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糖尿病這種“富貴病”已經走進平常百姓家,患糖尿病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在我們接觸了解糖尿病的同時,因知識儲備不足,很容易走進誤區,影響糖尿病的治療。以下30個誤區,糖尿病患者不要有。 1.吃的越少就越好 糖尿病人肯定是需要節制飲食的,但并非越少越好。如果吃得太少,攝入的能量、營養不足,就會加重病情,使機體更虛弱,嚴重的低血糖還會影響大腦功能。 至于每天進食量多少才算合適,應由專業營養師根據身高、體重、活動量及病情來估算。盡可能在不超過總熱量的前提下使食物多樣化。 糖尿病患者飲食總的原則是:進餐定時定量,多食蔬菜、粗糧,避免油膩,少量水果,每天保證攝入各種足量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這對恢復胰島素功能大有裨益。 2.大量服用降糖藥 不少患者在剛被查出糖尿病時,恨不得一兩天就把血糖降下來,許多患者為了將血糖盡快降下來,往往擅自多藥聯合、超劑量服用。但是不合理的大量用藥,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治療作用,還會加重藥物的副作用。 血糖下降速度過快或過慢對糖尿病患者都是不利的。既要使血糖長期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圍,又要避免因血糖下降“過快、過急”出現血糖的波動而導致低血糖或其他嚴重事件。 3.少吃糖就不會得糖尿病 實際上,糖尿病的發生與患者體內的胰島素相對或絕對不足有關,與吃糖多沒有明顯關系。只要胰島素功能好,吃再多的甜食,這些糖也會被機體利用、分解、處理,血糖仍然在正常范圍內。 不過患了糖尿病最好還是少吃或者不吃糖為好,因為某些食物如糖果、蜂蜜等含糖量高、吸收快,容易引起血糖快速升高,不利于控制血糖。 4.尿糖陰性說明病情已控制 正常人一般不會有尿糖,只有血糖增高超過 160~180毫克/分升時,尿中才有糖。但是尿糖陰性可包括尿糖升高、血糖降低、血糖正常3 種情況,因而尿糖陰性并非一定是糖尿病控制良好。準確的指標是化驗血糖。 5.只服用降糖藥物 單純依賴藥物治療糖尿病,是一種片面的做法。治療糖尿病要采取綜合治療,即健康教育與心理治療、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自我監測,俗稱“五駕馬車”。 一般癥狀較輕的糖友,通過飲食調理和適當運動,就可以使病情得到控制,只有在飲食和運動治療不能有效降低血糖時,才考慮藥物治療。 但在藥物治療的同時,仍需繼續堅持飲食調理和適當運動。只有在飲食控制和運動鍛煉的配合下,藥物治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單純依賴藥物是不可能達到良好控制目標的。 6.因尿多就控飲水 糖尿病人常常感覺煩渴、多飲、多尿,有的人為了減少多尿而有意控制自己的飲水,這是十分有害的。 如果強行限制飲水量,尿量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會造成機體失水、高滲,加重病情。 7.糖友不應吃水果 水果對人體有很多好處。比如,促進消化;平衡人體的酸堿度,有利于尿酸的排出;水果里的果膠、果糖、鉀元素、維生素等都對人體腸道健康和整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此外,水果還有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 對于糖友來說,吃水果后,血糖不升高,那就不是糖尿病患者了,糖友不是不能吃水果,而是要適可而止,建議糖友運動前吃水果,這樣可以幫助糖友肌肉更好地工作。 8.沒有癥狀就不需要治療 有些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沒有明顯的癥狀,健康體檢時才查出患有糖尿病,但他們自認為沒有癥狀就不需要治療。 殊不知,高血糖對患者機體的損害已經存在。如果血糖沒有控制或控制得不好,高血糖就會不停地侵蝕著機體的組織器官,嚴重時可導致患者出現各種并發癥。 因此,一旦患者被確診為糖尿病,無論有無癥狀都要堅持進行正規、科學、合理的治療,即除堅持服用降糖藥物、定期檢測血糖外,還要適當地控制飲食、堅持運動以及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等。 只有這樣,才能使患者有效地控制血糖并減少并發癥。得了糖尿病,通過吃藥、飲食調整等控制血糖非常重要,但有時一些廣告等也會向糖尿病患者傳達一些錯誤信息,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能受騙。 9.血糖水平正常就不會得糖尿病 糖尿病診斷的金標準是血糖,但血糖水平正常不一定就說明胰島功能正常。 胰島素水平的高低是人體適應于血糖水平而做出的反應,為了維持血糖正常,胰腺里分泌胰島素的B細胞就要增加合成胰島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代償作用。 但胰島B細胞的代償作用消失,就會出現胰島素分泌量不足的現象,引發糖尿病。 10.糖尿病可以治愈 就目前的醫療水平而言,糖尿病尚無根治辦法,醫學界把糖尿病定義為終身疾病,目前藥物對糖尿病的作用只是“控制”血糖,“延緩”并發癥的發生發展,而不是“治療”,更不是“治愈”。 但糖尿病患者不能因此悲觀失望,反而更需要堅持科學地與糖尿病“相處”,堅持長期治療,配合專業醫生,長期穩定地控制血糖,防止或延緩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發展。 11.診斷糖尿病只查空腹血糖 在臨床工作中,發現絕大多數糖尿病患者只做過空腹血糖、尿糖的檢查,就認為糖尿病已經確診,開始服用降糖藥,現代醫學認為,糖尿病是一種內分泌代謝紊亂性疾病。由于胰島素相對或絕對不足所引起的糖、脂紡和蛋白質代謝失常。血糖、尿糖增高只是糖尿病的一方面,其根本在“胰島功能低下”。 所以診斷糖尿病的客觀指標是胰島素釋放試驗、C-肽興奮試驗,有條件的還可以檢查胰島素受體結合率。 12.終生依賴胰島素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終生依賴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晚期,胰島功能衰竭,需要胰島素治療。所以,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需要終生依賴胰島素治療。很多糖尿病患者使用一段時間胰島素后,可以停用。 13.服藥時間無規律 只有嚴格按照醫囑來進行服藥才能較好地控制糖尿病,這也是有些糖尿病病人在長期服藥時依然不能控制病情的原因之一。 服藥是件嚴肅的事情,不能自己做主,更不能吃吃停停。 14.血糖控制了可以大吃大喝 糖尿病的治療是飲食、運動、藥物等的綜合治療,飲食治療是不可或缺的基礎。良好、持之以恒的飲食治療不但能減少藥物的用量,尚能保持穩定的體重和代謝狀態。 即使血糖控制得很好,也不要大吃大喝。 15.二甲雙胍傷腎,不能服用 二甲雙胍在臨床上用于糖尿病的治療已半個世紀以上,是一廉價而有效的口服降糖藥物,尤其適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沒有腎毒性,也不會傷腎。 服用二甲雙胍的患者需具備一定的腎小球濾過功能,與其他藥物一樣,需要在醫師指導下應用。 16.只吃無糖食物 有一定飲食治療知識的糖友都應該知道,飲食治療的目的在于控制總熱量和均衡飲食,而并不在于專門吃所謂的無糖食物。 17.糖尿病只要按時服藥就行 血糖的控制是終身的 ,一般情況下 ,糖尿病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 ,將血糖控制到了一個理想的水平之后 ,血糖有時會因某些情況而出現波動 ,尤其是在某些特殊的情況時,血糖可能會出現過高或過低的現象 。 因此 ,要求我們在按時服藥的同時 ,還需定期監測血糖的變化 ,在醫生的指導下注意生活方式及用藥規律 ,長期穩定地控制好血糖。 18.年輕人不可能得糖尿病 如今,糖尿病已有年輕化的趨勢,年輕人也需要養成健康的行為與生活方式,重視糖尿病的預防。定期體檢有助于及早發現糖尿病及早采取措施治療。 現在20歲出頭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的患者越來越多。 19.血糖控制得越低越好 血糖應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不能過高或者過低。血糖控制得好,可以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血糖過低會出現低血糖血癥。 凡事過猶不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即可。 20.多吃藥可以多吃飯 在糖尿病圈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如果不控制飲食,無論服用何種藥物,都不能控制好血糖。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飲食治療是糖尿病綜合治療的基礎,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能放松警惕。 21.新藥貴藥就是好藥 為了健康,人們總是不惜花費巨資,四處求醫問藥,一旦聽說有什么新特藥總是想著第一時間去嘗試,經常是花費了巨額藥款病還沒治好。 對于一些新特藥還是不要盲目服用。 22.不做長期血糖監測 若出現藥物繼發性失效,血糖不達標,即使吃藥效果也與未吃藥相同。糖尿病患者必須定期監測餐前及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 23.只吃中藥 中藥的降糖作用十分有限,更不可能根治糖尿病,中藥主要不是用它來降糖,而是來改善癥狀和防治慢性并發癥。可見,如果為了降血糖,單純依賴中藥是不明智的。 24.為控制血糖讓自己餓著 如果主食攝入不足,總熱量就無法滿足機體代謝的需要而導致體內脂肪、蛋白質過量分解,身體消瘦,營養不良,產生低血糖,甚至出現饑餓性酮癥。 糖尿病患者不能餓著自己,要保證充足的營養攝入。 25.空腹血糖不高,就沒有糖尿病 有些糖尿病空腹血糖不高,餐后2小時血糖超標。所以即使空腹血糖正常,也不要放松警惕,還需要加測餐后2小時血糖。 26.糖尿病只不過是血糖高點 很多人認為糖尿病只是血糖高點,糖尿病早期僅有高血糖而無癥狀,殊不知,如果對升高的血糖置之不理,過不了10年,并發癥就會登門造訪,與其此時后悔,不如及早采取措施控制血糖。 27.治療糖尿病,只要控制血糖就行了 預防糖尿病并發癥,單純控制血糖是不夠的,血糖、血脂、血壓、體重等均達標,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并發癥。 28.只要能降血糖的藥就行 對于降糖藥物的選擇 ,糖友應根據具體病情 ,考慮單獨或多種藥物的聯合治療。并非只要能降糖 ,用哪一種藥都可以。 29.無糖食品隨便吃 無糖食品,一般指不含葡萄糖、蔗糖或用其他甜味劑如木糖醇等替代的食品,無糖食品仍含有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還是糖,消化吸收以后還是能變成血糖,吃這些食物后血糖還是會升高,只不過升高的幅度較小而已。 30.過度擔心藥物的不良反應 降糖藥劑量只要在藥典規定的范圍內,都是安全的。不良反應僅見于個別患者,且不良反應在停藥后即消失,不會帶來嚴重的影響。 其實,高血糖未得到控制帶來的并發癥危害比藥物的不良反應要大得多。 關于治療糖尿病,你還有哪些疑問,歡迎留言! 作者:董勝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