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主要指發(fā)生在胃和十二指腸部的慢性潰瘍,具有反復(fù)發(fā)作傾向。它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關(guān),還與飲食粗糙、暴飲暴食、藥物刺激、精神緊張、膽汁反流、感染、遺傳、吸煙、飲酒、受寒、地理環(huán)境以及一些疾病等因素有關(guān)。主要表現(xiàn)為上腹部節(jié)律性疼痛,周期性發(fā)作。胃潰瘍患者進(jìn)食后半小時至1小時開始疼痛,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在進(jìn)食后2~4小時疼痛,進(jìn)食后緩解,還可能出現(xiàn)反酸、嘔吐、胃脘部脹悶、腹瀉、便秘、貧血等癥狀。潰瘍的發(fā)病呈“四多”趨勢:即十二指腸潰瘍多于胃潰瘍,男性發(fā)病多于女性,青壯年發(fā)病較多,工人發(fā)病較多。 本病屬于中醫(yī)學(xué)“胃脘痛”范疇。 肝胃氣滯型 典型癥狀表現(xiàn):胃脹而痛,攻撐脅肋,痛無定處,煩躁易怒,遇情志不遂而加重,噯氣頻作,矢氣較舒。舌苔薄白,脈象沉弦。 一、藥物治療偏方 偏方1 【組成】 香附、烏藥各等量。 【功效】 理氣止痛。適用于肝胃氣滯型消化性潰瘍胃脘部脹痛者。 【制法】 將上藥用水沖淋洗凈晾干后,共研為末。 【服法】 每日2次,每次6~10克,溫開水送服。 【療程】 連續(xù)服用10日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xiàng)】 忌食辛辣刺激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來源】 《常見病單方·驗(yàn)方》。 偏方2 【組成】 雞蛋殼20個,穿山甲10克,青木香、佛手各15克。 【功效】 行氣止痛。適用于肝胃氣滯型消化性潰瘍胃脘部脹痛連及脅肋者。 【制法】 將上藥用清水沖淋洗凈晾干后,共研細(xì)末。 【服法】 每日2次,每次4.5克,溫開水沖服。 【療程】 服至痛止。 【注意事項(xiàng)】 忌食辛辣刺激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來源】 《常見病實(shí)用驗(yàn)方》。 偏方3 【組成】 干佛手片20克,云木香15克,青皮10克。 【功效】 疏肝理氣,調(diào)中止痛。適用于肝胃氣滯型消化性潰瘍胸悶氣滯,胃脘疼痛,食欲減退,嘔吐者。 【制法】 將上藥加水400毫升,大火煮沸后,小火煎煮20分鐘取汁,再加水300毫升,同法煎煮,去渣取液,2次藥液混合。 【服法】 每日1劑,分2次溫服,早晚各1次。 【療程】 連續(xù)服用10劑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xiàng)】 忌食辛辣刺激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來源】 《常見病自療:常見病食療便方》。 偏方4 【組成】 白木槿花30克,玫瑰花20克,佛手片10克。 【功效】 疏肝理氣,涼血和胃。適用于肝胃氣滯型消化性潰瘍胸悶脅脹,胃部疼痛,噯氣頻頻,食欲減退者。 【制法】 將上藥加水300毫升,大火煮沸后,小火煎煮20分鐘取液,再加水250毫升,同法煎煮,去渣取液,2次藥液混合。 【服法】 每日1劑,分2次溫服,早晚各1次。 【療程】 連續(xù)服用10劑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xiàng)】 忌食辛辣刺激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來源】 《常見病自療:常見病食療便方》。 偏方5 【組成】 香附10克,紫蘇葉5克,枳殼6克。 【功效】 疏肝理氣。適用于肝胃氣滯型消化性潰瘍胃脹痛連及脅肋者。 【制法】 將上藥加水400毫升,大火煮沸后,小火煎煮30分鐘,去渣取液。 【服法】 每日1劑,分2次溫服,早晚各1次。 【療程】 連續(xù)服用10劑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xiàng)】 忌食辛辣刺激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來源】 《家庭常用驗(yàn)方》。 偏方6 【組成】 青皮5克,烏藥5克。 【功效】 疏肝理氣。適用于肝胃氣滯型消化性潰瘍胃脹痛連及脅肋者。 【制法】 將上藥用清水沖淋洗凈晾干后,共研細(xì)末。 【服法】 每日1劑,分2次溫開水送服,早晚各1次。 【療程】 連續(xù)服用10劑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xiàng)】 忌食辛辣刺激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來源】 《家庭常用驗(yàn)方》。 偏方7 【組成】 海螵蛸、瓦楞子各15克,延胡索、甘草、白及各10克,白芍30克。 【功效】 調(diào)和肝胃,活血止痛。適用于肝胃氣滯型消化性潰瘍胃脹痛連及脅肋者。 【制法】 將海螵蛸、瓦楞子加水500毫升,大火煮沸后,小火煎煮10分鐘,放入其他藥,煎煮30分鐘后去渣留汁300毫升。 【服法】 每日1劑,早晨空腹溫服100毫升,1小時后再進(jìn)食;晚間8時溫服200毫升。 【療程】 連續(xù)服用2周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xiàng)】 第2個療程將上藥研末沖服。 【來源】 《中醫(yī)胃病良方》。 偏方8 【組成】 老刀豆殼、黃酒各適量。 【功效】 和中下氣。適用于肝胃氣滯型消化性潰瘍呃逆,嘔吐者。 【制法】 將老刀豆殼用清水沖淋洗凈,小火烤干后研末。 【服法】 每日2次,每次10克,黃酒調(diào)服。 【療程】 連續(xù)服用5日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xiàng)】 無特殊注意事項(xiàng)。 【來源】 來自民間。 二、食物治療偏方 偏方1 【組成】 鮮香櫞、冰糖各適量。 【功效】 疏肝理氣。適用于肝胃氣滯型消化性潰瘍?nèi)站貌挥摺?/span> 【制法】 將鮮香櫞洗凈連皮搗爛榨汁,加冰糖拌勻置瓷器中。 【服法】 每日2次,每次20毫升,空腹溫開水送服。 【療程】 宜常服用。 【注意事項(xiàng)】 忌食辛辣刺激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來源】 《常見病單方·驗(yàn)方》。 偏方2 【組成】 佛手10克,香櫞10克,綠萼梅6克,糯米100克,白糖適量。 【功效】 疏肝理氣。適用于肝胃氣滯型消化性潰瘍胃脘部脹痛連及脅肋者。 【制法】 將前2味加水大火煮沸后,小火濃煎取汁,加水適量入糯米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綠萼梅,稍煮數(shù)沸,調(diào)入白糖。 【服法】 每日1劑,分2次趁熱食用,早晚各1次。 【療程】 連續(xù)食用10日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xiàng)】 忌食辛辣刺激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來源】 《常見病單方·驗(yàn)方》。 偏方3 【組成】 佛手片50克,紅糖適量。 【功效】 疏肝理氣,和胃止痛。適用于肝胃氣滯型消化性潰瘍胃腹脹滿不舒,食欲減退,噯氣,胃痛者。 【制法】 將佛手片洗凈,加水400毫升,燒開后,加入紅糖,煮至糖溶,去渣取汁。 【服法】 每日1劑,代茶頻飲。 【療程】 連續(xù)飲用10日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xiàng)】 忌食辛辣刺激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來源】 《常見病自療:常見病食療便方》。 偏方4 【組成】 佛手3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功效】 疏肝理氣,健脾和胃止痛。適用于肝胃氣滯型消化性潰瘍胃腹脹痛者。 【制法】 將佛手洗凈,加水300毫升,大火煮沸后,小火煎20分鐘,去渣留汁;另將粳米淘凈,加水800毫升,慢熬至粥將熟時,加入佛手汁和冰糖,熬至糖溶粥熟。 【服法】 每日1劑,分1~2次空腹趁熱食用。 【療程】 宜常食用。 【注意事項(xiàng)】 忌食辛辣刺激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來源】 《常見病自療:常見病食療便方》。 偏方5 【組成】 香櫞20克,砂仁15克,白糖適量。 【功效】 行氣溫中。適用于肝胃氣滯型消化性潰瘍胃痛,噯氣吞酸者。 【制法】 將香櫞、砂仁用水沖淋洗凈晾干后,共研成細(xì)末。鍋內(nèi)注入清水800毫升,加入白糖,慢熬至濃稠液,再放入香櫞、砂仁粉攪勻,熬至起絲時停火,倒入涂有熟油的瓷盤中,冷卻后切成小塊。 【服法】 每日2~3次,每次含化1塊。 【療程】 連續(xù)食用10日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xiàng)】 忌食辛辣刺激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來源】 《常見病自療:常見病食療便方》。(楊繼軍,張?zhí)N,史紅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