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希寧(1913年~2007年),原名桂義,字希寧,及長以字行。別署平壽外史,魯根、管龕、梅癡,齋號勁松寒梅之居 ,山東濰坊人。 ◆ 他曾任山東藝術學院名譽院長、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第三屆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省文聯副主席、名譽主席、省美協主席等。 ◆ 于老出版有《于希寧畫集》、《于希寧畫輯》、《于希寧花卉枝法》、《于希寧詩草》,專著《論畫梅》等。 于希寧照片 ↓↓↓ ▼ 于家世代以翰墨著稱。詩文歌賦,傳名于后世者,不乏其人。 ▼ 1933年于希寧考上了上海新華藝專,就讀于上海藝專國畫系,從此他在黃賓虹、潘天壽、朱聞韻、俞劍華、汪聲遠等國畫大師身邊學習花鳥、人物、山水、走獸、書法詩詞、篆刻和繪畫史論。 ▼ 1936年,他以優異成績畢業,在張天奇、顧坤伯兩先生合辦的上海奇峰國畫函授學校擔任花鳥教學工作。 ▼ 五六十年代,于希寧開始他第二次負笈南下。從山東奔赴南京,再次求師俞劍華先生,重新投入中國美術史的研習進修借以尋求中國畫的革新之路。 ▼ 美術史研究、藝術古跡考察雙管齊下。理論求索、創作實踐齊頭并進。為了搜集素才,他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真正是'讀遍天下名著,遍歷天下名跡'。 ▼ 十年動亂開始,于希寧也和眾多的藝術家一樣,被游斗,被關入'牛棚',被停止作畫。 ▼ 于希寧先生是我國當代著名的國畫藝術大師和美術教育家,是具有詩、書、畫、印和美術史論全面修養的學者型藝術家,是山東省現代美術教育的開拓者和學科創建者。 ▼ 他在藝術教育領域辛勤耕耘70年,桃李滿天下,培養了大批優秀美術人才,為祖國的文化藝術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 注意追求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是于老在藝術上的又一特點。 ▼ 據于老介紹他曾屢赴江南訪梅,探梅。他尤其喜歡取整株老梅入畫,繁花茂蕊,干如屈鐵,獨具風格。 ▼ 于希寧先生生前以“才德勤修養,三魂共一心”為座右銘,在繪畫中強調國魂、畫魂與人魂的統一,拓寬了傳統花鳥畫的人文境界,成為20世紀中國花鳥畫推陳出新的杰出代表。 ▼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于希寧以梅花為主要創作題材,在立足傳統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藝術語匯,形成了壯美明麗的獨特藝術風格,既弘揚了民族繪畫的藝術精髓,又體現出強烈的時代精神,達到了中國花鳥畫藝術的新高峰。 于希寧捐贈 |
|
來自: 幽蓮生夢 > 《飛花弄晚煙籠晴《花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