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埃及人崇奉太陽神“拉”和地方神“阿蒙”,各地建造了許多神廟。埃及古都盧克索城北的卡納克神廟占地24.28公頃. 是埃及中王國時期及新王國時期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太陽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古埃及最大的神廟.在公元前1567年開始的古埃及新王朝,每天清晨,法老和他的臣民都要到盧克索的卡納克神廟前迎接太陽的升起,迎接他們心中最崇敬的神靈從睡夢中醒來, 哥們推薦的,免費看不收費 廣告 ![]() 我們于3月28日下午到達卡納克神廟.遠遠就可以看到土磚建成的高大的宮門 ![]()
景區接待大廳里有卡納克神廟的模型.神廟始建于中王國時期。至新王國第十八王朝大加擴建,第十九、二十王朝又續有增修。到新王國末期,它已擁有10座門樓(古埃及一般廟宇僅有1座門樓),各座門樓又有相應的柱廳或庭院。全廟平面略呈梯形,主殿按東西軸向布置,先后重疊門樓6座,又從中心向南分支,另列門樓4座。 神廟西側的門樓前有很大一片廣場,遠遠可以看到一座高大的門樓,這是現在的神廟遺跡入口 卡納克神廟是一個神廟群,廣場南側有一座正在維修的神殿遺址,可以看到一座高大的塔吊 走到廣場東端,可以看到比地面低幾米的神廟遺址,高大的門樓矗立,門樓前是兩排獅身公羊塑像 排列整齊的獅身公羊像是阿蒙-瑞神的化身之一, 每只獅身公羊頭像下都站立著一個小小的法老塑像,接受著神的庇佑。 獅身公羊像雖然殘破,卻依然神態魁偉 走過兩排獅身公羊雕塑,前面就是一座高大的門樓 門樓之內似乎是一座寬大的院落,,中央是兩排高大的石柱,遺跡 石柱殘跡邊還有殘破的獅身人面像 院落兩側遠遠的可以看到兩排柱廊,柱廊前又有兩排獅身公羊雕塑,這是南側 這是北側的柱廊和雕塑 柱廊前的獅身公羊像十分漂亮 院落中唯一殘存的巨型石柱高度竟然有22米,柱頂如一朵盛開的蓮花,大圓柱頂可以站立100余人。 巨大石柱,高聳入云,光芒四射,訴說古埃及的輝煌 前方和兩側可以看到成片的遺跡 前方又是一座高大的門樓,可以看到門樓是由巨大石塊和土磚所建 從一個修復的土磚洞里,可以看到門樓中空,高處可以看到由方形的窗洞 可以看到有飛鴿從 門樓上上飛進飛出 在門樓左側,可以看到一尊高大的石像,這是拉美西斯二世站立像,高達15米 拉美西斯二世是 古埃及新王國第19王朝法老。他力圖恢復圖特摩斯三世時期的帝國版圖,發動了對西亞的大規模征服戰爭。拉美西斯二世統治埃及67年,是古埃及史上統治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法老,標志著埃及帝國的權力達到頂峰。 拉美西斯二世雕像對面,有一座稍小的石雕塑像 還有其他塑像遺跡 拉美西斯二世雕像膝前有一座小塑像是拉美西斯二世的王后 這座高大門樓前面,可以看到兩排高大的石柱,向前方延伸 這就是卡耐克神廟的最為宏偉壯觀的大柱廳。該廳長366米,寬110米,面積約5000平方米,有六道大廳,134根石柱,分成16排。 中央兩排的柱子最為高大,其直徑達3.57米,高21米,上面承托著長9.21米,重達65噸的大梁。其他柱子的直徑為2.74米,高12.8米。在柱頂的柱帽處,可以安穩地坐下近百人,其建筑尺度之大,實屬罕見。 巨大的柱身和墻壁上滿是雕刻和象形文字銘文,著名的《圖特摩斯三世年代記》、拉美西斯二世有關卡迭什戰役的情況和銘文就刻在這些柱子和墻壁上,為歷史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實物資料。 巨大的石柱令人驚嘆 殘破而精美的雕塑美不勝收 精美絕倫 令人贊嘆 站在主廳中央,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石柱,處處遮擋著人們的視線,給人造成一種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覺。雖然年代久遠,神廟已破敗不堪,然而僅存的部分,依然令人感受到卡納克神廟當年的宏偉壯麗。 抬頭仰望巨大石柱上的石條上同樣雕塑著圖案 這也可以理解為何柱廳的石柱會這樣巨大而又密集,因為石梁不可能太長 抬頭仰望,不禁令人想起 電影《尼羅河慘案》中高聳的石柱、雄偉的廟宇以及巨大的石塊從柱子頂部轟然墜落的場面, 在巨大石柱林中穿行,這數千年前宏偉的建筑遺跡,令人思緒萬千 石柱上的古老精美的雕塑令人目不暇接 石柱和墻壁上優美的圖案和象形文字。表述千年前的歷史,內容有戰爭的慘烈,有田園生活的幸福,有神靈與法老的親密……這是石刻的歷史,連環畫似地告訴你一個遙遠而輝煌的過去 有些石柱表面的石雕涂層已經脫落,可以看到石柱是由大石塊堆砌而成 走出令人震撼的大柱廳,東面還有大片的神廟遺址殘跡, 破敗的神殿殘跡中,最為醒目的是兩座巍然矗立的方尖碑 穿行在神殿遺址中,可以看到很多殘破的雕塑 這座方尖碑是世界上第一位女王、古埃及惟一的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女王所立,碑身全高29米,重323噸,是當時最高的方尖碑,也是埃及境內最高的方尖碑。 古埃及文字的破譯者使得我們在3400多年以后,還能夠讀得到方尖碑上的銘文“她為她的父親阿蒙——兩片土地王座之主,建造她的紀念物,為他用南方的堅硬花崗石建造了兩個大方尖碑,它們的表面鍍上了全世界最好的金子。當太陽在它們之間升起時,從尼羅河的兩岸看去,它們的光芒照耀著大地。” 很多巨大的石雕只剩了腳 哈特謝普蘇特女王之后的圖特莫斯三世依賴神廟祭司集團的勢力,發動政變重新奪回了王位后。在全國范圍內對女王進行了全面的清算,凡是有女王名字和雕像的地方統統抹掉,凡是女王建造的建筑統統毀掉。極其有意思的是,卻沒有摧毀女王在尼羅河西岸為自己建造的神殿,也沒有推倒女王在這里建造的這兩座方尖碑,而是砌起高墻把它們遮擋了起來,結果反而更好地保護了女王的方尖碑, 這里一片殘破,述說著歷史的久遠, 成排石像,依然頗為壯觀 從東方眺望大柱廳的外觀,更為壯觀 離遠一些,更能夠看到神廟規模宏偉 這里還有一段大理石的方尖碑的頂端,雕塑精美.體積巨大 卡納克神廟遺址的東南方有一處方形池塘,我繞到池塘對岸,從這里可以看到神廟遺址的全景.雖然神廟已殘破不堪,但透過那僅存的部分,人們依然能夠感受到卡納克神廟當年的宏偉壯麗。 據說一千多年前的古埃及新王朝時期,每天清晨,法老和他的臣民都要到卡納克神廟前迎接太陽的升起,迎接他們心中最崇敬的神靈—盧克索的地方神阿蒙和太陽神瑞的結合體 阿蒙-瑞神 。 神殿東方的地門樓只剩下了一點殘跡,卻可以看清門樓結構,外部是大石塊壘成,內部是泥磚砌就 神廟東門遺址 我隨后繞到了,大柱廳的南方,從進門處的神殿模型上可以看出,這個方向.當年是有六層門樓,應該是卡納克神廟的正面,可以看到每座高大的門樓前,還有高大的石雕神像 巨大的石雕坐像頗為壯觀,卻不知是哪代法老 從南方走過一道道殘存的門樓,每道門樓前都有石雕像,可惜只剩了殘跡 門樓上也有殘存的巨大的浮雕畫面 門樓邊這一排石雕立像,坐像是最完整的了 這兩座雕像,姿態不同,據說,兩臂交叉的是已去世的法老,而另一個是當時還在世的法老 由于時間有限,只好返回,這是向南方望去的一層層門樓,應該是當年的神廟主路 這是大柱廳的東南角外觀,這里一個小角門 走進大柱廳,抬頭仰望 再次被古埃及這宏偉得遺跡而震撼 走出卡納克神廟,思緒依然留在遠古,燦爛的古埃及文化卻早已中斷,僅留下一些殘跡.令人唏噓.古老的四大文明,只有中華文明能夠一直延續至今,也令人深深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