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yycyy8 2009-08-18 12:47:08 跌打損傷主要包括跌倒、刀傷、毆打、閃挫、擦傷以及運動操作等導致局部或全身的疼痛、腫脹、傷筋、破損、出血、皮膚青紫瘀血等外傷現象,也包括胸痛、肚痛、嘔吐、甚至昏迷等內臟損傷,故跌打損包括了跌打外傷和跌打內傷。 治療原則 疏通龍路火路,消腫散瘀止痛。 治療方法 5.1.1.跌打外傷(壯名:Laemx dwk sieng rog) 內治法 ①大力王、杜仲、千斤拔、地枇杷各適量,用豬尾1條燉服,每日1劑。 ②千斤拔、雙鉤藤根、黃狗頭各30克,水蜈蚣、滿山香、兩面針、骨碎補、百花丹、竹節菜各15克,排錢草6克,浸酒2000毫升,15日可服,每次20毫升,每日3次。 ③紅絲草、蘇木、兩面針、血見愁各適量,浸酒內服。 ④將漆樹根60克,納入1只老公雞(去毛及內臟)的腹中加適量酒燉爛服,每日1~3劑。 ⑤鮮鳥不站、九節楓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⑥三月泡90克,浸酒1000毫升,每次服20毫升,每日2次。 ⑦餓螞蟥、百解各30克,虎杖、田基黃、山菠蘿各15克,山枝子、鳥不站各9克,水煎服,每日1劑。 ⑧螃蟹搗爛,用米酒沖服,每次1只,每日3次,7日1個療程。 外治法 ①韭菜根、老茄根、香附、雞心七各適量,搗爛加酒炒熱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 ②楓樹葉、串魚木葉各適量,共搗爛,加酒炒熱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 ③澤蘭、大駁骨、紅棕櫚根、田基黃、鵝不食草各適量,共搗爛,加酒炒熱敷患處,每天換藥1次。 ④鵝不食草、斑鳩酸、老姜、松木心、透骨消、榕樹須、韭菜頭、蔥頭、黃泥各適量,共搗爛敷患處。 ⑤雞頭藤、鉤藤、青桐木皮、老松皮各適量,煎水外洗患處,每日1劑。治跌打扭傷。 ⑥三錢三、八百力、了哥王、兩面針、田七、老姜各適量,浸酒外擦。 ⑦大小駁骨、大小羅傘、一刺兩嘴、黃花倒水蓮、紅花、黃柏、土鱉各適量(均鮮品),搗爛敷患處,每天換藥1次。 ⑧榕木二層皮、烏桕二層皮各適量,與酒糟適量共搗爛,炒熱敷患處,每日1劑。 ⑨三七、滿天星各適量,共搗爛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 ⑩杉樹尾、松樹尾、茶樹尾、楓樹尾、桃樹尾各適量,加酒糟共搗爛,炒熱敷患處,每日1劑。 ?茶子樹皮、羅映木葉、大涼傘、五加皮、松樹蕊、雞桐木皮各30克,共搗爛,用米雙酒加生鹽少許煮熟,趁熱敷患處。 ?茄子(去皮)1個,白糖少許,共搗爛敷患眼,每日換藥1次。治打傷眼睛。 ?紅背草、九節楓、五托草、土牛膝、小白背各適量,共搗爛,調酒外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 ?透骨消、上山虎葉、松樹苗、酢醬草各適量,搗爛,加酒炒熱敷患處,每天換藥1次。 ?兩面針、過山風、一包針、雞骨香、酸藤木根各適量,共搗爛,加米雙酒煮沸,溫敷患處,每日1劑。(骨折加螃蟹2只,斷筋加紅邊螞蟥1條,骨碎加自然銅適量。) ?雙眼龍、血母鳳各6克,馬上消30克,通城虎15克,曬干共研末,以三花酒300毫升浸泡7天后備用,擦患處。 ?鮮羅裙帶葉數張用火烤熱,蘸酒敷患處,每日換藥2~3次。治扭挫傷。 ?假茶辣葉、苦楝樹葉、假煙葉、穿破石、雞爪鳳花各適量,共搗爛外敷患處,紗布包扎。治外傷出血。 ?小酢醬草、松樹白皮、小涼傘、飛龍掌血各適量,共搗爛,酒調敷患處。治扭傷腫痛。 ?白花丹、柚子葉各適量,搗爛后浸酒適量,外擦患處,每日數次治扭挫傷。 ○21紅薯葉適量,烤熱擦患處,治手腳扭傷。 ○22烏桕根30克,蔥頭、薤頭各5個,水鷓鴣5只,共搗爛,加米雙酒30毫升調勻,蒸熱趁熱敷患處,每日1劑。治足底石傷。 ○23初生老鼠、上籬蛙、望天螺、老石灰各適量,焙干,共研末敷患處。治各種外傷出血,創面久不收口。 ○24落地生根,或鴨腳木葉,或白頭艾適量,搗爛敷患處。治刀傷出血。 ○25芭蕉根適量,搗爛敷患處。治刀傷久不收口。 ○26通天剛、兩面針、血見愁、白芷、老石灰各適量,共研粉外撒于患處。治刀傷出血。 ○27九層皮、鐵涼傘各等量,研粉外用。治外傷出血。 內外兼治 ①接骨木根適量水煎服,葉適量搗爛敷患處,每日1劑。 ②辣蓼根、烏桕木根、蔥頭、薤頭各適量,搗爛,加酒蒸服,藥渣敷患處,每日1劑。 ③榕樹葉、韭菜根、黑心姜各適量,共搗爛加酒蒸熱,取汁內服,渣外敷,用羅裙帶烤軟作繃帶包扎。治關節扭傷。 ④野葡萄根、山桃根各120克,水煎熱敷患處,并泡酒內服。治關節扭傷。 ⑤紅烏桕根、當歸藤、大羅傘、珍珠傘、蘇木、過山香、四方藤、小駁骨各120克,浸酒2000毫升,內服及外擦,內服每次10毫升,每日3次。治跌打軟組織損傷。 ⑥青藤草250克,水煎服,鮮葉搗爛敷患處。治跌打扭傷。 5.1.2.跌打內傷(壯名:Laemx dwk sieng ndaw) 內治法 ①萬年青、紅漆木心、透骨消各60克,米酒50毫升,水煎服,每日1劑。 ②韭菜根30克,搗爛,調入童便適量,拌勻去渣,一次服完,治跌打內傷昏迷。 ③白糖120克,熱米酒適量沖一次服,治打傷肚子淤血疼痛。 ④黑狗膽1個,螃蟹4只,焙干研末,用酒沖服,每日1劑。治跌打內傷,淤血內結,大便不通。 ⑤丁香末3克,韭菜汁1杯,調勻沖酒少許服。治跌打內傷氣絕不省人事。 ⑥大韭菜30克,黃泥1小團,共搗爛,加入冷開水浸泡,待起泡沫則去渣服,清醒后再服1~2次。治跌打內傷昏迷。 ⑦了哥王根約7厘米長,分為2節,剝去表皮,插入1個雞蛋內,水煮2小時,取蛋服,每日1個。治跌打淤血內停。 ⑧田七、竹膜各0.6克,共研末,開水送服,每日2次,每次1劑。 ⑨活螃蟹1只,田七9克,搗爛,熱水浸泡出味后取汁服,每日1劑。 ⑩上山虎、七葉蓮、飛天蜈蚣各12克,山豆根9克,兩面針6克,水煎服,每日1劑。 ?田七6克,回頭青15克,生鹽少許,共搗爛,童便沖服,每日1劑。 ?透骨消15克,水煎取汗沖雞蛋1個服,每日1~2個。 ?螃蟹3只,燒灰研末酒沖服,每日1劑,治胸部內傷。 ?通城虎、石蕉各15克,共搗爛,加好酒60毫升,清水半碗,煎至1茶杯1次服完。治跌打內傷積血,大小便不通。 ?木棉花根9克,以半碗水煎取1小杯汁灌服。治跌打內傷昏迷,牙關緊閉。 ?大血藤、散血菜各60克,矮陀陀30克,浸酒500毫升,每次服20毫升。治各種內傷出血。 外治法 ①千斤拔、小涼傘、五加皮、大鉆或小鉆、雞血藤、榕樹須、穿破石、金耳環、四塊瓦各適量,用適量米雙酒浸泡7日,外擦患處,每日2~3次。 ②扁頭風、過樹龍、金包鐵各1條,將其頭浸泡在1大碗酒中直至死亡后取其膽溶于酒中;再取1碗酒,將癩蛤蟆2只,蜈蚣4條,犁頭蛙2只浸泡至死,將兩碗酒和勻,加花生油250毫升煮沸,再加黃丹粉250克調成糊狀外擦患處,每日1次(忌內服)。 內外兼治 ①雞屎藤根、醋各適量,水煎服,并用芭蕉葉將脫出的腸子托起,還納于腹中,再將石筍、犁頭草、瓜子草、鋪地紅、雷公根、生綠豆各適量,用水浸軟,和雞屎藤、醋適量共搗爛敷患處,同時將一鐵器燒紅淬醋,讓其蒸氣熏患處,治刀傷腸子脫出體外(未斷)。 ②八百力30克,百花丹45克,三錢三24克,五馬巡城(五味藤)45克,浸于1000毫升米三花酒中15日,內服并外擦患處,內服每次15毫升,每日2~3次。 5.2.骨折(壯名:Ndok raek) 骨折是指由于外來暴力或肌肉的強力牽拉致使骨的完整性或持續性受到了破壞,臨床上常表現為局部淤血、腫痛、錯位、畸形、骨聲、異常活動以及軸心叩擊痛等癥狀。根據皮膚有否破損可分為開放性骨折和閉和性骨折。 治療原則 活血消腫,接骨止痛。 治療方法 內治法 ①穿破石、黃鱔藤、松筋藤、倒水蓮、十八癥、大鉆、水田七、胃瘍球各適量,復位后水煎服,每日1劑。 ②麝香0.3克,金箔3張,共研末,黃酒送服,服藥前先復位。 ③五爪龍30克,杜仲、生地各90克,雞血藤45克,四方藤60克,老虎骨120克,用酒1000毫升浸泡2天可服,每次服20~40毫升,早晚各1次。 外治法 ①老鴉酸、野茼蒿、血見愁、三叉苦各適量,搗爛,復位后外敷,每日換藥1次。 ②榕樹葉、山虎葉、油茶葉各適量,復位后水煎外洗患處,洗后取胃瘍球、白背風、小毛蔞、穿破石、九節風、水澤蘭各適量,搗爛蒸熱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 ③大小駁骨、小鴨腳木、細葉榕、大小羅傘、姜田七、景三錢、假紅藍各等分,復位后搗爛敷患處,每1~2日換藥1次。 ④復位后將生螃蟹適量搗爛敷患處,24小時后取下,繼用大小羅傘、小葉榕葉、透骨消、九節風適量,搗爛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連用1周。 ⑤五倍子根葉、鳥不站刺葉各20克,螃蟹1只,搗爛加少量三花酒調勻,復位后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 ⑥接骨丹20克,芝麻10克,搗爛,復位后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 ⑦大小駁骨、接骨丹、茶油樹根皮、買麻藤、杜仲各適量,螃蟹1只,雞仔1只,搗爛,復位后敷患處,每2日換藥1次,7日后每3日換藥1次,直至治愈。 ⑧骨折后頭3日用山榕樹葉、餓螞蟥、接骨草各適量,搗爛,復位后敷患處,每日早上換藥1次。第4日加骨碎補;第5日加扁擔藤;第6日加五爪金龍;第7日加老鼠;第8日加三葉青;第9日加猴子草;第10日加杜仲。 ⑨先復位,用田七1顆,勾山薯1個磨開水擦患處,再用十月泡葉、五月泡葉、芭蕉根各適量,小雞1只,黃糖少許共搗爛敷患處,夾板固定,藥干后用上制藥水淋濕,3日更換1次。 ⑩蘿芙木、透骨消、狗腸子、大駁骨、小駁骨、三月泡各適量,焙干研末,烤熱,加糖調勻,復位夾板固定后外貼患處,1周換藥1次。 ?金櫻根皮、小榕樹葉、千年健苗、兩面針、飛機草各60克,薄荷15克,小雞1只,復位后,搗爛,炒熱敷患處,每1~2日換藥1次。 ?鮮接骨丹葉、小駁骨葉各等量,共搗爛,復位后敷患處,12小時后除去,繼用七葉蓮、走馬胎、紅心蓮、海風藤、五加皮各30克(均鮮品),搗爛外敷患處,每3日換藥1次。 ?石榴皮、韭菜各90克,共搗爛,復位后敷患處,12小時后除去,繼用七葉蓮、小駁骨、接骨草、骨碎補、續筋草、石油菜、接骨木葉、水澤蘭各適量,加米酒炒熱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 ?螃蟹1只,生姜10克,共搗爛,復位后敷患處,用甘蔗固定,每日換藥1次。 ?了刁竹30克,狗槌葉60克,馬連鞍90克,大茶藤、羊角扭、黃色雞屎藤各120克,生雞1只(去毛及內臟),與上藥搗爛加酒炒熱,復位后敷患處,1小時后取下炒熱再敷30分鐘,敷2~3日。 ?小楊梅皮、杉木二層皮、甘蔗根各適量,雞翅、雞腳各1只,搗爛,加三花酒調勻,復位后敷患處,24小時后去藥。 ?鮮三葉花全草適量,搗爛,復位后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 內外兼治 ①野煙葉、透骨消、酸咪草、夏枯草、五加蜂、散血草、童便各適量,共搗爛,加米酒炒熱,取汁內服,藥渣敷患處,用藥前先復位固定,每日1劑。 ②四葉蓮葉、松盤藤、小榕樹須、軟骨傘、硬骨傘、大羅傘、骨節草、龍舌、龍眼樹寄生藤、走馬胎、酒餅葉、百足草、細爬山虎各適量,浸適量酒內服,另取1劑水煎外洗,復位后用藥渣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 ③大鉆、小鉆、蘭鉆、九層風、十八癥、石菖蒲、筆筒草、青凡藤、九節風各10~20克,共搗爛,加酒調勻,取汁內服,復位后用藥渣敷患處,每日1劑。 ④涼傘蓋珍珠、杜仲、烏桕木、九節風、下山虎、滿山香、生地、榕樹皮、鳥不站、三妹木各適量,共搗爛,加酒調勻,取汁內服,復位后用藥渣敷患處,每日1劑。 ⑤土鱉蟲、小螳螂、沒藥、硼砂各適量,共研末,沖酒取汁服,復位后用藥渣敷患處,每日1劑。 ⑥白風藤、大山藥、接骨茶各10克,杉木寄生、芭蕉心各適量,共搗爛,復位后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另用白風藤、接骨茶煎水代茶飲,每日1劑。 ⑦有毛螃蟹3只,蚯蚓5條,黃蜞5條,青背青蛙3只,鳳凰衣3只,取1劑搗爛沖酒服,另1劑搗爛,復位后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 5.3.異物穿刺傷(壯名:Doenghyiengh nyoeksieng) 異物穿刺傷主要是指受竹片、玻璃、鐵釘等銳利異物刺傷或刺入殘留體內,引起疼痛、腫脹、出血、感染等癥的一種外傷。 治療原則 排除異物,消腫止痛止血。 治療方法 異物穿刺傷極少引起全身癥狀,故以外治療方法為主。 5.3.1.蛇骨刺傷 ①蜈蚣適量,用瓦焙干,分別用草紙卷成藥條,先將患處常規消毒,針挑放血少許,后燃藥條用煙熏之,每日2~3次,熏后用馬莧菜、旱蓮草、大飛揚各適量加醋搗爛外敷患處。 ②半邊蓮、七葉蓮各30克,金耳環、九靈塔各15克,共研末,調茶油涂患處,每日3次。 5.3.2.竹木入肉傷 ①蔥頭、生姜、艾葉、木鱉子、百草霜各適量,共搗爛敷患處。松香適量,研末敷患處。 ②土狗適量,搗爛敷患處。 ③柚子仁、白米飯各30克,土雞仔2個,蓖麻子3克,共搗爛敷患處。 ④鐵馬鞭、楊漆葉各9克,共搗爛敷患處。 ⑤竹鼠油適量,置火上燒化滴入患處。 ⑥泥鰍魚、沙姜粉各適量,共搗爛敷患處。 ⑦鹽酸梅3只,酸筍、白芝麻各15克,酸薤頭9克,蓖麻仁5粒,土狗1只,共搗爛敷患處。 ⑧推車蟲2只,土雞仔4只,蟑螂屎10粒,沙姜1小塊,共搗爛敷傷口周圍,每日1劑。 5.3.3.鐵器刺傷 ①紅沙姜適量,搗爛調米湯外敷患處。 ②香菇數朵,放入尿中浸數小時后取出,搗爛敷患處。 ③芭蕉心、田螺各適量,搗爛敷患處,6小時后取下,再用毛冬青、鳳尾草、半邊蓮、香花草各適量,搗爛外敷。 ④鵝屎適量外敷,治鐵釘入肉不出。 ⑤慈姑子適量,將藥置于酸醋內腌成酸后(越久越好),搗爛敷患處。 5.3.4.玻璃入肉不出 ①生牛膝、鬼吊香、紅蓖麻各適量,共搗爛敷患處。 ②生鯉魚血適量,滴于傷口處。 ③沙姜15克,魚油18克,火炭草葉3張,共搗爛敷患處24小時。 ④雪梨1個,搗爛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連敷1周。 ⑤海棠花漿5~7滴,涂患處,每日1次。 5.3.5.其他 ①大小皺面婆各適量,煎水外洗,每日2次,治刺傷腫痛。 ②烏犁根適量,煎水外洗,每日3次,治刺傷腫痛。 ③螻蛄、推車蟲、蔥頭各適量,搗爛,煨熱敷患部對稱處,敷藥前患處用溫開水洗凈,涂上豬肉,用火烘熱,治異物入肉。 ④干沙姜、木耳各6克,共搗爛敷傷口周圍,每日1劑,治異物入肉。 5.4.槍炮傷(壯名:Cungqbauqsieng) 5.4.1.槍傷 ①狗肝菜、網子藤、黃花地丁、白飯木各適量,搗爛外敷患處,每日1劑。 ②黃牛屎、南瓜藤、蘆筍、生木耳各適量,共搗爛外敷患處,每日1劑。 ③白飯木根二層皮、葉各適量,共搗爛外敷患處,每日1劑。 ④紅蓖麻子、蟋蟀、酒糟各適量,共搗爛外敷患處,每日1劑。 5.4.2.鐵砂、彈頭入肉不出 ①大田螺4個(取肉),南瓜瓤半茶杯,土狗4只,推車蟲4只,鵝屎、蓖麻葉適量,搗爛外敷患處。 ②推車蟲2只,洗碗蟲5只,金瓜核、黃糖、地谷各15克,老鼠屎、土鱉蟲各4.5克,土狗5只,沙姜3克,共搗爛外敷患處。 ③牛屎適量,小草魚1條(約180克),青苔30克分別捶爛,砂虱6克焙干為末,分層敷患處,第一層敷牛屎,第二層敷草魚,第三層敷虱末,最后敷青苔。 ④牛筋郎、鳥不站各6克,接筋草、鵝屎各3克,蓖麻子9顆,沙姜1.5克,推車蟲3只,共搗爛外敷患處。 ⑤蘆筍、檸檬子、蜥蜴、鮮白鵝各適量,共搗爛外敷患處。 ⑥五爪風子15克,紅薯葉60克,生蔥頭7條,黃糖30克,共搗爛煨熱外敷患處。 ⑦南瓜瓤、水牛角粉、紅莧菜各適量,共搗爛外敷患處,每日1劑。 ⑧斑鳩米、小榕樹各適量,水煎外洗,再用鮮葉搗爛外敷患處,每日1劑。 ⑨韭菜根、雷公根、臭蟲、附子頭草各20克(鮮品),搗爛外敷患處,12小時換藥1次。 5.4.3.彈片入肉不出 ①烏桕樹葉50克(燒存性),推車蟲適量,共搗爛外敷患處。 ②推車蟲2只,鮮韭菜根20克,紅糖50克,蟋蟀3只,搗爛外敷患處。 ③箭豬毛3根(燒存性),韭菜根、紅糖各適量,搗爛外敷患處。 5.4.4.炮碼刀傷 ①霉爛芭蕉根、紅蓖麻葉、算盤子葉各適量,搗爛外敷患處,每日1劑。 ②銀花或菊花適量,水煎內服并外洗,每日1劑。 ③南瓜瓤、干黃牛屎各適量,搗爛外敷傷口周圍,每日1劑。 ④黃皮果葉、肥豬肉各適量,共搗爛外敷患處。 ⑤細葉榕、沙牛屎、蓖麻葉、田心泥、破瓷器各適量,京炭12克,南石粉1.5克,灶雞2只,萬年鯉魚10條,共搗爛外敷患處。 ⑥鹿毛適量,燒存性碾末,調茶油灌入孔內,治炮碼傷穿孔。山郎傘適量,嚼爛敷患處。 ⑦蓖麻子30克,黃牛屎1團,推車蟲、土狗、草蝎各3只,生鹽5粒,搗爛外敷患處,治炮碼入肉不出。 5.5.燒燙傷(壯名:Coemhdangqsieng) 燒燙傷是火焰、沸水或油、電、放射線、化學物質等作用于人體而引起的一種損傷。臨床上以火焰和熱液燙傷為常見。中醫診為'水火燙傷',西醫診為'燒傷'。 燒傷面積和深度是判斷病情的重要依據。燒傷面積計算有'九分法'、'手掌法'、'兒童燒傷計算法'3種。九分法:將全身體表面積分為11個9等分,即頭、面、頸為9%,雙上肢為2×9%=18%,軀干前后包括外陰為3×9%=27%,雙下肢包括臀部為5×9%+1%=46%;手掌法:傷員五指并攏時手掌的面積,占全身面積的1%;兒童燒傷計算法:在不同年齡期的嬰兒和兒童,身體各部分體表百分比各不相同,故用如下公式計算:頭頸面部:[9+(12-年齡)]%,雙下肢[41-(12-年齡)]%。燒傷深度計算采用三度四分法,即分為Ⅰ度(紅斑)、淺Ⅱ度(水皰,基底呈均勻紅色)、深Ⅱ度(水皰,基底蒼白)和Ⅲ度(焦痂)。按傷情可分為輕度燒傷、中度燒傷、重度燒傷、嚴重燒傷、特重燒傷。 輕度燒傷:燒傷總面積成人在10%,兒童在5%以下的Ⅱ度燒傷。 中度燒傷:燒傷總面積成人在11%~30%,兒童在6%~15%的Ⅱ度燒傷或燒傷總面積成人在10%,兒童在5%以下的Ⅲ度燒傷。 重度燒傷:燒傷總面積成人在31%~50%,兒童在16%~25%的Ⅱ度燒傷或燒傷總面積成人在11%~20%,兒童在6%~10%的Ⅲ度燒傷。 嚴重燒傷:燒傷總面積成人在51%~80%,兒童在26%~40%的Ⅱ度燒傷或燒傷總面積成人在21%~50%,兒童在11%~25%的Ⅲ度燒傷。 特重燒傷:燒傷總面積成人在80%以上,兒童在40%以上的Ⅱ度燒傷或燒傷總面積成人在50%以上,兒童在25%以上的Ⅲ度燒傷。 病因病機 熱毒灼傷皮肉,皮肉受損,甚則熱毒內攻,臟腑不和,三道兩路不通,三氣不能同步。 治療原則 清解熱毒,調理臟腑,疏通道路。 治療方法 火燒傷發生時,應盡快撲滅傷員身上的火焰,迅速使傷員離開現場,沸水、油或酸堿燙燒傷時,應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并作必要的對癥處理,嚴重的燒傷病員應立即進行補液及搶救。這里只介紹一些壯族民間常用的燒燙傷外治療方法: ①金櫻根適量,煎水取其上浮泡沫涂患處,每日數次,或熬成膏外涂患處,每日2次。 ②五眼果適量,搗爛煮成糊狀,加豬骨灰適量調勻外涂患處。 ③海桐皮葉焙干研末,用生油調勻外涂患處,若創面有滲液可直接將藥粉撒于患處。 ④青菜葉適量,搗爛外敷患處,每日1次。 ⑤冬青樹葉適量,煎水取濃汁洗創面,如創面滲液太多則先用茶油涂擦,再用土常山葉烤干研粉撒于患處。 ⑥救必應、百解葉各適量,搗爛絞汁外涂患處。 ⑦龍須菜適量,搗爛,用第二道洗米水調勻取汁涂患處,每日數次。 ⑧臭牡丹葉適量,搗爛,用冷水調取汁涂患處。 ⑨一包針40克,搗爛,加米酒適量炒熱敷患處。 ⑩崗稔果適量,曬干研粉,用生食油適量調勻外涂患處。 ?魚油、蛇油各20毫升,拌勻外涂患處。 ?蚯蚓、白糖各適量,共搗爛敷患處。 ?山楂葉、紅芙蓉樹葉各等分,搗爛外敷患處。 ?水檳榔適量,磨酒涂患處。 ?干狗屎適量,燒存性,調麻油適量擦患處。 ?白頸蚯蚓數條,童尿1杯,水楊梅根皮、黃糖各適量,共搗爛調勻涂患處。 ?鹽水、酸筍水各適量,調勻涂患處。 ?茶樹適量,水煎沸,取其泡沫涂患處,每日數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