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導讀,詳細內容請參照《李雅軒楊氏太極拳法精解》
一。在初學拳時就需對于教者的每手每勢動作及神氣要切實注意,并需細細體會自身上的感覺,以打下良好的基礎,不宜貪多學快。
二。在一套拳學完之后,尚需反復多練些日子,細細體會其味道,使其心神意氣成為一個整體。
三。在練拳有了以上基礎之后就可進一步學習行功運氣的功夫。以心意牽動氣息作深長的呼吸,以鼓蕩著身體來作拳架動作。
四。在行動動作的穩靜上不能稍有馬虎,才能做到穩靜、清醒、智慧、澄清、虛無、靈機的氣勢。
五。先師楊澄甫先生曾說:古人練拳是分四步功夫。
1。練體以固精:以使筋肉增加彈性,骨骼堅實,精髓充滿。
2。練精以化氣:使其飽滿之精髓化成充實之中氣。
3。練氣以化神:即是養氣藏神的功夫,就會發現神明的靈智。
4。練神以還虛:即是養虛靈的功夫,含而不露。如以絹裹明珠,
光澤內藏,能普照一切。
六。練功在蓄氣養神上下功夫,心存靜養,形似半睡,內藏無限的動機,精微細奧,普照全身。
七。練太極拳的功夫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先要內心放松,身勢就會自然的全部放松。
八。以心神意氣緩緩地命令腰身脊梁使其帶動四肢作出江河之水整個動蕩的樣子。
九。有系統、有主動、有被動的整體的,一動無有不動的動作。而不是上下左右前后各方面一起亂動。
十。練太極拳應當是有太極拳教師教導,才能懂得這些道理和練習法。否則是不行的。
十一。太極拳的要求是要放松,而且要松得很松。如不是這樣就做不出太極拳的味道。
十二。太極拳要內外都放松,所謂內者即心性、思想、意識。所謂外者即五官、面目、腰身、四肢。
十三。身勢放松了在健身方面氣血循環才能暢旺,神經命脈才能舒適。在技術方面頭腦才能清醒,應變才能迅速,發勁才能充實。
十四。練太極拳要按規則去練,不要添些花樣。
十五。太極拳的練功要放得虛無。反聽內觀以體會身心之合,若有為若無,以修煉身心的靈覺。
十六。每練功夫要留有余興,不要過于勞累。不然將來學推手就會聽勁不靈。
十七。如練功日久,應感到神清骨爽,精神愉快的情形,這便是功夫已找到要領了。
十八。練太極拳功夫還要經常看看太極拳的老論中的一切道理,時時刻刻的思想思想。
十九。練太極拳最好是跟著,本著太極拳老論來練功的拳師去練。
二十。練拳練功應在健康身體,療養疾病方面去研究。其次在推手技術提高方面去體會。
二十一。太極拳是內功、是氣功、是柔功、是靜功,應當本著這個道理去練。
二十二。按太極拳的道理本來是很簡單的,只要把身勢放松下去,頭腦穩靜下去,調勻了深長的呼吸,身樁坐的穩穩靜靜的。本著老論一手一勢的去用功,經過老師的指點,日子久了就練成了。
二十三。太極拳根本就是一個養心定性的功夫,所以在練時要靜下心來,緩緩地審查勁道去練,萬不可心煩意亂的慌慌忙忙的著手。
二十四。有以上基礎,才能學好以下各方面的功夫:如穩靜調息,呼吸配合,精神集中,意識守竅,空虛,靈感,推手,散推,散打等方面都可以逐步的學會。
二十五。調息這步功夫最主要的是先將呼吸做到深長,其次找呼吸的順遂使其能配合著身勢的動蕩形勢而做到自然舒適。不要有勉強有拘滯之處。這樣才是正確的。
二十六。在呼吸與動作配合方面:每逢架勢的開大宜呼,每逢架勢的收小宜吸,這是大致的情況。(如有些個別動作須有變通)。
二十七。守竅之說是在練功未動勢之前,在做預備工作時就要做靜心的功夫。先用意將散在外面的思想收攏來,等其集中安定之后徐徐下到鼻端、到承漿、到心間、到丹田。氣以直養而無害,氣行則血通,血通則人健。
二十八。天天做氣血貫通的功夫,久而久之,氣血能隨著人的意識而走,意識到那里,氣血就到那里,力量就到那里。其應如響,百無一爽。
二十九。在練功方面:一要有恒心,不因有困難就間斷。二要不貪多學快,不要以會的多為能,而是要徐徐地吸收滋味,細細地思悟。如日子久了,萬無不進步的道理。
三十。太極拳的功夫還要思悟、體會才行,操練是外面的功夫思悟是內里的功夫。太極拳內外兼修,身心并練才行。
三十一。每練功時,先以心意著想,使身勢全部關節放松,要松得軟若無骨。然而它不是死叭叭的松,而是要以神氣將身勢鼓勵起來的,它動蕩起來有強大而又靈敏的彈力。
三十二。要知太極拳之不用力,有不用力的道理。不是將身體弄成懈懈怠怠,而是要有意識的沉著,精神的貫注,氣勢的鼓蕩。
三十三。太極拳功夫在初著手時,就要在穩靜上用思想。養精神,養中氣,養靈智,養清醒,養良知,養悟性,養靈感。以等將這些東西充實起來,身體的健康和技術的技擊方法也自會有良好的效果。
三十四。太極拳的練法其主要是把身心放松靜,放舒適的問題。而不只是在四肢、胳膊、胯腿一些外面的形勢高低、長短、大小的問題。如太極拳只求外面那是練不好的。
三十五。身心放松、放穩、舒適之后,才能將散在外面的精神思想收回來,才能做到了真靜。真靜意氣才能沉得下去。將意氣沉下去了再穩穩靜靜的去運行,才能體會到太極拳的味道。
三十六。在沉氣方面雖在平素行、住、坐、臥之時也要注意沉氣。這是對練功是很好的補助。
三十七。拳是基本的功夫是一輩子不能間斷的。功夫之基礎是要天天培養的。如果基礎打得好,以后推手、散手很容易學好。
三十八。練拳日久有了功夫之后,就將架子收斂一些,不宜太散漫擴大。在練功時不一定架子多么大、多么低下。主要還是練出手上的拳意來。有了靈感為第一,進一步要這種靈感練得充實起來。
李雅軒先生還鄭重地告誡我們:
學練太極拳有五忌:
一。擇師不慎誤入雜門外道,養成習慣,日后雖遇真師亦難改正。
二。對老師信仰不堅,不本著老師所教的道理用功,自作聰明東想西想,參入其他道理以致心神雜亂暗病百出若藏若露,此毛病最不易改正
三。有不良嗜好,如煙、賭、色等,將人身三寶精氣神消耗枯竭,昏頭脹腦不能悟道矣。
四。平素曾練外家硬功太過,如吞氣努力、咬牙瞪目、鼓肚子、打肚皮,以及排打周身,油槌貫頂等等。已將身體最寶貴的精神練死,成為麻木狀態,毫無靈感,不能操太極功夫。
五。入道未深離師太早,即想在人前顯能,以致被外門功夫引誘,走入歧途而無法糾正。
李先生的純樸的語言,寬廣的胸懷,高尚的武德,方能練就高超的武技,博得廣大學生的敬仰。
本書還詳細的傳授太極拳的推手、發勁、散手的各種技巧,楊氏太極拳名人武技軼事。附錄太極拳經典、經、論、心解、歌訣、秘笈。有興趣者可仔細研讀,感應太極拳宗師遺傳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