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弈規則面前博弈方之間平等,不因博弈方之間權利、地位的差異而改變
- 博弈方數量對博弈結果和分析有影響
- 根據博弈方數量分單人博弈、兩人博弈、多人博弈等。最常見的是兩人博弈,單人博弈是退化的博弈
一、單人博弈——只有一個博弈方的博弈
例一:單人迷宮



例二:運輸路線 

走水路的期望得益為: (-7000)* 75% + (-16000) * 25% = -9250 走陸路的期望得益為: (-10000)* 75% + (-10000) * 25% = -10000 即:走水路的期望費用<走陸路的期望費用,商人選擇走水路
結論:單人博弈實質是個體的最優化問題
二、兩人博弈 - 兩人博弈即有兩個博弈方的博弈
- 兩人博弈最常見,研究最多,是最基本和有用的博弈類型
- 囚徒困境、猜硬幣、齊威王田忌賽馬等都是兩人博弈
- 兩人博弈有多種可能性,博弈方的利益方向可能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三、多人博弈
- 三個博弈方之間的博弈
- 可能存在“破壞者”:其策略選擇對自身的利益并沒有影響,但卻會對其他博弈方的利益產生很大的,有時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申辦奧運會是典型例子。
- 多人博弈的表示有時與兩人博弈不同,需要多個得益矩陣,或者只能用描述法
1.3.2 博弈中的策略 策略:博弈中各博弈方的選擇內容
- 策略有定性定量、簡單復雜之分
- 不同博弈方之間不僅可選策略不同,而且可選策略數量也可不同
- 有限博弈:每個博弈方的策略數都是有限的
- 無限博弈:至少有某些博弈方的策略有無限多個
1.3.3 博弈中的得益 得益:各博弈方從博弈中所獲得的利益
- 得益對應博弈的結果,也就是各博弈方策略的組合
- 得益是各博弈方追求的根本目標及行為和判斷的主要依據
- 根據得益的博弈分類:零和博弈、常和博弈、變和博弈
零和博弈:也稱“嚴格競爭博弈”。博弈方之間利益始終對立,偏好通常不同 — 猜硬幣,田忌賽馬,石頭-剪刀-布 常和博弈:博弈方之間利益的總和為常數。博弈方之間的利益是對立的且是競爭關系 — 分配固定數額的獎金、利潤,遺產官司 變和博弈:零和博弈和常和博弈以外的所有博弈。合作利益存在,博弈效率問題的重要性。 — 囚徒困境、產量博弈、制式問題等
1.3.4 博弈的過程 博弈過程:博弈方選擇、行為的次序,包括是否多次重復選擇、行為。
- 博弈過程對博弈結果也有重要影響。
- 根據博弈的過程,博弈可分為靜態博弈、動態博弈、重復博弈。
靜態博弈:所有博弈方同時或可看作同時選擇策略的博弈 — 田忌賽馬、猜硬幣、古諾模型
動態博弈:各博弈方的選擇和行動又先后次序且后選擇、后行動的博弈方在自己選擇、行動之前可以看到其他博弈方的選擇和行動 — 弈棋、市場進入、領導——追隨型市場結構 重復博弈:同一個博弈反復進行所構成的博弈,提供了實現更有效略博弈結果的新可能 — 長期客戶、長期合同、信譽問題
1.3.5 博弈的信息結構 關于得益的信息: - 完全信息博弈:各博弈方都完全了解所有博弈方各種情況下的得益
- 不完全信息博弈:至少部分博弈方不完全了解其他博弈方得益的情況的博弈,也稱為“不對稱信息博弈”
關于博弈過程的信息: - 完美信息博弈:每個輪到行為的博弈方對博弈的進程完全了解的博弈
- 不完美信息博弈:至少某些博弈方在輪到行動時不完全了解此前全部博弈的進程的博弈
1.3.6 博弈方的能力和理性 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
- 完全理性:有完美的分析判斷能力和不會犯選擇行為的錯誤
- 有限理性:博弈方的判斷選擇能力有缺陷
個體理性和集體理性:
- 個體理性:以個體利益最大為目標
- 集體理性:追求集體利益最大化
- 合作博弈:允許存在有約束力協議的博弈
- 非合作博弈:不允許存在有約束力協議的博弈
1.3.7 博弈的分類和博弈理論的結構 - 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
- 非合作博弈范圍內:完全理性博弈和有限理性博弈(進化博弈)
- 靜態博弈,動態博弈,重復博弈
- 完全信息靜態博弈,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完全且完美信息動態博弈,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動態博弈,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
- 零和博弈和非零和博弈,單人博弈和多人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