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暴增,高血壓的出現(xiàn)危害著多少人的身心健康。由于許多人對高血壓的知識并不是很了解,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對待高血壓,應該如何防治。 血壓升高后會感覺頭痛、頭暈、耳鳴、失眠等。但有些人卻沒什么感覺,這如同溫水煮青蛙,慢慢的升高反而不難受了。 沒有感覺不等于沒有危害,等發(fā)生了心梗、腦梗、腦出血感覺到的時候,可能已經(jīng)晚了。所以,血壓升高,無論有沒有感覺都應該用藥。 很多年輕患者被診斷為高血壓后,不愿意服藥,擔心要一輩子服降壓藥,過早吃藥會產(chǎn)生耐藥性。這是非常錯誤的。降壓藥不是成癮性藥物,沒有依賴,可隨時停藥。問題是不能停,一旦停藥,血壓會重新升高。 高血壓是個終身性疾病,需要終身用藥控制。這樣說,不是藥有依賴性,而是高血壓有“依賴性”。血壓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護血管,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降低發(fā)病風險,其遠期后果越好。 當然,早期無家族史的高血壓,通過改善生活方式,血壓能夠恢復正常,可以不用藥。除此之外,應該用藥治療。 有些人以為只要服藥就萬事大吉了,不關注自己的血壓波動情況,每天測量一兩次血壓正常就覺得血壓控制正常了。 人的血壓會隨著晝夜和季節(jié)呈現(xiàn)規(guī)律性的動態(tài)變化,不同高血壓患者血壓的高值、低谷時段也不同。如果測量血壓的時間落在這一曲線的平坦或低谷上,可能低估了血壓。 正常人白天的血壓要比夜間高,稱為杓型血壓,有一部分人可能夜間血壓比白天高或夜間血壓下降不足10%(非杓型),因此建議做24小時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方能更好評估降壓效果。 部分高血壓病患者認為,得了高血壓后只要堅持長期、規(guī)律地服藥就行了。其實藥物治療必須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礎之上,兩者缺一不可。血壓高,服藥很重要,但只注重吃藥是不夠的,非藥物治療也直接影響降壓效果。 專家認為,高血壓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所造成的。吸煙、過量飲酒、高鹽飲食等不良習慣不加以控制,繼續(xù)損害血管,加重高血壓。所以,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也需要采取綜合措施,包括減肥、限鹽、合理膳食、戒煙、有氧運動等,否則就難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有些患者服藥后血壓降至正常后就自行停藥。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 用藥后血壓正常,是藥物的作用的結果,是藥物控制下的平衡,停藥后平衡被打破,血壓會重新升高。 高了用藥,正常就停藥。這種按需用藥的模式會導致血壓總是處于波動之中,而心梗、腦梗等并發(fā)癥都是在血壓波動時發(fā)生的。 個體化原則是治療高血壓病的原則之一,由于每個病人的病情不同,加之抗高血壓藥物種類繁多,每個病人如何用藥均有所不同。 收縮壓最好維持在110-140mmHg之間,過高或過低,并發(fā)癥和死亡率都會增加,這就是著名的降壓治療的J曲線。 同樣的道理,舒張壓最好維持在70-90mmHg之間。 任何藥都有副作用,包括降壓藥。但原研藥(進口藥)、已經(jīng)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物相對很安全(靠譜)。如果按說明用藥,副作用會很輕微。 不要因噎廢食,和高血壓的危害相比,降壓藥的副作用微乎其微。 誤區(qū)九:使用中成藥降壓更安全? 還有人認為中藥的副作用小,降壓效果也更好。實際上所有藥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正規(guī)廠家生產(chǎn)的西藥使用說明書非常全面、詳細,即使發(fā)生非常低的不良反應亦被詳盡列出。 但市面上某些中成藥藥品說明書很簡單,副作用也可能未完全列出,患者需要仔細辨別。同時有些中成藥只是短效降壓藥,服用不當可能引起血壓波動,危害更甚,患者需謹慎使用。 近些年降壓保健品越來越多,部分人認為西藥副作用大,純天然藥副作用少。某些人就利用患者的心理,通過各種渠道,宣傳鼓吹某些保健品、保健器具的“天然降壓療效”,可以擺脫西藥副作用的困擾。其實,大多數(shù)純天然藥降壓效果尚未肯定,患者不要盲目使用。 實際上,保健食品、飲品及降壓器具如降壓枕頭、降壓手表、降壓項鏈、降壓帽、鞋墊等等,大多不具備明確的降壓作用,即使有,降壓作用也很輕微,不能達到治療目標。 統(tǒng)康提示 針對難控性高血壓的治療 (1)建議做精準的高血壓降壓用藥基因檢測,針對機體選擇個性化用藥,(2)配備遠程智能血壓監(jiān)測設備,進行24小時動態(tài)監(jiān)測血壓,由私人醫(yī)生找到血壓的高峰時段和低谷時段,針對降壓藥的作用峰值,制定最佳的服藥時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