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問題始終在我們的發展歷程中盤旋——人類雖然不完美,但本質上是否是善良、理智、善良的?或者,我們的天性注定是敗壞的、狹隘的、懶惰的、虛榮的、報復心強而又自私的嗎?想回答這個問題可沒那么容易,每個人的答案差異也很明顯,但是我們通過10個發現,揭示了人性中黑暗的一面,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些有證據支撐的線索: 我們會認為自己所在的群體是最優秀的 這種公然的歧視的顯著例子來源于一項腦部掃描研究,該研究發現,與地位較高的人相比,一小群學生在看到無家可歸者或吸毒者的照片時神經活動較少。另一項研究表明,反對阿拉伯移民的人傾向于認為阿拉伯人和穆斯林的進化程度低于平均水平。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更重要的是,這種歧視的傾向從很小的時候就顯現了出來——孩子們從5歲起就開始對其他群體的面孔展示出了另類的態度。 我們把歡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2013年的一項研究顯示,我們在4歲的時候就會對他人的痛苦幸災樂禍。而且,如果我們潛意識里認為這個人活該,那么這種感覺就會更加強烈。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到6歲時,孩子們會更為明顯地展現出暴力傾向。 我們潛意識里認為那些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人都是活該 1966年,美國心理學家Melvin Lerner和Carolyn Simmons進行了一項經典的研究,首次證明了這種理念的不幸結果。在此次實驗中,一名女性學習者因為給出了錯誤的答案而受到電擊懲罰。隨后,當其他女性參與者聽說自己將再次看到她遭受懲罰時,尤其是發現自己對她的遭遇愛莫能助時,她們對她的同情大大降低了。從那時起,研究表明,我們就認為窮人、強奸受害者、艾滋病患者等人的遭遇是他們咎由自取,以此來維護我們對公正世界的信念。以此類推,這也可能是我們潛意識里對富人有著積極看法的原因。 我們心胸狹窄,獨斷專行 如果人們是理性和開放的,那么糾正某人錯誤信念的直接方法就是向他們展示一些相關的事實。然而,1979年的一項經典研究表明,這種方法是徒勞的——那些強烈支持或反對死刑的參與者完全忽視了那些會削弱他們立場的事實。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我們認為那些事實會削弱我們的認同感。我們中的許多人對自己理解事物的程度過于自信,當我們認為自己的觀點優于他人時,這會阻礙我們進一步采納不同的觀點。 我們寧愿接受電擊也不愿把時間花在思考上 2014年一項有爭議的研究證明了這一點。在這項研究中,67%的男性參與者和25%的女性參與者寧愿選擇給自己電擊也不愿意花15分鐘安靜地沉思。 我們過分自負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當中最缺乏技能的人最容易過度自信甚至自負(所謂的達克效應)。這種徒勞無功的自我提升,對我們道德方面(比如我們認為自己多么有原則、多么公正)產生了最極端、最不合理的影響。事實上,即使是在押的囚犯也認為自己比普通大眾更善良、更值得信賴、更誠實。 我們道貌岸然 千萬要警惕那些最快、最大聲譴責他人道德缺陷的人——道德說教者很有可能也會有同樣的罪過,但對自己的罪過卻看得輕得多。同樣,我們傾向于將他人的不良行為(比如伴侶的不忠)歸咎于他們的性格,而將我們自己所做的同樣行為歸咎于當前的情況。這些自私的雙重標準甚至可以解釋為什么當前社會的無禮行為在不斷增加——最近的研究表明,當發生同樣的無禮行為,我們傾向于寬以待己,嚴以律人。 我們都是潛在的惡魔 Twitter上的爭端證明,社交媒體可能會放大人性的一些最糟糕的方面,部分原因在于在線時我們抑制能力的下降,以及在匿名條件下,不道德的傾向性會大大增強。盡管有研究表明,容易遭受日常虐待的人尤其傾向于在網上進行惡意中傷,但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揭示,心情不好以及受到他人惡意中傷的人,從事惡意中傷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兩倍。事實上,一些人最初的惡意攻擊會造成負面情緒的雪球式增長。 我們喜歡有病態特質的無能領導 美國人格心理學家Dan McAdams最近總結稱,唐納德·特朗普的公然挑釁和侮辱對很多人來說具有一種“原始吸引力”,他的“煽動性言論”就像一只雄性大猩猩的“沖鋒表演”,“恐嚇之意明顯”。如果McAdams的評估是正確的,那么某種程度上佐證了精神病態的特質在領導者中比在一般人中更常見。以紐約的金融家為例,他們在心理變態方面得分很高,但情商得分低于平均水平。今年夏天的一項分析得出結論,高特質的精神病患者和領導職位之間確實存在適度但顯著的聯系,但僅僅是適度聯系,因為如果你是個徹頭徹尾的神經病的話,可能也無法勝任領導職務。 我們更容易被黑暗性格的人吸引 我們不僅會選擇具有病態特征的人成為領導者,而且有證據表明,至少在短期內,男性和女性都會被那些表現出所謂黑暗特征的人——自戀、精神變態和馬基雅維利主義——所吸引。一項研究發現,當男人被描述為自私、控制欲強時,他對女性的吸引力會增加。還有一種理論認為,黑暗特質能夠成功地傳達出“伴侶品質”,即自信和承擔風險的意愿。另一篇2016年的論文發現,那些更容易被自戀男性吸引的女性往往會生育更多的孩子。 不過,作為讀者的你也不要太沮喪——這些發現只是表明我們還沒有成功地克服了自己的本能。事實上,只有承認并理解我們的缺點,我們才能更好地克服它們,從而發掘出我們本性中更好的一面。 |
|
來自: 昵稱27494174 >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