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或多或少聽說過“帶癌生存”這種說法。所謂的“帶癌生存”,是指癌癥患者經過有效治療后,癌癥癥狀消失,瘤體縮小,癌細胞不擴散轉移,病情趨于穩定,不影響日常生活。也就是說,雖然腫瘤沒有消失,但癌細胞處于“靜止”、“休眠”狀態,患者的身體狀況和各項指標跟正常人無異。 那么,什么樣的病人才能夠帶癌生存?哪種情形更有助于實現帶癌生存? 想“帶癌生存”?先看你是否符合條件 在臨床上,很多患者一經發現癌癥便對醫生要求不做手術,要“與瘤共存”、“帶癌生活”,殊不知這個概念是有其限制條件的。 以肺癌為例,廣東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廣東省肺癌研究所所長吳一龍教授稱,癌癥有早晚期之分,一般來說,帶癌生存在早期癌癥患者身上談論沒有多大意義,但如果是晚期患者,就意義重大。 拿肺癌來說,如果確診時是肺癌早期,根本不需要帶癌生存,因為這類患者通過手術和化療,生存期一般不短。然而,很多患者并不理解,臨床上就發生過很多類似的案例,最終導致悲劇收場。 治癌延壽,化、放療該怎么選? 醫學技術不斷發展,腫瘤的治療方法也越來越多,治療效果也越來越精準。單就肺癌而言,臨床上最常用的方法就有四種,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和靶向治療。近年來,免疫治療也逐漸獲得國人的關注,PD1抗體免疫療法也被美國FDA批準用于臨床上實體瘤的治療,這為廣大癌癥患者帶來了更多的希望。 當然,對于普通癌癥來說,用得最多的還是手術、放化療,究竟這三種治療方法,該如何選擇呢? 從治療方式的角度出發,手術、放療均屬于局部治療手段,適用于早中期癌癥患者;而對于晚期腫瘤患者來說,至關重要的治療手段則是化療。對于發現時已經發展到晚期的腫瘤來說,目前臨床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就是化療。 臨床研究數據顯示,化療可使30%~40%的晚期患者病情獲得緩解,使60%~70%患者的腫瘤生長得到控制,并能有效改善由癌癥引起的多種并發癥。 吳一龍教授最后說道,治療方法的選擇只是臨床上的數據,不可單純地對號入座。每位癌癥患者都應當根據自身實際病情,并結合醫生的建議,及時徹底地接受規范化治療,才能最大程度的收獲健康! 抗癌之路,道阻且長,因此樹立良好的抗癌心態十分重要。不僅要選對最具針對性的抗癌方式,也要嚴格遵守臨床指南規范接受治療,真正做到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哪怕還有一絲治療希望,就堅決不放棄!各位病友,加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