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顧名思義,就是指骨頭或骨頭的結構完全或部分斷裂。多見于兒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也時有發生。病人常為—個部位骨折,少數為多發性骨折,經及時恰當處理,多數病人能恢復原來的功能,少數病人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骨折發生后,離醫院較近者,可直接送醫院或叫救護車;離醫院比較遠的病人,必須進行簡單的處理,以防在送醫院途中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骨折復位后,適當的偏方治療可以縮短病程,加速骨痂的形成,減少后遺癥的并發。 1.三七肉鴿湯 組成及用法:三七10克,當歸10克,肉鴿1只,共燉熟爛,湯肉并進,每日1次,連續7~10天。 評注:骨折初期,受傷部位瘀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消散為主。中醫認為,“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梢?,消腫散瘀為骨折愈合之首要。當歸、三七都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故本方在骨折早期應用為好。 2.排骨隨補湯 組成及用法:當歸10克,骨碎補15克,川續斷10克,新鮮豬排或牛排骨250克,燉煮1小時以上,湯肉共進,連用2周。 評注:骨折中期(2~4周),瘀腫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方中當歸逐瘀生新、和營止痛;骨碎補、川續斷強筋續骨;排骨增強鈣質。故本方在骨折中期應用為好。 3.補腎續骨湯 組成及用法:枸杞子10克,骨碎補15克,川續斷10克,薏苡仁50克。將骨碎補與續斷先煎去渣,再入余2味煮粥進食。每日1次,7天為1個療程。每1個療程間隔3~5天,可用3~4個療程。 評注:受傷5周以后,骨折部瘀腫基本吸收,已經開始有骨痂生長,此為骨折后期。治療宜補,通過補益肝腎、氣血,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絡,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恢復往日的功能。本方枸杞子、骨碎補、川續斷都有補益肝腎的作用,可用于骨折后期。 4.跌打損傷酒 組成及用法:當歸30克,生地黃30克,五加皮30克,補骨脂24克,紫荊皮24克,十大功勞24克,猴姜24克,薏苡仁24克,廣木香24克,羌活24克,莪術24克,桃仁24克,川芎24克,杜仲24克,虎骨(酥,代)36克。以好酒10升浸泡上述藥物,容器封固,隔水加熱約1.5小時,取出后靜置數日,壓榨過濾后,即可。飲服,每次25~50毫升。 評注:本方來自清·《傷科匯纂》,具有活血理氣、強筋壯骨、祛風除濕的功效,治跌打損傷所致的局部腫脹疼痛等癥。該酒行氣活血,促進組織修復,用于軟組織損傷有特效。若遇出血、脫臼、骨折,則須先止血,整復固定,該酒僅作輔助治療。 5.土元扁豆湯 組成及用法:土元9克,白扁豆9克。水煎,每日服1劑,趁熱時服用。 評注:本法治一切骨折有效。 6.活血接骨湯 組成及用法:當歸30克,土元9克,桃仁9克,赤藥9克,麻黃15克,自然銅3克,骨碎補6克,牛膝6克,制乳香6克,制沒藥6克,甘草6克,金銀花12克。水煎,每日服1劑。 評注:本方活血消腫,除風止痛,強筋壯骨,可治骨折后患處的腫痛。(楊承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