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的六經辨治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們跟大家繼續講講眩暈的一些經方的治療。我們上次跟大家接著講到了天麻鉤藤飲。今天給大家講一下麻黃附子細辛湯的方證。這首方在臨床使用的很多,但是有時候這首方它單用比較少,有時候往往一起合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就是少陰病夾飲,也就說它是屬于一個表陰證夾有水飲。
臨床中的一個醫案,比如說一個女性,三十五歲,因頭暈頭痛來就診,再發加重一天來就診。
這個病人平時就有惡寒怕冷,那么遇寒的時候就加重,整天感覺到頭暈暈沉沉的,然后合并有頭痛,脈是沉細的,舌質淡紅暗,還有瘀斑,舌下靜脈曲張比較明顯,苔是薄白的,那么就考慮是一個少陰病夾飲夾瘀血,比較容易辨別,我用的是麻黃附子細辛湯合桂枝茯苓丸。 那么這個是比較容易辨,就是她有少陰病的表現,有頭暈頭痛,然后又夾有瘀夾有飲,我們用麻黃附子細辛湯跟桂枝茯苓丸,患者服用七劑以后,頭暈頭痛的癥狀基本消失,然后根據患者這個體質情況,我們再給她繼續服用了五劑,那么這個頭暈就沒有再發作過了。
很多方都可以用于治療眩暈,主要是六經辯證準確, 還有另外一首方就是清上蠲痛湯,這首方也是我在臨床中比較常用的,是在《壽世保元》里面出現的這首方,這首方主要是由當歸,川芎,白芷,細辛,羌活,獨活,防風,菊花,蔓荊子,蒼術,麥冬,甘草,黃芩加生姜組成。那么它主要主治這種頭暈伴有頭痛,就是不論是左右偏正,新舊的頭痛都可以治。 我們看這首方的主方組成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那么它主要是有四物湯的含義在里面,當歸,川芎,然后它又有活血養血,然后主要是一堆祛風的藥,白芷,羌活,獨活,菊花,然后還有化濕的藥,蒼術,獨活,還加一個黃芩,如果是從我們經方的角度來說,這應該是屬于太陽太陰合病,夾有血淤的表現。
可以這樣子去理解這首方,這首方治療這種偏頭痛,就是眩暈伴有痛的這類病人的效果比較好,我們在臨床中用的也比較多,大家遇見這一類的病人,有暈,又伴有痛為主的病人,偏頭痛,還有前庭神經的這類病人,可以進行加減的試用。這首方我們和大家說下,它在《壽世保元》里面是治療頭痛的,那么我們在治療眩暈的時候,實際上它就具有祛風化痰燥濕的功效,又具有養血活血的作用,這樣子我們在臨床用的時候可以抓住這種特點來進行去使用。
另外臨床還有幾首方比較多見的,就是厥陰病里面大家經常用的到的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湯跟當歸芍藥散,還有就是烏梅丸,我們科見的也很多,就是說他這個眩暈,就是表現為上熱下寒,寒熱夾雜為主,那么我舉一個例子給大家。這個病人,是一個焦慮癥的一個病人,他焦慮癥,他主訴卻是以頭暈為主,這個病人我們從西醫的角度來說叫做精神相關性眩暈,就是說眩暈,他不是由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它是由精神性的原因所引起的這種頭暈。 他頭暈就是反復的發作,一發作的時候,有時候會有這種惡心,嘔吐,視物旋轉,耳鳴,煩躁,失眠等表現,患者來的時候,除了這些頭暈的癥狀以外,還伴有心煩,失眠,坐立不安,口干,口苦,煩躁,又有惡寒,晚上惡寒明顯,有惡風,小便三到四次,夜晚夜尿多,清長,大便稀。她的舌象,表現為舌紅,特別是舌尖紅,苔白。脈呢,寸脈有點弦,尺脈沉細。
我們看這個病人,她在上就是一種上熱的表現,在下就是一種下寒的表現,有心煩,口干,口苦,急躁,有舌紅。下焦表現出來的就是惡寒怕冷,惡風,大便稀這種表現。那么我們就考慮他這個眩暈,是一個上熱下寒的一個眩暈,所以我們就用了柴胡桂枝干姜湯跟當歸芍藥散,主要就是他除了這一個上熱下寒以外,還夾有血虛水飲,那這個臨床中我們用的也比較多,特別是在這種精神性的一個眩暈里面,就是伴有這種心理疾病的這類患者上面,他的表現出來的是與以軀體癥狀為主,眩暈,頭痛,胃痛,呼吸困難,坐立不安,心臟神經功能癥的胸悶,心悸,心煩,恐懼感,憋悶感、瀕死感等這類的表現,其實是非常多見的。 而且,他全身軀體化的癥狀很多,各種各樣的癥狀特別多,這個時候就是辨六經以后,抓住核心的病機進行治療。堅持的話一般來說效果是比較好的。還有一個就是我們在臨床中用的也比較多的,就是和這個柴胡桂枝干姜湯一樣都是治療上熱下寒,還有這個寒熱夾雜的烏梅丸,它治療眩暈使用的機會也比較大。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也是一個眩暈的病人,反復的發作。他在上,也是表現為有上熱的表現,比如說眩暈、天旋地轉、煩躁、有失眠、有口干有口苦。下寒也是有胃寒趨冷,但是他這個脈象和原來的第一個案例有點不同,他關脈弦尺脈弱。這病人我用的就是烏梅丸。烏梅10克,細辛3克,黃連6克,川椒3克,當歸10克,桂枝8克,干姜10克,黨參15克,附子10克(先煎半個小時),黃芩10克,這病人效果比較好,他一開始用了4劑,后面第二次復診的時候,在這個烏梅丸基礎之上再進行了一個調整。 治了四次,基本上這個眩暈就不再復發了。大家要注意的就是這個烏梅丸,我們項老師也和大家講過,分享過這個烏梅丸。有時候在臨床中,特別是一些比較疑難雜癥,還有一些慢病久病雜病的病人,其實表現出來的這種寒熱夾雜、虛實夾雜的病人,烏梅丸是有很大的用武之地的。
另外一個方證就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這首方大家都很熟悉。這個方在我們科室里面用的非常之多,特別是一些精神性的眩暈,伴有失眠、焦慮的這類病人用的很多。它可以說是少陽陽明太陰合并的一首方,在傷寒論107條,大家可以翻書,來看一下它講的是什么內容,大家應該會很有體會。我們用在眩暈的病人效果也是很好的。主要是按照這個六經來辯證就可以了,我們案例太多了,我就不講了。
另外一個的話呢,就是黃芪桂枝五物湯,大家非常的熟悉,如果是說從辯證的角度來說,就是從經方那個角度來說,黃芪桂枝五物湯是屬于什么方證呢?我們可以看一下分析一下。
黃芪桂枝五物湯實際上就是黃芪桂枝湯加減。實際上,就是我們在經方的辯證里面的話可以說是太陽中風夾氣虛。主要是以大劑量的黃芪為主,主要多用于現在大家比較用的比較多的是這種痹癥,特別是治療血痹,黃芪的話呢,有益氣作用。桂枝湯是有溫經,和營,通痹作用。對于血行運行不暢,所以肌膚所致的血痹癥用的比較多。
我們在臨床中治療眩暈,用這個黃芪桂枝五物湯其實效果也蠻好的,但是有時候的話呢,會和另外一首方合用,就是那個補中益氣湯,用于這種,氣虛,中氣下陷,中氣不足所引起的這種人。他這個走陰的話呢不是很明顯,但是以中氣不足,中氣下陷為主,那么有時候的話呢,這兩首方,有不同之處啊,但是也有它的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重用了黃芪,然后黃芪桂枝五物湯呢,現在大家用的更加廣泛的是在血痹上面。 但是提醒大家,黃芪桂枝五物湯,其實在眩暈上面,也具有廣泛使用的前途,特別是,有些病人合并有一個在來月經時候的一個暈,月經周期的時候啊,出現了一個暈,還有一些月經的一些改變。比如說月經先期,量少沒有血塊色暗,沒有寒熱的表現,大便略干,這種就是屬于什么呢?舌質淡苔白脈弦細。來月經以后的這種暈,它是屬于氣血虛,不能上奉于腦,不能夠濡養清竅所引起的眩暈,所以說呢,我們就可以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它這個的話呢,就是在臨床中用的也比較多。
眩暈的話呢,還有一首方我們用的也很多的是,吳茱萸湯,大家也很熟悉了。吳茱萸湯原來屬于厥陰病,其實是屬于太陰病方。頭痛,干嘔,吐涎沫,吳茱萸湯主之。它用在頭痛的機會也比較多。眩暈的話呢,它會伴有頭暈,惡心,想吐,舌質淡苔白膩水滑,那么這種就會有一個使用吳茱萸湯的一個機會,我們常常的話吳茱萸湯加半夏,吳茱萸湯與澤瀉飲一起合用,效果很好。
最后再和大家講一點吧,就是那個真武湯,真武湯大家很熟悉了。在我們臨床中醫治療眩暈的病人來說,效果很好。那么它主要的話就是從六經辯證的角度來說,它是什么,實際上它是太陰病的一首方,它治療陽虛水泛,大家很熟悉,它能夠溫陽利水。那么治療這種頭暈目眩,身體肌肉的這種瞤動,站立不穩,甚至伴有一些四肢沉重,浮腫,舌質淡苔白,邊有齒痕,脈沉細。那么我們用真武湯的機會就很多,如果是這樣,我們可以用真武湯加龍骨牡蠣,效果會很好,起到一個溫陽潛陽的作用,把那個神收回來這個意思。
還有一個就是,瘀血阻滯所引起的眩暈,也比較多見,我們剛才和大家講了一首方,桂枝茯苓丸,事實上,血府逐瘀湯也比較多見,就是單純以瘀為主的,臨床中也不少見。特別是腦震蕩以后,這個病人本身是淤血體質,舌質暗,舌下靜脈曲張,脈澀。這個暈的部位固定,伴有頭痛,刺痛等為主。我們用血府逐瘀湯效果也很好啊。
今天的話呢,就是簡簡單單的就是幫大家捋了一下眩暈的一些常用的方證,就是從我們看病,看的角度來說的話,有很多方子都可以治療眩暈,對吧?但是關鍵就是要辯證!
這個六經辨證,通過六經來進行辨證,然后辨方證,辨六經出來以后辨什么?辨痰濕,辨水飲,辨食積,辨氣虛,辨血淤等等,還要辨津癥,才能夠達到比較好的效果。所以實際上就是通過自己的講解,希望大家對眩暈有一個清楚的認識,能夠在此基礎上更多的更高的角度去看待經方,來看待這一個眩暈的治療。 我們其實還有炙甘草湯,還有其它的一些方劑,在眩暈的治療上也用得上,但是的話呢,我們就緊緊的抓住他一個百分之六十到七十。有水飲為主的,有少陽為主的。那么這種,我們能夠治的好的,我覺得,就已經很厲害了啊,所以說呢,把我們和大家所說的這十幾二十首方劑。反復的去琢磨,反復的去抓它的方證啊,抓它的六經。然后融入自己的生活里面去,今天眩暈的專病,我們就和大家講到這里了,我們下次每周的經方講堂,下次再見。下次我們會邀請其他的老師?;蛘呤怯晌襾碓俳o大家講其他的一個經方治療,專病的一個論治,謝謝大家!謝謝每個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