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AVNRT)
??房室結雙徑路(DAVNP),最典型的體表心電圖當屬陣發性室上速(PSVT),突發突止。
??如果有幸記錄到發作開始段,可見心動過速系由房早引發。提前出現房性早搏的P’R間期突然延長(稱P’R間期跳躍),隨后就是連串快速的窄QRS心動過速,節律絕對規整,彰顯折返機制心動過速特征。 ??腔內電生理是診斷和鑒別診斷典型AVNRT的金標準。
??心動過速發作時,希氏束或冠狀靜脈竇近端電極A波領先, V前H波(我認為是冠名“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最有力的支撐,盡管消融的靶點都是在心房)。AV緊靠或AV融合,V-A間期-40~60ms。A波就是體表心電圖上的逆行P-。有3種情況:
??V-A間期-40ms,逆行P-在R波前,下壁導聯組酷似q波;
??V-A間期60ms,逆行P-在R波后,表現在下壁導聯組酷似s波、V1導聯酷似終末r’波——因此,有經驗的醫師遇到窄QRS心動過速時,一定找個沒發作時的心電圖對照,如果發現心動過速時下壁導聯組有新出現的s或q,(R-s間期≦60ms),或V1導聯新增了r’波,高度支持典型AVNRT;
??V-A完全融合(V-A間期=0)時,上述新增的小波就看不到了。 ??旁道介導的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AVRT)發作時,RR之間有時也能看到逆傳的P波,并且AVRT也屬于短RP、長PR類室上速。
??與AVNRT不同的是,AVRT屬于大折返,途經心房與心室,所以RP-相對長,一般>90ms。AVRT還有一些相應的房室大折返特點,比如QRS電交替,再比如遇到室早、房早就歇菜等,都是與AVNRT鑒別的線索和依據。 ??無論是AVNRT還是AVRT,心電圖醫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把它們“記錄在案”:沒有室上速記錄的患者是進不了介入導管室的。
??可偏偏就有些房室結雙徑路患者的室上速,一到醫院就臉紅、害羞,深藏不露不發作;而離開醫院就鬧天宮,讓患者心驚肉跳不安寧。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長程Holter心電監護將其捕捉,當然,食道電生理復制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心房回波
??竇性或房性激動下傳心室時,從另一條徑路返回心房形成的逆行P稱心房回波。快徑路返回的RP-短,慢徑路的RP-長。
??有研究發現這類心房回波多呈h型的傳導途徑,返回心房的激動不再延續,也就說不形成閉合的折返徑路,故稱房性反復搏動。
??我認為,H徑路學說確立后應當廢除“反復心律”一詞。因為各反復搏動之間沒有激動的連續傳導,也就是說不符合心電學“律”的概念。就好比心室逸搏-竇性奪獲一樣,出現的再多,也是“逸搏-奪獲二聯律”,不能稱之為“室性逸搏心律”:因為組間的激動是斷開的。 ??并不是所有的逆行房波都是源于DAVNP。
??交接區早搏或心律的心房逆傳,室性心搏的室房傳導,還有一些經旁道室房逆傳的激動都可以表現逆行P波。盡管各自都有
??不同的心電圖背景,但共同屬性都是:
??單個室房途徑就能完成,不存在雙徑路傳導的依賴。
??當然,如果出現了室房傳導的R-P-間期跳躍,特別是腔內心電圖提示跳躍部位在H-A,除了DAVNP還能有誰? PR間期跳躍或慢徑蟬聯
??等頻狀態下,PR間期突然延長,連續數個或幾十個,稱為慢徑蟬聯。
??簡單說,只有PR間期跳躍延長,沒有繼后的室上速發作。心電圖報告時注意以下兩點:
??“房早揭示房室結雙徑路”,用詞要慎重,沒有其它雙徑路依據最好不要用;
??房室通道有遞減傳導的生理特性,提前量較高的房早相當于程控反掃提前了好幾個級別,引起的稱為干擾性P’R間期延長,不管實際有沒有雙徑路存在。
??看到沒頭沒尾的PR間期延長就報“慢徑蟬聯”是愚蠢的。 持續慢徑傳導可表現長PR間期,但不是所有長PR間期都是慢徑蟬聯。 1:2房室傳導
??也稱“房室傳導性心動過速”。心電圖表現為1個P波兩個QRS波群,各類心電大比武必考的題目之一。
??形成機理是:室上激動沿快、慢兩條徑路下傳。快徑路激動下傳奪獲心室形成第一個QRS后,由于慢徑激動傳導的足夠慢,房室共同通道和心室肌不應期也足夠的短,隨即慢徑激動也一馬平川的到達并奪獲心室,形成第2個QRS波群。
??除傳導速度和各有關部位的不應期外,造成1:2房室傳導還需要其它必須的條件,比如雙徑路都沒有逆傳功能,特別是慢徑路,使提前到達共同通道的快徑路激動不能逆慢徑而上,造成慢徑激動下傳的封堵。
??沒有逆傳功能的雙徑路當然也就不會發作室上速,這類患者也就進不了介入導管室,這是因為,沒有室上速你就把人的血管捅了,是要承擔醫療糾紛風險的。 雙扇形房顫散點圖
??房顫的Lorenz散點圖表現為扇形。
??DAVNP伴房顫患者,RR散點可呈雙扇形集中趨勢,就像竇律環境下長、短PR間期一樣。雖然少見,但國內外都有報告。這里我要繞一下,也算給大家出道思考題:
??大家都知道,快徑路傳導快,不應期長;慢徑路傳導慢,不應期短。房顫RR散點的有無是根據房室交界區不應期長短決定的,快室率扇形區的不應期要短于慢室率扇形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