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G網絡(第二代移動通信技術)的普及讓我們可以隨時接聽來自全球任何一個角落的聲音;2008年興起的3G網絡見證了智能手機的崛起;2013年起步的4G網絡,更是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智能手機成為了移動購物、支付、驗證、理財、學習、娛樂、工作的萬能終端。那么,5G網絡又能為我們帶來什么呢? 蓄勢待發 5G明年見 在經歷2G的懵懂、3G的覺醒、4G的同步發展,我國在5G時代終于謀求引領,并最終站在了標準制定的金字塔尖之上。按照目前的進度,我國5G計劃在2018年內完成獨立組網測試,達到預商用階段。換句話說,2019年,將成為“5G手機元年”,并成為智能手機行業的全新風口。 這不,整個手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就都已經“蹲在”了4G→5G的交叉路口,等風來。 運營商:爭奪“C位”頻譜資源 5G商用的前提條件就是要“有信號”(圖1),也就需要三大運營商建設好相關的5G基站。而在運營商的角度,5G之爭主要就體現在了頻譜資源的分配上。從全球5G頻譜的分布來看,3.5GHz頻段最佳,效果好還經濟,也因此常被業內人士稱為5G頻譜中的“C位”資源。 據悉,目前我國5G頻譜劃分的初步方案是: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將分別獲得3.5GHz左右的各100MHz頻譜資源,而中國移動則獲得2.6GHz附近的100MHz頻譜資源。根據三大運營商的規劃,都是2018年實現小規模試驗、2019年試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圖2)。換句話說,最快到2019年,我國的部分地區就能收到穩定的5G信號了。 芯片商:4.5G先行 5G延后 一款智能手機能否支持5G,主要就看它搭載的SoC(即我們常說的“處理器”)所捆綁的調制解調器(又稱“基帶”)型號。在4G時代,高通旗下的驍龍牌調制解調器一家獨大(占全球近半的基帶收益份額),隨著5G的興起,智能手機基帶芯片市場格局正在醞釀著巨變。 魅族就曾因高通專利問題訴過苦水 比如,關于5G專利費的收取問題,主要專利持有者就已經打起了口水仗(圖3)。高 通按照手機批發價百分比收取的方式引起了很多終端廠商的不滿,比如蘋果就在今年宣布永久性地終止與高通的合作關系并嘲諷高通“賣沙發卻要根據房屋面積收費”,而英特爾則借此機會成為了iPhone 5G基帶的獨家供應商。華為雖然沒有正式公布5G專利費用的多少,但曾表示“肯定低于高通且更透明”(表1)。 有點跑題了。對普通消費者而言,還是具體的SoC和基帶型號更有實際意義??上В壳爸饕猄oC芯片商即將推出的旗艦芯片都將延續“4.5G”調制解調器的策略,至少在2019年上半年,“外掛”5G調制解調器將成為旗艦手機實現5G通信的慣例。 比如,華為最新發布的麒麟980移動平臺,它集成的調制解調器僅支持4.5G(Cat.21,1.4Gbps),想支持5G需要外掛2019年才能量產的Balong 5000這款“真5G”調制解調器(圖4) 。 高通也是如此,從現有的消息來看,將于年底發布的驍龍855將集成驍龍X24調制解調器,驍龍X50這款真5G基帶同樣屬于可外掛的“可選項”。此外,三星和聯發科也已經準備好了5G調制解調器,型號分別為Exynos Modem 5100和Helio M70(圖5),而它們與SoC正式“組團”的時間都是2019年Q2甚至更晚。 換句話說,截至2019年初,我們能買到的旗艦手機,網絡最多還是4.5G的性能,下行速率不會超過1.5Gbps。 終端商:芯片商咋說咋地 聯想應該是終端商中最會炒5G概念的手機廠商之一,其在8月15日發布的MOTO Z3,就主打可以通過安裝5G模塊接入5G網絡(圖6)。 只是,內置高通驍龍X50調制解調器的5G模塊,需要等2019年才能上市,而按照MOTO X系列模塊的售價來看,這個5G模塊的價格肯定不會太便宜。 8月28日,OPPO官方宣布成功基于可商用手機完成了5G信令和數據鏈路的接通(圖7);8月30日,vivo也宣布初步完成了面向商用的5G智能手機軟硬件開發,并且在尺寸和外觀上也已經達到了可商用級別;8月31日,小米手機首次成功打通5G信令和數據鏈路連接,這也是小米在5G研發歷程上一個里程碑式的進展。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三家廠商所完成的5G指令,都是建立在高通驍龍X50調制解調器的基礎之上(圖8)。因此,搭載驍龍系SoC的智能手機何時可以正式跨入5G的門檻,決定權完全掌握在高通手中。 可見,對國內通信企業而言掌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以華為為例,就曾在全球創新科技大會上正式對外宣布,榮耀手機將在全球發布首部5G手機,而實現的方式就是麒麟980 外掛Balong 5000的方式。 以上種種,說明5G手機已經箭在弦上,無論是芯片商還是終端商都希望摘得“全球首款”、“全球最快”的稱號。因此,2019年5G手機誕生的時間節點可能比我們想象的都要早(圖9)。換句話說,蹲在4G→5G路口的人很快就要隨風躍起了。 引領未來 5G能帶來什么 5G技術之所以備受矚目,主要源于它的三大殺手锏: 第一,就是快,而且是無比的快。5G網絡初始的下行峰值速度就能達到10Gbps,后續還能進一步加速到20Gbps(圖10)。這意味著什么?當你想下載一部6GB的高清視頻,只需眨眼的2秒功夫就已經下載完成。 第二,延遲低,而且是非常的低。5G網絡的延遲低于1毫秒,這意味著無人駕車、遠程手術等尖端操作,借助5G網絡將再無延遲風險。 第三,萬物互聯。在2G時代,電腦和電腦連接是常態;3G/4G時代過渡到了人與人之間互聯的轉變;步入5G時代后,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都將連成一體,將構建成一個全新的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市場將迎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融合網絡”(圖11)。 因此,5G還未發布就給人們編織了一套美好的愿景,無怪乎大家都在盼星星盼月亮等風來。然而,5G網絡到底好不好用,更關鍵的層面則將體現在5G專屬的殺手級應用之上。 比如,3G時代的殺手級應用就是購物類(如淘寶和京東)、社交類(如微信和微博)和資訊類(如UC和今日頭條)APP;4G時代的殺手級應用則是移動支付、視頻類(騰訊視頻和抖音)和手游(王者榮耀和絕地求生)。那么,5G時代,它將呼喚出哪些專屬的殺手級應用呢? OPPO 5G專家楊寧博士曾表示,“5G可以實現世界雖大,身臨其境的體驗,這種虛擬和現實完美融合的超現實用戶體驗是目前4G網絡無法實現的。在我們看來,泛在現實(Ubiquitous Reality)將是第一階段5G支持的特色應用之一”(圖12)。而“泛在現實”在功能實現上,將主要以遠程VR、AR和JR為主: 遠程VR:透過5G網絡在不同地點產生的虛擬視覺資源實時合并。比如3D網絡試衣間應用,可以幫助用戶在家中“試穿”、“搭配”最新上市的衣品或配飾,實時體驗自己的“買家秀”。 遠程AR:透過5G網絡在不同地點產生的虛景資源和現實視覺資源實時合并,比如用戶可以通過OPPO手機和遠方的親朋好友體驗3D AR視頻通話帶來的“世界雖大,身臨其境”的溫暖問候。 遠程JR:透過5G在不同地點產生的實景資源和實景資源實時合并。比如兩位用戶可以基于其中一位的環境作為背景,進行二人實時合照或視頻的拍攝,實現與異國他鄉的朋友或自己喜歡的景點實時合照或者視頻流。 理想豐滿 現實骨感 無論5G網絡多么快,殺手級應用多么好玩,但大家還是要認清一點,2019年只是5G預商用的時間節點,無論是流量費用、5G信號覆蓋還是終端設備數量和性能,都可能難以達到我們的預期目標。 5G之所以具備前文提到的三大殺手锏特性,就是因為它引入了毫米波(mmWave)頻段,同時還需要建立在載波聚合技術(CA)和更為復雜天線規模陣列的基礎之上。翻譯過來,就是5G對運營商、芯片商和終端商都提出了極為苛刻的要求。 首先,5G網絡的毫米波頻段雖然快,但傳輸距離大幅縮短,覆蓋能力大幅減弱。運營商以前在推廣4G網絡時,一個基站就能覆蓋很大一片范圍。而要是換成5G網絡,想實現同等信號強度就需要一片基站覆蓋(圖13),成本可想而知。 當然,還有一種辦法可以減少基站數量提升5G信號。那就是采用Massive MIMO(多天線技術)。比如,4G基站塔頂部的天線就那么幾根(圖14),而5G基站的天線就不能用“根”作為單位了,而是需要用“陣列”為單位,有密集恐懼癥的朋友看起來會起“雞皮疙瘩”(圖15)。 對芯片商而言,5G調制解調器的技術含量更高。以高通驍龍X50為例,雖然它屬于5G基帶,但它在實驗室測試環境中也才剛剛實現4.51Gbps的下行速率。要知道,5G宣傳時可是號稱可以達到10Gbps或更高的速度。 還是以4G為例,雖然現在高端4G手機的理論下行速度已經超過了1.0Gbps千兆大關,但在國內絕大部分地區,運營商的基站卻剛剛普及300Mbps的網速,更高的網絡速度也只是理論值而已。所以,就好像4G網絡時代也是從100Mbps、150Mbps、300Mbps、600Mbps、1Gbps、1.2Gbps、1.4Gbps一路走來,5G網絡的速度也不是瞬間達成,需要足夠的時間來慢慢提速,并最終達到理論的峰值。 對手機廠商而言,想讓手機支持5G,并保證速度不縮水,也需要在有限的機身空間里塞進足夠多的天線陣列。以麒麟980為例,它4.5G基帶需要使用4x4MIMO和2x2MIMO兩個天線陣列的組合才達到1.4Gbps(圖16),而5G網絡對天線陣列的要求更是可想而知(圖17)。 華為董事長梁華在華為2018運營轉型峰會上曾經指出,數字化轉型并非一蹴而就,至少需要18個月才可初見成效。也就是說,5G技術初步成熟的時間節點,其實是在2020年。 總之,5G網絡是未來趨勢,無論你需不需要,它就擺在那里。但是,至少在2019年,5G網絡也只是高端手機的“可選項”,屬于一種宣傳上的噱頭,大家還是應該將目光放在CPU、GPU、拍照和續航等方面的性能和功能上。這就好像一部跑車,4G網絡剛好滿足時下高速公路(運營商基站)限速120千米/小時的標準,5G網絡就像是一臺可以讓任意汽車輕松跑出300千米/小時的發動機(圖18),在高速公路解禁限速之前,意義真心不大。 小結 縱觀歷史,每一代通訊技術的升級都將引起整個ICT(信息、通信和技術)和TMT(電信、媒體和科技)行業的顛覆,并見證舊王朝的覆滅和新王朝的崛起。在1G時代,摩托羅拉和愛立信誰與爭鋒,2G時代諾基亞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王者,小靈通也成為了一時之選。 然而,從3G時代開始,諾基亞卻走向了末路,蘋果、三星和HTC等品牌占據了市占率的高地。步入4G時代,HTC遭遇滑鐵盧,三星在國內手機市場折戟沉沙,華米OV成為霸主。那么,5G降臨之后,誰會成為下一家小靈通或諾基亞,而又有誰會重現蘋果iPhone的重新定義智能手機的輝煌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