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消食穴--腹哀穴:![]() 1 精確定位:在上腹部,當臍中上3寸,距前正中線4寸。 簡易取穴:肚臍正中向下4橫指,再水平旁開5橫指處即是。 腹哀穴的穴位解剖 2 有腹內,外斜肌及腹橫肌,有第8肋間動,靜脈;布有第8肋間神經。 腹哀穴的類屬功效 3 類屬:為脾經與陰維脈交會穴。 功效:健脾和胃,清熱利濕。 主治:繞臍腹痛,腹脹腸鳴,脅肋脹痛,飲食不化,泄瀉,痢疾,便秘。 腹哀穴的作用機制 4 腹哀穴屬脾經,位于上腹部,可健脾和胃,調理中焦氣機,用于治療脹滿疼痛,消化不良;腹哀穴還可清熱利濕,用于治療泄瀉,痢疾。 治療胃脘及心胸疾病的穴位鳩尾 鳩尾的準確位置圖 1 精確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胸劍結合部下1寸。 簡易取穴:位于上腹部,胸劍結合部(腹部正中直向上,“人”字形骨性標志),前正中線之下1橫指處即是。 鳩尾穴穴位解剖 2 在腹白線上,腹直肌起始部,深部為肝臟,有腹壁上動,靜脈分支;布有第6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鳩尾穴功效作用 3 功效:和中降逆,寬胸化痰,清心寧神。 作用機制:鳩尾穴屬任脈,正當劍突下,位近膈肌,內應肝及胃上口,故可疏理肝胃及胸膈氣機,寬胸理氣,和中降逆,治療胸中氣滯的咳喘,胸悶,心痛,胃氣上逆或肝氣犯胃所致的胃脘疼痛,嘔吐或膈氣不利的呃逆;該穴位任脈絡穴,膏之原穴,中醫認為,膏為心尖之脂,故本穴絡穴諸陰經而調和陰陽,清心化痰寧神,治療邪熱擾心,心神不寧的心煩,心悸,及痰濁蒙必心竅的癲狂,癲癇。 主治病癥:1.咳喘胸悶,心胸痛,心煩,心悸,癲狂,癇證;2.犯胃,嘔吐,呃逆,胃脘痛。 4 心胸痛可配膻中,內關;心煩,心悸可配內關,神門;癲狂可配人中,大椎,百會;癲癇可配后溪,豐隆,申脈;咳喘可配肺俞,膻中;胃脘痛可配中脘,足三里;反胃,嘔吐,可配公孫,內關;呃逆可配中脘,內關。 5 用四指叩擊本穴,或用拇指指腹按壓本穴,做圓圈按摩,每次3-5分鐘,長期堅持按摩,可使精力充沛,氣色飽滿,皮膚富有光澤。 6 針灸鳩尾穴治療疾病時,不可深刺該穴位,也不可向上斜刺,以防止傷及肝臟和心臟。 章門穴:章門穴位位置圖 章門穴的位置:位于人體的側腹部,當第11肋游離端的下方。 ![]() 章門穴的名詞解釋 1、章門穴,屬于足厥陰肝經,脾經募穴,八會穴之臟會。足厥陰少陽之會。 2、別名:長平,脅髎,季脅,脾募,肘髎,肘尖,后章門,季肋。 3、穴位含義:肝經的強勁風氣在此風停氣息。 4、章門:章,大木材也。門,出入的門戶也。該穴名意指肝經的強勁風氣在此風停氣息。本穴物質為急脈穴傳來的強勁風氣,至本穴后,此強勁風氣風停氣息,風氣如同由此進入門戶一般,故名。后章門名意與章門同,后是與脾經沖門穴的別稱前章門相對而言的。 5、長平:長,長遠也。平,平坦也。長平名意指隨肝經強勁風氣揚散的脾土塵埃在此降落使腰側腹部肌肉變為平坦之狀。 [轉載需保留出處 - 蘋果綠養生網] 章門穴位位置圖:https://www.pingguolv.com/zhongyi/36815.html 6、脅髎:脅,指穴在脅部。髎,孔隙之意。脅髎名意指隨肝經風氣揚散的脾土微粒由脅肋部位降落腰腹下部。 7、季脅:季脅,小脅之意,此指本穴所在的部位,無它意。 8、肘髎、肘尖穴:古有用肘尖點墨尋穴之法,肘髎穴、肘尖之名即來自該法。 9、脾募:募,募集也。本穴為天部的脾土塵埃歸降之處,故為脾經募穴。 10、臟會:臟,指五臟的各種氣血物質也。會,會合也。本穴物質為天部的弱小風氣,此弱小風氣中包含有五臟特性的五種氣血物質,有屬腎的水、屬脾的土,還有其它臟腑傳來的各種精微,為五臟氣血的混合之物,故為臟會。 11、足厥陰少陽之會:本穴物質不光為急脈穴傳來的強勁風氣,還有膽經輒筋穴冷降而至的水濕之氣,故為足厥陰少陽之會。 12、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部的和緩之氣。 [轉載需保留出處 - 蘋果綠養生網] 章門穴位位置圖:https://www.pingguolv.com/zhongyi/36815.html 章門穴的功效與作用 緩解腹痛,腹脹,腸鳴,泄瀉,嘔吐,神疲肢倦,胸脅痛,黃疸,痞塊,小兒疳積,腰脊痛等病癥產生的病痛。 [轉載需保留出處 - 蘋果綠養生網] 章門穴位位置圖:https://www.pingguolv.com/zhongyi/36815.html 章門穴位主治病癥 1、腹痛,腹脹,泄瀉,脅痛,痞塊。 2、此穴為臟會穴,統治五臟疾病。 3、消化系統疾病:消化不良,腹痛腹脹,腸炎泄瀉,肝炎黃疸,肝脾腫大,小兒疳積。 4、其他疾病:高血壓,胸脅痛,腹膜炎,煩熱氣短,胸悶肢倦,腰脊酸痛。 [轉載需保留出處 - 蘋果綠養生網] 章門穴位位置圖:https://www.pingguolv.com/zhongyi/36815.html 章門穴的配伍功效 1、章門穴配足三里穴:治蕁麻疹、組織胺過敏癥; 2、章門穴配天樞穴、脾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肝脾不和之腹脹、痞塊、脅痛、泄瀉、消瘦; 3、章門穴配腎俞穴、肝俞穴、水道穴、京門穴、陰陵泉穴、三陰交穴、陽谷穴、氣海穴:治肝硬化腹水、腎炎。 [轉載需保留出處 - 蘋果綠養生網] 章門穴位位置圖:https://www.pingguolv.com/zhongyi/36815.html 章門穴的療法及注意事項 1、【章門穴的療法原則】:寒則先瀉后補或點刺出血或灸之,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 2、【章門穴的刺灸法】:章門穴,斜刺0.5—0.8寸;可灸。 3、【敲打章門穴的方法】:可以增加膽汁分泌,膽汁分泌多了,消化能力就強了,就能把多余的脂肪消化掉。此穴還是脾經的"募穴",募就是聚集的意思,這個穴位可以清肝火補脾。 4、【章門穴的艾灸法】:此穴還可以用灸法:艾灶灸5—9壯,艾條灸10—20分鐘。 [轉載需保留出處 - 蘋果綠養生網] 章門穴位位置圖:https://www.pingguolv.com/zhongyi/36815.html 章門穴的按摩手法 用雙手手指指端按壓章門穴位,并且做環狀運動。每日2次,每次2分鐘。 [轉載需保留出處 - 蘋果綠養生網] 章門穴位位置圖:https://www.pingguolv.com/zhongyi/36815.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