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121篇文章 不要再對孩子做這個動作! 大家應該沒少在網絡上看到這些畫面 把孩子用力晃暈哄睡的月嫂 ↓↓↓ 做所謂健康按摩的育兒嫂 ↓↓↓ 為了好玩“扔”孩子的熊家長 ↓↓↓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還有很多老人家喜歡用搖晃 哄睡或使寶寶停止哭鬧 他們都不知道這樣做 很有可能讓寶寶致殘甚至致死 醫學上將此稱為搖晃嬰兒綜合征 搖晃嬰兒綜合征是什么? 搖晃嬰兒綜合征常見于1歲以內嬰兒,大部分發生在6個月以內,其發生最常見的引發原因是嬰幼兒哭鬧,高達90%的加害者是力量大且不知輕重的男性。 嬰兒年齡越小越容易受到搖晃震蕩的損傷,因為在正常情況下嬰兒頭部的體積和重量,占全身的比例遠比成人大得多,嬰兒頭長占身長的20%,而成人約為10%。同時幼兒腦部水分含量高,顱底較為平坦,大腦不易固定。加之嬰兒頸部的肌肉柔軟嬌嫩,對頭部支撐力軟弱,更承受不住較大幅度的搖晃和高拋的震蕩。 如果劇烈地搖晃嬰兒,或是將嬰兒一次次地拋起來又接住,或是快速地旋轉嬰兒,可導致顱骨和顱內結構各自產生不同運動,該作用力使顱內橋靜脈過度牽拉導致破裂,產生硬膜下血腫。同時,由于腦組織在顱骨內劇烈震蕩,反復與較硬的顱骨相撞,從而可以引起腦震蕩,腦組織水腫,或腦組織毛細血管撕裂出血,視網膜毛細血管破裂出血,頸部脊髓挫傷等等,從而出現一系列臨床癥狀。 搖晃嬰兒綜合征有哪些表現? 搖晃嬰兒綜合征是世界范圍內引起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12年,英國不到1歲的女童夏恩因為哭鬧被爸爸嫌麻煩用力搖晃了幾秒鐘,可就是這幾秒鐘讓她無法呼吸、心臟驟停。小夏恩被醫生診斷為嬰兒搖籃綜合征、腦出血,進行了好幾次手術才撿回一條命。但仍有一些后遺癥,比如癲癇、右腿無力等。相比之下,她已經是幸運的了,在許多地方,包括我國,更多搖晃嬰兒綜合征的孩子因此喪生。這些孩子往往沒有明顯外傷,極易被忽略。 搖晃嬰兒綜合征的臨床癥狀表現多樣,可輕可重。輕者食欲下降或不進食、嘔吐、煩躁不安、倦怠、低熱、嗜睡和易激惹等,這些跡象易被家長和醫生忽視甚至誤診,以為寶寶是病毒性疾病、喂養問題或急腹癥等等。 重者反應性下降、嗜睡、癲癇、呼吸異常(包括呼吸暫停)、角弓反張癱瘓、失明、反應遲鈍、神志恍惚、昏迷等。 如何避免搖晃嬰兒綜合征? 對于寶寶的哭吵,家長要耐心客觀地分析其哭吵原因,可能是餓了或沒有吃飽,尿布濕了要更換,出牙不適,缺鈣易激惹,睡眠節律紊亂,還可能是患有某些疾病感到不適等。切記不要一哭就搖晃,特別是帶有情緒地用力過度搖晃。可先輕輕地撫摸嬰兒頭面部、手、足,輕拍其身體,或摟在懷里一邊哼著甜美的小調,一邊輕輕地、舒緩地搖一搖,能夠促進嬰兒神經反射和運動器官的健康發育。 如果用搖籃搖晃寶寶時,只能輕輕地前后、左右搖晃,不可旋轉、上下搖晃,或突然改變方向。如果是抱著搖晃,應將寶寶貼在大人身體上,大人靠腰部而不是靠胳膊來搖晃,讓寶寶隨著大人一起輕輕搖晃。像反復將寶寶拋到空中、將寶寶架在肩背上搖動、將寶寶放在大人腿上晃動、抱著寶寶旋轉等危險動作,應盡量避免。 ![]() 除了激烈搖晃寶寶外,在抱或背寶寶時必須給予寶寶頸部有力的支撐,并固定其頸部。一般來說,在6個月大之前,只要抱著寶寶,家長都應以手掌支撐住寶寶的頸部,若使用背帶,應選擇適合月齡并有支撐頸部功能的背帶。 ![]() 作者:湖南省兒童醫院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范雙石 |
|
來自: 糖果堡寶 > 《小兒發熱、呼吸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