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06年,吳王闔閭大軍伐楚,攻破楚都,逼迫楚昭王疲于奔命。越王允常看準吳國內部空虛,興兵伐吳,闔閭的弟弟夫概也企圖回國自立為王,另有秦國也派兵救楚。闔閭無奈回師,驅逐了夫概,擊敗越國軍隊。從此吳越結仇,吳國被迫暫時放棄中原霸業,把精力放在處理越國身上。 越王允常是大禹后裔,祖上是夏朝“中興之主”少康庶子,受封在會稽奉守大禹祭祀。千年來越國默默無聞,直到允常襲擊吳國,才加入了春秋“爭霸俱樂部”。 前496年,吳王闔閭趁越王允常去世,興師伐越。新繼位的越王勾踐心機深沉,擅長攻心。勾踐派遣敢死隊沖入吳軍陣地,高呼著自殺身亡。吳國士兵目瞪口呆,被越國戰士視死如歸的氣魄深深震撼。越軍趁機偷襲吳軍,吳軍戰敗,闔閭也在戰斗中受傷,最后,病發身亡。闔閭彌留之際,囑咐兒子夫差“勿忘父仇”。夫差日夜練兵,以報復越國為志。 前494年,勾踐決定先下手為強,不顧范蠡勸阻,興師伐吳。夫差挑選精兵良將,全軍出動擊越,在太湖大敗越國,追擊勾踐敗軍,并圍困勾踐和吳千越軍在會稽。勾踐后悔莫及,向范蠡請求脫困之法,范蠡建議卑辭厚禮向吳國請和。勾踐于是派文種出使,請求為臣。伍子胥認為“宜將剩勇追窮寇,天賜滅越良機不可錯過”。勾踐再派文種賄賂吳國太宰伯嚭,獻上美女和財寶,向夫差說情:“勾踐已經稱臣,赦免他可以讓越國對我們俯首帖耳,而不必苦戰”,夫差應允,勾踐得以回國。 勾踐回國后,臥薪嘗膽激勵自己不忘會稽之恥;躬身下士,與百姓同勞苦,贏取百姓愛戴;內政上,重用文種經營國家;軍事上,用范蠡練兵修武;外交上,向吳國稱臣示弱,慫恿夫差北上爭霸。 吳王夫差擊敗越國后,志得意滿,不顧伍子胥警告“越國是吳國腹心之疾,必須除之而后快”,認為越國已然臣服已經不足為慮,再次將目光轉向中原爭霸,連年北伐中原大國齊國、晉國,獲得赫赫威名,在 “黃池之會”上和晉定公共同被尊為霸主。可惜的是,響亮的名聲下,隱藏的是吳國的危機四伏。 前482年,越王勾踐會稽戰敗12年后。連年的征戰讓吳國人疲馬乏,跟隨夫差常年征戰的精銳隊伍損失慘重,留在國內的更多是老弱病殘。勾踐趁“黃池之會”夫差一心爭霸之際,帶兵突襲了吳國,殺死吳國太子。夫差此時已是強弩之末,只好向越國請和。 隨后數年,越國連年伐吳。9年后,吳王被越軍圍困在姑蘇山,企圖想勾踐稱臣保存吳國,勾踐誓要滅吳,夫差羞慚自刎而死。越王勾踐最終在波折起伏的吳越之爭中勝出,成為春秋時代最后一位霸主。 可惜的是,勾踐去世后,越國再無雄主,又一次埋沒于春秋戰國的爭霸舞臺。直到前342年,越王無強準備再謀大業,主動北伐齊、西伐楚,卻被雄才大略的楚威王擊敗。無強身死,越國四分五裂,向楚國稱臣,越國滅亡! 若是從夏朝少康時算起,至前330年左右無強身死,越國國祚長達1700年,真堪稱歷史上做過最長的國家了。這么長的時期里,越國除了個別時期,基本都是默默無聞,而瀟灑快活。而國君瞎折騰時,則往往艱辛慘淡,如勾踐幾乎亡國,而無強身死國滅。 國與國的相處或許正如越國的經歷,平安無事則互惠互利,喊打喊殺往往得不償失。曾經的吳越如此,后來的美蘇如此,如今的中美又何嘗不是?從 歷史和未來 關注陽光舊事錄,從歷史中看到未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