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悼亡為主題的詩,最早出現于晉代,由西晉文學家潘安所作,以哀悼其亡妻。到了唐宋時期,悼亡詩(詞)不再只限于丈夫哀悼亡妻的專用詩題,也可以是對亡故的親人或朋友表達追悼、哀思之情。這10首令人動容的悼亡詩詞,可以了解一下。 一、《離思五首·其四》(唐·元?。?/h2>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是詩人為悼念亡妻韋叢而作的,韋叢出身高門,美麗賢慧,但二十七歲便早逝了。詩人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隱喻愛情之深廣篤厚,經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別處的云都黯然失色。 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北宋·蘇軾)
公元1075年,蘇軾來到密州,這一年的正月二十日,他夢見亡妻王氏,便寫下這首傳誦千古的悼亡詞。蘇軾十九歲時,與年方十六的王弗結婚,王弗不僅美貌,對待雙親也很孝順,兩人恩愛情深;不幸的是,王弗二十七歲就去世了,對蘇軾打擊很大。 三、《沈園二首》(南宋·陸游)
陸游一生最大的個人不幸就是與結發妻子唐琬的愛情悲劇,他在二十歲左右與唐琬成婚,倆人感情很好,可是陸游的母親認為唐琬把兒子的前程耽誤殆盡,就命陸游休了唐琬。沈園即沈氏園,故址在現在的浙江紹興禹跡寺南,這兩首詩是陸游七十五歲時所寫,距沈園邂逅唐氏已有四十多年了,但對她的感情絲毫未減。 四、《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清·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的妻子盧氏多才多藝,可惜倆人結婚后僅三年,妻子就亡故了。這首詞上闋寫喪妻后的孤單凄涼,一個“涼”字絕不只是天氣,更是詞人的心境。下闋自然地寫到了詞人對往事的追憶,然后產生出無窮的惆悵、遺憾之情。 五、《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宋·李清照)
這首詞前有題注: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但明為詠梅,實為悼亡,寄托了詞人對于南遷后不久就不幸病故的丈夫趙明誠的深摯感情。其中“人間天上”一語,寫盡了尋覓苦;“沒個人堪寄”,寫盡了悵然若失之傷。 六、《李白墓》(唐·白居易)
公元762年,李白于安徽當涂縣去世,葬于龍山;公元799年,白居易二十八歲,他在宣州(今安徽宣城),曾去憑吊李白墓。全詩用李白生前杰出的成就,與李白坎坷的命運、死后墓地的荒涼和后世文壇的暗淡形成了多重對比,從而賦予了作品驚心動魄的藝術感染力。 七、《臨江仙·秦樓不見吹簫女》(南唐·李煜)
李煜十八歲娶周宗之女娥皇,即位以后即立為昭惠后。二人情感甚篤,婚后十年昭惠后因病逝,李煜十分悲傷懷戀。首句以“秦樓女”代指所懷之人,不僅寫其容貌,更寫其才藝,加強思念的感情。因為是獨自面對,不得與所愛者共享,一切的美好就只是徒然。下闋掉轉筆頭去寫回憶與心情,當時情景雖然美好,現在卻已經存在著不能如愿的遺憾。 八、《錦瑟》(唐·李商隱)
這首詩是李商隱晚年之作,關于其創作意旨歷來眾說紛紜,但認為是悼亡之作的人最多。詩人大量借用莊生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田生煙等典故,采用比興手法,把聽覺的感受轉化為視覺形象,創造朦朧的境界,從而借助可視可感的詩歌形象來傳達其真摯濃烈的深思。 九、《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北宋·賀鑄)
這首詞是賀鑄從北方回到蘇州(閶[念chāng]門指蘇州城西門,代指蘇州)時悼念亡妻所作的,詞人的一生輾轉各地擔任低級官職,抑郁不得志,年近五十閑居蘇州三年,其間與他相濡以沫、甘苦與共的妻子亡故,今重游故地,想起亡妻,物是人非,作詞以寄哀思。 十、《悼亡三首·其一》(北宋·梅堯臣)
公元1044年,梅堯臣與妻子謝氏乘船返回汴京,七月七日至高郵三溝,謝氏死于舟中。梅堯臣后來寫的三首悼亡詩以質樸見長,曲折而凄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語言平淡,情真意切,把內容和形式完美的統一起來,有很強的感染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