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遺傳學》雜志發表了一項超大規模的有關壽命的研究。該研究對超過4億人的家譜數據分析得出,基因對壽命影響的比例或許不足7%,遠沒有此前想象的那么高。 這項研究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無血緣關系的夫妻之間壽命的相關性,反而比與兄弟姐妹和父母的更緊密。 為什么夫妻壽命的相關度較高?研究人員認為,這或許說明“門當戶對”的配偶選擇機制在其中發揮著作用。 人們在選擇配偶時并不是隨機的,他們會主動選擇與自己更為相似的人。換言之,人們更傾向于選擇“門當戶對”的人結為夫妻。 比如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更有可能選擇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配偶,具有較高收入的人往往會選擇同一收入階層的配偶……此前已有研究表明,財富、教育以及獲得良好的醫療保健服務,這些都與更健康的生活、更長的壽命相關。 此外,長壽夫妻往往共享了相似的生活環境,例如遠離疾病暴發、獲得清潔的水、吃健康食品、不吸煙。夫妻之間十多年甚至幾十年的共同生活,飲食習慣、運動愛好趨于一致。假如一方患了“生活方式病”,另一方也容易患。比如一家人都喜歡吃腌制食品,患高血壓、食管癌的幾率相對就高。 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人的壽命與其婚姻滿意度密切相關。據日本厚生省人口調查分析的結果表明,離婚者同家庭生活美滿的夫妻相比,男性平均壽命短12歲,女性平均壽命短5歲。 意大利一家周刊對10萬居民兩年內死因的調查發現,獨身者、離婚者死亡率比有健康和睦夫妻生活的人死亡率高得多,其中死于肝硬化者竟是后者的6倍。 有人對7000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居民進行了長達9年的研究,結果發現孤獨的人由心臟病引發的死亡,要比有配偶的人多2~3倍。 幸福的婚姻有益于身心健康,從而促進長壽。而夫妻感情惡化則會為雙方籠罩一層厚重的陰霾。這就如同慢性病一樣,會日益削弱彼此的身心健康、軀體器官功能,特別是心血管和消化系統功能活動相應降低,久之就容易發生高血壓、冠心病、胃潰瘍等疾病,自然會使人縮短壽命。 所以,夫妻互敬互愛、和睦相處,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彼此的生活和心情,夫妻是彼此的“長壽丹”。(范宏博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