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八股文寫作技巧系列

     文明世界拼圖 2019-01-02

    八股文寫作技巧系列-轉自天涯

                          注:圖為清八股文名家《熊伯龍八股文集》。

    多看多寫
        在撰寫這個題目之前,筆者倏然想起一則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從前有一個好學上進的青年,總覺得自己手無縛雞之力,身無寸劍之功。也應該下點功夫學點真本領。于是他走出家門,遍訪名師。結果經過三年時間的刻苦鉆研,終于學會了一門“斬龍”的技能。回到家鄉時總免不了向鄉親們炫耀一番。這時候,有一個人站出來問:“我們雖然欽佩你的斬龍技能,可是世上有龍嗎?”這個青年一下子恍然大悟,心想,可不是怎么的,世上哪有龍的存在呢!

    由此使我產生這樣一些怪異的聯想,如今再說“八股文的寫作技巧”是不是誘導人去學習“斬龍”的本領呢?思來想去,我又覺得這樣比附未免牽強,其實完全是兩回事兒,“龍”是根本不存在的,而八股文畢竟在明清兩代的科舉考試中,占據科場五百年,發揮過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即便讀者明白了八股文的寫作技巧,誰也不會去鉆那個死牛犄角,一門心思地去寫作八股文。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地說,你如果掌握了八股文的寫作技巧,就等于獲得一把打開八股文奧秘之門的鑰匙,不僅可以增強古代常用文體寫作的基礎性知識,而且還可以激發自己學習古代的傳統文化的熱情,進而推動中國科舉文化的學習與研究健康有序地向前發展。

    那么究竟怎樣去學習和掌握八股文的寫作技巧呢?八股文怎樣才能寫得出奇制勝?是科舉時代許多人殫精竭慮、日思夜想的問題。沈虹臺總結出的“十要”可視為八股制義的度人金針。文云:

    文要布置。文章最要相生次序,如先虛后實,先略后詳,此其常也。亦有先實后虛,先詳后略者,則其變也。知此布置,則文有起伏,有首尾輕重,徐疾各得其所。

    文要開合。一篇中自有開合,一股中自有開合,如欲抑先揚,欲揚先抑,正題先反,反題先正也。

    文要照應。照應則文字謹嚴,不至汗漫而不可收拾,然有起繳照應者,有前后照應者,有一股中自照應者,在人善用之耳。

    文貴錯綜。同股長短相間,用句偶散相生,則錯綜矣。

    文要清新。凡作文須要人棄我取,人取我與之意,韓退之所謂惟陳言務去,正此意也。

    文要無中生有。古文如歐公《朋黨論》,東坡《范增論》,皆得無中生有,時文則荊川尤眾。

    文要爾我相形,如本當說東,然單說東,則或意不明,氣不揚,則當以西形之。如本說西,欲如此,然單說已欲如此,則或意不明,氣不暢,則當以人亦欲如此行之。孟子今王鼓樂先王以仁義二章,皆此法也。

    文要華瞻。東坡與侄書曰:凡文字少小時須令氣象崢嶸,彩色斑瀾。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其實不是平淡,乃絢爛之極也,汝之見我而今平淡,一向只學此樣,何不把舊時應舉文字看,主高下抑揚,如龍蛇捉不住,但當學此。

    文要詠嘆。詠嘆文法多施于先實先詳之文,以意盡而若未盡,故再申數語以詠嘆之,則文有余波。不至索然無味。有一二句冷語詠嘆者,有五六句雄語詠嘆者,有流水聯詠嘆者,有兩實股詠嘆者,隨題而用不可執。

    文要模寫。作文須設以身處其地,目擊相事,體貼一段精神出來。如告君父,須寫出忠剴意思,如論時事,須寫出利害意思,如論小人,須寫出巧媚隱伏意思。論君子,須寫出不易坦實意思。人能模寫得出,即為好文矣。歐公《宦者論集》,東坡《諫用兵書》所宜熟玩。

    文要圓熟。文章硬澀,只是不熟,不熟由于不多做,做多則其間利病,不必待人指摘,自能見之。東坡云:新詩如彈丸,蓋言貴圓熟也”(見《塾課分編注釋·先正論文》)。

    就我個人寫作的體會而言,無論寫什么體裁的文章,要想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和水平,如果概括地說,其實就是一句話,四個字。即:多看多寫。就像《四勿齋隨筆》中蘇文忠對孫莘老說的那樣:“作文無他術,惟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則自見之”(見梁章矩《制義俗叢》卷二)。也就是說,看得多,寫得少,時間一長,必然會眼高手低。看人家寫的東西,也感覺不出怎么樣的出彩,可是這個文題拿到你的手里,你可能抓耳撓腮,硬是寫不出來。即使勉強寫出來,也絕不是精彩之作;反過來說,根本沒有讀多少書,對《四書》、《五經》的內容更是知之甚少,卻把自己關在屋子里,硬要寫出一篇八股文來,顯然這也是辦不到的,其原因就是你的寫作已經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中國科舉教育的實踐證明:凡是出類拔萃的八股文名家,都是“多看多寫”的努力實踐者。





    八股文寫作技巧系列-轉自天涯

     

    注:圖為清代狀元吳鴻的八股文集

    難在破題

    要想寫好八股文貴在認題,也重在認題。所說的“認題”用一句比較通俗的話說,其實就是對八股文的文題必須有透徹的把握。因為無論是破題、承題、起講,還是在此之后的提比、中比、后比,束比,都離開不一個“題”字。劉熙載說:“文莫貴于尊題”見《藝概》卷六)。一篇合乎程式的八股文在正文里,必須將題義說全、說透,說深,“將題說得極有關系”。不然的話,何“尊”之有?因此說,文題是八股文的靈魂,是代圣賢立言的基礎。

    所謂代圣賢立言,具體體現在八股文的寫作上,就是進入起講以后,用現在的話說,就要“進入角色”了,必須順著兩千多年之前那些圣賢的思路,模仿他們的語氣進行寫作。如果題目用的是孔子、孟子或曾子等人的詞句,那么寫作者“代圣賢者立言”,如果題目用的是權臣、悻臣或者狂士的詞句,寫作者也要裝扮成這些家伙,按他們的想法和口吻去寫作,而且必須做到“文必肖題”、“文必如題”(見劉熙載《藝概》卷五、卷六)。也就是說題有形貌,行文時必須與之相稱;行文中所體現出來的精神氣質、口氣、聲音、神采等都要與題目中的人物一模一樣;題義中有的,文中必須要有;沒有的,文中不能有所添加。否則就是“減題”或“添題”。從這個意義上說,尊題、肖題和如題,是八股文寫作的基本要求。

    明代著名的八股文大家之一茅坤說:“一曰認題,題中精神血脈處,學者須先認得明白,了了悉之心中,方可下筆,然后句句字字洞中骨理。予嘗論舉子業,淺視之,則世所剿襲貼括亦可掇一第,茍于中得其深處,謂之傳神可也。孔孟學問宗旨雖同,其部深淺大小亦自迥別,學者茍以孟子論學之言摻入孔子,便隔一層矣。予故論為文須首認題”(見王步青《分課小題續編·先正論文》)。既然說“認題”如此重要,決定著八股文寫作的得失成敗,那么在八股文寫作中究竟應該怎樣“認題”呢?概括地說,有這樣幾句話:認清題面,認準題意;找準題位,熟悉題型。講實字,以觀義理;講虛字,以審精神。

    劉熙載說:“題有筋有節,文家辨得一節字,則界畫分明;辨得一筋字,則脈絡貫通”(見《藝概》卷六)。具體地說,一個題目到手以后,必須全面、細致、多角度地審視題目,弄清楚某種實理宜發,某種虛神宜摹,某一字不可滑過,某一句不可著跡,只有這樣才能認清題面,認準題意。再此基礎上,再細致體味本題之上下文的基本含義,弄清它們的主旨與本題的內在關聯,究竟怎么做才能融合本題所在的句的、章的、節的主旨,章旨在本題者,闡發本題的義理;而在上下文的,則必須用本題去統攝它。至于說熟悉題型,也就是說什么是單句題,什么是連章題,什么是截搭題等,都了然在胸,一看即知。如果分辨不清題型,就不可能選擇好合乎本題的寫作方法,要想寫好,是根本不可能的。(見龔篤清《八股文史探》)。因此,過去寫八股文的人首先要過好“認題”這一關。




    八股文寫作技巧系列-轉自天涯
                                       貴在承題

     

    知道什么是承題以后,很自然會聯想到怎樣寫好承題?因為破題只有兩句,只能包括大意,所以其意義比較渾融,不可能把題目中的所有字眼都破透,接下來的任務就由承題來擔負了。因此說,承題時就要把破題中的主要字眼,拈出一二,加以說明,承題的主要任務是把重點引向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并談化文題在原書的原義。在這里,先看三則鄉試中的承題,為了使讀者看出它與破題必然聯系,也將三則破題引述如下:其文題是《六十而耳》(二節):

    ⑴ 圣人示人以化神之境,終其身于學了。(破題)

      夫耳順則化從心,所欲斯神矣。必六十七十時始克及之,學焉可以巳乎?(承題)

                ――主司汪 程墨

    ⑵ 由耳順以及從心,圣學一天德也。(破題)

      夫圣者希天,耳順也,從心也,至六十則純于理,七十則全其功矣,圣學何莫非天德哉。(承題)

                ――第一名,作者:張潮普

    ⑶ 知與行各造其極,圣心妙于時矣。(破題)

      蓋耳順,則心無不通,而知之至矣,不逾矩,則心有所范,而行之安矣,然必至六十七十也,所謂妙于時圣乎。(承題)

                ――第五名,作者:程琰

    這三則承題均選自乾隆刻本《直省鄉墨得珠》,也就是說都是舉人的優秀試卷。寫得好的承題,必須與破題相關照,一般地說,如果是正破就要反承;反破的話就正承。順破的話就逆承,逆破的話就順承。分破的話就合承,合破的話就分承。總而言之,承題目多為明承,并且一起一伏,相互照應。

    梁素冶說“如遇長題不能逐句承出,則宜擇關切重大者籠括之。承題最忌平頭、并腳,平頭者,平頭者,領頭數字與破題領頭數字相同,如破題領頭用圣人,承題領頭亦用圣人是也;并腳者,煞尾數字與破題煞尾數字相同,如破題煞尾用而已字,承題煞尾亦用而已字是也。起頭用夫字者,承、破意而指點之辭也;甚矣字者,承、破意而懇切言之也。破題于圣賢帝王諸人須用代字,不可直指其名,承題則直言之,如堯、舜則直呼堯、舜,孔子則直呼孔子,其余諸人效此,無復避忌也。(見梁章矩《制義叢話》卷二三)。

    如果文題中涉及到上文,那么承題的第一句必須從本題說起,即便是與上文關系密切,難以撇開上文,也要先承本題,然后再倒入上文,這樣才能使其題位不亂。明代的八股文,往往都在承題的結尾處,領承上文,這樣的體式比較精善。其原因就是在未順口氣之前承領上文,其上文在上,本題在下,體裁比較順當;如果考慮到順口氣,而在一開始就領上文,那么就本題在上,而上文在下了,其結果是義理倒置,體裁乖舛。

    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成化、弘治之前的八股文,多是這種體制。如茅坤《何哉君所為輕身至君無見焉》,承題云:“夫君之欲就見賢者,固其好善而忘勢,而魯臣卒沮之,豈非吾道之將廢也歟?此臧倉所為讒孟子于魯平公而為之言也。”唐翼修云:“前輩起講過于簡短,則不易學。承題長而條暢,何必不學?況于三四句之下,即原題亦不嫌其過長也”(見梁章矩《制義叢話》卷二三)。

    在科舉考試中,有的人就是因為一個承題,就被胡涂考官所錄取。歷史上有這樣一則笑話:有一個僻遠的小縣,在童試考試時,參考的人數勉勉強強達到所規定的名額,所以說在錄取過程中,考官只看破題和承題作得說得過去也就錄取了。考官在審閱這個小縣考生的試卷時,均是看完破題和承題也就不再往下看了。其中有一份試卷在承題后特意大書了“且夫”兩個字,考官順手批閱道:“大有作起講之意”。于是把這份試卷選拔為榜首。雖然這近乎一個笑談,但也說明一個問題,也就是說,承題在八股文寫作中,是一個非同小可的一個環節。


    寫好起講

    八股文寫作技巧系列-轉自天涯

     

    起講在明代萬歷之前,稱其為發凡或者“原起”。那時候的八股文在承題之后,還要有一段述說圣賢為什么發出題中之意的原題,但萬歷之后,原題就取消了,而是在承題之后直接就進入口氣,也就是起講。

    起講雖然是八股寫作的第三步,但它是整篇文章發揮、闡述的開始。據李延罡所引《八股程式》說:“起講居其先,何言乎?起講以題意自此而講也,責渾圓而忌淺陋,貴高朗而忌浮游。其間有承上留下之互異,起收反正之不同,作之者當使爽心而快目,不然起不動人,后雖可觀,無足尚矣。”既然說八股文“代圣賢立言”,就要在行文過程中,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氣說話,破題和承題之后,從起講開始,就真的要進入角色了。作為八股文的作者,從起講開始就得仔細琢磨,怎樣摹擬用圣人的口吻說話,而且要說得滴水不漏。八股文有一種特有的語氣詞,也可以稱作發語詞,就是在開口之前,用一個約定俗成的語氣詞引領下文,類似于我們現在口語常用的“要說”、“按說”、“總之”這樣的一些話,也就是行文中所用的“夫”、“蓋”這樣的一些發語詞。

    一般地說,起講宜虛而不宜實,宜簡而不宜詳,寫的好的往往都是開門見山,短短的幾句話,就把想說的話提綱攜領地講出來,并由淺入深地闡述出自己的觀點,這樣才能顯得井井有條,避免頭上安頭、屋上架屋的毛病。起講最忌諱的是“猶抱琵琶半掩面”,想說又欲言又止,總是給人一種蒙頭蓋臉的感覺。用現在比較通俗的話說,就是爽快人要說爽快話。如《童蒙金鏡》有一篇章題為《學而時習之》的八股文,其起講是這樣寫的:                                                                                       學貴時習,圣人深為人希望也。(破題)

    學而時蓋時習者,學力純功也。學而時習,夫子所以深為人望也。(承題)

    若曰:天下之生而明善生而復初者幾人哉?下此則有需于學焉。荑恐誦讀既加,而不能繼其功焉。而不能永其力焉。雖亦未始非學乎。寵幸不學者無異矣。(起講)

    閱讀這樣的八股文,就感覺不出有疊床架屋之感。《曠視山房課兒草》中說:“起講更須擒題醒豁,不可一句說盡,轉折分明,不至淚沒以后漸回力量。擴而充之,便是煌煌大文。不至走入空滑浮泛,此蒙養之功也。”由此可見,起講寫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到整篇章八股文的優劣成敗。能否做到“擒題醒豁”,是八股文起講部分寫得好不好的一個重要標準。也是八股文作者一個重要的基本功。

    文章的主題應該在起講中確定,它就像人的腦袋地一樣,精思妙義先從這里產生,因此說,高水平的起講,應該扼住全文之綱領,并總括全題,包籠全篇大勢。起講開頭有用一、二句渾起的,也有拈出題目中的一、二個字明起的,無論采用哪一種方法,都要把想說的話說清楚,但又不能把題義說盡。

    起講的方法很多,一般地說,如果題目無上文的話,可采用題前寬說法、題前補襯法、就題虛起法、虛取題神法、借賓陪主法、借主定賓法、援古證今法、引經斷事法、推原來歷法、故說疑案法、急擒題字法、講首先虛籠下意,后轉入本題法、雙起側落法、兩路順襯題情法、兩路反襯題情法、反題說法、開合法、反挑法等;相反如果有上文者,可采用從上文退入本題法、即上文別出本題法、將上文黏合本題法、將上文陪講作一家賓主法、暗頂上文不露字眼法、講首頂遠脈、講末頂近脈法、借勢點出題面或帶出題字法、單頂上文竟全不及本題法等。所有這些方法,其目的就在于安頓上下文,既不讓書義顛倒,又可以留有余地,不至于將題義說完。正常的起講都在七八句之間,就是較長的也就是八九句而已。



    入題的寫作

    在八股文寫作過程中,起講之后就進入“入題”階段了,往往都是用一二句或者三四句過渡性的語言,把題義領入到八股文的正文之中。因為它正處于咽喉的地方,所以出入吞吐都得經過這個地方,應該說,它是起講與提比之間的重要紐帶。劉熙載在《藝概》中說,入題“要領得起”,意思就是它必須使題前部分與正題部分結合得天衣無縫。

    入題的具體方法,龔篤清概括得非常好。即“題目有上文者領上文以入題;無上文者,可虛虛叫起本題為入題;無上文者而有下文者,則要照應下文,領題后仍要留出下文地步;題目有上文兼有下文者,則領上入題劃清本題所論內容的界限,意思仍要留照下文。有從本句領者,或逆題下截而入,或順題上截而入,但都應相起講之勢而為之接應,才不脫節。若全章或連章之題無上下文者,則用渾括領起以入題。若題目字數多,而應有下文者,應從上文串到本題末句,或明點末句之字,或虛籠末句之義,以清題界,仍宜落在題前。”(見《明代八股文史探》)。

    從所知見的明清八股文范例看,有的作者根據行文需要,也有不寫“入題”的,而是起講之后,直接進入“提比”的寫作。從而可以看出,盡管八股文有嚴格的寫作格式,但“文無定法”的規律似乎在八股文的寫作中也是可以遵循的。



    八股文寫作技巧系列-轉自天涯

     

    提比的寫作

    以上說到的都屬于題前部分,應該說是布置于八股文正文之前的格式,從提比開始,才算正式進入八股文的正文寫作階段。到這一階段,就要根據題前部分所破解的出來的題義,圍繞所確定的主旨,對儒家的微言大義進行闡發,以表現作者對儒家經典熟悉與把握的程度。

    從整體上說,提比、中比、后比、束比,每比分為兩段,這才稱其為八股。每股短則一二句,長則一大段,還可以拉長分割,大股中夾小股。種種花樣只是以對偶分解題意。相對兩股的構成,有七種方法:剖一為兩,補一為兩,迴一為兩,反一為兩,截一為兩,剝一為兩,襯一為兩。八股結構的一種說法是要有“起、承、轉、合”,這個格式當然是古已有之,但是直到八股文才算固定下來。具體地說,從全篇來講,起講為起,提比為承,中比為轉,后比為合,其間的內部聯系相當緊密;如果往細了說,提比、中比、后比之內也各有起、承、轉、合的邏輯關系。

    對于題比,《八股程式》上說:“宜領上文,間提本題要字。”又說:“貴乎能留也……貴乎能繼也”等等,意思是說,提比承接起講,為八股之首二股,實際上是文章發揮議論的開始,所謂“留”,就是給后面留有余地;所謂“繼”,就是使后面便于銜接,可以在此基礎上繼續發揮。提比相當于總論,不能寫得太實,又不能寫得太長,只要把題意寫出來也就可以了。為中比和后比的充分發揮奠定基礎。提比的具體寫法往往是一意生兩意,或者一比反,一比正;或者在起處反,收處正;不同的題目采用不同的方法。為了使感興趣的讀者玩味揣摩,引述一則張之洞所寫的提比,文題為《子曰中庸之為》,文云:

    古帝王執中同其操,建中歷其學,而坊情正性,復合天下之。智愚賢否,以大其裁成,故首出有圣神而無黨無偏。四海共仰,維皇之極。

    古帝王庸言有必謹,庸行有必嚴,而家塾黨庠,復統萬世之。父子君臣,以立之準則,故躬行有天子而教忠教孝。群黎其喻,天道之歸。

    此題出自《論語·雍也》,原文意思是:孔子說,天下最適中、最平常的道理,算作極好的德行。但我看現在的人,少有這個道理,已經很久了。張之洞以此為基點,生發議論,二比論說都有次第,并兩股對仗得十分工整。對仗工整對八股文的寫作來說,是基本要求,只要是大致工整也就可以了。





    八股文寫作技巧系列-轉自天涯

    中比的寫作

    有的八股文,在提比之后常用一二句,或者三四句散句醒出全文之文眼,稱其為出題,也叫作點題。有的文章在入題時已經點題,當然就沒有必須畫蛇添足了。中比是全文的最主要部分,闡發題中要旨的主要任務就由中比承擔。《吳南舊話錄》所引《八股程式》說:“中比居中,在人則為腹,固無所不包也。題之虛者,委折以得其情;題之實者,精核以明其義,以兩股為準。三股、五股以至七股、九股、流水股各出者,則題之長短不一。”

    這段話回答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為什么我們在閱讀古人所寫作的八股文,經常發現從形式上看有時候并不都是八股,也就是說,所謂的“八股”并非就是機械的八股文章,而是要根據題意而確定。在一定的范圍之內,是可以自由伸縮的。啟功先生曾經說過“至于必須八股,那屬于發命令挾制人時所規定的苛刻要求之一,在早期考場中也不完全這樣。相題作文,題中兩項論點,即作兩大扇,題中三項論點的,即作三大扇,也被允許,并非從來未見的。只是越往后來,要求愈苛,應考作文的人誰也不敢冒險云作罷了。更有只有六股的,童生(青少年初次應考的)的考卷,作不出八條的只作六股也可以。”見《論八股》)老先生所言極是,但有一點,參加童試者,不只是青少年,無論多大年齡都可以參加,都視為童生。但是不管怎么說,要是到了考場上,特別是鄉試、會試的考場上,還是應該恪守“以兩股為準”的原則,否則還是算作違式的。

    中比既然相當一個人的腹部,所以包容的內容比較多,也可以說是全文的核心部分。既然關上鎖下,又要精確地論述題目中所提出的問題。論述時要為后比留有余地,不宜完全都是實筆實寫。具體寫作過程中,可以正起,也可以反起,一般地說,正起則反承,反起則正承。當然也有中比全反,到后比才正寫的。往往自己覺得怎么順手,就采用相應的寫作方法。在這里,不妨列舉一個八股名家唐順之所寫的中比,題目是《一匡天下》,文云:

    慮王室之衰也,于是乎有葵丘之會焉,誓之以五命之嚴,申之以載書之信,而以下陵上者始之所懼矣。

    慮彝狄之橫也,于是乎有召陵之師焉,連八國之援以催其鋒,許屈完之盟以懷其德,而以裔謀夏者始知所警矣。

    這個題目出自《論語·憲問》,中比從所以“一匡天下“的原因,說到其正面的題意。這是明代八股文中比的形態,從對偶上看,并不是顯得十分的工整,因為兩股對仗并不求其非工整不可。但仔細琢磨,又覺得其非常符合沈虹臺所說的《論股法》,即:“有輕敘,有重發;有照應,有賓主;有反復,有疑問;有流水,有推說;有鎖上,有起下;有轉換,有操縱;有一層,上一層”(見《塾課分編注釋·先正論文》)。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卡2卡三卡4卡免费网站| 老司机免费的精品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 夜鲁鲁鲁夜夜综合视频|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 日韩精品国产中文字幕|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免费看|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 日韩深夜免费在线观看| 搡女人真爽免费视频大全| 国产精品一码在线播放| 国产无套护士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不卡自拍|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APP| 最新国产精品好看的精品|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婷婷|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亚欧洲乱码视频一二三区| 福利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另类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成AV人片久青草影院|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综合av| 蜜桃久久精品成人无码AV| 东京热大乱系列无码|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欧美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2018|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 免费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色妞色综合久久夜夜| 免费现黄频在线观看国产|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99| 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欧美| 99视频30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人成网站在线观看看|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53| 大帝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WWW永久成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