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或者說華人),無論是你在繁華的國際大都市紐約,還是身處世外桃源的歐洲鄉村風情小城,亦或是在南太平洋一些島國,你總是能看到華人的面孔。小編一個朋友說,有一次他去西班牙某個偏僻小鎮竟然也看到了幾個中國人,然后趕緊躲開。我問為什么要躲開呢,他說專門出國玩,就是想讓自己身處異域,看到中國人仿佛覺得沒有出國。我說,你也太狹隘了吧,到處都能看到中國人,你應該感到自豪啊。 要知道,海外很多華人以自己有華人血統而自豪的,咱們純正中國人更不應該妄自菲薄!在菲律賓有華人血統就是非常自豪的一件事,華人血統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有錢,代表著社會上層階級。 菲律賓大約有1億人口,其中110萬左右是華人,占比非常非常小的少數民族,但就是這樣一個小族群卻掌握著菲律賓70%-80%的財富!菲律賓最富有的人前三名全部都是華人。連菲律賓國父黎剎也是華人,祖籍福建晉江羅山鎮。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華人是推動了菲律賓歷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現在菲律賓的華人大多長的并不像咱們中國人,這是因為他們的祖上遷到菲律賓已經好幾百年,混血的情況比較嚴重。第一代遷到菲律賓的華人,多是跑船做生意的福建人,而且多是男人,他們定居菲律賓后只能娶菲律賓當地土著女人。 基于這個事實,所以現在的菲律賓華人對這個族群的認同感并不來自于血統,而是來自于文化認同。說的直白一點便是,哪怕你只有一丁點華人血統,但你認可中華傳統文化,保持華人傳統生活習俗(比如過年吃餃子、貼對聯等等),那么你就是華人。 這里舉一個反面的例子。比如前菲律賓總統阿基諾其實就有華人血統,但他信奉天主教,身上流淌著西班牙文化,受的教育是英語教育,對中華傳統文化沒有認同感,所以菲律賓華人并不把他看作同一族群。但阿基諾當年競選總統時卻無恥地利用自己華人血統的身份,攫取了不少華人的選票。一旦當選,立馬卸磨殺驢——他只認為自己是菲律賓土著。 華人構成華人到達菲律賓其實可以追溯到宋朝,在那時候就有大批華夏子孫到達呂宋島,有些人在此定居、繁衍。但我們現在所說的菲律賓華人并不包括宋朝移民后代,可能是年代久遠已無法考證了吧。現在我們一般將菲律賓華人按照移民時間分成三個群體。 最早期的是明清移民的后代,這也是菲律賓華人中占比最大的群體。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長相上看不出是中國人,他們多是福建男人和菲律賓當地土著女人的混血后代。前面提到的菲律賓國父黎剎和前菲律賓總統阿基諾就是這種情況。 第二個群體是上世紀20年代和抗日戰爭時期下南洋的移民后代。福建沿海一帶居民面對戰亂或者生活困苦的壓力,而移民菲律賓討生活。這些一批華人都保持著良好的中華文化傳統,是如今菲律賓華人社群的最中堅力量。并且,他們對中國也比較友好。 第三個華人群體主要是改革開放后到菲律賓的新移民,這批人中很多還是華僑身份,并沒有拿菲律賓護照,現在中國越來越強大,估計他們正慶幸幸虧沒有拿菲律賓護照。 華人比起懶惰的菲律賓土著或者西菲混血后裔更加勤奮,更加有頭腦,他們也更會做生意,所以能掌握菲律賓70%-80%的財富并不奇怪。加上菲律賓華人是一個團結且相對封閉的群體,按照中國傳統“門當戶對”的原則,他們更愿意相互通婚,這就是所謂的強強聯合,保持著財富始終聚集在這個群體周圍。 現在菲律賓華人還稱呼自己為“Chinese”,他們對于自己的華人血統非常自豪,在保護中華傳統文化上甚至比我們還要賣力呢。 經濟實力華僑華人只占菲律賓總人口的2%不到,但其經濟實力不容小覷,成為許多產業部門的主導力量。在二戰結束后,華商抓住了菲律賓社會經濟轉型的機遇,及時從商業為主轉向制造業等更多的行業,向多元化發展,在進口貿易、制造業和第三產業中取得了傲人的成績。根據華僑華人研究專家莊國土教授的研究統計,在2009年底菲律賓的248家上市公司中,華商所占的比例為30%,共有73家。近年來,菲律賓華商在福布斯富豪榜上也成績斐然,以2015年福布斯菲律賓十大富豪榜為例,華商富豪的人數業已過半,而菲律賓首富也是華人。 語言文化在語言文化方面,與前早期華僑華人相比,目前為中堅的第三四代華人,多半生于菲長于菲,深受菲律賓文化熏陶,在價值觀和思維方式方面趨向認同當地。同時,在1973年華校菲化以后,中文作為第二語言進行教學。長此以往,菲華青少年自小由菲族保姆照料、生活上多以他加祿語或者英語為常用語言,擁有良好的英語聽讀寫能力者居多。加上近年來華文教育在菲律賓的發展,眾多華校在菲律賓,采用中英雙語教學,讓孩子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也不忘本。此外,在宗教信仰方面,新一代華人大多都信仰天主教或基督教,根據菲華學者洪玉華的調查,在510名華族受訪者中有66.67%為天主教徒,11.54%的是新教徒。 菲律賓更像是華人的第二故鄉,由于菲律賓和中國距離近的地理優勢,相互間的文化影響和交融,使華人能更輕松得融入到菲律賓的生活中。華人在菲律賓就是富人的代名詞,很適合經商,菲律賓的富人前五名其中三人是華人,在菲律賓有很多商會,為開展貿易提供便利。菲律賓有很多著名的華校的國際學校,雙語教學,優質的美式教育,吸引了世界各國的學生。 |
|
來自: 高山之巔圖書館 > 《中外關系,對外戰爭》