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簡介:蔣開平教授是廣東省省名老中醫,全國第六批名老中醫學術經驗指導老師,全國第二批優秀中醫臨床人才,佛山市首屆十大名醫。
你可能從未發現,閱讀是如此有趣 中醫藥治療垂體瘤案 中醫藥不僅是祖國的文化瑰寶,更對人民健康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特別是在諸多慢性疾病面前,中醫藥有其獨特的優勢。下面介紹一則恩師用中醫藥防治垂體瘤案。 患者,女,51歲 患者初診2015-12-02,患者主訴垂體瘤術后復發。患者于1995年因垂體瘤(泌乳素瘤?)手術治療,后于2010年復發行Y刀治療,2014-08復查垂體MR:1.鞍上池占位,考慮垂體瘤(最大高度直徑約1.5cm),病灶較前2013-10-19相比,大致相同。患者想通過中藥控制垂體瘤進展,經人介紹至恩師門診處就診。刻下癥:患者體型偏中等,面部偏胖,頭痛,多夢,閉經,胃納一般,睡眠差,舌質瘀暗苔薄黃,舌下絡脈曲張,脈細澀。恩師據舌脈辨為瘀血阻絡證,選用通竅活血湯。處方如下:赤芍15g,桃仁10g,川芎10g,大棗10g,紅花10g,白芷10g,當歸15g,歸尾10g,茯苓15g,白術15g,澤瀉10g 7劑,水煎,每日1劑,每日兩次。 二診2015-12-08,患者訴癥狀無改善。繼上方茯苓加至30g,澤瀉加至30g,加桂枝10g,丹皮10g,益母草30g 7劑。 三診2015-12-14,患者頭痛略有減輕。繼上方7劑。四診2015-12-19,患者訴頭痛較前繼續改善,但多夢無減輕。,繼上方加減治療2月余。 五診2016-02-06患者訴頭痛基本消失,出現口苦,稍有咽痛咽干,睡眠稍減輕。仍舊多夢,還有手顫,腰酸的情況出現。追問得知患有甲亢病史,目前規律服用甲巰咪唑治療。舌質瘀暗不明顯,脈細數。恩師重新辨識為瘀熱內郁、肝腎不足證。選用桂枝茯苓丸合二仙湯加減治療。處方如下:制仙茅15g,淫羊藿15g,巴戟天15g,知母10g,黃柏10g,當歸10g,桂枝10g,茯苓20g,桃仁10g,白芍15g,赤芍10g 5劑 六診2016-02-12患者訴此方服用無明顯不適,繼上方加減治療1月余。 七診2016-04-09,患者訴頭痛時有發作,煩躁,憂郁,多夢,睡眠差,口苦咽痛咽干無明顯改善,現有白帶,大便不成形。舌質瘀暗苔薄黃,脈細數。重新辨識為瘀熱內郁、氣血不足證。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如下:炙黃芪45g,當歸10g,歸尾10g,酒川芎10g,白芷10g,熟地黃20g,赤芍10g,桃仁10g,菟絲子20g,桑寄生15g,女貞子15g 7劑 八診2016-04-29,患者頭痛減輕,睡眠略有好轉。繼續上方7劑。2016-05-07,患者訴頭痛、睡眠均繼續好轉。繼上方服用2月。 九診2016-07-02,頭痛偶有發作,精神抑郁狀態亦明顯好轉。現皮膚瘙癢,仍有手顫,咽痛,易腹脹,大便稀,每日2-3次。舌苔白厚略黃,脈略滑。恩師辨識脾虛濕困,兼有郁熱。選用平胃散合瀉黃散加減治療。如下:炙甘草10g,防風10g,生石膏20g,梔子10g,藿香10g,蒼術10g,陳皮10g,厚樸10g,麥芽10g 7劑,十診2016-07-10,患者訴腹脹減輕,舌苔較前變薄,繼續服用7劑后停藥一段時間。 十一診2017-01-07,患者訴頭痛時有發作,人較容易精神抑郁,少氣,胸悶,乳房脹痛,已停經。舌質稍暗,苔微膩,脈弦細。選用越鞠丸合升陷湯加減治療。(恩師言其肝陽不足致肝疏暢氣機能力不及,故胸悶,易抑郁。)處方如下:神曲10g,香附10g,川芎10g,蒼術10g,梔子10g,炙黃芪30g,柴胡10g,升麻10g,桔梗10g,知母10g,肉桂3g 后以此方合通竅活血湯加減治療40余劑,間隔服藥。抑郁狀態控制可。 十二診2017-12-29,患者訴2017-11-29復查垂體MR:1.鞍上池占位,考慮垂體瘤(最大高度直徑約1.3cm)較前有改善。繼續服用越鞠丸合通竅活血湯加減50余劑治療,間隔服用。 十三診2018-05-04,患者訴基本沒有頭痛,睡眠可。現想用中藥改善甲亢所致的心悸、手顫情況。舌質瘀暗苔薄黃,脈細數。恩師辨識為:瘀熱內郁,氣血不足證。選用炙甘草湯加減治療,處方如下:炙甘草15g,黨參15g,生姜10g,桂枝10g,麥冬15g,生地黃15g,亞麻仁10g,大棗15g,阿膠5g 7劑,水煎,一日2次,兩日一劑。 十四診2018-05-18,患者訴心悸較前略有好轉,肢體在震顫略有減輕,睡眠近日不好,大便偏溏,上方去阿膠,加炒白術15g,龍齒10g 服用后繼續有所減輕,后以此方加減治療30余劑。間隔服用。 十五診2018-08-30,患者訴心悸偶有發作,手顫基本消失,偶有頭暈,睡眠稍差,頭痛偶有發作,大便不成形。舌質暗苔厚膩,舌下絡脈略有曲張,脈細。選用溫膽湯加減治療,黃連5g,姜半夏9g,茯苓30g,炙甘草5g,枳實10g,竹茹10g,炒白術15g,黨參15g,炙黃芪20g,桑寄生15g,莪術10g,丹參30g 7劑 十六診2018-09-08,患者無明顯不適,去丹參,加白芷10g,酒川芎10g 本方服用40余劑。間隔服用。 十七診2018-12-13,患者高興地說垂體瘤又縮小了。2018-11-29復查垂體MR:結合病史,考慮垂體瘤(最大高度直徑約0.9cm)。繼續服用上方,患者信心亦變得更加飽滿。 治療前垂體MR如下: 2017-11-29復查垂體MR:
2018-11-29復查垂體MR:
按:垂體瘤目前尚無好的治療方法,西醫通過手術切除,然患者體質或環境因素若無改善,則極易復發。這時,改善患者體質或體內環境因素是中醫中藥獨特的優勢。恩師在治療此患者過程中,分階段治療,不是一方到底,而是圍繞“隨其證,而治之”的原則,同時亦抓住本病的重要的病理要素即“瘀”/“痰”,以及久病多虛的特點,故整個治療過程中都貫穿了通竅活血湯與扶正及化痰濕藥的運用。當然慢性病的治療特別是器質性疾病的治療,不僅僅需要醫師的辨證處方用藥恰當,亦需要患者本人的堅持。而此案正是得益于恩師深厚的中醫功底,同時離不開患者的信任與堅持。 |
|
來自: jiezhukuaile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