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業內領先的科技公司,尤其是從事人工智能、云計算業務的科技公司來說,強大的技術力與產品力固然是獲得競爭優勢的必備因素,但生態建設也是不可忽視的命題。 畢竟,行業有千千萬萬,需求和痛點也不一而足。只有個性化地深入垂直地結合行業和場景去解決問題,才能讓企業獲得真正的價值。然而人工智能、云計算作為新興技術,產業鏈上分工繁雜,因此廣泛攜手各行業合作伙伴,共建共贏生態,也成為重中之重。

近日,在一年一度的華為核心供應商大會上,華為幾大業務的一把手都到場分享了各部門的成績以及對市場生態的看法,群星閃耀,演講的不僅有輪值董事長郭平,華為消費者業務總裁余承東,還有進步最快的業務華為云BU總裁鄭葉來。他指出了華為云作為云服務商的優勢和堅持,以及攜手合作伙伴共建互贏生態的愿景和路徑。 “黑土地”生態:抓住本質,竭誠助力合作伙伴 技術世界的變化是令人眼花繚亂的。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AR/VR、物聯網等新興技術都讓各行各業開始思考,如何把這些技術應用于為客戶提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中。鄭葉來認為,除了技術的日新月異,商業模式也在快速變化,而往往決定了企業能不能在另外的賽道上跟競爭對手在競爭中取勝。 對于華為云來說,做公有云的本質就是把ICT基礎設施、AI、IoT等技術和產品,用在線服務的方式提供給客戶。畢竟,公有云也不僅僅是互聯網應用,而是體現一個企業長期的技術和經驗積累、研發實力和創新能力的出口。 同樣,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表示,華為要提供一塊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黑土地”。在這塊“黑土地”上可以種“玉米”、“大豆”、“高粱”、“花生”、“土豆”等等,讓各個合作伙伴在上面快速生長,然后形成共同的力量面向客戶。 這就是華為云的優勢和定位,也是華為云的方向和邊界。 華為云希望成為客戶和合作伙伴的“黑土地”,持續以服務的形式分享華為30年沉淀的數字化技術,幫助合作伙伴的應用、內容和云快速生長,共建智能世界。 至于華為云的邊界,則仍然堅定“三不”——不做應用,不碰數據,不做股權投資——“不做應用”意味著華為云不與應用開發商也就是自己的客戶爭利;“不做股權投資”則表明了華為云不跟客戶直接競爭、也不會投資第三方跟客戶競爭;“不碰數據”意味著華為云不強迫任何客戶進行數據的交換,充分尊重客戶的數據主權,同時開放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平臺,協助客戶數據發揮價值。 這些無疑都進一步成就了華為云的“黑土地”生態,也在無形中打造出了一種開放、互信、共贏的平臺 生態戰略。如鄭葉來所說,華為云就是要抓住本質,志在長遠,提供穩定可靠、安全可信和可持續演進的云服務,要隨時能滿足快速變化的客戶需求,與大家一起面對未來。 “云 AI”創新: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 事實證明,成立僅不到兩年的華為云依靠著這樣的生態構建而成果累累。截至今年10月底,華為云已上線18大類 140 云服務,以及SAP、HPC、IoT、安全、DevOps等60 通用解決方案,制造、電商、游戲、金融、車聯網等80 行業場景解決方案。 以賽諾貝斯為例,作為國內的專業營銷服務商,它不僅是華為的合作伙伴,也是華為云的客戶,并通過華為云綜合營銷平臺的支撐,有效降低了運營成本,大幅提升了運維管控效率,也保障了業務大并發情況下的訪問,同時更能支撐實時的人工服務。 華為云認為,通過云 AI的結合,在產品研發、生產制造等環節增強生產力,企業在信息化高度和生產力潛能釋放方面就可以得到提升,以進一步幫助企業加速信息化、數字化進程。 目前,華為云的云市場新增上架應用1500個,發展合作伙伴超過6000家,而華為云也已經成為國內大企業與跨國企業的首選。
有趣的是,對華為云來說,很多伙伴都像賽諾貝斯那樣,既是華為云的合作伙伴,也是華為云的客戶,同時還是華為的供應商。以法國達索系統公司為例,華為云與達索系統達成合作,推進3DEXPERIENCE平臺上云,將給不同行業的客戶提供完整的企業設計、認證和制造的一體化解決方案。雙方充分利用了華為在高性能計算云(HPC Cloud)的優勢和達索系統豐富的行業經驗,滿足不同行業領域客戶的需求。 可以說,華為云在這樣的合作模式中就逐漸形成了一種共贏、緊密的立體生態圈,而這也是推進華為云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隨著市場和生態的不斷拓展,華為云也獲得了如Forrester 、IDC等全球知名分析師機構的廣泛認可。在中國公有云、政務云、云市場IaaS市場,華為云被認為處在領導者象限。 放眼全球,華為云也勢必將繼續釋放它穩定可靠、全球服務的核心優勢,聚焦客戶的需求持續創新,以全棧、全場景AI技術與產品為依托,不斷推出有差異化競爭力的產品與解決方案。 華為云的愿景是要幫助合作伙伴通向智能化,搭建最快捷的平臺化之路;是要創新路上加速奔跑,助力各行各業加速數字化轉型。而這些,在華為云“黑土地”生態的持續激活下,也并不是什么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