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作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本是一本無字天書,是通過象數理氣四個角度來講述天地自然的規律??鬃油砟曜x易,韋編三絕,正是因為孔老夫子的嘔心瀝血,做易經文言傳,系辭傳,象傳等十翼,才讓后人能夠通過文字的記載去窺探易經的天機。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和領悟易經文言傳中,孔子畢生心血領會的4句易經天機,專心反思,掌握為人處世的高層智慧,一定能在我們人生追求成長和成功的路上少浪費至少10年青春。 ![]() 易經 1、潛龍勿用。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 潛龍勿用是易經64卦中開天第一卦乾卦的初九爻辭。易經乾卦是64卦中唯一一個全部由陽爻組成的純陽至剛之卦。是天道的象征。那么人本是天地人三才之一,人稟天地之氣而生,人人皆有天性,那么這個天性就是乾道的精神。只是我們在后天的生活中,慢慢地將這天性慢慢磨掉了。但是大凡有大成就者,乾道的天性不僅沒有被抹掉,反而發揮出來,人就是成功的。 ![]() 乾道的天性與后天的磨礪 但是成功也是需要步驟的,沒有人生來就是王侯將相,縱然天命使然,更需后天努力。后天努力的學問是很大的,就是這個潛龍的精神。為什么要潛藏?正如人生上學階段,也是一個人剛剛到一個新環境,新單位工作時,這個時候要學習潛龍的精神: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這就是潛的方法論,不要著急隨波逐流,也不要著急成名立萬,隱藏內心的陽剛之氣,規避自身急于建功立業的沖動,守得住內心的理想,堅定內心的信念,待機而動。 2、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言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 孔子周游列國,利見大人 相對于潛龍勿用來說,人有才華,有能力不能永遠潛藏,當抓住合適的時機有所展現,別人都知道你是一個有些能力和學問之后,這個時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你這一露頭,勢必會沖動很多人的固有利益和地位,此時,就是見龍在田。這個時候要學會低調。馬上低調下來,不要成讓別人認為你會成為人家成功路上的障礙和絆腳石。要學會庸言之信,庸言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簡而言之,當表現時則表現,賺了風頭之后,也沉淀下來,要讓人感覺你還是一個謙遜,低調的人。同時更重要的是,不要繼續過分表現能力,而是要表現自己的品德,團隊意識,大局精神。這樣做是為什么?因為你這一表現,勢必會成為大人物,就是領導的重點觀察對象。那么觀察你什么?其實,就是你是否可靠,是否耐得住寂寞,所以,主要是觀察你的品德。做好這一點,將利見大人。 ![]() 有了地位一定要謹慎 3、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君子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 那么,做好了第二步的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之后,下一步就是必然你的位置會有所提拔,提拔到了九三爻,三爻是中層領導。其實,也是非常尷尬的地位。易經六爻框架中,三四兩個爻位對應的是人位,所以,我們現在常用的成語“不三不四”就是來自這里。九三盡管已經是中層領導了。但也是最容易出問題的時候。在職場中打拼的人都清楚,出了問題,上層的決策肯定沒問題,最下面干活的人也可以逃避。唯有中層不可逃避。所以,這個時候一定要終日乾乾,夕惕若厲,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那么內心中應該有一種心態就是: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就是一種內在的堅定和淡然。 ![]() 好好算計自己的能力和處境 4、或躍在淵,無咎。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 這個或躍在淵是人生為人處世的真正大智慧,很多人都認為乾卦過了九三的終日乾乾就必定是九四或躍在淵,過了九四就是飛龍在天。其實這里面沒有必然的先后順序。一個人到了九三爻,到了一個公司的中層以后,能夠不能到達九四的地步?能不能成為皇帝身邊的宰相,或者董事長身邊的助力,要審時度勢。否則九四爻就不會用一個或字。也就是說,你的身份在一個群體里已經是中層了,這個時候,你想再進一步,再飛躍一次。要客觀衡量自己的能力,要仔細審視外在的大環境。 ![]() 淡然處世,能上能下 中國人有一個慣性思維,就是你的成功一定是踩著別人的肩膀才能上去,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其實,這是愚蠢的,因為這樣做,就必然逃脫不了因果的循環。所以追求進一步飛躍要等待時機,衡量自我,順乎上下之意,做到順理成章,理所當然。你可以試試,但非不上去,還可以回到九三,不可勉強,勉強的結果就是萬一到不了九四,也回到不到九三了。那就萬劫不復了。所以說,我們經過思考乾卦初九,九二,九三,九四這四個爻辭和文言傳,就會明白君子進取和上進的合理方式和途徑。至于能不能達到九五的飛龍在天?那就不能完全靠能力,德行,還要看天命使然了。一般人是無法達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