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要:新加湯(發汗太過,表癥去,傷津液身痛脈沉遲里虛,桂枝湯加芍藥生姜人參補津液),桂枝加附子湯(發汗不停),中藥禁忌(忌油膩、肉類、生冷,清淡,米湯、面條),麻杏甘石湯(出汗咳喘,治喘名方,感冒后熱咳,麻黃無桂枝不發汗),大青龍湯(SAS等流感,外寒里熱,麻黃=杏仁+石膏不會傷津),桂枝甘草湯(發汗后心下悸喜按,肺津發汗走,大腸水氣上不來冷水澆心),苓桂甘棗湯(腸胃津發汗太過,臍下悸,甘瀾水),茯苓茯神。”
01 — 條辨六七:發汗后,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 桂枝湯加芍藥、生姜、人參,為新加湯。 新加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芍藥四兩,甘草二兩炙,人參三兩,生姜四兩切,大棗十二枚劈。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服,余依桂枝湯法。 發表過頭,可能有兩個原因:(1)發表藥開過頭(桂枝湯、麻黃湯、葛根湯、大小青龍等過量);(2)病人節省,一碗喝完出汗,剩余2碗怕浪費,又喝掉了。 發汗太過,會身疼痛,脈沉(里)遲(寒),傷到津液,病已去。 發汗太過的補救:新加湯,瞬間可把津液補回去。 新加湯與桂枝加附子湯:
新加湯:桂枝湯中,芍藥、生姜各加一兩,人參加三兩。
人參 新加湯為發汗太過的補救方(表證已去,里虛)。 服中藥后飲食禁忌:
02 — 條辨六八:發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主之。 傷寒、中風、溫病,都要發汗,病人出汗后,就不要再吃桂枝湯。 汗出而喘、咳嗽、短氣,身體其他都好,熱已退,用麻杏甘石湯。 麻杏甘石湯雖有麻黃,但不會發汗,有名的治療氣喘方。 麻杏甘石湯方 麻黃四兩去節,杏仁五十個去皮尖,甘草二兩,石膏半斤打碎綿裹。 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 用量:麻黃3錢,杏仁2錢,石膏5-6錢。 大青龍用麻黃的技巧:麻黃(6錢)=杏仁(2錢)+石膏(4錢)。麻黃的量等于杏仁加石膏,就不會傷津液。麻黃發汗,杏仁、石膏補充津液。石膏和杏仁的量可調整,和不變即可,例如高燒嚴重、咳嗽不多,可5+1;燒的不高、咳嗽重,可2+4。大青龍用于高燒的SAS(非典)等疫病。 麻杏甘石湯:石膏去熱,杏仁去痰潤肺,沒有大熱,不需要麻黃+桂枝發表。 03 — 條辨六九: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 汗劑開太多,發汗過多,肺中津液往外走,從皮膚毛孔流出來。肺中津液走后,大腸中的蒸汽必須來補位,身體中不會有任何間隙,食物中的水是陰的來源。 若水上不來,頂在心下的地方,就會產生叉手自冒心,心下悸。 喜按,按著比較舒服,代表里面沒有實癥(沒有大問題),拒按為實癥,即有腫瘤、癌癥或大便堵,比較危險。 桂枝甘草湯方 桂枝四兩去皮,甘草二兩炙 此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桂枝甘草湯
正常人發汗就愈,有的人里虛,肺中津液走后,水氣上不來,出現癥狀。上來的水不是氣化狀態,心火無法受液態水而動悸,猶如水倒入火熱的汽車引擎上。
心下悸 肚臍周圍的悸: (1)臍左動悸,從肝下手治療。 (2)臍下動悸,從心下手治療。 (3)臍右動悸,從肺下手治療。 (4)臍上動悸,從腎下手治療。 (5)臍中動悸,從脾下手治療。
臍周悸 03 — 條辨七十:發汗后,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前條為服麻黃湯太過(肺津發汗),產生心下悸。此條為服桂枝湯太過(腸胃津液發汗),產生臍下悸。 苓桂甘棗湯方 茯苓半斤,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五枚劈,桂枝三兩去皮。 此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減二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作甘瀾水法,取水二斗,置于大盆內,以杓揚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取用之。 苓桂甘棗湯
茯神 茯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