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來也沒做什么事 可就是覺得渾身酸痛 是不是要上醫(yī)院看看? 其實這些酸痛一根棉簽就能解決 根本用不著麻煩醫(yī)生 棉簽按足底,酸痛去無影 如果感覺渾身酸痛,不能只知道“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前胸和背部也需要按摩到,聽上去是個很浩大的工程,其實拿棉簽按“環(huán)軸關節(jié)”在足底反射區(qū)就行了,幾分鐘就能解開上身酸痛的結(jié),立馬感覺周身無比舒暢。 “環(huán)軸關節(jié)”是指頭部和頸部接合處的關節(jié),位在第一頸椎和第二頸椎之間;其反射區(qū)在腳拇趾腹上方1/3的橫切線。 刺激此線感覺會像“孫悟空拿掉了金箍圈!”“從隧道走出來眼睛亮了!”會有腦袋豁然清爽的快感! 1對應部位:環(huán)軸關節(jié)(1點按壓) 刺激拇趾腹前段“環(huán)軸關節(jié)”的反射區(qū),棉花棒垂直握拿,朝趾尖方向往上按壓;慢慢地往橫向點按。 2對應部位:頸椎(1點按壓) 拇趾趾腹下方,棉花棒以斜45度角,用力往上按壓第1、2關節(jié)。 3對應部位:肩膀(鋸齒線) 趾頭向外壓,先框起“肩膀反射區(qū)”外緣,再在框內(nèi)從姆趾到小趾邊移動、邊畫大大的鋸齒線。 4對應部位:脊椎(畫線條) 食指握靠棉花棒頂端,在食趾內(nèi)側(cè)以下到腳底中段長條區(qū),朝腳尖方向“由下往上”推。 5對應部位:肩胛骨(畫線條) 先框起“肩胛骨反射區(qū)”,再在框內(nèi)朝腳尖方向“由下往上”畫線,要畫滿反射區(qū)。 6對應部位:上身淋巴(畫線條) 腳底貼地板,刺激腳背趾頭骨頭與骨頭間的“上身淋巴反射區(qū)”,像是要將堆積在這里的廢物往前推出去。 7對應部位:手臂(1點按壓) 棉花棒與腳垂直,用力按,從小趾沿骨頭外側(cè)到腳中段的“手臂反射區(qū)”。手貼著地板進行會比較穩(wěn)定。 三個穴位,一按就靈 如果您在外面不方便,不方便按腳,或者手邊暫時找不到棉簽,也有幾個對付酸痛的穴位,一按就靈。 風池穴、風府穴 最常用的是后面這兩個凹陷,一個是風池穴,在頭額后凹陷處,與耳垂平行的位置。 一個是風府穴,在頸后正中線上,后發(fā)際正中直上,與風池穴平行。不舒服的時候可以按一按、揉一揉這兩個穴位。 后溪穴 手上也有很多治療頸椎的穴位,最最實用的穴位是后溪穴。后溪穴很好找,握拳后,看到小拇指那一側(cè)有個紋路,后溪穴在拳頭底下這樣一個紋路的正中間。 后溪穴可以按,可以點、可以掐、可以揉,可以把兩只手放在桌子上面用勁往下按。這個穴位很常用也很實用,尤其當頸椎正中間酸痛的時候,按這個穴位最有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