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認識我的人給我打特點標簽,毫無疑問所有的人都會覺得我最大的特點是一個行動狂人。 但我絕對不會開“行動管理”的課程,因為我認為要成為行動派,最好的辦法就是達成挑戰性目標,對于行動力激發訓練營來說,必然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我在談個人成長與生涯運營運營模型時,在這個模型的最中間,我放的是什么? 對,是行動。 行動是我們將思想與現實聯系起來的唯一中介,是將我們自己與外界聯系的唯一方式,這種中心樞紐的位置,不知道你在成長當中體會到了嗎? 如果讓你給自己在過去2018年的行動表現打個分的話,你會打多少分呢? 你再想一想,每次你的成長突破時,你思想的一點點解放、焦慮或者迷茫情緒的一點點緩和,是怎么發生的呢? 其實都是由一系列行動所構建的。 為什么在我的訓練營產品介紹里,我提到上船后的具體行動計劃方面的內容很少,因為行動不是一個你聽了就等于行動了事情,說多也無益,解開行動這把鎖的鑰匙就是行動本身,想要了解,必須上船親身嘗試一下。 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思考的實踐者,真實場景中的各種實踐體驗給我帶來的營養遠遠大于閱讀。 如果大家覺得自己處理現實工作生活里的壓力,感到很無力,讀書、聽課、獲取越來越多的信息,也完全無法消解這種壓力。那么本質原因不是學得不夠,而是行動太少。 或者說,讓你不斷產生變化的行動太少了——沒有體驗的支撐,悟道很難。 而且,很多道理不必強行去悟,揣在懷里,在實踐中,不時體會和求證就行了。 我授課時喜歡給予船員寬廣的思想天地,讓大家慢慢探索發現里面的寶藏。為什么年輕伙伴和長期在不變環境中的伙伴,理解深度內容相對會困難,都是因為人生的經歷太少,實踐的體會不足。 在基礎心理學當中就提到,嬰兒和兒童的大腦發育需要豐富的環境刺激,如果我們成人后,一直處于不變的環境,在缺乏刺激情況下,大家就會反應遲鈍,對外界變化不敏感,成長停滯。 作為一個行動派,2018年我拿到了自己巨大的價值:
每天我的工作量都非常大,并行任務很多,但我從來不給自己借口,特別是晨間導讀,在各類航行中,我的船員們都能在每天4點前收到晨間導讀更新,開始行動滿滿的一天。 高自制力的行動管理加上極低時間資源支持下挑戰各項工作任務,使得我在2018年獲得了極大的自我提升。我不斷折騰的各種高頻、變幻創新的行動,一次次拉升著我的思考高度、深度和寬度。 很多人都不理解我為什么要那么拼,更加有人認為說女人太辛苦容易老,我看上去老不老大家自有評判。但我想,擺脫中年油膩標簽的最好辦法,就是保有對世界抱有熱情、好奇心、和旺盛的生命力。清澈的眼神是年輕態最為重要的標配,而將一天活出七天的感覺,當然可以讓我們更加滿足。 無論你對過去流逝的時光是否滿意,與其懊悔,不如立刻行動,做些有挑戰的、不同的可以豐富你的事情。 在21天航行中,我們會不斷創造船員們的高頻行動輸出的體驗,別害怕,這段有虐又爽的時光將來會讓你回味無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