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冬 【唐】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 霜輕未殺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葉黃如嫩樹,寒櫻枝白是狂花。 此時卻羨閑人醉,五馬無由入酒家。 ⑴可憐:可愛,值得憐惜。 ⑵春華:春天的花。 ⑶殺:摧毀。 ⑷萋萋:草木茂盛的樣子。 ⑸漠漠:廣袤的樣子。 ⑹柘:落葉灌木或喬木,樹皮有長刺,葉卵形,可以喂蠶,皮可以染黃色,木材質堅而致密,是貴重的木料。 ⑺狂花:不依時序而開的花。 ⑻五馬:代稱太守。 江南的十月天氣很好,冬天的景色像春天一樣可愛。 寒霜未凍死小草,太陽曬干了大地。 這是白居易描寫早冬時節江南景色的一首詩作。在大多人的印象中,冬天象征著萬物蕭條和一片肅殺,往往透露著消沉的氣息。而白居易這首詩一反刻板偏見,以歡欣愉悅的口吻描寫了江南暖冬的“可憐”景色。開篇即奠定基調,以淺顯易懂、幾乎街頭謠諺的語言將冬天與春天相比,直道“天氣好”。頷聯和頸聯承接首聯的“可憐”二字,從萋萋芳草、日暖、老樹黃葉和寒櫻狂花四個事物入手,挖掘冬日里令人歡欣的細節。末句再由景色入人情,寫冬日里得閑飲酒的農家。中國古代春耕秋收,唯有冬天是農閑時節。農民得以暫時地休息,享受一年辛勞得到的成果。單一個“醉”字便寫出了農人生活的自足,“羨”字又從作者的角度寫出了農人的快樂。“五馬無由入酒家”,作為太守,白居易寫農民的愜意生活,更多地便帶有了一種為官一方的欣慰,以及希望與民同樂的心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