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來了,但是也別忘了溫暖的秋天曾經(jīng)來過。。。 金秋時節(jié),揚州這座不大的古城,真格是游人如織,紅男綠女摩肩接踵,進入到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節(jié)。2008年揚派然而,外地游客下?lián)P州,往往游玩的是瘦西湖、何園、個園等幾個知名景點。 卻幾乎無人知道位于瘦西湖內(nèi),還有一個深藏不露的景點——這就是,素有全國園藝五大流派之一的揚州盆景園。 揚州盆景園,是目前中國五大流派中唯一入選“非遺”的盆景園。 盆景園融“詩、書、畫、技”于一體,清秀、古雅、飄逸。 寫意的風格和“一寸三彎”的剪扎技藝,是區(qū)別于其他各派盆景的最顯著特征。 盆景是漢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藝術(shù),它蘊含文學和美學,并集植物栽培學、植物形態(tài)學、植物生理學及園林藝術(shù)和植物造型藝術(shù)于一體。 觀之,給人以美的享受。 清朝名人李斗著的《揚州畫舫錄》中,對揚州盆景進行了細致描寫。揚州盆景風格,又稱'揚派'盆景。 中國幅員遼闊,由于地域環(huán)境和自然條件的差異,盆景流派分為嶺南派、川派、揚派、蘇派和海派等傳統(tǒng)五大流派 揚派盆景受揚州明清時期畫風的熏陶,并受古城造園、養(yǎng)花傳統(tǒng)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它仿效名山大川,借鑒山水名畫,方寸之間,意境闊大。造型嚴謹而富有變化,清秀而不失壯觀,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譽。 揚州盆景分樹樁盆景、山水盆景和水旱盆景等。特別是觀葉類的松柏榆楓、瓜子黃楊等樹樁盆景,可謂獨樹一幟。 揚派盆景博物館,總體占地面積約40畝左右,建筑面積約3000平米,里主要分為有三大區(qū)域:室內(nèi)展館、室外展區(qū)和生產(chǎn)養(yǎng)護區(qū)。 揚派盆景采用棕絲“精扎細剪”的造 型方法,如同國畫中的“工筆細描”。 揚派盆景唐、宋時已有制作,至清代,揚州廣筑園林,大興盆景,有“家家有花園,戶戶養(yǎng)盆景”之說。 揚派盆景尤以觀葉類的松、柏、榆、楊(瓜子黃楊)別樹一幟,具有層次分明、嚴整平穩(wěn)、富有工筆細描裝飾美的地方特色。 揚派盆景特別講究自幼培養(yǎng),這就是“樁必古老,以久為貴;片必平整,以功為貴”。 由于受揚州經(jīng)濟文化和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揚州盆景和揚州園林一樣,既有北方雄建的特點,又有南方秀美之特征。 詩云:卷石洞天天刺破,西園曲水水漣漪,虹橋修禊存古意,揚派盆景新天地。顧名思義,這便是揚派盆景的精華了。 揚派盆景,如票如拂,時放時收,組合巧妙,互為因借,構(gòu)成了一個以瘦西湖為共同空間,景外有景,園中有園的藝術(shù)境界。 隨意看來,一盆清水,幾塊碎石,二三樹樁,便能使人產(chǎn)生置身名山大川、古木叢林的美感。 渡步在瘦西湖里,沐浴著春風,過橋有桃園,云壑松風,水天一色,令人的那一棵浮燥的心,頓時便會清靜下來。 揚州盆景在樹木造型上以規(guī)則型為主,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云片”。云片是用棕絲精扎細剪的方法,將枝葉扎成平整的薄片。一般頂片的形狀為圓形,中下片多為掌形,如藍天中層云涌簇。 透門內(nèi)望,完全是一幅書畫家臨池作畫的絕佳所在。真格是: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只需站著,想象一下盛夏時節(jié),蟬伏柳葉,綠蔭處高歌鬧人的動人景致,那便足了。 瞧:從這窗臺向里面看去——青松、鮮花,層層相連,象不象一幅精致的山水畫? 置身盆景園內(nèi),不需出門,只要轉(zhuǎn)過身來朝外觀看——近處:桃花正紅、柳枝泛綠、湖水漣漪;遠處:平山堂里的棲靈塔,隱約可見。 揚州盆景蒼古清秀,靈巧飄逸,尤其是在全國各流派中獨樹一幟的“云片”造型,更顯示出豐厚的文化意蘊,仿佛進入了《憶江南》夢幻般的瑰麗世界,韻味無窮。 受明清畫風熏陶,借鑒山水名畫,方寸之間,意境闊大。造型嚴謹而富有變化,清秀而不失壯觀。 整整2個小時過去了,我拖著疲憊的雙腿,走出揚州盆景搏物館。路邊,坐著幾位攝影“發(fā)燒友”,瞧著他們的長槍短炮,我不禁上前發(fā)問:“諸位大師,如不進入盆景園,面對美景殺傷一下相機的內(nèi)存?” 對方回答:“就是才從盆景園里出來的,沒料想揚州的盆景園這樣精致,我們的相機內(nèi)存都被殺光了。這不,正在等朋友送來貯存卡呢。” 雙方一笑,彼此道別。 金秋里的揚州,就象是一首悠長的小詩,在輕聲吟誦著它一年四季間的美麗景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