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指的央行發行的紀念幣吧(普質紀念幣、貴金屬紀念幣、紀念鈔)。 關鍵是你說的價值是指投資升值的價值呢?還是純粹收藏鑒賞的價值呢? 投資的話得看發行量。貴金屬紀念幣(鈀金、鉑金、金銀雙金屬、純金、純銀等等)一般量都不大,投資價值不錯,當然發行價格也不低(貴金屬紀念幣不按面值銷售的); 普質流通紀念幣這幾年隨著發行量越來越大,價值也大都比面值高不了太多(比如普質生肖紀念幣); 紀念鈔相比前兩種發行不算頻繁,但是發行量比起前兩種就大的多了(參考航天鈔和人民幣70周年鈔),且面值一般較大,除了早期的三枚(建國鈔、千禧龍鈔、奧運鈔)因為量不算大的原因總體升值的還可以,最近兩枚(航天鈔、、人民幣紀念鈔)發行量就有點離譜了,所以現在航天鈔價格就是等同于面值,人民幣紀念鈔發行初期可能會有一波錢幣莊家炒作,但是等全部預約兌換完價格回落到面值也是基本定了的。 如果目的是收藏鑒賞紀念的話,那么價值肯定有的。本身自帶的紀念意義,還有精美的美工設計(人民幣紀念鈔就不說了,主圖案設計及色彩搭配的好尷尬)。 再說到流通,近些年按央行的說話,之所以加大普質紀念幣和紀念鈔的發行量,目的是為了和流通人民幣一起在市面流通使用,但是尷尬的是民間不認可、不認同,以及部分商業銀行和地方銀行的不配合(拒絕回存,雖然央行已三令五申所有銀行不得拒絕普質紀念幣/紀念鈔回存業務),導致無法真正流通起來。 而央行大量發行的目的沒能達到,反而還促使普質紀念幣/紀念鈔在錢幣收藏市場遭受更大的冷遇。量太大了,錢幣莊家都沒本事炒的起來。 最后慣例上圖 |
|
來自: 東關人 > 《紀念幣文件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