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問題:在砂比較細的情況下,可不可以粉煤灰超摻取代部分砂,粉煤灰可以減水,同時改善和易性?我的意思是膠材中取代水泥量還是按規范的上限要求,超出部分用于取代細砂,發揮粉煤灰的減水,提高和易性作用,是否可行?也就是說,適當減少細骨料,以粉煤灰取代。膠材中的水泥用量保持下限值以上。 討論 相約星期六:?超摻對膠凝材料強度影響系數較大,無形中成本會高。超摻也不符合當前配比設計標準中規定的最大摻合料用量。我覺得你還是多打試配看結果吧,我當時用過細度55煤灰,只摻10%強度都上不去。 天梁:煤灰摻多了,早期強度上不來。 Regina Yim:與礦粉雙摻也上不去嗎? 相約星期六:你看的標準是以前舊標準,那時確實是超摻系數計算的,現在新配合比設計標準沒有超摻一說。 天梁:現在很多煤灰活性不夠。早期強度上不來,后期強度也沒有。純粹就是一個填充料的作用。 相約星期六:下圖,當時就是雙摻。 天梁:有時候測得煤灰的活性指數有75%以上,但是最終出來的料子,7d和28d的強度始終是差很多。 相約星期六:正常情況不大于25的煤灰,水泥200,煤灰60,礦粉90強度都杠杠的。 天梁:我這邊C25的總膠材,給到320,28d出來的強度都經常不合格,但是7d強度又不低。煤灰的細度也都在30以下。 相約星期六:煤灰活性我之前也測,現在不測了直接按百分數摻量加礦粉做膠凝材料強度。 Regina Yim:不測活性,直接摻?這個可以嗎? 相約星期六:我覺得這樣做出來比較切合實際。 天梁:小摻量的摻咯。問題是我們老板要省錢,煤灰摻量都是摻的上限值。 相約星期六:分部位,基礎筏板可以上限降低水化熱減小裂,結構下限28天強度控制在125以上。 補充知識 當粉煤灰取代水泥率達到40%以上和水膠比大于0.5時,混凝土的密實度下降,其抗碳化性能急劇下降。 混凝土的水膠比和水化程度影響混凝土的孔隙率。因此,混凝土的水膠比、養護條件、齡期等對混凝土的抗凍性有很大影響。由于超摻粉煤灰都加入了高效減水劑,粉煤灰也具有減水作用,水膠比較低。因此,只要合理控制配合比,加強養護,采用42d或60d強度作為抗壓強度。 粉煤灰起到抗滲性能是由于粉煤灰的活性物質發生二次水化反應,使粉煤灰具有一定膠凝性,填充了水泥水化后微小孔隙,使混凝土密實度提高。但當粉煤灰過摻時,代替了部分砂,因顆料較小,不能充分填充孔隙了。 采用超量取代法進行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實際上是以水泥替代品的條件來檢測粉煤灰的效應,這種“取代”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對粉煤灰綜合效應的合理認識。特別是粉煤灰摻量較大時,粉煤灰混凝土的一系列性能都有較大改變,粉煤灰混凝土與基準混凝土已失去可比性。 以等強度判斷粉煤灰的超代量,其結果是隨粉煤灰的摻量增大所需超代的粉煤灰就越多,有時使超代量占很大比例,如大體積高摻粉煤灰混凝土中,粉煤灰總摻量可達50%以上,水工碾壓混凝土中粉煤灰的實際摻量一般為60%-70%,這時對基準混凝土進行試驗已不切實際。顯然不適合采用超代法進行配合比設計。 粉煤灰代砂并沒有給混凝土帶來多大變化。因此應明確粉煤灰超量取代只不過是計算方法問題,無論是取代水泥還是砂,超代系數也只代表摻量的增加而已,并無其他意義。 限摻粉煤灰是為了防止使混凝土性能惡化,所指應是粉煤灰占總膠凝的比率即總摻量。在制定粉煤灰混凝土(特別是對高粉煤灰混凝土)技術規范時不應采用取代或超量取代限定粉煤灰最大摻量,以免混淆概念。目前,規范中粉煤灰最大摻量一般僅指粉煤灰代水泥部分,實際應用時就必須套用超量取代計算法,否則即使粉煤灰摻量是合適的,也可能會出現超出規范的假象。 Part 2 問題:C30混凝土生產配合比水膠比按多少? 討論 鐘磊:設計的是0.48。 夢想,理應飛翔:0.48水膠比有點高吧。 無悔人生:我這個混凝土是0.483。347總膠凝材料。 夢想,理應飛翔:我這邊C30的水膠比最高不能超過0.46。 無悔人生:按0.46打混凝土偏重,不好排氣泡。我在工地一直在思考,外觀和成本是成反比。 鐘磊:我350總膠凝材料。 夢想,理應飛翔:我390。水泥315,粉煤灰75。原材料不好,差得很,就這么多膠料,有時候強度都達不到。 無悔人生:30%摻煤灰,不具備加礦粉的條件。我水泥243,粉煤灰104。 鐘磊:我雙摻,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礦渣粉的。我在高標號中,礦渣粉起步都用到100KG,不太喜歡用過多水泥。 無悔人生:那要很好的活性指數吧。 鐘磊:嗯,我這邊95的礦粉還是很好的。水泥用量過大,混凝土干縮較大,且水化熱較大,易導致混凝土的開裂。 無悔人生:我感覺活性指數差的礦粉用多了更容易開裂。 鐘磊:貴在平時的每一批次的常規實驗。 無悔人生:上個工地用的湖南岳陽洞庭湖的天然砂,一打就容易出現水紋,他竟然問別人要了清水混凝土配合比,我看了連砂率都一樣,膠材水膠比都一樣。 鐘磊:分析下水紋原因。 無悔人生:分析了,砂表觀密度2.61左右,含泥量0.5左右,太軟,用50棒打機制山砂,習慣的工人用同樣的手法就是“過振”。 鐘磊:是的,過振容易使混凝土內部和表面發生水或水泥漿離析。另外減水劑過飽和,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差,都容易出現這樣情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