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到年底,面臨一年結束,總忍不住頻頻回顧,今年過的怎么樣?年初的夢想實現了嗎? 結果就是焦慮感愈發加重,不斷擴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憂愁,卻似乎無法掙脫,但焦慮真的那么可怕嗎?還是我們習慣性地把焦慮當做敵人,過于警惕而限制了改變的能力?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下解決焦慮之道,希望能對每個處于焦慮中的朋友有所幫助。 首先,想澄清一個事實,有些焦慮其實并不是由內而外產生的,而是來自于外界強加的壓力。 比如,今年火熱的流行過一句話“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起因是有些人在你苦苦奮斗的時候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 再比如,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帶有精神綁架意味的說辭“擁有一部好車,才是成功男人的標志”,言外之意,買不起好車,你根本配不上成功二字; 或者有人告訴你要做一個情商高、會溝通的妻子,再要求你學會這一百招,你就是個一百分媽媽。 這讓我們陷入一種彌散性的焦慮,我們似乎離別人眼中的成功男性、好妻子、優秀媽媽還有十萬八千里的距離,并且無論怎么追都無法趕超世俗標準變化的速度。 外界的定義和鼓吹成了一種壓迫和催化,它們的存在是為了服務于資本逐利、男權社會的秩序,甚至包括我們身邊的人自私的所謂福祉。 事情本來的面目,難道不是應該由我們自己去決定,我們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想過什么樣的生活嗎? 所以,你的大部分焦慮,其實并不屬于你,我們要把它還回去。 02 怎么把焦慮還回去?我們可以從認知和行為這兩個層面入手。 認知上分析和判斷:其實在開篇澄清焦慮的來源時,就能發現我們感受到的焦慮,很多都是“假性焦慮”。 什么是假性焦慮?焦慮這件事由壓力引起,而又與需求相連,其中有些焦慮并不反映我們的真實需求。 就比如,很多女性承受著催婚的壓力,為此焦慮煩躁,但找一個伴侶的需求是現在我們發自內心的想要? 還是父母,朋友和社會強加給你的?也許你現在最關心的事情明明是如何在工作上邁入一個新臺階,這才是你當下的真實需求。 只有區分真性需求,才能減少假性焦慮,所以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為無序的焦慮維度排序,區分重點和優先級,真正明確你的需求是什么,現在的你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你要做哪些事? 去覺知和分析焦慮的時候,希望大家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很重要:你的焦慮有多少成分是來源于他人的要求和標準? 一味的去迎合別人的需求,并不會消除和降低焦慮,它反而會衍生新的焦慮,就比如,當你為了滿足父母的需求而去結婚生子,看似緩和了這個維度的焦慮,卻帶來了新的的內心沖突,這種焦慮的名字叫“取悅別人,委屈自己”。 03 認知的“正常化”:其實有很多人都問過怎么對抗焦慮,乍一看,沒毛病,但仔細琢磨,對抗這個詞,很有趣,它已經反映了大家對于焦慮的基本態度——對抗。 當我們談論對抗的時候,我們是在怎么看待焦慮的呢?我們把它當成一種病癥,一個敵人。焦慮有這么可怕嗎?它是大多數人都會面臨的暫時的一種負面情緒狀態,而已。 可惜,多數人把焦慮當成洪水猛獸,抱持著兩種常見的不合理認知,一種是它不應該存在,目標是要消除;另一種看法是焦慮只有負面的影響,毫無積極可言。 跟焦慮相比,這兩種對焦慮的不合理認知,夸大化和嚴重化焦慮,才更可怕。 我們可以把“對抗”換成另一個詞——“正常化焦慮”, 簡單地說不要把焦慮妖魔化。對焦慮要有一種更寬容的態度,允許自己適度焦慮,就像允許我們自己偶爾也會感冒發燒,磕碰后會有淤青一樣。 如果你不斷地強化對抗,就把自己的全部資源和能量也投入到了對抗的姿態上,還沒等到焦慮對你做什么,你自己的態度就已經造成了一種內耗。 同時,也要看到焦慮也有積極的一面,你要去發現它的價值。即便是焦慮,讓你感到暫時的不快,但也正是通過焦慮,更能讓你看清楚自己的目標和需求、長處和不足。 這些暫時的焦慮情緒是一種信號,本質上都是在傳達一件事:你需要改變,需要調整,而改變和調整不就是讓我們變得更好的契機嗎? 一個面對焦慮的最好狀態,我認為是與焦慮為伴,試著去愛它,認識到它可以為你所用,把它變成一種動力,去激發自己。 04 行動層面的改變:在咨詢過程中,我發現很多來訪者也是卡在這里,焦慮有余,方法欠缺,所以導致行動不足。 一般來說,焦慮,來源于現實和目標的差距,而又對這種差距感到不確定和擔心。所以,如果僅僅在認知層面去思量是減少不了這種差距的,我們對焦慮束手無策是因為不知道怎么行動,并且沒有行動。 《將軍知道》欄目經常會收到讀者提問,前幾天我收到了一條消息,一個女孩剛剛升職,是件好事,但她很焦慮,作為新上任的總經理助理,她覺得自己能力一般,不夠專業,覺得自己干什么都不行,領導不滿意,不知道怎么解決。 這段話描述中有很多評價性的語言,定性了自己的能力、專業度不夠,她發愁,她焦慮,她是想補齊這種現實和理想的差距,但是這種概括性的描述和焦慮,是毫無幫助的。 只有你把問題具體化,把目標可量化,把方法可視化,焦慮才有解。 以這個女性讀者的提問為例,想解決焦慮, 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拆解目標,確定可度量的目標完成標準,提升能力,是指哪些能力?這些能力用什么表征?在一個小時內處理完一個工作表格內的數據,這是一個具體可量化的目標,但所謂的“讓領導滿意”,并不是一個真正的目標; 第二步是設定實現每個分解目標的方法,處理數據用什么樣的方法?你怎么才能學到這種方法?沒有方法,就永遠難以開展行動; 第三步是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從一天擴展到一周,到一個月,甚至是半年一年,在這個月內你有什么具體要做的事情,按照以上確定的目標和方法去確定更詳細的步驟; 最后是開始行動并進行目標的完成反饋,一天的行動計劃完成的如何?這不僅是一個計劃,而是讓你可以實實在在縮短差距,實實在在降低焦慮的度量尺。 當然,你也可以建立適當的獎勵和懲罰機制,讓降低焦慮的行動也更有動力。 前幾天,我看到朋友發了一條朋友圈,她說,減肥之前,是開心的大吃特吃,想減肥后,是憂心忡忡的大吃特吃。喊著減肥的口號,卻在行動上沒有任何改變,結果必然是越來越焦慮。 焦慮最大的殺手是行動,不行動的焦慮永遠無解。 05 其實,這個時代沒有人未曾體驗過焦慮,如果你被焦慮深深困擾,那可能是一開始你的心態就錯了。 焦慮不一定是敵人,焦慮可以是愛人和武器。 有人因為焦慮而煩躁做什么都不專注,無法投入,陷入惡性循環;有人因為焦慮而更有動力努力提升,持續行動,變得越來越好。 拿到的都是同一張牌,看你怎么打了。 我也想給大家提前打個預防針,并不是我們減輕了當下的焦慮,就能避免未來的焦慮,焦慮不會完全消失,我們可能需要一次次愛上它,但在處理焦慮的過程中,你也一次比一次變得更具有抵抗力、更強大,與焦慮共處,焦慮才能滋養成長。 希望我們能把焦慮這張牌變成一張王牌。 … 作者 | 大將軍郭,北師大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韓寒【ONE】人氣作者。8年心理咨詢經驗,圖書作品《對于自己,你還是個陌生人》正在熱賣。 不被情緒支配, 才能獲得真正的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