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況下會出現髕腱炎? 髕腱是指連接你的髕骨 (即膝蓋骨) 與小腿脛骨之間的肌腱。當它受損或出現炎癥時,稱為髕腱炎 (Patellar tendinitis)。 髕腱在腿部的正常活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幫助你的肌肉控制小腿,這樣你才能踢球、騎自行車和跳躍等。當運動員進行反復跑步、跳高和踢腿,尤其是進行離心活動時,常常會發生髕骨下及髕韌帶處的疼痛。4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常發生髕韌帶損傷。跳躍活動以及強有力的肌肉收縮,尤其是離心性載荷的情況下,往往施加于髕韌帶強大的應力,比如籃球、排球和舉重等體育活動。 因此,髕腱炎又被叫做 “跳躍者膝”。但是,無論是否經常跳躍,你都可能患上髕腱炎。 髕腱炎還可能和以下原因有關: ■身體超重:超重和肥胖會給髕腱增加壓力,因此會增加患上髕腱炎的風險。 ■腿部肌肉緊張:如果腿部肌肉 (股四頭肌) 和大腿后部的腘繩肌比較緊張,彈性減低,也會增加你的髕腱勞損。 ■腿部骨頭排列錯位:如果你的腿骨位置沒有對齊,即有點錯位的話,會比較容易造成肌腱勞損。 ■髕骨位置上升 (高位髕骨):如果你的髕骨位置長得偏高,也容易引起髕腱勞損。 ■肌肉力量不平衡:如果你大腿的肌肉不平衡,即某些肌肉比其他肌肉強,那么較強的肌肉對髕腱的拉力會相對更大。這種力量的不平衡也可以導致肌腱炎。 髕腱炎有哪些表現? 其主要表現為蹲跳時疼痛,行走平路不受影響。 髕腱炎的分期如何? Ⅰ期:運動后出現疼痛。 Ⅱ期:開始運動時出現疼痛,運動中疼痛消失,運動后出現疲勞和疼痛。 Ⅲ期:運動時和平時均出現疼痛。 Ⅳ期:肌腱完全斷裂。 髕腱炎有哪些檢查手段可以幫助診斷? 檢查者可以引出位于髕骨下極的髕韌帶。 患者仰臥位,檢查者在髕骨下極處用一手下壓,另一手則于深部觸診髕韌帶在髕骨的止點,這樣可以引出普通觸診無法發現的壓痛。 在一些病例中,用兩手指輕柔觸診和膝關節不同角度屈曲的辦法,在腱旁組織和肌腱聯合處可有軟組織捻發音。當要求患者在伴或不伴抵抗力的條件下進行伸膝運動時也可能引出疼痛。在一些急性病例中,可見股四頭肌疼痛性運動抑制,導致運動員在運動時不能達到最大的伸膝活動度。應該檢測腘繩肌腱緊張度和肌肉平衡性。 髕腱炎的影像學表現? 在慢性炎癥病例中,X線平片通常可以顯示肌腱的鈣化。在韌帶斷裂時,X線可以顯示髕骨上移(高位髕骨)。超聲可以輔助診斷,但是不能確診。在這方面,超聲仍只能作為輔助診斷,它的可靠性不如MRI。 MRI檢查結果與臨床及組織學檢查結果符合程度較高。在MRI上肌腱炎常常表現為髕骨下極附近信號密度增加并伴有韌帶近端的前后徑增加。 得了髕腱炎該如何治療? 在大多數病例中,多采用非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方法:慢性髕腱炎的非手術治療包括:減少活動、休息、理療及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物,不應行局部激素注射,以免髕腱脆性增加,引起髕腱撕裂。 在一些罕見的跳躍膝非手術治療失敗的病例中,應該采取清創術和切除術來處理退變的部分。 髕腱炎的肌力康復訓練有哪些? 1、靜蹲:根據專項發力角度要求屈膝90°-110°(要在不引起疼痛的情況下),兩足平行自然分開,髕尖不超過腳尖,腳架不抬起,背靠在墻面保持正直,雙臂前伸保持平衡不起伏晃動。每日1-2組,每組3-5次,每次2-5分鐘,2周為一個療程。可以使用坡度板進行股四頭肌離心練習,使用受傷的腿下蹲,承受離心負荷,然后使用未受傷的腿站起來。 2、還應注意提高髖關節內收外展力量,可以按照下圖的方式進行練習 3、徒手牽拉:主要是大腿前群的肌肉以及髂脛束的充分牽拉。如圖所示,身體面向左側,左手抱住右腿膝關節,右手握住左腳腳踝,盡量向臀部牽拉,然后換邊。 4、起跑式伸展:放松股四頭肌 用毛巾墊在膝關節下方,手拉住足背,把腳后跟拉向臀部。保持靜態伸展約5次,每次保持15秒左右,左右腳交替進行。練習時,自然呼吸,身體重心微微前移;這個動作常見的錯誤是腹部收緊造成腰椎向前彎曲,要注意。 5、腘繩肌方形伸展:放松腘繩肌 坐在長條凳上,一條腿伸直平放在凳上,另一條腿自然向下踩地,保持盆骨朝向正前方,盡量把腰挺直。雙臂前伸,身體略向前傾。保持靜態伸展約5次,每次保持15秒,左右交替進行,保持自然呼吸。這個動作的常見錯誤在于,盆骨左右歪斜,沒有保持向前,要注意。 6、飛機式訓練:收縮股四頭肌 單腿站立,抬起的一條腿和身體呈一條水平直線,雙臂在身體兩側打開呈飛機飛翔的樣子。用較慢的速度(約3-5秒)緩慢下蹲之約45°。要注意保持平衡,髕骨要朝向第2、3腳趾,膝關節不能超過腳尖。每組15次,做3組。下蹲時吸氣,還原時呼氣。這個動作常見的錯誤在于抬起的腳沒有與地面保持水平,聳肩會增加頸部壓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