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一天早上,家住在山西省翼城縣大河口高地周邊的陳姓村民到自家農田地里面去耕作之時,突然發現地里一夜之間竟然出現了幾個很深的黑洞,洞口的周圍還布滿了一堆堆新鮮的黃色泥土,泥土上面還散落著一些陶瓷碎片以及漆器碎片……這種情形讓陳姓村民感到非常的吃驚和蹊蹺,他不敢進入洞里去查看,只能馬上就報警。警察查看之后又把情況反饋給了當地文物部門。山西省的文物考古研究所聽到消息之后,馬上派工作人員趕到大河口進行現場的勘探。 > 當他們來到之后,經過仔細的查看,發現這幾個就是昨天晚上盜墓賊盜墓所留下的盜洞,經過勘探發現下面竟然隱藏著一座巨大的古墓。盜墓賊顯然打穿了墓室,要不,盜洞周圍也不會出現這么多陶器和漆器的碎片,這讓考古隊員感到非常的痛心和無奈。古墓遭受了盜掘,結構出現了破壞,必須要進行搶救性的挖掘,經過國家文物局的批準之后,2007年9月,山西省文物局立刻派出了專業考古隊伍對大河口商周時期的古墓進行了進一步的挖掘。 > 很快,他們就在盜掘的地方挖出了一座3000年前的諸侯王規模的大墓,雖然遭受了盜掘,但仍然出土了非常多的珍貴文物。其中出土的一個青銅鳥形器物,經專家鑒定是鳥盉,是一種注水的水器,因為它造型獨特,藝術價值極高,因此被評為了國家一級文物。專家介紹說,按照商周朝廷禮儀制度規定,在祭祀、宴飲、典禮等活動當中,每個參加者要洗手后才能進行,所以此時這一件鳥盉便派上了用場。 > 考古隊從這座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的古墓,當中出土的青銅器主要有飲酒器、盛食器、裝水器、鼓樂器、兵器、工具、車馬器等;出土的陶器主要有:鬲,鬲罐,罐,鬲盆罐等;除此之外,還有玉、石、骨、蚌器、貝和串飾等等許多珍貴文物。考古人員在清理文物時,從一件銹跡斑斑的青銅罍的內部壁面上發現了一些非常珍貴的銘文,在這十幾個字銘文當中有兩個字“霸伯”出現的頻率較高,讓專家們產生了疑惑:霸伯,這個人到底是誰?他們翻閱了所有的相關史料都沒有發現有關“霸伯”這個人存在的文字記載。 > 后來,有專家大膽的推測,墓主可能是商周時期一個名不見史載的小小諸侯國——霸國的國君。專家又從多件出土的青銅器表面上發現了銘文,里面都多次的出現“霸”這個文字,所以他們推斷“霸”應該就是商周時期一個很小的一個小國家,“霸伯”是這里的最高統治者。“霸”國出土的文物具有明顯的商、周文化特征,但又具有一些自己與眾不同的文化風格,因此專家斷定,霸國是一個在歷史上確實存在的諸侯國家。其對應人群應是被中原商周文化同化的少數民族狄人部落。 > 隨后,考古隊對附近的區域進行了詳細的勘探,又取得了重大的考古發現,他們發現此處墓葬區域竟然占地規模超過了4萬多平方米,里面的墓葬有1000多座,規模十分浩大。經過幾年的考古發掘,他們首先挖出了615座規模比較大一點的墓葬和車馬坑22座,然后又花了幾年的時間發掘了其余的800多座小規模的古墓,一共挖掘古墓1500多座,出土文物超過了25000多件,其中包括有:方鼎、圓鼎、簋、盨、鬲、盆、豆、甗、觚、爵、觶、尊、卣、罍、斝、斗、壺、盂、盤、盉、甬鐘等等,造型都十分的精美,其中不少被評為國寶。 > 因為此處出土眾多的文物,而且考古價值非常高,所以被專家命名為大河口遺址,入選了2010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大河口遺址考古證實,“霸”國與周王朝以及晉國、倗國、燕國等國有密切聯系,各個國家之間有進行過貿易等活動。專家發現“霸”國與晉國地理位置相鄰,因此兩個國家之間的活動最為頻繁,是唇齒相依的聯盟關系。專家根據出土文物推測,“霸”國應該比晉國低一個級別,是一個領土面積很小的小國,所以晉國的國王被賜封為晉侯,而“霸”國的國君則被封為霸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