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第二個孩子舉手時,我們就遇上了難題:選擇一個就等于剝奪了其他學生發言的權力) 關注課堂中的哪些問題? ——我這樣看課系列 任景業 一般我們常常是只關注學科知識技能方面的成效。雖然我們說要關注什么三維目標、四維目標的,但我們習慣上常常關注的是,知識技能方面上的教學任務完成了嗎?知識技能方面的目標達到了嗎?而對其他諸如合作、人際交往等方面的目標很少關注。我看課卻很少關注知識技能方面的目標,更多是看學生在學習中暴露出的各方面的問題及教師是否關注到了這些問題,教師對待這些問題時選擇的解決方式和功效。 這里的各方面的問題一般有五個方面: 1.文化方面的問題。 文化似乎很抽象,其實它是通過師生在課堂中一言一行的教學細節體現出來的。要通過這些細節看是否體現了民主、平等、自由、理解、欣賞、認可、包容的文化。如,學生發言舉手教師指定的方式體現的是否民主、平等、自由?點名學生回答問題,有的教師會追加一句:“你能不能說完整?”這樣的隨口追問是對學生的尊重嗎?當事學生是什么體驗?又體現了怎樣的文化? 2.教學秩序方面的問題。 我們常常要求學生坐好,看著發言人。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不管發言人講的是什么內容,不管發言人發言時的是什么方式,不管發言人發言時存在什么問題,都要求學生坐好看著發言人,則有些不妥了。當我們要用紀律不維護秩序時,可能我們已偏離了孩子學習的“思之所欲”。 有的學生在一節課中可能發言次數很好,有的學生發言次數一次都搶不到,老師是否關注到了?怎么解決? 學生要到黑板前分享時,要跨躍教室內亂放的凳子才能走到前面,學生分享時聲音小,手捧書本擋著臉,分享時不看大家看黑板,……解決這些問題可能比學會某個知識點可能更為重要。 3.思維方式方面的問題。 在教學中分享時要關注學生的想法,而少說做法。從學生的想法中獲取對思維發展有利的營養。要讓學生能說出不同的觀點、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中展示分享到各個不同的視角,知道其他人是怎樣想的,有助于完善師生的思維方式。 4.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方面的問題。 在學習中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如何閱讀、如何作批注、如何聽講、如何用好三色筆、如何復習等。 5.學科知識及技能: 這一方面是我們的強項。但又是我們在評課中最不應當做重點的地方。因為這一節課的內容不過是一個例子。教學中前面四個方面的問題得到解決,這方面的問題便不會讓老師再多費心時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