛了五程,共計60個小時(兩天半)。等到下飛機時,整個人都半身不遂了。 上海→LA→邁阿密→基多 基多→瓜亞基爾→加帕 賤癌癥狀二:不怕水溫低 十月的厄瓜多爾已春尚寒,加拉帕戈斯的水溫只有16℃到24℃(加拉帕戈斯有十幾個島嶼,不同島嶼的水溫略有差異)。 那么,水溫16--24℃是啥概念呢?這么說吧,皮膚對27℃水溫的感受,接近于在陸地上對6℃氣溫的感受。 所以,搞不好后果便是“失溫癥”。失溫的危險在于,一開始你會咬咬牙扛一扛,直到后來慢慢地,完全地,失去知覺。 此處插播一條消息:72歲的著名戶外品牌北臉(The North Face)創始人Tompkins于2015年12月8日,在智利劃船時發生側翻,墜入湖中,死于嚴重失溫癥。插播完畢。 可是,地處赤道的加拉帕戈斯,水溫為什么會這么低? 世界四大漁場中,有三個都是冷暖流交匯,只有加拉帕戈斯是單純的寒流。強力的秘魯寒流,在盛行的信風吹拂下,形成大規模的離岸流,下層海水大規模上泛,帶來深海中的豐富食物,于是大魚們就都來這里會餐咯。 而為了看大魚,就必須要忍受----秘魯寒流。但水溫這么低,潛水員該腫么辦? 答:外面穿干式潛水衣,里面穿棉襖(厚底衣),有時還會再貼“暖寶寶”。 喏,這位歡快的小伙子,外面穿的黑紅相間的衣服,就是“干式潛水衣”;而里面那件綠色的衣服,便是“底衣”,厚度相當于一件棉襖。為了防止衣服進水,干式潛水衣拉鏈的設計往往非常敦實。纖弱如我,光靠自己的力氣是肯定拉不上來的,所以每次都必須雇傭苦力幫忙。 科普小知識 潛水衣分為:濕式潛水衣與干式潛水衣。濕式潛水衣(簡稱濕衣),就是最常見的潛水服,略帶彈力;干式潛水衣(簡稱干衣),則可以讓皮膚與水隔絕,所以女性經期著干衣也可潛水。根據不同的水溫,干衣里面可以加穿不同厚度的底衣。常見底衣包括:棉毛衫、抓絨、棉襖。 我的濕衣:3mm厚,適合熱帶水域,人民幣2000元左右。但自從有了干衣后,濕衣已閑置。 我的干衣:品牌Santi,適合從熱到寒的任何水環境。也是2000元左右,歐元。 作為SANTI的中國區大使請允許我給金主插個廣告 SANTI,來自歐洲的潛水干衣品牌。口碑佳,版型美,鞋子好,bigger高,性價比嗷嗷叫。買干衣,選SANTI。 賤癌癥狀三:不怕浪大 大家先隨意感受一下這種掏心掏肺的顛簸。 有個已經潛了2000多潛的小伙伴,號稱自出道以來就從來沒吐過。但是,在加拉帕戈斯,他終于吐了,吐了,吐了! 有獎競猜:招手的人中, 誰吐了? 雖然我沒吐,但作為一個從來不用吃暈船藥的人,在加拉帕戈斯,我竟然也需要每8小時吃一片藥,而且藥不能停! 一般情況下,潛水都是一個team的人入水后,在水面集合,然后點人頭,再聽口令同時下潛。但是因為加拉帕戈斯的浪實在太大,如果在水面集合的話,很可能會被沖走。所以我們都是入水后馬上下潛,在水下5米處集合,點好人頭,再繼續下潛。 賤癌癥狀四:不怕流急 剛才提到的“秘魯寒流”,又稱洪堡寒流,是寒流中最強大的一支。那么,它到底是有多強大呢? 沒流或者流小時的氣泡走向,本該是這樣的。 但加拉帕戈斯的氣泡走向,卻是這樣的。 GUE技術潛水對潛水員在海里的姿態要求,行話叫"trim",樣子如下圖:身體平板,傾斜的角度要在30度以內。 所以在大海里,你通常能看到的GUE潛水員team,都是這樣整齊劃一,姿態標準的。 但是,在加拉帕戈斯,為了不被大流卷走,連NB的潛水員們也只能這樣“趴石頭”了。 除了遭遇大流外,這次我們還碰到了強流轉向,流向來了個180度大切換,整個過程不到2秒。默哀小伙伴們都被這強流折騰出了“偷地雷”的氣質。 賤癌癥狀五:不怕與世隔絕 在加拉帕戈斯船宿的這8天,別說WiFi了,就連手機信號都沒有,跟全世界失聯。直到第六天時,才見到遠處有一艘科考船。后來科考船上的兩個科學家還開著小艇,來我們的船上竄門。矮馬,總算見到除我們以外的“人”了。 在船上,每天的作息也簡單至極:早六點起床,晚八點睡覺;下海潛水看魚,上岸喝酒睡覺。 每天在船上的活動范圍就這么大:甲板、餐廳、臥室,三點一線。 甲板 餐廳 雙人間 但這床,窄得都不夠翻身。再加上馬達轟鳴、浪大顛簸,待我們下船回到陸地時,都出現了“ 暈陸”現象。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受,如腳踩棉花,走在平地上會有地震的錯覺。 不過,話說回來,除了看不見人,這一程倒也并不孤單。比如,只要洗澡時間一到,洗澡水往船外一排,就會有鯊魚圍著我們的船游來游去。 還有全程不離不棄,一直追隨著我們飛翔,偶爾還會來偷吃點兒剩飯的軍艦鳥。 以及隔三差五就會蹦出來撒歡兒的 海豚。 最帥的不速之客,當數某天悄然造訪的殺人鯨。 一路航行,被動物追隨著,也被美景打動著。 海島 火山 黃昏 在科學家的心中,加拉帕戈斯是達爾文《物種起源》的靈感來源地;在賤癌患者的心中,加拉帕戈斯是Fun Dive的終極夢想;而在每一位潛水員的心中,加拉帕戈斯都是神圣的麥加。 所以,治療賤癌,唯有朝圣。 Ladies & 鄉親們,以下是 賤癌化療時間 特效藥一:錘頭鯊風暴 幾年前,某海洋世界運來了四條小錘頭鯊,結果第二天就死了兩條。因為嬌貴、不易養活、運輸困難,國內沒幾家水族館敢輕易飼養錘頭鯊。 就算是在海里,生性害羞的錘頭鯊也很少露面,它們偶爾會在50米甚至更深的地方,小活動一下。但絕大多數Fun Dive潛水員所持的潛水證,深度限制都是18米或30米。這就意味著,在海里偶遇錘頭鯊,哪怕是一只,都很難。 但在加拉帕戈斯,錘頭鯊是主菜,在大部分潛點都能見到。 而且在加拉帕戈斯看到的錘頭鯊,并不是一只兩只三四只,而是:成百上千只!其數量之多,讓我們只能言語匱乏地形容其為“錘頭鯊風暴”。 抬頭仰望,錘頭鯊從你的頭頂列隊游過。這漫天飛舞而又不斷落下的,不是櫻花瓣,而是錘頭鯊。 那么,這里為什么會有如此多的錘頭鯊呢?除了前面提到的洋流影響外,有一個地方不得不提。那就是:達爾文拱門(Darwin's Arch)。 這是加拉帕戈斯最著名,也是最難到達的小島。在開足馬力的情況下,要航行整整20個小時才能來到這里。所以到了這里,小伙伴們都爭前恐后地拗造型,求合影。 而這里,正是錘頭鯊pia~pia~pia后的“清潔站”。 科普小知識 錘頭鯊通常是在大藍水里捕食和生活的,只有在需要做清潔時,才會靠近礁石。那么究竟在什么時候,錘頭鯊才會來做清潔呢?這就不得不提錘頭鯊的交配了。錘頭鯊在交配時有嚴重的SM傾向:雄性通常會用鋒利的牙齒,咬住雌性的肩,所以它們的身上常會留下傷痕。交配之后,他們便會從大海深處來到礁石附近,找“清潔工“魚兒們幫忙,清潔傷痕。 據潛導介紹,原本九、十月的加拉帕戈斯,看鯨鯊風暴正當時,基本上已不大能見得到錘頭鯊。但是,2015年發生了近30年來最為強烈的厄爾尼諾現象,所以就導致錘頭鯊風暴始終不肯謝幕。 錘頭鯊是一種好奇心強,卻又十分羞澀的海洋動物。當你在觀賞錘頭鯊時,有時候錘頭鯊也會從側面悄悄地靠近你、觀察你,但是當你回過頭去看它時,它又假裝沒事兒人一樣,扭伐扭伐地游開了。就像徐小鳳的那首歌所唱:“我想偷偷望呀望一望他,就好像在欣賞一幅畫……只怕給他知道笑我傻,我的眼光只好回避他。” 說到“偷窺“,就順便說說錘頭鯊的”小豆眼“。錘頭鯊的兩只眼睛分別長在斧頭腦袋的兩側,它的兩只眼睛相距有1米之遠。 眼睛如此分布,對它觀察周圍環境非常有利。它能通過來回搖擺腦袋,看到360度范圍內發生的情況。所以,周圍的一切,都逃不過它的法眼。 特效藥二:海鬣蜥吃草 海鬣(liè)蜥,是加拉帕戈斯獨有的生物,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海生蜥蜴。 它看起來面目猙獰,外形酷似哥斯拉。 但是,它確是——素食主義者。 它潛入海里的目的,就是來:啃海草。 海鬣蜥平時棲息在海邊,大概中午時分,它們曬足了太陽,等水溫慢慢升高以后,才會躍入海里,下水覓食。 所以,要想看海鬣蜥,就要先在船上等待,并用望遠鏡隨時觀察遠處島嶼上匍匐的海鬣蜥。待大批海鬣蜥開始紛紛下水后,我們才會行動起來,潛入水中。看海鬣蜥的這一潛,深度堪稱史上最淺——就是跟隨海鬣蜥一起,在3-5米的地方,歡快地游來游去。 海鬣蜥的體型并不大,軀干長度在50-70公分左右,但尾巴卻足有1米長。 它們對潛水員的出現熟視無睹,即使你趴在它們面前拍照也完全無礙。 甚至有一只還爬到了潛友身上,啃起他的干衣來。啃了幾口,發現不對,索性扭頭離開。唉,智商是硬傷! 特效藥三:如影隨形的鯊魚們 在加拉帕戈斯,我把一輩子看鯊魚的名額都用完了。因為,鯊魚無處不在。 比如,在整理裝備,準備下水的時候,你會發現,有幾條鯨鯊圍著母船打轉覓食。 更不必提每晚,船尾都逡巡著10幾條超過2米的絲鯊。 甚至當你升水后,漂在海面等待小船來接你時,隨便把頭埋進海里,都會發現,有絲鯊在圍著你的蛙鞋打轉。 最殘忍的是有一潛,我們竟然意外圍觀了加拉帕戈斯鯊獵殺海獅。這種鯊魚體長大都在2米以上,尾巴有鮮明的黑邊,對人類沒有攻擊性。但即便如此,在涌浪明顯的礁石群背后,它那若隱若現的流線型身影,還是會讓人不寒而栗。 而不少路過的海龜也都紛紛逃走,鉆入礁石縫隙里,躲藏起來。不過鯊魚的確是會攻擊海龜的,我們第一天曾見到了一只缺少左后腿的海龜,而第二天又見到了一只缺少右后腿的海龜。愿天下有緣龜終成兄妹。 特效藥四:無處不在的海獅們 在加拉帕戈斯看海獅,總讓我想起四年前在肯尼亞看動物大遷徙。最初,連看到斑馬都會興奮不已,照片一拍就是七八十張。后來卻審美疲勞到對斑馬視而不見。加拉帕戈斯的海獅,就如同馬賽馬拉大草原的斑馬,讓你看到審美疲勞。 甚至最后一天上島補給時,我們發現,連候車室和菜市場都趴著海獅,更何況是在路邊了。 候車室 菜市場 海獅在水下的敏捷和在地面的慵懶,簡直判若兩“獅”。水下的它,如同箭一般穿梭往來,隨時可以180度翻轉身體,時不時還挑逗一下潛水員的腳蹼。 但陸地上的它,慵懶得無以復加,橫窩在人行道上,連給路人讓半步路,它都懶得挪窩。 前面提到,我們遇見了加拉帕戈斯鯊獵殺海獅。雖然機會難得,但實話實說,我并不希望鯊魚能得逞。幸運的是,這次我們并沒有看到有海獅被殺。不過,在遠處岸邊的礁石上,我們還是看到了一具海獅尸體,也許它是受到鯊魚的攻擊后,傷重不治吧。 科普小知識 海獅和海豹的區別:海獅有外耳,海豹只有耳窿。這次我們見到的絕大部分都是皮毛海獅。 特效藥五:沙丁魚風暴 這次,我們還遇到了兩次小型的沙丁魚風暴。 小型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每次沙丁魚的數量,都在幾十萬只左右。 沙丁魚就像一堵圍墻,把我們生生圍住。 友情提醒:密集恐懼癥患者慎入。 每每這時,我總是腦補動畫片里的畫面:魚群把我們團團圍住,如旋風一般,chua~chua~chua圍著我們轉一圈后,我們就變成了一具具白骨。 不過,一個意外的驚喜便是,當我們被魚群圍繞時,竟突然出現了一只藍腳鰹鳥。只見它嗖兒一下扎入水底,捕食沙丁魚。 特效藥六:傳說中的翻車魚 翻車魚,學名叫Mola mola,據說是拉丁文“石磨”的意思,因為扁扁的它翻躺的樣子像個磨盤。 這也是我第一次在大海里,看到“摸了 摸了”。 在看到它們之前,我們碰到了一次詭異的“強流180度大轉向”。就在我們慨嘆洋流的變幻莫測時,前方高能----四五只巨大的翻車魚出現了。和它們相伴的,是同樣巨大的幾只鷹鰩(Eagle Ray)。 特效藥七:丑是它丑 蝙蝠魚,被視為“世上最丑的魚種”之一。 而紅唇蝙蝠魚,是蝙蝠魚里的顏值擔當,烈焰紅唇,干柴烈火。 魚嘛,自然是沒有腿的,但是這種魚的胸鰭能當腿用,它就是靠胸鰭,在海底匍匐“行走”的。其他魚的胸鰭是用來游泳的,大翅鯨的胸鰭是用來拍水玩的,這貨的胸鰭竟然是用來走路的,明顯高級多了嘛,這算不算是進化的典范呢? 潛友說,看著這個大紅嘴趴在地上爬,總有一種母蟾蜍變妖精的錯覺。 特效藥八:兇是它兇 海鰻這貨,平時都是藏在夾縫里的,智商極低,保不齊還會冷不丁給你一口。聽說有潛水員曾被海鰻咬斷了手指。 所以對海鰻,我是敬而遠之的。上個連拍吧,大家隨意感受下這二貨。 如果拼成一張GIF圖,必然是“嚇死寶寶了”的畫風。 這次的加拉帕戈斯之旅,我們在船上住了8天,完成18潛。看到的值得記錄的海洋生物包括:錘頭鯊、鯨鯊、加拉帕格斯鯊、絲鯊、加拉帕格斯牛頭鯊、殺人鯨、翻車魚、鷹鰩、刺鰩、沙丁魚風暴、綠海龜、皮毛海獅、瓶鼻海豚、海鬣蜥、紅唇蝙蝠魚、加拉帕格斯海馬、各類清潔工魚群。 特效藥九:蛇精病遇見蛇精病 其實,看海洋生物只是潛水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便是蛇精病潛水員們的“自嗨”。 瞧,有人把自己拴在了石頭上,在大流中玩起了“放風箏”。我幾次生起去割斷他“風箏線”的沖動,最后作罷。倒不是因為擔心他被割線以后會被流沖走,或者直接“飛”上海面(因為大氣壓的不同,潛水員從海底直接“飛”上海面,是極其危險的事故),只是因為他技術太好,我割了也是白割,回頭還得賠他線。線太貴,不!劃!算! 瞧,還有人把自己當成金魚了。摘掉了面鏡,吐掉了呼吸器(行話:二級頭),坐在海里練習吐泡泡。 瞧,也有人為了在大流中拍鯊魚,竟能在一群“趴石頭”的潛水員中脫穎而出,高舉相機,拗出大義凜然“炸碉堡”的造型。 瞧,更有人自始至終自帶笑點,永遠是“人間大炮一級準備”的即視感。 順便說句題外的 以上照片都是用什么相機拍的? 金主們一般用這種,單反配個殼。但殼和燈比相機貴。所以文中那些色彩好、 清晰度高的照片,都來自單反。 我們屌絲只能用這種:狗三或狗四。 文中清晰度一般的,以及廣角的照片和所有視頻,都拍自“狗狗”。但是,潛水用的GoPro,還需要配一個紅色濾鏡。因為在大海里,紅光的透射是最淺的,到十幾米時,肉眼所見,紅色已變成棕色。所以大概從5--8米開始,便可以裝上紅色濾鏡,來補償紅光了。 白了個白 幾乎所有的潛水公眾賬號都曾這么寫過:地球上只有30%的面積不是水,而潛水者卻可以看到30%以外的,那些別人不曾看過的世界。 從這個意義上說,潛水者是容易拉仇恨的一群人。而去過加拉帕戈斯的潛水者,更是仇恨中的戰斗機。 如果未來,你有機會和他們中的某些人一起潛水,請記得善待他們這些“被仇恨的人”。 謹以此獻給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的, 有一種拒人千里的驚世駭俗與唯我獨尊的, 不僅是讓你看到什么更是讓你想到什么的, 最后只能敬畏仰視悄然離去 不帶走一片云彩的 加拉帕戈斯, 以及我的潛伴們。 本篇依然有彩蛋,點我點我點我
相關閱讀:
▎Pier 66熱銷產品 ▎
(僅剩4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