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的第二種模式是以醫療機構為主,以不同的方式擴展醫療機構的養老功能。
(一)擴展養老功能的目的
醫療機構之所以擴展養老功能,主要目的在于以下三點:一是醫療機構為了生存,為了能夠維持一定的病號源,保證自身醫療資源的有效開發與利用,以提供養老功能的方式維持、開發一定的老年人病號源;二是緩解醫療機構老年病人住院難矛盾,積極探索社會多元化投入辦醫機制;三是為了發揮自身醫療資源的優勢和醫療領域的特長,為老人提供更為專業的醫療康復服務、以及特殊醫療護理服務。
(二)擴展養老服務的方式
一是以醫療機構為主,成立養老機構。比如北京天悅養護中心就是依托北京核工業醫院成立的醫療型養護機構,專門護理生活不能自理、半自理及長期臥床老人的專業養護院,也可以為病情基本穩定的慢性病患者提供養護關懷。
二是醫療機構成立專門科室提供養老服務。比如浙江衢州康久醫院老年病專科采用診療保健、護理等六位一體的全托全程服務,為有治療意義、有康復希望的老年人提供人性化全面的管理服務;安徽合肥濱湖醫院依托現有醫療平臺,開設無陪護老年科,積極開展“醫養結合” 醫療護理,將老年無陪護病房發展成集醫療、護理、養老和康復為一體的病房模式;合肥體檢中心2013年內開建200個床位的老年科,接收的必須是需要醫治的老年人,入住的以 80歲以上老人為主,多是心血管、癱瘓等重病、慢性病的老人;山東青島市人社局積極探索了新型的醫療護理模式,在部分二級醫院建立“醫護養結合”的醫療專護病房;江蘇南京市合理利用一、二級醫療機構閑置的床位建立養護型的老年服務機構,有機融合養與醫的關系。如在醫院內開設老年康復中心、企業職工醫院,將服務對象轉向老年護理等。
三是醫療機構進行機構轉型,成為能夠提供特殊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的康復護理機構。比如南京市充分利用現有的醫療衛生資源,將部分一級或二級醫院進行結構和功能調整,轉型為護理院,明確其為患者、老人提供長期醫療護理等服務功能。
四是依托社區衛生服務,助力居家養老。比如醫院積極行使社區衛生服務功能,為轄區老人建立了健康檔案,每年為65歲以上老人免費體檢,管片醫生定期上門指導用藥、宣傳保健常識,提供慢性病動態管理服務。
(三)提供醫養服務的類別與內容
醫療機構擴展養老功能,能夠使醫療與養老服務能夠更為有利地結合在一起,所提供的養老服務天然地具有醫療服務的性質,是集醫療救治、康復理療、健康干預、養老托老于一體的老年人醫養結合的發展新模式。這些服務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及時的老年病醫療服務,依托醫療機構,可使患病老人得到及時救治和周到細致的生活護理。如果突發疾病可以直接改為住院,醫院的醫護人員可根據需要可為老人進行專業的治療及各項服務,同時兼顧大醫院專家會診,相關醫療費用可以按醫療保險和公費醫療報銷。上海盈康護理院為適應老年病人醫療康復的需求,設置內、外、中醫、康復理療、耳鼻咽喉、B超、心電圖、X影像等各臨床醫技科室,醫療儀器設備先進,入住護理院可免去住院難的捆擾,康復后回養老院依然可享受醫療康復護理服務。
二是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在慢性病人的治療期間,醫療機構的專家團隊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飲食調理等服務,而且在患者出院后還會有后續康復指導以便鞏固治療效果。在治療與康復期間,專業的中醫師、康復師,配以針灸、推拿、牽引、火罐等相輔相成的康復治療。
三是專業的康復護理,依托醫療機構,可以為入住老人設計全面的健身、康復計劃。功能齊全的康復理療設備也可以為中風后遺癥和肢體、精神、智力障礙的老年人提供康復訓練和理療治療。住養老人在此能夠得到普通養老機構無法提供的保健、康復、治療等醫療服務。完備齊全的醫療康復資源可以得到有效應用,專業康復治療師來配合康復訓練與治療。
四是全面的健康維護體系,依托醫療機構,尤其是綜合性的大型醫院,其專科門診設置齊全,能夠為入住老人提供更為完備的健康維護體系,定期為入住者體檢、進行健康評估、建立健康檔案,專職醫護人員定時檢測體溫、血壓、心臟功能等,保障入住者的身體健康。
五是養老托老。合肥濱湖醫院的無陪護病區根據患者和家屬的要求,設置“無陪護全程托護病房”,接受醫護人員全天候的精心治療和護理;為老年患者提供保健和活動場所,為老年患者提供豐富多樣的無陪護服務,具體包括:疾病護理、專業護理、生活護理、健康評估、安全護理、康復訓練、營養支持和文化娛樂等,滿足老人們的各種需要。黑龍江大慶讓北醫院還開設了日間照料服務。
六是臨終關懷,衢州康久醫院老年病專科特別開設了ICU呼吸支持病區,收治各類臨終病人、腫瘤晚期又難以承受大醫院高昂費用的經濟困難病人。通過運用心理支持和慰藉的方法、安寧護理的手段,最大限度地減少生命垂危者及其家屬的心理負擔和生理痛苦,讓彌留之際的病人盡可能安適、坦然地告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